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刑在前
A. 在刑法修改前批捕的案件,是按修改前法律量刑,还是按修改后的法律量刑
按照修改前的法律还是修改后的法律量刑,要看按照哪个法律对被告人有利,哪个有利就按照哪个法律量刑。
我国刑法有个重要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也可以说是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即新法生效前实施的行为,在新法生效后,适用新法有利于被告人,就适用新法;适用旧法有利于被告人,就适用旧法。
举例: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327条进行了修正。刑九生效后,强制猥亵男人也构成犯罪,而修正前,该罪名是”强制猥亵妇女、儿童罪。如果刑九生效前强制猥亵男人,刑九生效后也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七条【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罪】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三条(修改全条)】
第十二条【从旧兼从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B. 刑法司法解释的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怎样适用发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为。
1、在刑法学中,刑法的效力范围被认为是其基础的问题之一,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的变更,在新旧法如何选择的问题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实践困难。讨论新旧法的适用,无疑是讨论我国刑法溯及力的核心和实质。
2、在司法实践中,新法取代就旧法的现象十分常见,特别是当新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这就引出了新法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我国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适用当时的法律;
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刑法选取了从旧兼从轻的的原则,此价值取向是有利于行为人的。这体现着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保障人权之精神。
我国刑法用简练的语言的对新旧法的适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将这里的情况具体分析,大致体现在两方面,
(1)在行为实施后,法律发生变更,法律评价应采用哪种刑法。
(2)当犯罪行为跨越新旧法时,又应如何进行判断。这就具体提出了本文开头所说的司法实践困难,为解决此诸多问题,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系列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问题。
3、犯罪行为跨越新旧刑法规范的情况。即行为在旧法生效期间开始,结束于新法生效之后,根据新旧刑法关于犯罪是否的不同规定可能,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对于开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继续或者连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行为,以及在1997年10月1日前后分别实施的同种类数罪,如果原刑法和修订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追诉,根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跨越修订刑法施行日期的继续犯罪、连续犯罪以及其他同种数罪应如何具体适用刑法问题的批复》,按照下列原则决定如何适用法律:
(1)对于开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继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终了的继续犯罪,应当适用修订刑法一并进行追诉。
(2)对于开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连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连续犯罪,或者在1997年10月1日前后分别实施同种类数罪,其中罪名、构成要件、情节以及法定刑均没有变化的,应当适用修订刑法,
一并进行追诉;罪名、构成要件、情节以及法定刑已经变化的,也应当适用修订刑法,一并追诉,但是修订刑法比原刑法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和情节较为严格,或者法定刑较重,在提起公诉时应当提出酌情从轻处理意见。
第二,如果法律在行为人的行为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变更后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变更前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查工作中具体适用修订刑法第十二条若干问题的通知》中的第三条中部分内容规定:
行为连续或者继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对10月1日以后构成犯罪的行为适用修订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如果法律在行为人的行为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旧法认为是犯罪,依照新法不认为是犯罪的,根据《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适用新法。
(2)刑法刑在前扩展阅读:
发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为,适用刑法应遵循以下规定:
一、发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后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为,生效的刑法认为是犯罪而生效前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生效的刑法对该行为不具有溯及力,即不能对该行为定罪量刑;
二、发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后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为,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生效的刑法也依法认定应当予以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定罪量刑,不能按照生效的刑法规定定罪量刑;
三、发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后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为,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生效后的刑法认为不是犯罪,或者虽然认为是犯罪,但是处刑较轻,依生效后的刑法定罪量刑,即生效的刑法对该行为具有溯及力;
四、刑法生效以前,人民法院按照当时的法律已作出生效判决,不适用生效刑法,即生效刑法对刑法生效以前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
C. 新刑法实施后之前的案子怎样解决
《刑法》有“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如果犯罪发生在刑法修改之前,并且没有判决的,适用犯罪时的刑法,即修改前的刑法。但是如果犯罪行为根据新修改的刑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认为时犯罪但是可以处较修改前刑法轻的刑罚的话,适用修改后的刑法。
D. 犯罪发生在刑法调整前,但没有超出刑事诉讼有效期,还可以起诉吗
很高兴与你共同探讨问题。
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如果犯罪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法律调整后认为是犯罪的,就不属于犯罪。
E. 新中国第一部刑法是1980年版的,那之前的刑事犯罪以什么为根据进行判刑
第一,这一时期中国没有刑法典,只有寥寥可数的单行刑法。这几部单行刑法是为了配合内社会改革运动而颁布的容。如195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她是为了配合镇压当时反革命运动而颁布的;195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它是为了配合“三反”、“五反”运动的;1952年的《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它是为了配合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而颁布的。
第二,判刑事案件时,定罪、量刑主要不依据法律而是依靠政策,因为法律在当时不健全。
第三,对刑法典开始孕育、起草。主要过程是:1950、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法治委员会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试图为刑法典的起草奠基。但这两个文件在严格意义上不是立法,因为它们未进入立法议程,也没有比较公开和广泛地征集意见。真正把刑法典提上议事日程的是从1954年《宪法》颁布后开始的。1954年10月到1963年10月,中间由于开展政治运动只有断断续续的立法工作。到粉碎“四人帮”第三部宪法颁布后,从1978年开始搭班子搞刑法典,到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
F. 97刑法之前的刑法第61条规定是什么
新中国第一部刑复法是制1979年颁布的,1997年属于第一次修正,你所谓的97之前的刑法就是79年的刑法,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G. 中国前三大刑法是什么
●我国新刑法三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确定,是受西方刑法影响的结果,还是我国法律文化发展的自然趋势呢?
●看一看我国刑法史,就不难发现我国新刑法所确立的这三大原则,在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中早有精辟的论述和明确的规定。
●我国新刑法所确立的这三大原则是我国四千多年法律古文化和现代法律新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决不是国外西方法律文化的翻版或复制品。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法律文化源远流长,为世人所称颂。同时,中国又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为我国现代法律文化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新鲜经验,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新刑法三大原则的确定,是中国固有法律文化发展的自然趋势,决不是某些学者所宣扬的“罪刑法定”是“发端于英国大宪章、权利请愿书和权利法案”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个口号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正式提出的“天赋人权”和《人权宣言》的产物;“罪刑相适应原则是18世纪后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刑罚擅断主义提出的一种刑法理论”等等。
道理很简单,事物的发展是其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外部的影响只是其发展、变化的一个条件;内因则是其发展、变化的根据。再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向来不是任何一个外国的附属国或殖民地。中国的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原则的发展、变化,怎么能把它说成是外国单纯影响的结果呢?
看一看我国刑法史,就不难发现我国新刑法所确立的这三大原则。在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中早有精辟的论述和明确的规定。如若说各国之间有影响的话,究竟是中国影响了外国,还是外国影响了中国,史实早作出了定论。我们决不应妄自菲薄,数典忘祖,言必称西方,理必道洋人。当然,国外的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我们是要汲取和借鉴的。但不能有悖于历史,颠倒主从。....
H. 在新刑法颁布之前犯罪请问是按新刑法执行还是按旧刑法执行
一般适用79刑法处罚
如果97颁布的刑法对强奸罪处罚相对79年较轻的
就适用97年的刑法处罚
本人懒
你自己查下两个时断的刑法对强奸罪的相关规定就清楚了
I. 新刑法实施后之前的案子怎样解决
我国刑法规定: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于所有正在审理的案件,但已经生效的判决,则不适用,原判决仍然有效。
一、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用最简单的话理解就是:“有利于被告人”的准则。
刑法的该规定主要是针对我国1979年旧刑法和1997年现行刑法之间的矛盾问题,且主要是针对新刑法溯及力的问题。即新刑法对公布之前的行为是否认为是犯罪问题,以及如何适用等问题。
二、“从旧兼从轻”原则具体举例说明:
首先,当遇到一个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颁布以前,此时要考虑的是先适用旧刑法,即行为时的法律规定(从旧)。
其次考虑,如果是适用新的刑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处罚较轻的话,则应该对被告人使用新刑法(从轻)。
再次,如果是适用旧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旧法规定的刑罚更轻时,则对被告人适用旧法。
最后,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适用旧法还是新法,既所谓的“从旧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我国处理各种法律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除了刑法适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都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三、刑法的规定
《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依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新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己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根据新《刑法》第12条第2 款的规定,在新刑法施行以前,构成犯罪并正在服刑的人,仍然是有效的,同样也不应将其提前释放。因为根据我国刑法,新法的溯及力不能适用于己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指向的行为,当然更不适用于己经服刑完毕的犯罪行为。
J. 没有刑法以前刑事案件怎么办
中国在刑法典之前是有单行刑法的,不能说无法可依,只不过这些法过于杂乱,时代特征过于强,导致不合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