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启蒙

刑法启蒙

发布时间: 2021-02-11 22:33:56

『壹』 《刑法的启蒙》哪里有TXT格式的

你到迅雷里有个软件宝库
里面有个软件是手机小说下载器
试一下
若没用劝你在手机建个文档然后复制下来
一样的简单

『贰』 刑法学的启蒙

陈兴良先生在刑法学界享有盛誉,他有一贯的独立的学术立场,有一个刑法学家必须具备的深邃的眼光。当前,注释法学在我国的刑法学界居于独尊的地位,刑法学理论被简单地归结为刑法教义学,分析法规范者众,探询规范背后的法律思想者寡。针对这一现象,陈先生百忙之余出版了他的又一力作——《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 2003年第2版),从而使得我辈有幸从刑法思想史的角度获取了关于刑法理论知识的新鲜空气。综观全局,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结构新颖,纵横有致
全书共分为十章,按历史顺序分别介绍了10位刑法先哲的刑法思想,从第二章开始,每一位思想家的思想都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突破。就刑法思想发展的历程来说,其脉络清晰自然,没有生硬感。每一章又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大概介绍每一位刑法先哲的主要思想,使我们对该章内容有个总体的印象,紧接着作者又着重介绍了他们关于犯罪与刑法理论的独特见解,最后再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客观的总结,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样,在纵向和横向结构上都显得非常紧凑与连贯。
二、 语言简练,力求平实
每一位刑法先哲的思想都是其毕生心血的凝结,要了解以及完全弄懂他们的刑法思想
并不容易。尤其是对广大学生来说,一本好书首先是要能够看明白,只有能够看明白,才有进一步深化理解的可能。目前,学界的许多著作,以翻译著作为甚,其生硬晦涩的程度,令研究该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感到不知所云。无疑,《刑法的启蒙》在语言的运用方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举书中任一章的标题为例,如第七章“龙勃卢梭:遭遇基因”。我们都知道龙氏将实证的方法引入到犯罪现象的研究中,并因此第一个提出“天生犯罪人”这个概念,而其所要说的正是遗传因子——基因在导致犯罪结果中的作用这样一个道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把龙氏思想的精要概括出来,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严谨的写作态度。
三、 引证精确,着眼原旨
由于该书的主体内容是列位刑法先哲的刑法思想的再现,因此怎样才能力保他们思想的
原旨是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为此,作者引经据典,大量引证与这些思想联系最密切的资料。例如,在第五章“康德:弘扬道义”中,作者引证了十四本书,其中九本为翻译过来的著作,而引用康德原创之作竟然有十四处之多,因此权威性较强,极具参考价值,也可以免去读者查资料之累。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在有关资料的使用方面多么的煞费苦心,从中我们似乎也应有所启发。
四、 功底深厚、凸显品格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感动,该书虽是作者的随笔之作,但从书中我却能感受到
作者不仅有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且其学术品格亦非常高尚。
先从作者的学术功底说起,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提到“没有深厚的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研究,这始终是我的一种信念”,没有真正用心去读完这本书的人,以为作者在说客套话。还是从著作的本身去看这个话题,该书是对刑法思想史上10位著名刑法学家的刑法思想的阐释,可以归为刑法思想史的范畴。自古至今,在刑法学领域内建树者浩繁。但显然,作者并不是随便罗列了10位刑法学家的思想来进行评述的:从刑事古典学派,到刑事人类学派,再到刑事社会学派;从贝卡尼亚的“罪行法定”,到龙勃卢梭的“天生犯罪人论”,再到李斯特的“关切目的”。作者在清晰地勾勒了刑法学的发展足迹的同时也印证了刑法学发展的艰辛历程。这样的选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使得读者在看该书的同时也从整体上把握了刑法思想发展的历史,对于读者刑法学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该书还可以凸现作者的学术品格,目前法学界的风气是书越写越厚,读的人却越来越少。而作者的这本书虽然只有区区20万字,但内容却十分丰富,读了令人回味,绝不是用以“取功名”的资本。此外,作者在这本书中坚持了自己独特的建构罪与刑为中心的刑法理论体系,其学术立场的坚定着实令人钦佩。
然而,一本好书并非指其完美无缺。对于书中刑法先哲们的刑法思想,作者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价值定位,书中并没有体现出作者太多的个人思想,对于受启蒙者来说,整本书犹如是资料的一种简单堆砌。另外,后一位的刑法学家的思想总是建立在对前人思想理性思辩的基础之上,这就在方法论上给我们提供了启示,但何为理性,书中涉及该词的地方很多,作者并没有给出详细的阐释,这也许是作者的疏漏。然就我个人看来,《刑法的启蒙》仍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叁』 刑法大全有吗

1,没有所谓的《刑法大全》
2,去新华书店找附带最新修正案及其司法解释的我国刑法即可
3,还想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刑法?

『肆』 关于刑法的特征

刑法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这主要表现在:

(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而其他法律规定的都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2)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刑法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相当广泛。

(3)一般部门法对一般违法行为也适用强制方法,但其严厉程度轻于刑法所规定的刑罚。

(4)刑法具有补充性,即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保护;只有当一般部门法还不足以抑制某种危害行为时,才能适用刑法。

(5)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即其他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和保护的合法权益,也都借助于刑法的调整和保护。

(4)刑法启蒙扩展阅读

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附加刑。

主刑就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于其他刑种适用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就是作为主刑的补充而附加适用但也可以独立适用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此外,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这实际上也属于附加刑。

我国刑罚就是通过有主有从、互相配合,有轻有重、互相衔接的设计方式,形成了严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刑种都有它特定的内容和作用。刑种的多样性,是为了适应犯罪性质和情节的多样性,便于体现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实行区别对待的原则。所以,这些刑种是切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实际需要的。

『伍』 刑法学本科入门书籍

1、《论犯罪与刑罚》,小册子是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启蒙读物,内容浅显易内懂,对刑法兴趣的引入很有价值容。
2、张明楷《刑法学》,我国第一本独著的三要件理论刑法教材,也基本代表司法考试官方命题人的观点。涉及很多法条分析的内容,你学法学要考司考吧,那就来接受比较受用的观点吧,四要件已经不太吃香了。
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
4(选)、张明楷《刑法的私塾》,案例展开的理论研究。其实这本书适合入门之后看,但我还是强烈推荐给你。

『陆』 看哪些书可以提高刑法理论水平

目前国内以张明楷和陈兴良的观点比较新,所以推荐他们的书
张明楷:
《刑法学版》(第三权版)
《刑法格言的展开》
《刑法的基本立场》
《法益初论》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等
张明楷的书有很多,一般来说都比较经典,可以再查一下
陈兴良:
《刑法的启蒙》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与周光权一起主编)
《死刑备忘录》等

台湾学者林东茂的书也很好,推荐一本《一个知识论上的刑法学思考》

另外,现在很多学者学习的都是德日刑法,所以可以看看德日的刑法学,德国首推罗克辛,日本的话可以看大冢仁和西田典之的书

『柒』 刑法思想古典学派和近代学派的区别

您好,以下是两个刑法学派的区别:
1.历史背景和研究方法
古典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启蒙运动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强调个人应当基于理性的自觉,以评价一切社会及政治措施。古典学派即受此思想影响,对当时不合理的刑罚制度进行了抨击。近代学派的兴起,则是受当时自然科学的影响,试图以科学研究的实证方式,寻求犯罪原因,探求犯罪对策。因此,其实证研究方法与古典学派的哲理思辨有根本不同。
2.方法论
a、古典学派用思辨的方法和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把启蒙思想家甚至更早的思想家们提出的理论观点作为大前提,使用三段论的逻辑思维方法,推论出当时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的不合理性和非正义性,演绎出自己的结论或观点;而近代学派则采用实证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把实际存在的客观事实作为理论的基础,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研究中归纳自己的观点。
b、古典学派主张自由意志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犯罪行为是个人自愿选择的结果;而近代学派主张决定论,承认一切事物中都有因果决定性,犯罪行为是由一定的因素决定的,而不是存粹的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c、古典学派采用犯罪的法律定义;而近代学派并没有采用法律上对犯罪所下的定义,他们活着创立新的明确的犯罪概念及定义,或者没有提出明确的犯罪定义,而是比较含糊地使用犯罪一词,把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都包括在犯罪之中。
3.研究重点
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在犯罪研究重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
a.古典学派着重研究犯罪行为,而近代学派着重研究犯罪人。
b.古典学派着重研究犯罪行为的法律方面,把犯罪与刑事司法密切联系起来加以研究。而且,他们研究犯罪行为的重要目的是“公正地”适用法律,达到罪刑相适应;而近代学派着重研究犯罪行为的现象学方面和犯罪产生的原因,研究犯罪的重要目的是查明犯罪规律和犯罪原因,寻求消灭犯罪的方法。
4.犯罪对策
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在对犯罪行为提出的对策反面,也有很大差别。古典学派把刑罚最为最重要的减少和消灭犯罪的对策,在怎样更好对犯罪人使用刑罚,从而醉倒限度地发挥刑法的威慑效果方面做文章;而近代学派则认为,应当对犯罪人进行科学的矫正治疗,因而提出了许多科学的处置犯罪人的“刑罚替代措施”。
5.犯罪原因
古典派犯罪学认为,犯罪是犯罪人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的选择,因此,理应由行为人承担全部的责任。近代学派从根本上否认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主张把自由意志这一虚假的命题驱逐出犯罪学研究的领域。正如菲利所说的那样,“当用现代实证研究方法武装起来的近代心理学否认了自由意志的存在, 并证明人的任何行为均系人格与人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时,你还怎样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呢?”在此基础上,分析实证主义犯罪学家提出了他们关于犯罪原因的看法。龙勃罗梭在分析了大量的人体解剖数据后, 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他认为犯罪是由罪犯的个人基因决定的,而这些基因通过遗传获得,因而所谓的犯罪人是天生的。由于其天生犯罪人理论, 龙勃罗梭又被称为犯罪人类学派的开创者。虽然都否认自由意志的存在, 但是菲利关于犯罪原因的论述明显区别于龙勃罗梭。在他看来, 犯罪的原因应当包含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在以上三个因素中, 菲利最为看重的是社会因素, 这是与龙勃罗梭最大的区别点,因此,菲利又被称为犯罪社会学派。
6.刑罚裁量依据
古典犯罪学派关注的中心是罪犯所犯之罪行,但是对于犯罪人主观方面,基本不考虑。以往古典犯罪学派理论中,刑罚是以惩罚性为基础的,这种惩罚性包括报应与威慑两个方面。希望藉刑罚的惩罚性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近代犯罪学派对这种惩罚性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产生了质疑。菲利认为“古典派犯罪学注意的仅仅是刑罚,注意在犯罪发生之后借助于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各种恐怖后果来确定镇压措施。”近代学派以社会责任论代替道义责任论, 认为既然犯罪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谓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 因此, 犯罪应受惩罚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其承担责任的基础不是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而是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刑事责任的本质是防卫社会。
7.刑罚方法
虽然古典犯罪学派反对残酷的刑罚,主张刑罚的人道和宽和,但是在古典犯罪学派的刑罚对策当中,处处透露出一种等价报复的思想,他们希望藉刑罚的威慑性和报复性来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近代学派质疑刑罚威慑力的存在, 认为既然引起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那么对于犯罪,绝对不能幻想依靠刑罚措施来应对。事实上,预防犯罪从来就不是刑罚所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大量其他的制裁性措施和替代措施。
8.刑事责任论的差异
古典学派认为,犯罪是自由意志的人违反理性要求的行为,故应负其道义责任。近代学派则认为,人无自由意志,并无道义责任的问题。犯罪人之所以要负刑事责任,是因为其行为已对社会构成威胁或破坏。国家对犯罪人加以制裁。是为了保卫社会。
9.刑罚裁量依据的差异
古典学派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皆有平等的自由意志,故刑罚适用的轻重应以客观危害后果为标准。近代学派则认为,刑罚轻重的裁量,应以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为标准。不应以行为的结果为标准。
10.刑罚目的论的差异
古典学派认为,因果报应为自然的理性,对犯罪者科以刑罚,是其应受的报应。但应为等价的报应,否则,刑罚超过罪责,即属于违反公平原则,显然不符合正义的精神。近代学派则认为刑罚并非对于犯罪的报应,其目的在于对保障公共生活的安全。它一方面教育改善犯罪人,预防其再犯;另一方面,在于儆戒一般公民,使其有所畏惧,不敢触犯法网。
总体上说,旧派重规范、新派重事实。旧派往往从规范出发,而规范是针对一般人制定的;旧派同时注重对个人自由的保障,在一般性规范适用于具体的人时,为了救济人情弱点,又要求因人而异地考察个人的知能水平是否适用一般性规范的要求。新派一般从事实出发,认为各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的天生具有犯罪的社会危险性,有的则不具有。但同时又注重对社会的防卫,甚至认为,不具有一般人的知能的人都是对社会有害的人,于是,他们又以一般人的标准要求所有的人。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捌』 刑法人物问题

菲得: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06055
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先前曾是龙布罗梭的学生,后转为刑事社会学派,是刑事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刑法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三元论:他放弃了刑事古典学派“自由意志” 与“行为选择”的观念,认为,某人犯罪,绝非由于自愿,而是必然存在另外的原因。他将导致犯罪的原因分为三类:人类学因素(生理、心理、种族方面的个性特征)、自然因素(气候、土壤状况、昼夜相对长度、四季平均气温、气象情况、农业状况等)和社会因素(促使人们生活不诚实、不完满的社会环境)。这些原因可以说是犯罪人人身危险性表征的描述,其理论特色是“综合作用”。反对仅用其中某一类去解释犯罪,与其师龙氏有别。提出“犯罪饱和法则”来解释社会全部犯罪。认为: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原因十分复杂,在一定的条件下,它的产生具有某种必然性。对于犯罪,不能指望通过刑罚予以消灭,而只能尽可能地将其控制在不危及社会根本生存条件的限度之内。大部分犯罪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尽管“犯罪饱和”。他也主张刑罚个别化,对待犯人及预防犯罪,要对症下药。

二、身危险性与犯罪类型说:在研究和理解犯罪之前,必先了解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犯罪人分为五类:1天生犯罪人;2精神病犯罪人;3习惯性犯罪人;4机会性犯罪人;5激情犯罪人。犯罪预防对策是建立在“退化与进化”“二分法”基础之上。退化型犯罪是出于利己动机,进化型犯罪是基于利他动机的。

三、社会责任论:否定旧刑法学体系中的道义责任论,提出社会责任论。刑事责任的根据是行为人反社会的危险性格,应受社会防卫的是行为者,不是行为。刑事责任的本质是防卫社会。刑事责任就是依据刑罚的方法可以达到防卫社会目的的能力,即刑罚适应能力。对于实施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之人,给予刑罚处罚;对于实施犯罪、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之人,给予防卫社会的处分,即保安处分。

四、个别预防与“刑罚替代物”:由于古典学派的刑罚威吓无效,所以他否定一般预防,主张个别预防。刑罚效力有限,只是社会用以自卫的次要手段。强调建立刑罚之外的补充策略。在刑罚学说上,否认国家具有惩罚犯罪人的刑罚权,主张根据造成犯罪人不同人格的社会情形,用不同的方法取代刑罚,此即“刑罚替代物论”。

这个是关于费尔巴哈的,不能粘贴,给个链接:
http://www.cnlyjd.com/falv/Article/yuwaisifa/200605/548084.html

贝卡利亚:http://www.puhra.cn/chinese/printpage.asp?ArticleID=665
是意大利刑法学家.
近代资产阶级刑法学鼻祖,于1738年出生于米兰的没落贵族家庭,
从小在帕尔马的教会学校读书,青年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正如
他在1766年写给他的著作的法文译者莫雷莱(Moree-llet)的信中所
讲: “我把一切都归功于法国人所写的书。这些书唤起了我心灵中8
年来一直遭受溺信教育扼制的人道情感。仅仅 5年的功夫,我就完全
转而相信这些哲理,并且成为(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的信徒。
促使我完成头脑中革命的第二本书是爱尔维修的著作。是他猛然把我
推向追求真理的道路,他第一次唤起我对人类的迷惘和灾难的注意。”
(转引自《贝卡利亚及其刑法思想》,黄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年,第23页)23岁加入“拳头社”, 于1763年3月到1764年1月
写出了《论犯罪与刑罚》。1768年被授予米兰宫廷学校的政治经济学
教授,1771年被任命为最高经济委员会顾问,几年后又担任了财政法
官,接着又接受了朱塞培二世的任命,领导国务委员会第三厅的工作。
虽然在此期间写了几部美学和经济学的著作及一些有关刑法改革方面
的谘询意见,但再也没有写出像《论犯罪与刑罚》那样的传世之作。
《论犯罪与刑罚》在世界许多地区版本和译本很多。

本书包括序言和47篇专题。作者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抨击了封
建社会以罪刑擅断、司法专横为主要特征的刑法制度,阐述了资产阶
级的刑法原则,宣告了近代刑法学的诞生。

贝卡利亚在本书中是从刑罚权的问题开始入手探讨的,解决刑罚
的根据问题。在封建社会,刑罚以封建统治阶级的个人好恶为转移,
罪刑擅断。要建立资产阶级刑罚,首先必须解决刑罚是建立在什么基
础之上,他引述了孟德斯鸠的一句话:任何刑罚只要不是绝对必要的,
都是专制的。他指出:“主权者惩治犯罪的权力是以必须维护公共福
利的保护机构,使它不受人们的侵犯为基础的。而安全愈是神圣不可
侵犯,主权者所保护的国民的自由愈多,刑罚也就愈公正。”(见本
书第 2篇)所以刑罚存在的根据不能从已经发生的犯罪中去寻找,而
应从公共福利的保护的需要中去寻找。他还系统地提出了罪刑法定主
义理论,即只有法律禁止的行为才能称作犯罪,只有法律才能规定惩
治犯罪的刑罚。为实现罪刑法定,他又提出了立法权问题、法律的解
释权、法律的准确性问题,他认为“颁布法律的权力只能属于立法者
——根据社会契约形成的整个社会的代表。任何法官——他只是社会
的一个成员——都不可能既为社会的其他成员规定刑罚而又不违背公
正的精神”。(见第3篇) “法官不是立法者,只根据这一点,解释
刑事法律的权力就不能属于法官。法律不是从我们的祖先那里作为家
庭的传说或者遗嘱——它让后代只是服从——传给法官的”。(见第
4篇) “如果说解释法律是一种弊害,那么很显然,促使人们进行这
种解释的法律的含混不清也是一种弊害。如果法律是用人民难以理解
的语言写成的,而这种语言又把法律书籍由大家的公共财富变成私有
的家庭财富,而且使人民不能判断出自己的自由与别人的自由的界限,
并从属于少数人,那么这种弊害就将达到极点。”(见第5篇) 他还
提出了衡量犯罪轻重的唯一标尺就是社会遭受到的危害程序,指出:
“使民族遭受到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准。因此,那些认为犯罪
人的意图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准的人的想法是错误的。”同时还批判
了以被害人的身份和罪孽的轻重作为犯罪标准的错误做法。 (见第7
篇)他也提出了刑罚与犯罪相适应的思想,“在这两端中间,由上到
下排列着一切违反公共福利的犯罪行为—由最大的一直到最轻微的犯
罪行为。如果几何学可以应用到人类行为的无数模糊不清的结合上面。
那么就应当有一个相应的刑罚—由最重的到最轻的—阶梯”。(见第
6篇) 根据罪刑相适应原理,因此犯罪人不论社会地位如何,同样的
罪应受同样的刑罚,不能因犯罪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同罪异刑。他
还提出了预防主义的刑罚目的论和刑罚人道主义的思想,指出:“刑
罚的目的并不是要使人受到折磨和痛苦,也不是要使已实施的犯罪成
为不存在。……刑罚的目的,只是阻止有罪的人再使社会遭受到危害
并制止其他人实施同样的行为。因此,应当采用的只是这样的刑罚,
即在保持刑罚同犯罪行为相均衡的条件下,它给人们的精神上的影响
是最强烈和最持久的,而使罪犯的身体受到的痛苦是最少的。”(见
本书第12篇)他还提出了犯罪分类的思想:“有些犯罪行为是直接破
坏社会或使它的代表者死亡的;而另一些犯罪行为是侵犯公民的个人
安全、生命、财产和荣誉的;第三种罪行是同法律为了社会的福利而
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应当作或不应作的事情相抵触的行为。”(见本书
第8篇) 此理论对后来资产阶级刑法岔体系的建立有重要影响。在结
论篇中,他把他所有的刑法理论归结为一句话,又称之为定理:“要
使刑罚不成为一个人或许多人对个别公民的暴力行为;刑罚必须是公
开的、即时的、必要的,在该种情况下可能判处的刑罚中最轻的、同
所犯的罪相均衡的、在法律中有明文规定的。”

贝卡利亚的刑法思想为资产阶级刑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刑法理论体系,完成了刑法史上一次重要
革命。

『玖』 刑法的启蒙

哎,就知道你们老师也叫你们写读后感吧、?你是集大的??

『拾』 《刑法的启蒙》陈兴良 《刑法的格言展开》 两本书的txt格式,上课急需用啊,怎么都找不到!!!!!

《刑法的启蒙》陈兴良 《刑法的格言展开》 两本书的txt格式...

热点内容
西安司法鉴定中心地址 发布:2025-09-17 21:49:04 浏览:364
法院开庭函 发布:2025-09-17 21:40:51 浏览:994
合同法教学大纲 发布:2025-09-17 21:40:47 浏览:229
行政法第三十六条 发布:2025-09-17 21:35:36 浏览:403
中国古代法治思想 发布:2025-09-17 21:34:26 浏览:7
国企轮班劳动法工作时间 发布:2025-09-17 21:33:31 浏览:263
司法鉴定火灾鉴定 发布:2025-09-17 21:22:12 浏览:135
刑法的不足 发布:2025-09-17 21:16:29 浏览:315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2014年 发布:2025-09-17 21:16:25 浏览:253
丰镇市法院法官名字 发布:2025-09-17 20:50:04 浏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