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信访听证

法院信访听证

发布时间: 2025-07-05 00:31:31

1. 法院信访案件的处理程序和方法

处理程序:
1、登记来访情况。登记信访人的基本情况,登记人数、姓名、身份证号、所属单位、人员身份、之前信访单位等。
2、听信访人陈述,了解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共有几个,各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
3、答复受理范围。根据信访人反映问题辨认信访人的诉求应该归哪些部门管,哪些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哪些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给予答复。
4、业务范围内的,进一步听取其详细介绍情况。每个问题尽量了解全面,了解清楚被反映人、线索来源、信访要求、真实动机与目的。群众信访目的与动机多种多样。
5、填写信访举报登记表。由工作人员提出处置意见,报领导拿出最后处置意见。
信访是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拓展资料:法院信访案件办理期限是多久?
对反映下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办理问题的信访材料,上级法院的承办人应当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甄别工作,紧急情况应即刻办理、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也就是说,信访材料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得到初步处理;根据办理初访案件的要求及实践,各地法院承办人对反映本院问题的信访材料的办理时限是30日。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信访工作的通知》第一条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很重。维护社会稳定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政治任务,各级法院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法院信访处的作用和权限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的信访员是指人民法院纪检监察机构信访举报工作人员。
法律依据:《信访条例
第二十二条 信访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登记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并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但是,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相互通报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利于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二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3. 人民法院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工作办法

法院信访案件的处理程序和方法: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各级的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涉诉是什么意思:
涉诉是在党中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思想下出现的新名词。它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引发上访告状的案件。
二、什么是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针对当前一些涉法涉诉信访反复申诉、没完没了的问题,对合理诉求确实解决到位、实际困难确已妥善解决的问题,经过公开听证、公开质证、公开答复,由省级以上政法机关审核后,按有关规定作出终结决定,各级政法机关不再受理、交办、通报,以维护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终局性。
【法律依据】:
《信访条例》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4. 法院信访终结听证会的一般程序听证人员可以发言吗

可以。
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并核对信访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身份。
( 二)听证主持人公布听证事由及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并询问信访人及相关人员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三)听证主持人向听证参与人及旁听人员宣布听证权利义务及听证会纪律;
(四)信访人或其委托代理人进行信访事项陈述并提供相关证据;
(五)原信访事项承办人提出处理信访问题的事实、证据和使用政策法规的依据及处理建议;
(六)信访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七)原信访事项承办人就有争议的事实、依据、处理建议进行答辩;
(八)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作最后陈述;
(九)原信访事项承办人作最后陈述;
(十)原信访事项承办人及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暂时退场。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员就听证事实和证据,以及使用政策、法规等对信访事项的处理发表听证意见,经评议、合议后形成听证结论;(十一)原信访事项承办人及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入场。由听证员代表按照合议后形成的结论发表意见,最后由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论并宣布听证结束。

5. 信访后法院会怎么处理

信访后法院的处理方法如下:
1、登记来访情况,以及信访人的基本情况;
2、听信访人陈述,了解信访人反映的问题;
3、答复受理范围;
4、业务范围内的,进一步听取其详细介绍情况;
5、填写信访举报登记表。
信访的注意事项:
1、信访材料的审查:法院会首先审查信访材料,确定其是否属于法院受理范围;
2、是否立案审查:对于符合条件的信访事项,法院将进行立案审查,以决定是否启动正式的司法程序;
3、信访事项的分类处理:法院会根据信访内容的性质,将其分为诉讼类和非诉讼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4、回复信访人:无论是否立案,法院都会对信访人做出回复,告知处理结果或者进一步需要采取的步骤;
5、转交相关部门:如果信访事项不属于法院管辖,可能会转交给相关的行政机关或其他司法机构处理;
6、监督与指导:高级法院可能会对下级法院处理信访事项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按照法律规定正确处理。
综上所述,信访后法院的处理方法包括登记来访情况和信访人的基本情况,听取信访人陈述并了解问题,答复受理范围,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并填写信访举报登记表。
【法律依据】:
《信访工作条例》
第三十一条
对信访人提出的申诉求决类事项,有权处理的机关、单位应当区分情况,分别按照下列方式办理:
(一)应当通过审判机关诉讼程序或者复议程序、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程序或者法律监督程序、公安机关法律程序处理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未依法终结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处理。
(二)应当通过仲裁解决的,导入相应程序处理。
(三)可以通过党员申诉、申请复审等解决的,导入相应程序处理。
(四)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程序解决的,导入相应程序处理。
(六)不属于以上情形的,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并调查核实,出具信访处理意见书。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

热点内容
食品卫生条例该法规属于行政法部门 发布:2025-07-05 04:21:37 浏览:607
裁定书和判决书的法律效力一样吗 发布:2025-07-05 04:13:48 浏览:645
钓场溺水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04:09:30 浏览:888
河北省有关征地法律法规 发布:2025-07-05 04:03:55 浏览:125
山东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发布:2025-07-05 04:03:22 浏览:409
政策法规没有吃透 发布:2025-07-05 03:56:23 浏览:864
行政法是平衡法 发布:2025-07-05 03:53:18 浏览:555
公司迟到早退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05 03:51:12 浏览:844
婚姻法24举证责任 发布:2025-07-05 03:42:51 浏览:385
司法变卖车位 发布:2025-07-05 03:40:25 浏览: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