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对信访的规定
① 信访不予受理范围
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属于上级单位无权管辖的,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进行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对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情况,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四)对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
按照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并按要求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1)最高人民法院对信访的规定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三十二条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第三十三条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② 关于信访的最新规定
法律分析: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二条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③ 向最高人民法院投诉的方式,地址
最高人民法院复
举报电话:67556131
通信地址:制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邮编:100745
最高人民法院网上信访申诉平台:网页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法违纪举报中心:网页链接
(3)最高人民法院对信访的规定扩展阅读
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
一、审理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二、审理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上诉、抗诉、申请再审与申诉案件;
三、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四、核准本院判决以外的死刑案件;
五、依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决定国家赔偿;
六、核准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
④ 如何接通最高人民法院信访办电话
最高人民法院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乘车路线:环线地铁或489路前门站
邮 编:
100745
投诉电话:
010-65299844 、010-65290999
中办、国务院人民接访室:永定门西街甲1号 电话:63035987
全国人大信访局接访室:永定门西街甲1号 电话:63036661
公安部接访室: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9号(坐106路电车到东堂子胡同下) 电话:65251520
中央纪委接访室:东城区张自忠府学胡同2号电话:64014567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信访局确切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处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永定门幸福路18号
电话:010-63036424
总机:010-65290114
⑥ 信访新规规定什么问题能直接信访
信访人采用来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自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
⑦ 最高人民法院接访哪天不对外
为进一步拓宽信访渠道,方便人民群众申诉信访,减轻人民群众负担,降低涉诉信访社会成本,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制定本规则。
第一条
远程视频接访工作坚持重心下移、公开依法、便民及时的原则,努力减少群众涉诉上访负担,努力实现从走访到远程视频接访的申诉信访模式转变。
第二条 申诉信访人员可以向申诉信访案件一审人民法院或申诉信访人员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向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表达诉求。
申诉信访案件一审人民法院或申诉信访人员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不具备远程视频条件的,申诉信访人员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各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经申诉信访人员同意,可以约请最高人民法院给予远程视频接谈。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通过网上申诉信访平台或者其他方式约请申诉信访人员,通过远程视频接谈。
第三条
申诉信访人员不服中级人民法院或基层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查驳回,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接谈范围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办理远程视频预约。
申诉信访案件未经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处理,申诉信访人员坚持向最高人民法院反映情况的,可以办理远程视频预约,案件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应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接访。
第四条
远程视频接访一端为最高人民法院视频接访室。对端地点为申诉信访案件一审人民法院的视频接访室或申诉信访人员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视频接访室。申诉信访案件一审人民法院或申诉信访人员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不具备视频接访条件的,对端人民法院为上一级人民法院。
第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提供远程视频预约系统、负责远程视频接访工作。远程视频预约申请的审核、办理、通知、维持接访秩序等工作由接受预约申请的对端人民法院负责。
对端人民法院是申诉信访案件一审人民法院的,还应当指定专门法官,全程参与远程视频接访,做好接谈记录。申诉信访人员明确拒绝的,可不安排一审法院法官参与接访,但应维护好接谈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高级人民法院安排法官联合接访。
对端人民法院不进行录音录像,最高人民法院对远程视频接访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第六条 申诉信访人员提出远程视频预约申请,应提交原审裁判文书及主要证据材料的复印件。
收到远程视频预约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即对申请所涉案件是否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接谈范围进行审查,如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接谈范围,应即刻提交预约申请。
第七条
远程视频预约申请被接受的,受理预约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确定具体的接谈时间、对端人民法院视频接访室所在地点、可参加接谈的人员等事项,采用书面或者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申诉信访人员。
第八条
申诉信访人员应按照通知时间到对端人民法院视频接访室等待接访。申诉信访人员不得携带摄录设备和通讯工具进入视频接访室,不得在镜头前随意走动。接访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室内。
第九条
申诉信访人员确有正当理由无法按时参加接访的,应当向对端人民法院申请重新预约。对端人民法院同意重新预约的,应当及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并告知申请人接谈时间。
第十条
申诉信访人员在对端人民法院视频接访室,通过远程网络视音频图像传输系统,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提出申诉,或者表达其他诉求,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接谈和处理。
第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接访法官在远程视频接访后,可根据不同情况作以下处理:
(一)原审裁判明显有错误,符合申诉或申请再审立案条件的,告知对端人民法院向申诉信访人员收齐相关材料,移交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审查;
(二)原审裁判并无不当,申诉理由不能成立的,告知申诉信访人员息诉罢访,做好法律释明工作;
(三)原审裁判需进一步审查的,预约下次远程视频接谈的时间;
(四)要求申诉信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做好息诉罢访或者帮扶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 接谈结束后,最高人民法院接访法官应当及时记录处理意见。
对端人民法院共同接访法官负责及时在远程视频接待系统内记录案情、接访记录。
申诉信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负责对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接访处理意见的具体落实。
第十三条
远程视频接谈后,如需再次接谈,接谈法官应当按照“约期接谈”制度,与申诉信访人员约定下次视频接访的时间,在此期间内申诉信访人员到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来访接待室走访登记,不再安排接谈。
第十四条
各高级人民法院负责本辖区的远程视频系统建设,要指导、加强辖区内人民法院装备建设,设立固定的视频接访场所,保持网络畅通,保证远程视频接访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 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出台本辖区内远程视频预约和接访工作的具体措施。
第十六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⑧ 中央政法委信访新规定
中央政法委打击处理违法上访五条要求:一.不管上访是否有理,只要有实际困难都要解决在先。二.认定违法上访,都要经过公开听证,让人民群众都看到他是否属于无理和无理取闹。三.凡是进行依法处理的,批准权归省里,省涉法涉诉问题工作小组共同研究,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决定。四.依法处理后,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做工作,不能一抓了之。五.中央政法机关对省级政法部门批准依法处理的上访人又以此为上访的案件,不在向下交办。国家明确规定群众事件滥用警力可被“双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出台,归纳概括了16种信访工作中需要追究领导责任的违纪行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就信访工作究责作出规定,党纪、政纪处分规定同时发布。《解释》和《规定》分别适用于党员和公务员。根据这两个文件,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事件可被“双开”。《规定》明确,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针对这一行为,《解释》中单列一条,规定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处分。《解释》和《规定》部分内容敷衍塞责造成严重后果可撤职下列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撤职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或除级处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对信访事项应当受理、登记、转送、交办、答复而未按规定办理或逾期未结,或应当履行督查督办职责而未履行;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导致矛盾激化;对重大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应到现场处置而未到现场处置或处置不当。欺骗上级造成严重后果可开除下列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除级或撤职等处分:拒不办理上级机关和信访工作机构交办、督办的重要信访事项,或编报虚假材料欺骗上级机关;拒不执行有关职能机关提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本地区、单位或部门发生越级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后,未认真落实上级机关的明确处理意见,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或引发重复越级集体上访,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等。决策错误导致信访发生将究责下列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大过、除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超越或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主要领导须及时处理重要来信《解释》中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对事件中负有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等处分:决策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主要领导不及时处理重要来信、来访或不及时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对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未按有关规定落实领导专办责任,久拖不决。中纪委副书记:党政一把手同样适用对于违反信访纪律的行为,是否适用于地方党政一把手,中央纪委副书记张惠新明确表示“同样适用”。各地方没有北京市案发地派出所移交地方处罚的移交手续,各地方就无权进行处罚处理。训诫书本身就属于警告类轻微处罚,《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不管进行什么样处罚之前都必须要有讯问笔录,且只有案件发生地当场执法警察有权对当事人进行训诫,别人无权进行执法训诫。驻京办无权开具假训诫书对本人进行训诫,属于越权执法和违法执法、越权执法,无执法权。在执法前除了要满足以上条件,还要出具违法行为通知书,否则不能进行执法,已经执法的,其执法行为无有效力,其执法行为可视为是侵犯公民的合法人身权利,给被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严重后果要赔偿精神损失。当事人因某一行为在一天内受到训诫后,当场被执行拘留,属于一次双罚。同一事件不能同时进行一次双罚,属于量罚过重,违反执法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五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二条和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对有关人员乱用职权、渎职犯罪、违法乱纪、私设公堂、强加罪名、侵犯人权、限制人身自由,公然违反党纪国法的胡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追究责任,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党纪政纪处分,予以开除公职。第五十五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第六十条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二条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以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有关条文第一百八十八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黑白做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⑨ 信访条例可以作为起诉的依据,还是证据
《信访条例》是行政法规,不是证据,也不是起诉的依据。
能起诉的事项不需信访,很多信访事项,是不能或很难通过诉讼解决的。
对信访处理结果不服的,不能起诉。
⑩ 如何网上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您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对生效的判决或裁定等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诉。 可是上访需要买车票,住旅馆,跑相关部门,还要等待回复,既花钱又误时,费时又费力,根据人民群众申诉信访的实际需求,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网上申诉信访平台。
一、 如何登录最高人民法院网上申诉信访平台
登录最高人民法院网上申诉信访平台首先要进行账户
注册,登录您注册填写的邮箱进行账户激活,用您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进行网上信访了。
二、各类案件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诉信访平台登录的条件
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查驳回或再审判决的刑事申诉案件,可以登录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诉信访平台。
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再审申请的民事案件,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9条的规定,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
行政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的行政案件、中级以下人民法院终审且经过高级人民法院复查的行政案件,可以登录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诉信访平台。
国家赔偿案件——高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国家赔偿案件,可以登录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诉信访平台。
执行案件——请求督促执行法院尽快执行的、请求纠正执行行为的申诉也可以登录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诉信访平台。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