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从宽刑法

从宽刑法

发布时间: 2021-03-01 00:25:00

❶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为什么是违法的,从刑法的角度分析

A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为什么是违法的?


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合法性”

所谓“坦白”,通常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传唤、讯问时,或者在被采取强制措施以后,或是法庭审理过程中,如实交代其所犯罪行的行为。

所谓“从宽”,应当是量刑时的宽大处理,具体应当包括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三种情况。

所谓“抗拒”,系指不如实回答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的讯问,采取不予配合的态度,它包含不坦白和假坦白两种情形。

所谓“从严”,即为从重、加重处罚。

根据刑法量刑规定,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情节、犯罪的性质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论处。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法原则中普遍推行的“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纵观我国的刑法总则,对量刑规定的条款主要在第四章,其中明确规定将自首和立功作为法定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从而形成了健全的“自首立功制度”。但是该章节并未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坦白亦或是抗拒)明确规定为法定量刑情节,故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只能将其列入酌定情节予以考虑,事实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便成了一句空话,既然现行的刑事法规中对此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从“罪刑法定”的原则出发,“从宽”和“从严”都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合法性”。

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逻辑性”

“坦白”与“抗拒”都是在“有罪推定”原则下的表述,也就是把每个犯罪嫌疑人潜规则里设定为“罪犯”,而最新刑事诉讼法主张的是“无罪推定”,即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这一原则是把嫌疑人假定为无罪的基础上推理、判定。当前我国刑法已将“无罪推定”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那么在这个基本原则的引导下,对一个未经法院宣判的犯罪嫌疑人来说,所谓的“坦白”和“抗拒”又从何而来呢 ?

既然坦白和抗拒是以有罪推定为前提的,那么从这样一个错误的逻辑大前提出发,推出的结论又怎么可能是合理的呢?

三、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被告人有权就案件事实作出有利或不利的陈述,但这种陈述必须是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的情况下作出其真实意愿的陈述,不得将被告人非出于自愿而迫于外部压力所做的陈述作为定案的根据。现行刑事法律已经明确赋予犯罪嫌疑人选择权,在充分告知其各种可能发生的法律后果后,由其自由选择如实供述或沉默。无论其采取何种方式,都应当是当事人在充分了解其行为可能发生的后果的前提下作出的。当然,对于选择坦白的,我们应当给予鼓励,但对于沉默的,也同样要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我国于1998年签署的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规定:“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这个观念其实很简单——人人都有保护自己的心理趋势,即便自己犯了罪,也会不自觉地隐瞒或者抗拒不说——这是人类自保的天性,司法应当尊重这种天赋的人权。

❷ 《监察法》规定,从宽处罚的建议包括从轻处罚等什么

严格从法律条文讲,从轻或者减轻在刑法上有明确的规定。从宽只是“坦白从宽”的内容,无明确的规定,个人的理解是从轻处罚,但由于没有明文规定,只能由法官自由裁量。

❸ 法定从宽处罚情节是指什么

法定从宽处罚情节,是指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予以宽济处罚的法定情形,具体包括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三种。

根据《刑法》和相应的司法解释规定,从宽处罚情节有以下几种:

1、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

(1)防卫过当;

(2)避险过当;

(3)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的;

(4)胁从犯;

(5)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

从犯

3、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已满14不满18岁的人犯罪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

4、可以免除处罚的

(1)犯罪较轻而且自首;

(2)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

5、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

(1)在国外犯罪、虽然受本法追究,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首先考虑的是免除,其次才是减轻,这一点即选择的倾向上与后面几点不同。

(2)有重大立功的。

(3)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行为的。

(4)个人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

(5)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行为的。

(6)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介绍贿赂行为的。

6、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

(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2)犯罪预备。

7、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1)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2)犯罪未遂;

(3)被教唆的人没有犯教唆之罪的,即教唆未遂的;

(4)犯罪后自首的;

(5)犯罪后有立功表现的。

❹ 法律上从轻处理和从宽处理是什么概念,有什么区别

1、角度不同
从轻处理和从宽处理从实质上说没有区别,都是对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进行减轻。
从轻处理是从实际上的角度出发的,刑事案认罪认罚从宽处理是从理论上的角度出发的。
2、量刑不同
从轻是法定量刑以内从轻,从宽可以在法定量刑基础上减轻,即可以从轻,也可以减轻.
法律规定的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没有从宽处理),的概念是:以法定刑法刑期3至10年为例,从轻处罚就是向下(3--6.5年)量刑;减轻处罚就是在3年以下量刑。
3、条件不同
从宽处罚内容的确定与分析作为规定“刑罚”适用条件的规范,刑法的运行均围绕“刑罚”展开。
刑罚具体确定以及执行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以规范的视角,可以深入分析成两个部分,一是刑罚影响事由的内容,二为事由对刑罚之作用。作用方式就是刑罚影响事由的后果表现,即对刑罚影响的方式以及程度,可以分成从宽和从严两种。
4、概念不同
作为刑罚的具体运用方法,与从严方法相对应,一般认为从宽处罚包括从轻、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汉语中,“从”是指“采取某种方针、态度或者方法”。而“宽”是指“宽松、松弛”,是与“紧”、“严”相反的意思。所以,从文义来分析,从宽、从严处罚是与一般的“正常”处罚所不同的处罚方法和措施。
(4)从宽刑法扩展阅读:
1、在刑法中重点要区分的是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
从轻处罚是在法定刑的幅度内,选择较低的法定刑罚减轻处罚是在法定刑的下一个幅度内,选择刑罚。减轻处罚比从轻处罚的减刑力度要大。
通行的说法认为,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较轻刑罚的处理办法;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处理方式;而免除处罚,是指对于构成犯罪而情节轻微的犯罪人不适用刑罚的处置方式。
2、法律规定
跟刑法第67条所规定的自首从轻一样,认罪认罚从宽是指可以从轻,但并非一律从轻。
刑法所规定的自首,并没有限定某一类案件适用,某一类案件不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一样,没有特定的案件范围限制。
认罪认罚案件也必须确保宽严有据、罚当其罪,避免片面地从严和一味地从宽。
对犯罪性质恶劣、犯罪手段残忍、社会危害严重的犯罪分子,其坦白认罪不足以从轻处罚的,也必须依法严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刑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从轻处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从宽制度

❺ 从宽处理的意思

从宽处理意思是对自首的犯罪分子考虑从轻或减轻处罚。

从宽制度,也称自首从版宽制度,是当今世界权各国刑事立法中普遍采纳的量刑制度之一。由于自首从宽制度对于鼓励犯罪人犯罪后改过自新、分化瓦解共同犯罪人、减少国家对刑事侦查、审判等的人力、物力的投入,符合刑罚经济原则等,所以,自首从宽制度历来受到各国立法机关的重视。

(5)从宽刑法扩展阅读:

我国刑法规定的自首从宽制度体现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具体化和法律化。但自首从宽,仍然是设立在惩罚犯罪基础上。我国刑法根据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和刑罚个别化的原则设置了自首制度。

对于犯罪以后自首的罪犯予以从宽处理,一方面利于瓦解犯罪势力,争取犯罪分子的绝大多数,感召、激励和促使他们改过自新。另一方面减少侦查机关破案的困难,减少打击犯罪的工作量,有利于犯罪案件的及时处理。从而获得有利于国家、社会的预防效果。

❻ 从宽处罚是什么意思

从宽处罚是刑罚运用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从轻、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从”是指“采取某种方针、态度或者方法”。而“宽”是指“宽松、松弛”,是与“紧”、“严”相反的意思。所以,从文义来分析,从宽、从严处罚是与一般的“正常”处罚所不同的处罚方法和措施。 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较轻刑罚的处理办法;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处理方式;而免除处罚,是指对于构成犯罪而情节轻微的犯罪人不适用刑罚的处置方式。
从轻处罚的条件有自首、立功、认罪态度好、主动交还财物、取得受害人谅解等。
减轻处罚的类型有两类:一、应当减轻处罚的,主要包括(1)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2)造成损害的中止犯;(3)从犯;(4)防卫过当;(5)避险过当;(6)胁从犯;(7)犯罪以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二、可以减轻处罚的,主要包括(1)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的;(2)未遂犯;(3)犯罪以后自首的;(4)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5)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6)预备犯;(7)在国外犯罪,已在国外受过刑罚处罚的。
免予刑事处罚: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是我国刑法免予刑事处罚的法律依据。根据刑法总则,规定,免予刑事处罚主要需具备如下条件:
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十九条)。2、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3、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 4、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6、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 7、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八条)。8、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❼ 依法可以从宽处理的犯罪人员有哪些

未满抄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❽ 从宽的刑事处罚是什么意思

从宽
cóng kuān
依循较宽松的标准。
儒林外史.第五十一回:「此事也不关紧要,因而吩咐祁知府从宽办结。」

热点内容
郑州法院招聘信息 发布:2025-09-14 17:53:12 浏览:476
民商法不足 发布:2025-09-14 17:53:09 浏览:99
2018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发布:2025-09-14 17:35:47 浏览:856
盲侠大律师的英文插曲 发布:2025-09-14 17:34:01 浏览:23
新劳动法何时实施 发布:2025-09-14 17:11:01 浏览:140
刑事诉讼法公民义务 发布:2025-09-14 17:08:44 浏览:888
苏州法律援助中心咨询 发布:2025-09-14 16:54:25 浏览:726
刑法常见辩题 发布:2025-09-14 16:32:30 浏览:874
天水律师排名 发布:2025-09-14 16:24:19 浏览:906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内涵意义 发布:2025-09-14 16:07:31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