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礼

民法典礼

发布时间: 2021-12-07 14:48:07

民法典规定彩礼可以不用给吗

并不是,只是限制高价彩礼和退换彩礼。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㈡ 民法典离婚彩礼返还标准

回答:关于离婚彩礼返还,民法典规定了在三种情况下,当一方要求返还离婚彩礼时,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第一种,双方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第二种,双方虽然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但是结婚之后并未在一起共同生活;
第三种,一方因为给付另一方彩礼,而使得自己陷入生活困难的,人民法院也是应当予以支持。关于“生活困难”的认定,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分析彩礼与陪嫁的差额是否超出当地一般家庭支付或偿还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给女方家付完彩礼之后,男方家的生活水平能否维持到当地的最低水平。
而存在以下情形不能要求返还彩礼:第一,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第二,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第三,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另外,在北京起诉要求返还彩礼的,根据北京高级人民法院的规定应该以男女双方为原告、被告。
【法律依据】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婚姻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参考意见》
四十三、【彩礼问题】
彩礼一般是指依据当地习俗,一方及其家庭给付另一方及其家庭的与缔结婚姻密切相关的大额财物。不具备上述特点的婚前财产赠与不构成彩礼。
涉彩礼纠纷一般应列夫妻双方或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男女双方为诉讼当事人。
《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
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__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__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__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____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㈢ 民法典对彩礼做了哪些规定

您好,谢邀!彩礼是按照婚俗男方向女方支付的大额财物,法律规定,在下面的情况下,如果男方主张要求女方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第一种,双方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第二种,双方虽然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但是结婚之后并未在一起共同生活;

第三种,一方因为给付另一方彩礼,而使得自己陷入生活困难的,人民法院也是应当予以支持。关于“生活困难”的认定,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分析彩礼与陪嫁的差额是否超出当地一般家庭支付或偿还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给女方家付完彩礼之后,男方家的生活水平能否维持到当地的最低水平。

而存在以下情形不能要求返还彩礼:第一,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第二,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第三,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另外,在北京起诉要求返还彩礼的,根据北京高级人民法院的规定应该以男女双方为原告、被告。【法律依据】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婚姻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参考意见》

四十三、【彩礼问题】

彩礼一般是指依据当地习俗,一方及其家庭给付另一方及其家庭的与缔结婚姻密切相关的大额财物。不具备上述特点的婚前财产赠与不构成彩礼。

涉彩礼纠纷一般应列夫妻双方或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男女双方为诉讼当事人。

《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

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__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__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__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____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㈣ 民法典彩礼规定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根据您的提问,如果夫妻二人已经办理了结婚登记,男方只是要求离婚的话,女方是不需要退还彩礼的;如果男方在提出离婚的同时,主张返还彩礼的话,首先要看这笔彩礼是不是按照当地的习俗而给付的彩礼,如果当地没有给付彩礼的习俗,男方在婚前自愿向女方给付彩礼,那么这笔彩礼就算是普通的赠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的规定,该笔赠与财产在女方已经接受赠与的情况下无需返还,赠与人也不可撤销;但如果当地确实存在给付彩礼的习俗,那么根据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双方办理完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或者是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男方请求返还彩礼,人民法院是可能会予以支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㈤ 民法典结婚彩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退还

结婚彩礼有三种情况可以要去求退回。按习俗给付彩礼的,有三种情形可以请求返还: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第二和第三两项,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__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__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__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㈥ 民法典索要彩礼违法吗


【法律分析】
不违法,彩礼与当地风俗相关。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㈦ 民法典彩礼什么条件下可以要求退还

目前,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按习俗给付彩礼的,有三种情形可以请求返还: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㈧ 民法典对离婚彩礼的规定

法律分析:
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中国旧时婚姻的缔结,有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互相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一些特殊情形除外)。还有必须是当地确实存在婚前给付礼金的习俗。一般来说,礼金问题主要大量存在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们迎亲嫁娶,多是按民风、习俗形成的惯例。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离婚后男方能不能要求退还彩礼,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要求退还彩礼的情形包括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和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婚姻家庭的禁止性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热点内容
劳动法中木工定义 发布:2025-08-23 09:08:54 浏览:860
法官想退额 发布:2025-08-23 08:59:38 浏览:591
县级政府行政法规吗 发布:2025-08-23 08:44:31 浏览:881
律师商务照 发布:2025-08-23 08:32:08 浏览:506
阐述畜牧兽医行政法的组成 发布:2025-08-23 08:30:41 浏览:158
云南省法律援助第七条 发布:2025-08-23 08:30:34 浏览:715
十几岁能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3 08:29:54 浏览:17
组织的规章条例越多 发布:2025-08-23 08:29:14 浏览:568
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发布:2025-08-23 08:29:12 浏览:34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几本 发布:2025-08-23 08:24:38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