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人民法院立案工作

人民法院立案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8-26 11:01:28

法院立案庭的工作职责

法律分析:1、对最高人民法院办理的各类案件进行立案。

2、审查不服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各类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审查不服高级人民法院复查驳回、再审改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识产权、海事等)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认为申诉无理的,予以驳回;符合立案条件的,移送审判监督庭审查处理。

3、审查处理未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再审的不服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刑事、民事(不含知识产权、海事等)申诉和申请再审的案件。对其中少数符合立案条件的,移送审判监督庭处理。

4、审查处理未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再审的不服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海事、行政、执行、赔偿申诉和申请再审的案件。对其中符合立案条件的,移送有关庭(办)处理。

5、处理非诉来信、采访。

6、审理管辖争议案件。

7、处理司法救助申请事宜。

8、对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类案件进行审限流程管理。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

第三条 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任务,是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案件。

第七条 立案工作的范围:

(一)审查民事、经济纠纷、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审查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驳回;对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二)对下级人民法院移送的刑事、民事、经济纠纷、行政上诉案件和人民检察院对第一审刑事判决、裁定提出的抗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三)对本院决定再审、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和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四)负责应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五)计算并通知原告、上诉人预交案件受理费。

⑵ 法院收到案子多久立案

法院收到案子后,立案的时间通常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案件的性质、法院的繁忙程度以及法律程序的要求等,但一般会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立案。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1. 普通民事、行政案件

    • 法院在收到起诉状或申请书后,如果材料齐全且符合立案条件,一般会在7日内立案
    • 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法院会在7日内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并告知当事人不予立案的理由。
  2. 刑事案件

    • 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法院会在收到起诉书(一式八份,每增加一名被告人,增加起诉书五份)和案卷、证据后,一般会在一个月内审查完毕并决定是否立案
    • 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
    • 对于改变管辖的案件,法院应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3. 特殊情况

    • 如果案件材料不齐全或需要补充调查,法院可能会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补正或补充材料,立案时间可能会相应延长
    •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法院工作繁忙、案件量大等,立案时间也可能会有所延迟,但法院会尽力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立案工作。
  4. 立案后的通知

    • 一旦案件立案,法院会向当事人发送立案通知书,告知案件已经立案并安排后续的审理程序。

综上所述,法院收到案子后的立案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无论如何,法院都会尽力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立案工作,并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⑶ 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工作的范围

法律分析: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工作的范围:
1、审查民事、经济纠纷、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审查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驳回;对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2、对下级人民法院移送的刑事、民事、经济纠纷、行政上诉案件和人民检察院对第一审刑事判决、裁定提出的抗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3、对本院决定再审、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和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4、负责应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5、计算并通知原告、上诉人预交案件受理费。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第三条 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任务,是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案件。

⑷ 法院立案庭的工作职责

法院立案庭的工作职责:
1、审查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2、进行立案登记;
3、审查立案;
4、申请再审案件,并决定是否再审立案;
5、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立案是一个法律术语,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将其作为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立案流程
立案的流程有:
1、当事人或有关人士报案;
2、公安机关受理报案;
3、公安机关审查;
4、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予以立案。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民事案件,立案需首先向法院递交民事诉讼状、身份证明及相应的证据,诉状内容要有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明确的被告,属于该法院管辖。

⑸ 法院立案庭的工作职责

【法律分析】
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民事纠纷、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执行案件的申请,决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对应由本院受理的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对应由本院受理的各类上诉(抗诉)案件审查立案;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并决定是否再审立案;对本院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和抗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负责应由本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八条 法官的职责:
(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以及国家赔偿等案件;
(二)依法办理引渡、司法协助等案件;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法官在职权范围内对所办理的案件负责。
第九条 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
第十条 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对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六)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七)通过依法办理案件以案释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热点内容
劳务承包协议具备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26 14:35:42 浏览:332
东莞法院工资 发布:2025-08-26 14:34:48 浏览:893
开展道德经典诵读 发布:2025-08-26 14:25:40 浏览:110
法院五大网 发布:2025-08-26 13:51:15 浏览:11
阳谷法院事故 发布:2025-08-26 13:50:27 浏览:510
宝鸡的司法鉴定 发布:2025-08-26 13:42:39 浏览:717
张冰法官 发布:2025-08-26 13:42:29 浏览:898
刑事法律责任案例 发布:2025-08-26 13:33:46 浏览:81
胡春才律师 发布:2025-08-26 13:31:53 浏览:922
关于合伙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8-26 13:28:28 浏览: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