司法智商鉴定
㈠ 司法鉴定智力要用仪器检测吗
鉴定结论是指在诉讼活动中,为查清案件事实,按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指派或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对与案件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认定、特定检验、综合分析所作出的书面结论性意见。鉴定结论是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在诉讼中鉴定结论除具有其他证据共有的功能,即法官借以查明案件事实,认定案件性质外,还以其专门的、特殊的判断和认定方式,使那些初步具有证明作用的材料呈现出特有的证明力。但是,从三大诉讼法的规定可以看出,鉴定结论只是证据材料的一种,没有预定的证明力,不具有优先采信或必须采信的证据地位,其必须经过当事人质证和法官审核,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鉴定人几乎不出庭作证,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主要取决于法官的立场。然而,由于法官在认知方法、法律素质和对案件的理解思考等方面的差异,其对鉴定结论的认识、理解和最终评判都是不同的。由于对鉴定结论所持的态度不同,案件的判定结果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司法实践所追求的判定结果的同一性、必然性受到了挑战。因此,笔者就如何审查鉴定结论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期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对鉴定结论形式要件的审查
(一)对鉴定主体进行审查
1.审查鉴定机构、鉴定人是否合法,是否具有鉴定资格。法律规定,对有关专门性问题的鉴定,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必须由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只有在无法定鉴定机构的才由法院指定或委托其他鉴定机构或人员进行鉴定,这说明并不是只要具备专业知识就可以随便进行鉴定的,即便其鉴定结果有可能是正确的。比如临床医生写的伤情证明和医疗费用的证明,伤害致死案中由病理学家解剖后作出死亡原因的报告。这些如果不是由法院指定,都是不能作为鉴定结论或者相当于鉴定结论的证据来使用的,因为鉴定主体不合法。同时,鉴定人必须是成年的公民,即年满十八岁的公民。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只有成年人智力才健全,才能承担鉴定任务;二是成年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审查鉴定人是否具有解决专门性问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鉴定结论是鉴定人对专门性问题的认识结果,这一认识结果是建立在鉴定人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判断鉴定人是否具有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是否接受过专门训练,取得某种资格;二是在某一领域的理论和学术成就如何;三是是否有从事某种行业的经历。具体考虑的因素有专业教育、执业的年限、职业技术职称、科研成果、鉴定经验、执业证书年检等。
3.审查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律所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鉴定人是诉讼参加人,因而其必须符合法律关于回避的规定,即其必须是控辩双方以外的保持科学立场的中立人,否则,其所作的鉴定结论应视为无效结论,不予采纳。具体来说,鉴定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二是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是担任过本案的证人、勘验人、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四是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司法鉴定公正的。
4.审查鉴定人是否具有诚实、客观、公正的品格。实践表明,凡是需要鉴定的事项一般是比较复杂的,也是比较关键的。鉴定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举足轻重。这就要求鉴定人应当具备其职业需要的品格,而诚实、客观、公正是鉴定人所必须的品格。所谓诚实是指要敢于讲老实话,讲经过科学鉴别所得出的结论;所谓客观是指鉴定过程中一切均要从鉴定材料出发,不搀杂使假,按照原始的材料遵循严格的程序,本着科学的精神,作出正确的结论;所谓公正是指鉴定人站在对法律和事实负责的立场上进行鉴定,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二)对鉴定内容进行审查
1.审查鉴定内容是否属于鉴定机关业务范围。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严格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所核定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执业类别开展鉴定业务,不得从事未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司法鉴定事项。如果司法鉴定机构超越其被核准的鉴定业务范围从事鉴定活动,其作出的鉴定结论应为无效的鉴定结论。
2.审查鉴定客体与案件之间有无关联性。只有为查明案件真实情况所需要的,对与案件事实有关联性的客体作出的鉴定结论才可以在诉讼中使用。如对一把作为凶器的水果刀进行鉴定,鉴定要求是判明刀上遗留的血型和指纹,那么鉴定结论中关于遗留血型和指纹的部分可运用于诉讼,而证明其他无关内容的部分就不应该在诉讼中被采用。
3.审查鉴定内容是否具有专门性。按照法律规定,我国实行的是专门性问题鉴定制度。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可分以下几类:一是内容涉及法律专业以外的学科、专业或领域的问题;二是需要运用专门知识、理论、经验来判断和认识的问题;三是需要专门技术、手段、方法检验或处理的问题。如果鉴定内容不具有专门性,其结论就不应该在诉讼中被采用。
4.审查鉴定人所采用的技术设备是否先进,操作程序是否规范,采取的方法是否正确。具体包括审查鉴定人运用仪器设备的条件是否先进;技术检验手段是否完善;检验步骤、方法是否正确;其所获得结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如何等。在鉴定中,往往只要在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或检测不到位,都直接影响到鉴定结论的正确性和可信度。当然,进行该项审查时会涉及到许多专业性技术问题,可能为办案人员所不能理解,出现这种情况,可通过向专家咨询予以解决。
5.审查鉴定材料是否真实、充分,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具体要审查鉴定材料的来源是否合法;鉴定材料的发现、提取、处理、固定方法是否符合科学要求;鉴定材料提取的部位是否准确,在储存、运送过程中有无遭到损坏;鉴定材料有无变形、伪装;鉴定材料的性状、数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鉴定材料在来源真实、数量充足、具有可比性这三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我们都可以怀疑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
6.审查鉴定时间是否恰当。由于某些检材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检材进行鉴定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对水泥的安全性检测,对检测的期限要求就相当高,如果不在有效的期限内对水泥样本作出检测,其结论往往是不真实的。
(三)对鉴定结果进行审查
1.审查鉴定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鉴定结论的科学依据越充分,鉴定人对受检物特征的认识才能越深刻,其结论的可靠程度才能越高。具体包括审查鉴定结论所依据的原理是否科学,是否经过实践反复证实,在科学上、法律上、是否得到承认;是否在本质上把握了客体的特性,而不是停留在对局部特征的感知上;对特征符合点和差异点的解释是否全面,是否符合情理。同时,还应审查鉴定书的结论是否清楚、逻辑性是否严密。我们应该记住“鉴定结论必须是检验所见”,必须符合科学原理。
2.审查鉴定结论的推理是否符合逻辑规则。在作出鉴定结论时,不论是依据逻辑判断还是规范评价,其推理的形式必须符合逻辑规则,即鉴定人依据观察和发现的特征、现象,能够合乎逻辑地得出鉴定结论。否则,其鉴定结论就不具有科学可靠性。在推理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对于存在这些情况的鉴定结论,可以直接排除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另外,我们还应当审查客观依据和鉴定结论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联系是否紧密。
3.审查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结合案件的全部证据材料,对鉴定结论进行全面评审,看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是否协调一致,相互间有无矛盾。各个证据之间如果相互协调一致,多数情况下证明鉴定结论是正确的;如果其他证据与鉴定结论之间产生矛盾,我们就应具体查明矛盾产生的原因,然后判断是鉴定结论错误还是其他证据不实,或者两者都有错误。办案人员在遇到证据不协调时,不能轻信鉴定结论,也不能无端怀疑。
4.审查鉴定书的形式和内容是否合乎要求。鉴定书一般都包括绪言、简单案情、检材、检验记录、检验方法、分析说明、鉴定结论、结尾。其中检材和检验记录是基础,应审查其客观性、真实性。检验方法是保障,应审查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说明部分尤为重要,应重点审查。因为它主要说明的是通过这些客观条件和科学的方法,如何得出的鉴定结论,是整个鉴定过程的高度浓缩和鉴定书的精华所在,其逻辑性是相当强的,它是检验鉴定文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还是鉴定结论是否正确的重要保证。另外,还须注意到鉴定书的结尾部分。鉴定机构、鉴定人的签名盖章,鉴定日期。以及多页鉴定书是否加盖了骑缝章,鉴定书文字上是否有涂改现象等。
二、对鉴定结论程序要件的审查
(一)对启动鉴定程序进行审查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鉴定由案件所在程序的司法机关决定;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规定,民事与行政鉴定均由人民法院决定。违反这些法律规定、决定而委托的鉴定,其鉴定结论不予认可。在诉讼案件中,在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的情况下,当事人委托司法鉴定时一般要通过律师事务所进行。否则,其鉴定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
(二)对鉴定检验标准进行审查
对各类检材、鉴定对象国家大多设定了条件和标准,国家尚未设定条件和标准的,一般都有行业或企业设定的条件和标准。我们要审查的内容就是检材是否按所设定的条件和标准提取。具体地说,这些材料是否是从有争议的原物中提取的,是否是按提取要求和比例提取的,鉴定的是否是封存的原材料,是否是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的鉴定等,这些鉴定要素都直接影响到鉴定结论的质量。
(三)对鉴定过程的独立性进行审查
主要是审查鉴定人鉴定时是否独立(指从受理到出庭说明鉴定结论均能自由表达意思),包括是否独立受理,是否自由决定检验方式及技术手段,是否自由分析并作出文字表达等。同时,还要审查在鉴定过程中,鉴定人有无收受贿赂,有无受行政权力干预的影响,有无各种人际关系的干扰等等。当然,这在实际审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多数法官不能做到事先预知,但如果在运用鉴定结论过程中,有人反映此类情况,或是有其他证据证明情况异常,那么必须暂停使用该份鉴定结论,应对其独立性进行审查。
㈡ 智商鉴定需要多少钱
一般在省级儿童保健院都有测试,但要注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一些家长常因不能客观对待智商测试结果而陷入误区,从而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什么样的孩子应该测智商
客观地说,科学测试孩子的智商能帮助家长尽早找到开启孩子智力的金钥匙,正确了解孩子的优势和弱势。对于智力低弱的孩子,则能够较早发现,较早治疗。但如果方法不当,过早而又轻率地给孩子盲目定性,则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进行智商测试呢?现实生活中有孤僻、胆小、学习成绩太差、成绩极度不平衡等症状的儿童可以进行智商测试,让心理专家对孩子欠缺的某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但不必让孩子知道测试的结果。
如果孩子表现出超常的智力或能力,吕主任建议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可以做智商测试。不过,对超常儿童的测试方法比较复杂,专家会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估方法来鉴定他们的潜能和能力,比如提名法、观察法、动力评估法、表演和归档等非传统方法。
面对智力超常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人品和性格,这始终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家长不能刻意把孩子当“神童”来培养,否则过早成名,会给孩子的人格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测试智商应由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来进行,一些药店的电脑测智商是不科学的,家长不要轻信。
目前测智商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一,智商高就是“天才”
有些家长抱着鉴定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的目的来做智商测试,这显然是荒谬的。智商测试只是儿童心理咨询中一项科研或治疗的评定手段,单纯的智商指数并不能说明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郭勇说,家长和老师应该明白,除天分外,孩子的发展更多是靠后天教育。不能认为孩子智商指数高,就应着重培养;孩子智商指数低,就让他“自生自灭”。
误区二,智商等于智力
目前的智商测试通常由语言、数字和图像3部分内容组成,是国际通行的方法。但实际上,人的智力的全部内涵要远远超出这几项,通常而言,人有音乐、语言、空间、数学、运动、人际关系、心理调节7种智能,而目前的智商测试是不可能将其全部测出来的。另外,智商指数是对一定人群按统计学方法得出的数字,虽与智力有一定关系,但并不等于智力水平。
误区三,孩子都需测试智商
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智力超常儿童和智力迟滞儿童都只占人群的极少部分,90%以上的儿童都属智力正常范围。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测智商只是对那些疑似超常、弱智或心理有问题的儿童才适用,一般孩子不必测智商,动辄让孩子做智商测试会给其带来不良影响。
误区四,一测定终身
在心理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以做智商测试的名义,选出若干名学生,事先不透露真实情况,随意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任意指出一组是智力好的,另一组是不好的。半年以后发现,被称为智力好的一组学生的智力果然好起来,而另一组果然成了不好的。这说明,人的智力是变化的,一次智商测试只能说明他此时此刻的智力状态,而不能作为预测将来智力的指南。这个实验结果告诫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智力“一锤定音”。
㈢ 智力鉴定去哪里鉴定
去专业的司法鉴定所可以做滴,具体的你可以下载小帮鉴定APP咨询
㈣ 智商司法鉴定中心智商多少才是智力边缘
边缘智力是指智商介乎于“正常智力”与“智力低下”之间(IQ在70~85范围)
㈤ 司法鉴定智商要什么材料
看看我能帮抄上点忙没有。
你所要提袭交的陈述的材料其实没有你想想的那么困难。只要描述清楚日常的一些表现就可以了。我可以给你一些参考。
最好你的陈述的材料包括:
1、一日三餐进食情况,是否需要人喂,是否能口自主进食;
2、与他人交流是否能够进行,或者是交谈困难,沟通困难,交流时是激动、平和、淡漠
3、大小二便是否需要他人协助,是否能够清理,这方面也描述;
4、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反应情况,对答是否切题
5、尝试让您父亲去对某些东西进行记忆,或者尝试询问昨天吃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事情之类的。
有以上这些内容就很充分了。毕竟你们是家人,接触伤员最多。对这些情况比较熟悉。当然,还要按照鉴定中心的要求,多找几个亲人,都写一写,有些部分相同是正常的。
其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了。家属的描述仅仅是伤残鉴定的一部分,主要还是要经过鉴定中心的IQ测定。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希望您父亲早日康复。
㈥ 司法做伤残鉴定怎么还让我去做智力鉴定呢
检测你是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智力正常并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智力有问题的人不能独立参与民事诉讼。还有,检测一下你的头部有没有受伤。
㈦ 智商如何鉴定
对智来力测量的方法很多,通源常有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个案调查法、作品分析法、智力测验法等。
智商(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 比如上例中,小孩的智力年龄是10,生理年龄8,故智商=(10÷8)×100=125。
智商(I.Q.) 智力等级
140以上 天才或近于天才
120-140 智力优异
110-120 智力较高
90-110 普通智力
80-90 迟钝偶为低能
70-80 介乎迟钝与低能之间(每可归入低能)
70以下 确定为低能
㈧ .请问智力伤残是否能鉴定出来哪个机构最好
智力伤残属于来伤残鉴自定的一种,一般由于脑部受到损坏而造成,其他鉴定机构与一般的法律规定的鉴定机构是一致的,我国目前人身伤残鉴定由省级、自治区级医疗鉴定机构做出,如果当事人需要,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到人民法院指定的伤残鉴定法医鉴定中心去做。
㈨ 司法用什么鉴定智障,是不是用韦氏智力测试,还是用其他的方法
指导意见:
你好,向有资质的鉴定中心咨询,鉴定中心会告诉你准备的材料。如有其他疑问或需要律师帮助,
㈩ 智力残疾鉴定都鉴定什么内容
鉴定智力残疾需要鉴定智力商数、适应能力和致残原因。
1、智力残疾主要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伴有一定适应性障碍的人,智力残疾的等级也主要根据智力商数和适应行为划分,因此鉴定智力残疾等级需要鉴定智力商数和适应能力。
2、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能迟缓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的等级。
3、智力程度可以通过智商来表示。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商必须是在进行个别智力测验的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或者智力测验结果的百分等级在3以下。
4、一般人的平均值智力水平是100,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标准差是15,如果用这个量表测得某儿童的智商低于70,或者智力测验所得智商与同龄儿童相比,不如97%的同龄儿童,就可以怀疑这个儿童智力残疾。
5、造成智力残疾的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因素:怀孕和产期因素、遗传因素、母亲疾病、母体营养不良、不良理化因素(抽烟、喝酒、吸毒);分娩期间致残因素:产伤、新生儿颅内出血、接生时意外事故、脑膜炎、脑积水;社会因素:近亲结婚、父母一方低智力,恶劣环境和恶劣的教育条件会使孩子智力落后,环境污染、缺碘等也造成智力残疾。
6、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10)司法智商鉴定扩展阅读
1、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2、智力残疾的分级
智力水平 分级 IQ(智商)范围* 适应行为水平
一级 <20 极度缺陷
二级 20—34 重度缺陷
中度 三级 35—49 中度缺陷
轻度 四级 50—69 轻度缺陷
3、智力残疾的检查方法
智力测验,采用以下智力量表
0-----6岁北京-----盖塞尔量表(简式)
6-----18岁 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简式)
适应行为评定,采用以下评定量表
6个月-----14岁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修订版)
成人智力残疾评定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