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
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该条司法解释条款,其实是针对出卖人的“一物二卖”行为,而又签订多份买卖合同,对于各个买受人所签订的买卖合同均认可其有效。但由于标的物只有一个,因此对于其他最终没有买到标的物的买受人,该条文是对其合法权益的一种保护。
但是,按照法律上规定的取得顺序,其他买受人最终也只能获得的是违约赔偿或损失赔偿,至于要求继续履行买卖合同,则法院一般根据《物权法》相关规定,不会予以支持。
(1)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扩展阅读:
案例:
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个相关案件:原告杨某某与被告王某某在2012年2月签订了《居间合同(出售)》一份,约定被告自愿向原告转让其于2010年旧房拆迁所获得的拆迁安置房一套。
签合同当日,原告即付清了全部房价款,一周后被告王某某将该房屋交付原告使用,原告杨某某遂对房屋进行了装修,装修完毕,原告便搬入居住。
2012年8月,第三人季某某自称同样与被告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被告已向其转让该房屋,并以此为由,强行搬入该房屋居住,遂与原告产生纠纷。
为此,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
一、依法确认原、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二、被告协助原告办理系争房屋的过户手续。
对此,第三人季某某称自己与被告签订购房合同在先,并也付清了全部房价款,因此原、被告之间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据此向法院提出如下诉请:
一、依法确认第三人与被告签订的关于系争房屋的买卖协议书有效。
二、被告协助第三人办理系争房屋的过户手续;
三、原告立即搬离系争房屋。
法院经审理查明,本案中,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居间合同(出售)》,以及第三人与被告签订《协议书》均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亦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均为有效。被告存在"一房二卖"的主观恶意。
其次,虽然第三人与被告签订合同在先,但原告自2012年3月即开始占有、使用了系争房屋,并对房屋进行了装修,且已支付了水、电、煤等费用。现系争房屋已由原告在先实际占有,故第三人与被告签订的合同已不具备实际履行条件。
据此最终法院判决:
一、确认原告杨某某与被告王某某签订的 《居间合同 (出售)》有效;
二、确认第三人季某某与被告王某某签订的《协议书》有效;
三、驳回原告杨某某的其余诉讼请求;四、驳回第三人季某某的其余诉讼请求。
⑵ 如何理解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和合同法132条的区别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读:无权处分者订立的买卖合同有效。这样更有利于维护买受人利益,履行期限截止,出卖人未取得所有权或处分权,导致不能交付出卖标的物,转移所有权的,买受人可依法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买受人此项权利必须建立在买卖合同有效的基础上才符合法理)。
第一百三十二条 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合同标的物的规定。
标的是指法律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交付财产、提供劳务、完成工作等。有时指物,在买卖合中买或者卖的某物就是标的,在这种情况下,标的就可以称为标的物。买卖合同的标的物附着所有权,所以标的物的买卖即是所有权买卖。
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应当是出卖人所有或者有权处分的物。一般情况下,出卖人于出卖时即为标的物的所有人,但在买卖合同成立时出卖人也可能尚未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实际上这样的事例是大量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连环买卖,即一方是前一合同的买受人,又是后一合同的出卖人,该方在订立后一买卖合同时,可能还未成为标的物的所有人。但无论如何,出卖人在交付时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否则,适用有关无权处分的规定。合同法在总则中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3.3条也规定,合同订立时一方当事人无权处置与该合同相关联之财产的事实本身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在合同订立后未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也未取得处分权时如何保护善意第三人则是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指,在这种情况下,购买了标的物的善意第三人能否合法地保有标的物的所有权。有的学者认为,出卖人对买卖标的无权处分,却在交易市场出卖他人的物,善意第三人是应当受保护的,其原理是为保障交易安全。买卖人在交易市场购物,无需调查该物的所有权。只有该物属于追赃物,物的所有权人方有权可请求买受人返还,但也应向买受人支付买受人买受该物的价款。
⑶ 合同法第51条和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是不是冲突
合同法51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版得处分权权的,该合同有效。
最高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3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时,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两者解析:不矛盾。在买卖合同中,出让方(无处分权的人)在缔约时未取得处分权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只要其随后取得标的物的处分权,合同即为有效,买受人不得以出让方(无处分权的人)在缔约时未取得处分权为由认定合同无效。但是,出让人因未取得处分权而导致标的物无法专一的,买卖合同的目的既无法实现。按照合同法第9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另一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
所以,合同本身有效,但是出现了合同法规定的单方解除合同的情形,则买受人可以行使该权利要求赔偿并解除合同。
⑷ 买卖合同解释第三条和合同法51条怎么区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当事人一版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权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1条: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规定确立了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不应其无处分权而无效的裁判规则。而合同法51条是对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规定。
⑸ 合同法司法解释(三)
⑹ 合同法解释三第三条如何解读
第三条 平等原则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⑺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
第三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回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答。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通俗的意思是,出卖人签合同将不属于自己的货物卖给其他人,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签订的合同有效,受买人可以依次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并相应的损失。主张合同无效,法院不会支持。
⑻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无效处分对第三人的效力
无效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应当各自返还对方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