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亮点
① 民法典性有哪些亮点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有关婚姻家庭编部分,与现行婚姻法、收养法相比,主要修改5方面:修改患有疾病禁止结婚的相关内容,草案规定,一方患有严重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对方,不如实告知的,对方可以请求撤销该婚姻;增加一项婚姻无效的情形,规定以伪造、编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草案新规定了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草案增加了离婚损害赔偿的兜底条款;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
“草案明确规定,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人格权不得放弃、转让、继承,对人格权不得进行非法限制。民事主体可以许可他人使用姓名、名称、肖像等,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草案还规定了人格权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方式。”沈春耀说。
“为保护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格权,草案规定了权利的具体内容,还针对实践中反映较多的问题,对法定救助义务、人体组织器官捐赠、禁止性骚扰等问题作出规定。”石宏说。
为了平衡好保护个人权益和发挥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作用之间的关系,草案在详细规定名誉权和荣誉权内容的同时还规定,行为人为维护公序良俗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行为人捏造事实、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事实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或者包含过度贬损他人名誉内容的除外。
②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有增加什么内容
8月27日消息,今天下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草案增加了离婚损害赔偿的兜底条款;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
来源网易
③ 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主要有三项内容意思婚姻二是家庭三是共同财产
④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拟新增哪些规定
检察日报微博8月日消息,今天下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2017年,我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37.4万对,比上年增长5.2%,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70.4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66.9万对。离婚率为3.2‰,同比增加0.2个千分点,依旧是上升趋势。
⑤ 婚姻家庭中生活中,民法典会对哪些人有特殊的保护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在家庭中,我们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是子女,是丈夫(妻子),是父母。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角色,但无非是男人和女人两种。而男女平等是现代法治的重要基石之一,它所强调的任何公民不得因性别而受到差别待遇,不应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图景,而应该是人类社会的现实状态。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编所规定的男女平等原则,是宪法男女平等原则的具体化。男女在婚姻家庭关系、家庭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
既然男女权利都平等了,那么民法典又怎么会对特殊人群进行保护呢?其实民法典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又专门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进行特殊保护。
关于残疾人问题。家庭是残疾人生活的主要载体,甚至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本次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在原则中专门新增了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内容。有基本原则规定的尚方宝剑,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及残疾人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时,就可以在裁判时尽量最大限度保护残疾人的权益。比如处理离婚纠纷,如果残疾人生活困难,有条件的另一方应当给予残疾人一方适当的经济帮助。
⑥ 民法典新婚姻法有哪些亮点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8月27日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其中婚姻家庭编草案以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修改了部分规定,并增加了一些新规定。
如明确疾病不再成为禁止结婚的条件,登记离婚增设了一个月的冷静期,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增加婚姻无效的情形,完善离婚赔偿制度,放宽了收养条件,有一个子女的家庭也可收养一个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亮点二: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
为维护婚姻登记制度的权威性,保障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遏制利用伪造、变造或者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户口簿、无配偶证明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行为,草案增加了一项婚姻无效的情形,规定以伪造、变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
亮点三:增加离婚冷静期的规定
实践中,由于离婚登记手续过于简便,轻率离婚的现象增多,不利于家庭稳定。为此,草案规定了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
亮点四:完善离婚赔偿制度
现行婚姻法规定了四种适用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为更好地发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预防、制裁作用,促进婚姻关系的稳定,草案增加了离婚损害赔偿的兜底条款,将其他一些确实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形纳入损害赔偿范围。
亮点五: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
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中都有关于计划生育的条款,“实行计划生育”“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为适应我国人口形势新变化,草案不再规定有关计划生育的内容。
亮点六:界定“亲属”“近亲属”“家庭成员”概念
草案规定“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
“共同生活的公婆、岳父母、儿媳、女婿,视为近亲属”;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亮点七:“其他劳务报酬“”投资的收益”也是夫妻共同财产
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草案增加了“其他劳务报酬”、“投资的收益”。
亮点八:两种情形婚内可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草案增设了婚内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制度,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亮点九:明确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
草案增设了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规定“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夫妻双方发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与相对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夫妻之间对一方可以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亮点十:对亲子关系有异议可提起诉讼
关于亲子关系,草案增加了一条规定,“对亲子关系有异议的,父、母或者成年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或者否认亲子关系。”
亮点十一: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起诉离婚法院应判
关于诉讼离婚,草案增加了一款规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亮点十二:离婚后子女抚养按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
对于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草案明确,“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亮点十三:离婚后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探望权
关于离婚后探望子女的问题,草案增加了一条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参照适用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探望子女的规定。
亮点十四:离婚财产分割增加照顾无过错方原则
关于离婚时财产分割,现行婚姻法规定“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草案修改为“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亮点十五:离婚补偿救济不再限于“分别财产制下”
关于离婚补偿,草案扩大了适用范围,删掉了现行婚姻法规定的限定性条件“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明确规定“一方因抚养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亮点十六:符合条件的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可被收养
关于被收养的对象,草案取消了现行收养法“不满14周岁”的限定,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就可以被收养。
亮点十七:有一名子女者也可收养一名子女
草案放宽了收养人的条件,“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规定“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有一名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亮点十八: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须相差40周岁以上?
对于单身收养的问题,现行收养法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草案将其修改为“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该规定体现了男女平等。
亮点十九:两种情形配偶一方可单方收养
对于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问题,现行收养法规定,须夫妻共同收养。草案增设了配偶单方收养的规定,“配偶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被宣告失踪的,可以单方收养。”
亮点二十: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须征得本人同意
草案规定,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本文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