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去行政化

司法去行政化

发布时间: 2021-02-09 02:21:56

法院去行政化有多难

司法地方化是司法行政化的根源,也是去行政化改革的基础障碍。

法院内部对人财物及法官职务晋升的管理和干预,这是司法行政化的最大阻碍。

首先,法官要独立序列管理,谁来管理?仅靠一个地级市中级法院,上不能突破地市级的束缚,下不能越过县区级的管辖,因此,这种独立是徒劳的。

其次,人员的政治待遇没有了级别,法官靠什么来区别?法官等级那一点点差别吗?显然是不行的,即使实施了“审判长津贴”,也不得不按一个个基本不存在的法庭继续设置庭长、副庭长,从而对应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待遇。

第三,法官享受更高的待遇,让其他公务员想不通。一方面,在他们心目中,法官的工作与其他行政工作并无二致,工作量也不比其他公务员多。那么去了行政化,如何解决地方上的这些疑虑?对此,在一个将其地位与“公检司”等同列的地方党委政府眼里,法院的任何解释往往都是苍白的。

第四,法院内部对人财物及法官职务晋升的管理和干预,是司法行政化的最大阻碍。这种内部既包括一个法院内部,也包括上下级法院内部。事实上,现在党政及其他机关单位,直接干预案件的情形基本不存在了,即使要干预,也会通过法院内部领导进行干预。但法院内部就不同,法院内部的案件干预,法官往往很难拒绝,因为行政领导掌握着法官个人的人财物以及职务晋升的资源,因此,这种干预不论是原来的庭长审批制,还是审判长负责制,都是无法解决的,甚至于审判长负责后,这种行政化干预更甚。

㈡ 怎样理解“去行政化”

去行政化,简单地说,就是淡化行业、职业或某项工作的行政色彩,尽可能地突破行政的束缚,突出行业、职业的主导地位。

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在提到改进人才管理方式的时候,有提到去行政化的问题:

1、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2、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2)司法去行政化扩展阅读:

各个政府单位在去行政化上的改进:

一、事业单位去行政化

1、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

要去除事业单位行政化,必须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企业三类组织形态的职能定位,将相互交叉的职能剥离归位:将政府职能中对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微观管理的职能剥离出来,分别还给事业单位和企业。

将事业单位承担的政策制定和监管的职能还给政府,将事业单位提供的不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交由企业提供。通过职能剥离归位,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三类组织的职能更加清晰明了,按照各自的职能定位履职尽责。

2、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政府机关向事业单位分权,退出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承接政府机关下放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监督机构,事业单位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数量、品种等拥有话语权,其代表在理事会中要超过半数。

3、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政府分权的过程还必须是问责机制建立的过程,要使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分权到位、彻底,必须对下放的权力进行有效的问责。在问责机制中,事业单位作为下放权力的承接者和公共服务主体,是必须接受问责的责任人,同时必须设立问责人,赋予其问责的权力。

并建立问责人对责任人法定的问责关系。此外,须明确问责的范围和标准,通过有效的问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力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确保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大学去行政化

1、校一级应该设立学术委员会

按照《高教法》的规定,校一级应该设立学术委员会,那么院一级也应该设立相应的教授委员会,而校长和院长是不能出任该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的。学校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应该交给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这类机构。

2、大学的行政管理必须适合大学

而不是将社会上的行政管理移植到大学。现在有些大学校长被任命前或是在行政系统或其他系统,从来没有在大学工作过,当他走上校长或党委书记岗位,就会把他之前的工作理念移植到大学,造成学校工作行政化趋向。

从这个角度上看,比“去行政化”更关键的是大学校长要职业化。

三、国企去行政化

1、将国企高管纳入行政系列管理

人的行为都要追求最大化利益,可以有效促进行政效率。这里的利益不单指货币收入,也包括行政职级。给国企定行政级别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助于政府与国企的干部交流。

2、有助于政府与国企的干部交流

若国企行政级别被取消,高管没有对等的级别,无疑就堵住了国企与政府交流干部的通道。以后国企高管进不了政府;政府官员也进不了国企。如此老死不相往来显然对政府与国企皆不利。

3、完善治理结构

让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混合,通过投资多元化改组董事会。国企由国家控股不能含糊,但控股要分绝对控股与相对控股。对国家安全与自然垄断领域的国企,国家应绝对控股;对其他国企,国家只需相对控股

㈢ 司法去行政化去地方化是什么会提出的

我国司法面临的困境 当今我国司法活动在以下几个方面面临严重困境。 1、司法的专地方化 在目前的国家权力分配制属度下,行政权力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基本上可以维持政令的高效、集中、统一。另一方面,我们的司法却是高度分散的,因为我们的司法机...

㈣ 法官去行政化还有院长和庭长吗

法官去行政化改革仍然有院长和庭长,法官待遇和等级挂钩,不与行版政级别挂钩。法官可根据权任职年限、资历和工作业绩等晋升等级;不同等级之间的法官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各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官担任院长、庭长等领导职务的,其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等依然按照法官等级确定,领导职务不作为其待遇的依据。

㈤ 审判权检察权要去行政化确保怎么行使司法权

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与检察权。在西方,司法权一般仅指审判权。广义专的司法权就包括了检察权,属狭义的就只有审判权。司法权是关于法律适用的权力。在三权分立学说中,司法权是与行政权、立法权明显区分的。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都继承了列宁的检察权理论,把检察权作为法律监督的权力,与审判权并列为最高权力之下的司法权。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把检察权作为行政权的一部分。抛开意识形态,检察权本身是间于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的体现了行政权的特点。检察院是上级领导下级,这和行政机关一样。总结,检察权与审判权都是广义的司法权,过分追究检察权的属性没有必要。

㈥ 司法行政化的弊端

司法管理腐败,司法程序缺乏公正性,司法独立遥遥无期

㈦ 去行政化是属于什么管理方法

我觉得不断啥管理方法,都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照服务客户的最高原则,设置一些流程,同时考虑人的职业化

㈧ 十八届以后法院和检察院提出去行政化,行测试是针对行政人员水平的测试,以后新录用人员还考行测吗

目前,法检两院招录人员的途径还主要是通过省级组织的公务员四级联考,所以行测还是必考的内容。

㈨ 去行政化的定义

高校的行政化:行政部门对于高校的管理过多过细,大包大揽。在学校里是以一个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学术为中心。
行政化不仅是一个习惯的问题,行政权力往往还代表真切的利益和话语权。去行政化的精髓,不仅是取消行政级别,更在于规范行政权力,督促权力恪尽职责、恪守边界。
6月6日颁布的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再次提到备受关注的“去行政化”问题: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据新华社6月6日电)在近两万字的纲要中,媒体显然对这一条情有独钟,很多报纸和网站都把它单独拎出来,置于头条位置。
“去行政化”,在今年两会期间和教改规划纲要公布时,曾激起激烈的讨论。多数意见都认为,过度行政化已经成为诸多教育问题的总病根,必须尽快革除。不少大学校长也直言,并不在意学校和本人的行政级别;但也有一些高校中人对此持保留意见,认为在泛行政化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无法单独去行政化,否则将面临无法与社会接轨的尴尬。
此次,《人才规划纲要》从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出发,重申去行政化。可见,过度行政化现象不仅在大学存在,而且在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也广泛存在,已经影响了我国的人才战略。纲要中明确,事业单位都要摘除“官帽”,表明中央在这一问题上已有了共识,并开始向过度行政化宣战。
不过,去行政化的方向虽然正确,但“无法接轨”的担忧也非常现实。统一取消行政级别或许容易,但去行政化却非一日之功。
首先,长期形成的“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的思想基础依然深厚,很多人还喜欢以“官位”和“级别”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哪怕离行政权力很远的部门,也热衷往官本位上靠。以至于最不应该行政化的学术和科研单位,也爱上了官位。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也喜欢在名片上印上“相当于正处级”,还有人推导出院士相当于什么级别、主任医师相当于什么级别,真不知道是对学术的抬举还是矮化。其他诸如奥运冠军“集体当官”等信息,也在不断强化这种社会思维。
最关键的,行政化不仅是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行政权力往往还代表真切的利益和特权。在高校、医院或科研单位,行政权力不仅掌握科研项目、经费分配,还可以判定学术水平的高低。行政权力一家独大,缺少制衡,整个社会自然要按照行政的逻辑来运转。
其实,行政权力原本不应该成为一个“贬义词”,大学等单位一刻也离不开行政管理。之所以要去行政化,是因为行政权力超出了一定边界,在所有领域都成了支配力量,这样的趋势很可怕。权力如果越界,不受制约,缺乏规范,就会放弃自身的服务职能,明火执仗谋取私利,甚至会成为伤人的猛兽。
《人才规划纲要》指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的主要任务,是规范行政行为。因此,去行政化的精髓,不仅是取消行政级别,大家肩膀一般齐,更在于规范行政权力,督促权力恪尽职责、恪守边界。同时,在学术领域,还要建立一套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的评价体系,让学术按照自己的标准分出高低,以其对人类的贡献赢得尊重。这样,学术才能摆脱行政权力的束缚,“去行政化”才能获得有力支撑。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28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制定、核准高等学校章程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东南大学副校长林萍华表示,章程制定有利于解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交织、行政权力泛化等问题。
事实上,中央和政府对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早有要求。1985年我国就提出“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都明确学校等事业单位“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许多教师都是持美国绿卡或国籍的“海归”,但国家对公派出国规定必须持公务护照才能报销,一张“绿卡”就卡住了教授们的国际交流;没有行政级别就没有事业编制,也没有养老金,需要给工作人员发一种事业年金,但这一制度还没有得到上级批准……

热点内容
法律知识竞赛试题案例分析题 发布:2025-09-18 12:09:38 浏览:434
河南大学法律硕士调剂 发布:2025-09-18 12:08:04 浏览:241
刑法九受贿起刑点 发布:2025-09-18 12:08:03 浏览:549
热点事件的行政法分析 发布:2025-09-18 12:07:23 浏览:32
法律援助案件有多少胜率 发布:2025-09-18 12:03:54 浏览:677
民事诉讼法表格 发布:2025-09-18 12:03:51 浏览:895
担保法与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18 11:40:33 浏览:343
法律顾问和法律咨询制度的通知 发布:2025-09-18 11:40:33 浏览:926
磐安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8 11:31:53 浏览:555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txt下载郭捷 发布:2025-09-18 11:06:46 浏览: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