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能动司法

能动司法

发布时间: 2020-12-16 16:33:54

❶ 能动司法的内涵

要更准确地理解司法能动性的含义,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司法能动性是否与司法的被动性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谓司法的被动性是指:“司法权自启动开始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只能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包括申请行为和申请内容进行裁判,而不能主动启动司法程序或擅自变更当事人的诉请内容”[2]。司法被动性是司法活动区别于经常带有主动性的行政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要求只有当人们主动将纷争置于法官面前时,法官才能够依据法律对当事人的诉求进行裁判。这就是司法活动的谦抑性,正是这种谦抑性,在某种程度上使法官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因此,在民商事审判领域,司法被动性一直被奉为基本原则。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对司法能动性的重视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被动性是司法公正得以达成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司法的被动性主要是针对司法的程序而言的,其通过遵循法定的程序以及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来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防止司法权的滥用;而司法能动性则主要针对司法的实体运用而言,其赋予法官在事实判断和法律适用方面一定的权限,从而在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正义。由此,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它们并不存在矛盾,而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❷ 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一、起源20世纪50年代以来,司法能动主义在美国出现,并且作为一种司内法方法趋于成熟。
二、国内现状容
在我国,直至2001年12月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才从多角度肯定了法官在举证责任分配、证据的审查判断、非法证据的排除、证明标准等方面的自由裁量权,从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司法的能动性特征。我们认为,司法能动性是指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并充分运用司法经验,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从而理性地对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作出判断。

❸ 司法能动是什么意思

司法能动性,指的是对美国司法制度中审判行为的一种见解。 司法能动性版的基本宗旨是,法官应该审权判案件而不是回避案件,并且要广泛的运用他们的权力,尤其是通过扩大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手段去促进公平——即保护人的尊严。能动主义的法官有义务为各种社会不公提供司法救济,通过运用手中的权力,尤其是运用将抽象概括的宪法保障加以具体化的权力去这样做。 司法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有:法官在进行宪法解释时,并不致力于对立法者立法意图的探求;倾向于弱化遵循先例原则;倾向于为了取得特定判决而减少程序上的限制;不那么顺从于其他政治决策者,更多依赖自己的判断;倾向于做出范围宽泛的判决意见;主张一种广泛的司法救济权。

❹ 请问公安机关能履行司法职能吗司法活动和司法权有什么区别

对刑事犯罪侦查职能。

❺ 司法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应该是问的 我国的吧 我国系统的只能是
监督和指导全国监狱执行刑罚、改造回罪犯的工作,监答督和指导全国劳动教养工作;
制定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检查各地区、各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指导对外法制宣传工作,管理法制报刊;
监督和指导全国的律师工作和法律顾问工作,管理社会法律服务和在华设立的外国(境外)律师;
监督和指导全国公证和公证业务活动,负责委托港澳地区律师办理在内地使用的公证事务;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和助理员工作;
管理部直属的高等政法院校,指导全国的中等、高等法学教育工作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
组织参加联合国有关预防犯罪领域的会议和活动,承办联合国有关对口部门的往来业务,组织参加国际有关人权问题的法律研讨和交流活动、开展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
参加与外国签订协助协定的谈判,负责国际协助协定执行的有关事宜;参与国家立法工作,组织领域人权问题研究;
监督大型监狱、劳动教养场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指导全国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助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厅(局)领导干部。

❻ 为什么很多人说要司法介入。司法和公安的区别是什么

要理解司法介入是什么意思,首先要理解几个概念:

1、司法权。

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 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

2、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judicial branch)是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关国家职权的司法组织。包括法院、检察院及有关功能部门。

在中国,司法机关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刑罚执行机关。中国的司法体系是由公、检、法、司四大机关共同构成的。很多机关是拥有多个行政职能的。

知道了这两个概念,就好理解司法介入了。司法介入是指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请求司法部门介入救济解决纠纷的行为。

公安机关既有行政的职能,还有司法的职能。其作为犯罪侦查时,行使的是司法机关的职能;其作为政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时候,行使的是行政职能。

司法和公安的区别是:

1、主体不同。

司法是由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适用法律的活动,而执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来执行法律的活动,二者具有各不相同的特定主体。

2、内容不同。

司法活动的对象是案件,主要内容是裁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纠纷和争议及对有关案件进行处理,而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行政管理的事务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执法的内容远比司法广泛。

3、程序性要求不同。

司法活动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司法机关的活动一般都有相应的较为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如果违反程序,将导致司法行为的无效和不合法。而执法活动虽然也有相应的程序规定,但由于执法活动本身的特点,特别是基于执法效能的要求,其程序性规定没有司法活动那样严格和细致。

4、主动性不同。

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案件的发生是引起司法活动的前提,司法机关(尤其是审判机关)不能主动去实施法律,只有在受理案件后才能进行应用法律的专门活动,而执法则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对社会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要求行政机关应积极主动地去实施法律,而并不基于相对人的意志引起和发动。

(6)能动司法扩展阅读:

司法机关只要是涉及司法相关职责的情况就会介入调查。

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如人民检察院等。

人民法院主要审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选举案件等。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就是通过运用国家法律处理案件,裁决纠纷、惩罚犯罪,规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来保证法律的正确适用,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实现其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职责。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严格地行使国家的检察权。即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在于通过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

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是代表国家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并监督审判活动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法机关

❼ 司法能动性是什么意思

所谓司法能动性( Judicial Activism,又译司法能动主义、司法积极主义),指的是对美国司法制度中审判行为的一种见解。 司法能动性的基本宗旨是,法官应该审判案件而不是回避案件,并且要广泛的运用他们的权力,尤其是通过扩大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手段去促进公平——即保护人的尊严。能动主义的法官有义务为各种社会不公提供司法救济,通过运用手中的权力,尤其是运用将抽象概括的宪法保障加以具体化的权力去这样做。 司法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有:法官在进行宪法解释时,并不致力于对立法者立法意图的探求;倾向于弱化遵循先例原则;倾向于为了取得特定判决而减少程序上的限制;不那么顺从于其他政治决策者,更多依赖自己的判断;倾向于做出范围宽泛的判决意见;主张一种广泛的司法救济权。

作为一名法官要使司法能动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其自身应该是正义的,也就是说本身应当是公正的。自身的公正是对一个法官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法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作为一名法官还应当主动的去追求公正。追求公正并能实现公正则正是法官与他人有别的地方。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法官的责任就是当法律运用到个别场合时,根据他对法律的诚挚理解来解释法律。[17]而法官对于法律的诚挚理解的思想基础,就在于对正义的追求。正义是法律上的善良和行为标准尺度或准则,可以根据正义对行为进行评论或评价。法律适用的目的就是要到达正义这个道德价值。魏因贝格尔这样说,正义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项任务:给我们的头脑和我们心灵规定的一项任务。[18]对于法官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法律的具体生命需要法官来赋予,法律的血肉最终隐藏在法官的具体的判决当中。

具体地说,能够充分发挥法官司法能动性的地方在于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在诉讼中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程序方面,一个是实体方面。

❽ 如何做好能动司法工作

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遵循司法基本规律,积极主动拓展司法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实现司法的法律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的司法活动。强化能动司法,关键要增强服务司法、积极司法、创新司法与衡平司法的理念。践行这些理念,开展能动司法活动,应当立足司法职能,体现司法规律,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实际效果。
一、强化司法政策保障作用。为应对金融危机,服务经济建设,要建立专项信息报告制度,探索建立金融案件集中管辖、集约审理等审判管理新机制,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大局,提供政策支持。
二、强化司法建议预警作用。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法院坚持在纠纷解决的同时,关注各类可能危及经济和社会安全的法律风险,加强各种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建立全方位、动态化的司法建议预警机制。
三、强化司法规范引导作用。经济活动越活跃,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疑难、复杂问题就会越多,也就越需要发挥法官的政治智慧和司法智慧,通过能动司法,从个案和类案的审理中,及时总结司法经验,制订相关执法意见,确立审理规则,提供审判思路,促进裁判标准的统一,并为立法和司法解释提供实践素材,发挥对纠纷解决和行为规则的引导作用。
四、强化司法宣传互动作用。能动司法不只是法官案件裁判的能动,还应当包括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的能动。要在继续加强传统平面媒体宣传的同时,注重网络媒体的运用,加强舆情研判,跟踪民意反馈,把法院互联网建设成为方便群众沟通的重要平台,成为法院庭审直播的主要载体,成为宣传法治精神、宣传法院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重要窗口,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舆论氛围。
五、强化司法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能动作用。就法院而言,要发挥司法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能动作用,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当前要突出三项工作,一是在做好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化解纠纷的同时,加强对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的指导作用。二是在构建完善以诉调中心建设为载体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分流进入诉调中心,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平和解决。三是利用司法的终局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优势,在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执行,以及构建以司法审查为重点的仲裁效力司法确认机制等方面,发挥司法的主动作用。让更多的调解协议通过司法效力的确认获得及时的执行,调解不成的能够得到司法的及时裁判,帮助仲裁机构提高仲裁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发挥仲裁的积极作用。

❾ 坚持能动司法的功能取向是的一个基本特征对吗

对。
首先,坚持能动司法,这是履行人民司法功能使命的必然要求。司法的功能使命是由其政治属性决定的。在我国,人民法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力量。人民法院的功能使命,归根到底是受党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并为之服务的。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必须克服纯粹业务观的错误倾向,防止将审判案件简单化地理解为单纯的法律技术的运用,而应当坚持能动司法,自觉把司法审判工作融入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之中,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其次,坚持能动司法,这是回应人民群众司法关切的必然要求。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和区别于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根本特征。人民法院必须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司法审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日益增长,在司法功能、司法公正、司法效果、司法过程、司法公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人民法院必须坚持能动司法,积极主动地解决涉诉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地指导当事人诉讼,积极主动地吸纳涉诉民意,让司法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方便群众,更加主动地服务群众,更加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从而更加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

❿ 如何在司法审判中践行司法为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着力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将切实落实“司法为民”宗旨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王胜俊院长曾指出,“人民法院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法院要通过全部司法活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司法亲民、司法便民、司法利民,赢得民心,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亲民之声、便民之举、惠民之实、护民之德,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思权源民。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宗旨,更是人民法官的宗旨。人民法院经过长期开展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极少数法官仍然存在着宗旨意识不强、漠视群众利益的行为,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全面贯彻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精神,常思审判权为民所赋,也要为民所用。
二是改进审判作风,心系于民。审判作风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法治权威的信心,关系到公正与效率。从法院来讲,审判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客观上已成为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确的审判工作指导思想的贯彻,妨碍了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我们要从确保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审判作风的紧迫性、重要性。我们要通过端正司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来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增强司法能力,改进司法作风,营造法治环境,实现司法为民,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三是坚持能动司法,公信利民。我们要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践行司法为民的群众路线。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能动司法积极主动地服务群众,用真心贴近群众,用真情化解矛盾。构建满足群众需求的便民诉讼体系,进一步完善立案的工作流程,简化立案手续。加大硬件建设,推行网上立案、电话立案、假日立案等便民立案的新举措。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申诉信访工作,实行申诉信访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要进一步完善院长接待日制度,确定专人跟踪办理申诉信访案件,逐案落实工作措施和责任制。切实以公信树立法律权威,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司法为民。推行满足群众需求的诉讼指导制度,应当随案向当事人发放诉讼指南、诉讼须知和举证须知,指导当事人进行有效诉讼,帮助当事人减少或避免一些常见的诉讼风险。全面延伸司法职能,积极推进“审务进社区(村镇)”工作,要精心组织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企业”、“送法进校园”、“送法进乡村”等系列活动,直接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零距离”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身边的法律问题。要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切实增强人民法院的亲和力。人民法院应当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建立人民调解指导员制度,经常性地对民调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水平和技巧,帮助民调组织健全调解制度,完善调解程序,规范调解协议,增强调解权威,有效地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热点内容
上海群租房条例 发布:2024-05-16 19:54:44 浏览:705
2012年7月劳动法自考试题 发布:2024-05-16 19:20:34 浏览:554
道德经弱者 发布:2024-05-16 15:10:01 浏览:906
餐饮方面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4-05-16 15:02:50 浏览:548
澜沧法律援助中心电话 发布:2024-05-16 14:57:50 浏览:358
刑法规定的十大犯罪 发布:2024-05-16 11:43:35 浏览:508
劳动法创新 发布:2024-05-16 10:59:51 浏览:403
民事诉讼法裁定再审 发布:2024-05-16 07:36:28 浏览:367
法院老干妈 发布:2024-05-16 06:41:15 浏览:316
国务院2013立法工作计划 发布:2024-05-16 06:07:58 浏览: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