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担保法司法解释32

担保法司法解释32

发布时间: 2021-02-11 19:55:14

A. 根据担保法解释三十三条规定,主债务履行期限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从要求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开始计算。

你的问来题问的是保证期间!那就要自看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
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二条:“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担保法第三十三条:“ 主合同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下面,问题的关键显然在于“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为何了!
6个月还是2年,就看“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属于担保法第32条规定的何种类型了。

B. 《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一条: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

你好,第三十二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版的,视为没权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这个是什么意思哈,有谁能解释一下呢。

应该是这个意思: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的这个时间,过早或者是刚刚好的,都属于没有约定,保证的这个时间是主债务履行结束的时间只有六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的这个保证责任,一直到还清债务为止

这个结果你满意吗?

C.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二条

第二十六条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版权自主债务履行期权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第三十二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没有冲突。

D. 担保法司法解释的关于其他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二十三条同一债权上数个担保物权并存时,债权人放弃债务人提供的物的担保的,其他担保人在其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减轻或者免除担保责任。第一百二十四条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为他人提供保证的,人民法院在审理保证纠纷案件中可以将该企业法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但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提供保证的除外。第一百二十五条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但是,应当在判决书中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第一百二十六条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可以将债务人或者保证人作为被告提起诉讼,也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第一百二十七条债务人对债权人提起诉讼,债权人提起反诉的,保证人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第一百二十八条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行使担保物权时,债务人和担保人应当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当事人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债务人与保证人、抵押人或者出质人可以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第一百二十九条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应当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合同发生纠纷,债权人向担保人主张权利的,应当由担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辖。主合同和担保合同选择管辖的法院不一致的,应当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第一百三十条在主合同纠纷案件中,对担保合同未经审判,人民法院不应当依据对主合同当事人所作出的判决或者裁定,直接执行担保人的财产。第一百三十一条本解释所称“不能清偿”指对债务人的存款、现金、有价证券、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交通工具等可以执行的动产和其他方便执行的财产执行完毕后,债务仍未能得到清偿的状态。第一百三十二条在案件审理或者执行程序中,当事人提供财产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财产的权属证书予以扣押,同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予办理担保财产的转移手续。第一百三十三条担保法施行以前发生的担保行为,适用担保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担保法施行以后因担保行为发生的纠纷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担保法施行以后因担保行为发生的纠纷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后尚在一审或二审阶段的,适用担保法和本解释。第一百三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在担保法施行以前作出的有关担保问题的司法解释,与担保法和本解释相抵触的,不再适用。

E. 担保法司法解释34条和36条有矛盾吗

担保法司法解释34条和36条之间不存在任何的矛盾。他们只是对不同情况下,对担保领域当中出现的案件所进行的具体指导。如果互相矛盾,是不会出台这个解释的。

F. 担保法解释第32条适用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

都适用,32条保证期限的约定适用于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G. 担保法第25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2条第二款规定有冲突怎么办

这个是没有冲突的,都是6个月。
第二十六条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专约定保证期间属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十二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准确界定保证期间的性质——对《担保法》第25条第2款及《担保法解释》第34条的质疑
保证期间是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因此,保证期间对于保证人权利的保护相当重要。但我国立法上保证期间规定的不一规,不利于保证人权利的保护。
如《担保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保证期间一旦中断,其实就是延长了保证期间,这对保证人是不公平的。而《担保法解释》第31条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效果。”
很明显,保证期间能否中断,在立法上是矛盾的,因而导致保证人权利的保护不能落到实处。那么,保证期间到底能否中断,笔者拟作一分析。

H. 担保法司法解释

政法系法学专业分析,望采纳,如果不懂,请继续追问。
目前我国现行的担保法的司法解专释只有《最高人民属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0年9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2000年12月08日公布,自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

I. 《担保法》第25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2条第二款规定有冲突怎么办是6个月还是1年

这个是没有冲突抄的,都是6个月袭。

第二十六条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十二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J. 担保法第25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2条第二款规定有冲突怎么办

第二十六复条 连带责任保制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第三十二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没有冲突。

热点内容
天枢律师 发布:2025-09-17 22:51:48 浏览:863
侮辱嘲笑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7 22:28:45 浏览:886
西安司法鉴定中心地址 发布:2025-09-17 21:49:04 浏览:364
法院开庭函 发布:2025-09-17 21:40:51 浏览:994
合同法教学大纲 发布:2025-09-17 21:40:47 浏览:229
行政法第三十六条 发布:2025-09-17 21:35:36 浏览:403
中国古代法治思想 发布:2025-09-17 21:34:26 浏览:7
国企轮班劳动法工作时间 发布:2025-09-17 21:33:31 浏览:263
司法鉴定火灾鉴定 发布:2025-09-17 21:22:12 浏览:135
刑法的不足 发布:2025-09-17 21:16:29 浏览: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