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什么是司法审判

什么是司法审判

发布时间: 2021-11-20 21:05:03

司法局与法院有什么区别

司法局与法院的主要区别是职责不同。司法局是司法行政机关,法院是司法审判机关。

司法局的主要职责:

1,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编制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2,负责组织、指导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3,负责本市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4,研究制订本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5,负责管理本市律师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证机构及公证活动;研究律师、公证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并提出实施办法。

6,负责管理本市法律服务机构和在京设立的国(境)外律师机构;监督、指导本系统的社会团体工作。

7,指导本系统法学教育及业务培训工作。

8,负责指导区、县司法行政部门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及司法助理员、基层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9,负责本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外事工作和对外宣传、交流工作。

10,指导和管理本市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

11,负责本市仲裁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12,负责本市国家司法考试工作。

13,负责社区矫正工作

14,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15,管理本市监狱管理局和本市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

法院的主要职责是:

1,依法审判法律规定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和其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刑事、民事、行政、海事等第一审案件。

2,依法审判法律规定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刑事、民事、行政、海事等第二审案件。

3,依法核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

4,审理死刑缓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的减刑案件和依法应由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假释案件。

5,受理不服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专门法院生效裁判的各类申诉和再审申请,对其中确有错误的,提起再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6,依法审判由省人民检察院按照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7,依法审判最高人民法院交办的刑事、民事、行政、海事等案件。

8,依法对下级人民法院行使指定管辖权。

9,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10,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办理赔偿案件。

11,执行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裁定以及法律规定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生效法律文书和外省区市法院委托执行的案件。

12,对法律、法规、规章等草案提出意见;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组织、指导全省法院的调研工作。

13,组织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专门法院同外国司法界、国际组织之间的司法交流活动;办理有关国际司法协助事项。

14,在审判工作中宣传法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

15,管理高级人民法院直属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16,承办其他应由高级人民法院负责的工作。

② 司法独立和审判独立的区别在哪里

一、概念和含义不同。审判独立,是指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和法官,依据法律独立地审判案件,不受任何干涉,也就是说,法官应根据自己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和对法律的理解,独立地作出裁判,不受任何限制、影响、诱导、压力或威胁。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从宪法的高度规定了人民法院的地位和法院独立审判的原则,明确了独立审判是法官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
“司法独立”是西方宪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又称“司法权独立”,是指“司法权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出来,在赋予独立的国家机构场合,进行权力分立”。这个定义是有特定含义的。在1983年出版的日本《新法律学辞典》里,概括了西方法学界关于“司法独立”的特定含义:(1)独立行使司法权,只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2)司法权完全独立,不受立法权、行政权的任何干预和束缚;(3)法律上司法不受其他国家机关(包括总统)和任何政党的监督和管理;(4)司法权行使时,不受其他任何事物和形势的牵制和影响;(5)在审判案件中审判权完全独立,不受任何人指挥和命令的拘束;(6)保障法官独立性,按照宪法法的规定,“所有的法官依据良心办案”,为维护司法权的独立,承认对法官特别强的地位保障和身份保障。这六个方面,完整涵盖了西方国家“司法独立”的要点。

二、性质和内容不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同西方国家司法制度核心的“司法独立”,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概念具有专属性特征。就是说,“司法独立”只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专属性直接决定了对其解释的排他性,就是除了西方国家固有的解释,其他解释都是不能成立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司法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我国不存在司法独立,我们的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依法治国。在我国,如果实行西方国家那样的司法体制,就必然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

第一,如果实现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就要改变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是人类历史上完全新型的。我国与西方国家具有根本不同的政体和国体,其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也是不同的。我国的司法制度,必须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体现在司法之中;必须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这种能够保障人民实际上而不是形式上当家作主的政体和制度,必须体现在司法之中。一些人把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即“一府两院”作为政体看待,是不正确的。“一府两院”不是政体本身,而是在政体制度下的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符合中国实际,是新型的政体形式。世界上哪个国家没有“一府两院”呢,他们没有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果搞西方的“司法独立”,必然使司法体制独立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性质之外,独立于人民管理司法的宪法要求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司法独立”,只有改变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从而改变整个上层建筑才能做到。

第二,如果实行西方国家“独立行使司法权,只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就要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有些人提出,党管司法“是造成司法腐败和冤假错案的根源”,应当实行“党法分开”。为此,有人要求“取消政法委员会”。我们知道,各级政法委员会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组织保障,对于贯彻党的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协调公检法部门职能、统一指挥政法战线的工作步伐、团结广大法律工作者和保卫国家安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取消政法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完全取消共产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有人主张的西方“司法独立”中关于“不受其他国家机关(包括总统)和任何政党的监督和管理”,正是针对共产党的领导的。
有些人为了实现“司法中立”,主张废除审判人员和检察人员由党组织提名考核、同级党组织或上级党组织批准、人大任命的原则。同时,他们反对法官的党派性,主张法官不能是共产党党员,“司法改革”就是要“党员退党”。这实际上就是否定“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也是否定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

第三,如果实现西方国家“司法权完全独立,不受立法权和行政权的任何干预和束缚”,就要把我国的司法权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完全分割、对立起来,并使司法优位于立法和行政。
司法从来都是与立法和行政紧密相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揭示过司法与立法的关系,司法是司所立之法,离开立法,何谈司法?资本主义立法的阶级偏私,决定了司法的阶级偏私。因此,在剥削和压迫制度下,司法的公平正义是不存在的。那种强调“立法机关对审判的监督通过立法来监督”的观点,是不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本身依据宪法规定的权限,有权对司法、审判直接进行监督,司法权不能独立于立法权而孤立存在。在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是法的形式之一,具有法律性质和效力。行政法规是各级法院司法审判的重要依据,可见司法权也不能独立于行政权而孤立存在。
从法律角度说,我国法院的司法解释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也不得与行政法规相抵触。显然,司法解释不能优位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从国家机构角度说,立法机关优位于司法机关,全国人大优位于最高法院。这是不能更改的。西方国家的“司法优位”,集中表现为“司法权优越”,就是承认法院具有法律审查权,这种审查权,是所谓“防止议会通过立法解释改变宪法规定的含义”,以“对抗立法权的专断”。在美国,“最高法院在美国人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西方国家法院院长可以当代总统、代议长。这种情况不符合我国宪法精神,不能容许在新中国出现。

第四,如果实现西方国家“保障法官独立性,按照宪法法的规定,‘所有的法官依据良心办案’,为维护司法权的独立,承认对法官特别强的地位保障和身份保障”,就要把“法官身份”突出到不适当的地位。
西方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法院的暴力职能,要求保障法官的特殊身份。西方法学认为,“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法官不服从任何权威”,法官的职权高于一切,“拒绝政治、道德渗入”。为保障法官的特殊身份,就要维护其职位特殊性:(1)实行职位终身制或任职年限不受公务员那样的限制;(2)享有特殊待遇,实行高薪制;(3)要求法官非政治化、非政党化,对政治取中立立场;(4)法官具有“造法”职能;(5)有职务豁免权,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解职、审级等调动,无法定事由和弹劾程序,不被逮捕或起诉。这样的特殊身份和职业特权,使法官优位于政府官员,凌驾于人民大众之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阶级的对立和利害的分化,造就了资本的良心就是法官的良心。“司法独立”本身意味着法官不可能按良心办案,可他们却欺骗说,只有“司法独立”才能保证法官按良心办案。

③ 司法行政与司法审判有什么区别

司法活动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几个阶段,审判是司法活动之一,审判权由法院享有。司法行政就是为了司法活动顺利进行的其他活动,如人员的管理,法律的研究,法律宣传等等。

④ 司法是什么意思司法部是个什么部门呢它和法院是什么关系

小编发现很多网友对于法律的了解是不够的,比如就有一名网友提问:司法是什么意思?司法部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它和法院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司法部和法院是什么关系?

司法部和法院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如说法院是审判机关,而司法部是一个行政机关。并且两者并没有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国务院被称为一府两院,它们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而司法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所以它们之间没有联系的地方。

⑤ 媒体审判和司法审判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媒体审批只能是舆论监督,没有法律效率,法院判决是有法律责任,可以执行的。

⑥ 字典中"司法审判"的定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司法解释应当根据法律和回有关立法精神,结答合审判工作实际需要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应当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对在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某一法律或者对某一类案件、某一类问题如何应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释,采用解释的形式,根据立法精神对审判工作中需要制定的规范、意见等司法解释,采用规定的形式。

(6)什么是司法审判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司法审判过程中,应当对违反约定义务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认定,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合同效力下一方拒绝履行合同承诺。

在合同有效期内未履行义务和出现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文件虚假。因此在责任承担处理时,司法审判应当把握适用过错原则,合同约定原则,请求对一原则,明确确认等原则进行处理。

⑦ 解释什么是司法裁判

司法裁判,顾名思义,就是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定或判决。在我国司法裁判就是法院审判。

一、司法裁判,本身要清晰无异议,做到从技术到规则的全面阐释。

司法裁判中,法官在解释某条法律的时候,既要有自己对法律条文字面意义及立法精神的理解,又要受原来已有规则、范例等的影响,还要面对复杂案件阐释自己对法律的理解,这种理解在许多案件中注入了法官自己的建树。美国学者德沃金有一句很深刻的话:法官和律师有时争论的并不是法律是什么,而实际上是争论法律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是关于忠实和道德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其次,法官不能自动售货机式地裁判案件,他应当清晰地阐明法律规定,因为法律作为以语言为载体的行为规范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滞后性等。

二、权威的司法裁判,必须具有“三性”,即:合法性、正当性、可接受性。

1、“合法性”要求法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作出裁判,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2、“正当性”要求法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以正当、合理为价值追求;

3、“可接受性”要求法官所作出的裁判能够得到诉讼参与人乃至社会公众的认同。要想实现公平正义,并且让公众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得到了实现,裁判的这“三性”缺一不可。

三、在新媒体时代,要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做到:

1、合法性要求:守住法律底线,突破法律底线地枉法裁判,应当受到媒体的谴责;

2、正当性要求:通过传媒信息把握社会情势,准确行使裁量权。

3、可接受性要求:通过传媒释放信息,增强公众对公平正义的认知。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法官做到裁判“三性”、实现公平正义,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法官要以开放和自信的心态去应对媒体,在坚持依法裁判、不违背职业伦理的前提下积极吸收信息并且主动释放信息,在“一收一放”之间实现公平正义,并且让公众感受到这种公平正义。

⑧ 什么是司法诉讼

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内下,依法解决讼容争的活动。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经济纠纷提起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解决纷争。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依法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对公诉案件的审判,一般都应依法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并依法确定1人为审判长。在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时,还应确定书记员人选。

2、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对于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3、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对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法庭审判,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

4、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

5、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热点内容
农民纠纷被打了要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08 23:36:55 浏览:801
人事章是否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08 23:31:00 浏览:135
党风党纪法律知识题库 发布:2025-09-08 23:22:26 浏览:677
法官回避缺陷 发布:2025-09-08 23:21:20 浏览:27
广州下沙法院 发布:2025-09-08 23:05:38 浏览:24
道德经中提及的 发布:2025-09-08 22:36:46 浏览:527
合同法全文司法解释六 发布:2025-09-08 22:31:35 浏览:403
合同法中如何辨别要约与承诺区别 发布:2025-09-08 22:29:06 浏览:892
广丰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08 22:28:25 浏览:842
行政法的调查研究方法 发布:2025-09-08 22:28:11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