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有何关系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离开党的领导,就不可能体现人民利益,凝聚人民意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依法治国也会落空。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执政,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宪法和法律就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㈡ “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与“人民当家做主”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有什么意义
“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本质的区别。“以法治国”是专说用属法律去治国,法律是一种用来治国的工具,这是传统的管理主义的法律观念,这种“法治”,主体是国家机关,是手中掌握权力的人,治理的对象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是说治国必须依法,即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这是现代的控权主义的法律观念,这种“法治”,主体是人民,治理的对象是有可能滥用国家权力的当权者。可见,“以法治国”的实质是“以法治民”,而“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治所有人”。
㈢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政
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坚持把这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中,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代表工人阶级实施政治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这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的基础。人民利益的广泛性,要求有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各种民主形式,领导、组织、支持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根本利益。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是推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三大建设和改革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形式,也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基本实践形式。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保证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关键是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把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与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只有坚持三者在实践中的统一,才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从事实上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
1、中国过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稳定和完善党的各项基本政策,拥护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质是取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方向,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要努力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
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
㈣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界限的重要标志。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动员、团结和组织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使社会充满创新活力的基本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制度优势。
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广泛的民主,能够真正实现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是由金钱与资本主宰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形式上的民主。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依法所享有的民主权利,是不受财产、职位、民族和性别差异限制的平等权利。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了我国人民的自由与权利,人民可以依法选举人民代表,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政治上的主人。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人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享有信仰自由、文化创造与文化享受的多种、广泛的文化权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上的主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真实地享有主人翁的地位,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被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来。
这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所证明。
㈤ 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内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容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5)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扩展阅读:
党的领导不是靠行政权力来实现的,而是靠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来实现的。党的领导只能依靠自己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依靠向人民群众作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群众自觉地接受和执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领导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其所面临的直接任务的不同,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因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党的领导的含义曾经作出不同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