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所称的期间

民法所称的期间

发布时间: 2021-11-18 23:44:08

❶ 法律上的之日,都是指次日吗

之日是来指次日
根据《民法自通则》第154条规定,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❷ 什么是民法的期间,期间的计算方式有哪些

期间,是指从起始的时间到终止时间所经过的时之区间。期间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时间维度。民事权利义务的得失变更均须发生于一定期日或期间,任何人都无法排除时间对民事法律的作用。《民法总则》第200条规定:"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❸ 民事诉讼中的期间指的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的期间,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各自实施或完成诉讼行为所必须遵循的期限。诉讼期间的规定,意味着对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提出了时间上的地求,一定的诉讼行为如果不能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便不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这就从时间上维护了诉讼活动的严肃性和法律的权威性。

❹ 民法期间计算的起日,终日如何计算

民法总则第二百条规定:“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回时计算。”第二百答零一条规定:“按照年、月、 日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日不计人,自下一日开始计算。按 照小时计算期间的,自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时间开始计算。”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按照年、月计算期间的,到期 月的对应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没有对应日的,月末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第二百零三条规定:“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 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结束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期间的最后一日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时;有业务时间的,停 止业务活动的时间为截止时间。”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期间的计算方法依照本法的规定,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 另有约定的除外。”

❺ 民事诉讼期间的计算单位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按照年、月、日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日不计入,自下一日开始计算。

按照年、月计算期间的,到期月的对应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没有对应日的,月末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结束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期间的最后一日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时;
有业务时间的,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为截止时间。

❻ 法律上规定的一年内是怎么解释

起始日不算。也就是说,到了明年的“起始日”(月、日),就是“一年”。如果到时恰好是节假日,则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比如“2016年6月3日起,一年内有效”,即指2017年6月3日24:00前都有效。如果2017年6月3日恰好是节假日,则直到下一个工作日都有效。

❼ 民法总则期间确定有哪些规定

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第一百九十七条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第一百九十八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❽ 法律中经常提到”五日以上“和”五日以下“,请问哪种包括五日,哪种不包括。

”五日以上“和”五日以下“都包括五日。

《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五内条 民法所容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8)民法所称的期间扩展阅读:

第一百五十四条 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

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期间的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

❾ 民法上关于约定期间指的是哪些期间

在民事类的相关案件及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期间的概念,如:诉讼时效是多少日、月,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多少年等等,法律所涉及的相关概念都是十分严谨的,包括期间的计算也是如此。民法总则中的期间怎么计算?为您介绍相关知识。

一、民法总则中的期间计算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八十条民事法律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第一百八十一条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自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时间起算。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日不计入,自下一日起算。

第一百八十二条按照月、年计算期间的,最后一月与期间开始当日的相应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最后一月没有相应日的,其结束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第一百八十三条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结束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期间的最后一日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

第一百八十四条期间的计算方法依照本法的规定,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一百八十五条民事法律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

二、期间的计算方法

民法总则关于期间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自然计算法,即以实际经过的时间为计算期间的时间。例如9月9日下午5时到9月16日上午10时,期间分秒不差;

2、历法计算法,即以日历所定的年、月、日为计算单位,所称年,不论平闰年一律定为365日,所称月不论大小皆为30日。历法计算法虽不精确,然颇为便利。依民法通则第154条规定,两种期间计算方法并存,法定或指定期限多用历法计算法,而约定期限,允许当事人选择,如未约定何种计算方法,则推定以历法计算法确定其约定期限。

民法总则期间的计算是按照公历为标准的,计算的方式有时会精确到小时,若遇到节假日的,可以进行顺延。法律明确规定的法定期间一般是不能变更,司法机关还有涉及的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执行相关规定期间的既定行为,否则会引起一系列的诉讼后果。

❿ 民法中的时效和期间是什么意思

时效:.
通常指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版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权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诉讼时效依据时间的长短和适用范围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
期间: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
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期间的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

热点内容
山东司法厅原 发布:2025-09-09 21:54:25 浏览:107
公司安全员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09 21:38:59 浏览:339
2015司法考试真题解析 发布:2025-09-09 21:33:56 浏览:456
转移公司资产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09 21:17:29 浏览:309
司法雇员计含 发布:2025-09-09 21:01:47 浏览:772
以下法规性文件法律效力最低的是 发布:2025-09-09 20:47:25 浏览:309
法律援助月分解表 发布:2025-09-09 20:37:50 浏览:62
司考刑法历年真题 发布:2025-09-09 20:21:20 浏览:175
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 发布:2025-09-09 20:16:18 浏览:662
职业农民政策法规 发布:2025-09-09 20:15:39 浏览: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