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办法
⑴ 伤残司法鉴定规定
伤残司法鉴定程序流程的规定是:(一)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和社会专业司法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的委托,从事委托请求事项的司法鉴定;非诉讼案件鉴定的受托从其行业规定;(二)受理;(三)初次鉴定;(四)补充鉴定;(五)重新鉴定;(六)复核鉴定;(七)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八)出庭。
【法律依据】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四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对委托鉴定事项、鉴定材料等进行审查。对属于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鉴定用途合法,提供的鉴定材料能够满足鉴定需要的,应当受理。对于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不能满足鉴定需要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要求委托人补充;经补充后能够满足鉴定需要的,应当受理。
⑵ 司法鉴定管理规定
1、司法鉴定的最佳时间。关于何时可以进行司法鉴定,多数伤者是茫然的。今天我就在此告诉大家,做司法鉴定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刚出院的时候。因此,如果你需要做司法鉴定,请出院后立即进行。
2、 如何找准鉴定机构。很多人潜意识认为,只要是医院就可以做伤残鉴定,其实不然,鉴定部门不是医院,而是由当地的司法部门委托的专门机构鉴定,只有这个专门机构鉴定得出的结论,法院才会采信和认可。如果你需要寻找具有资质的专门机构,请咨询当地的司法部门。
3、需要提交的鉴定资料。当你找到鉴定机构后,他们会问伤者的具体伤情,然后根据伤情,告诉伤者何时可以开始鉴定。因此,做鉴定之前应先提交你的身份证、病例、CT等资料给鉴定机构。据相关专业人士透露,一般情况下,骨折应自事发之日起3个月后,才能进行鉴定。
4、鉴定费用。鉴定机构的收费标准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于一般的伤残鉴定,收费标准在1500-2200元左右。
5、应当要求鉴定机构出具专业发票。伤残鉴定的费用一般可以请求对方承担。因此,需要鉴定机构出具专业发票,对方才会认可并承担这笔鉴定费用。
6、注意保存好司法鉴定意见书原件。法院或对方当事人要求你提供鉴定结论时,请提供复印件。
⑶ 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的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
第63号
《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8月3日司法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于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签 发)
二○○○年八月十四日
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⑷ 如何进行司法鉴定及鉴定的流程
在受伤(侵害)发生地至少县一级司法鉴定机构做鉴定。
司法鉴定的程序一般如下:
1、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
2、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
3、从治疗医院借阅有关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
4、对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进行评定时,还应携带评定人的身份证及户籍证明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说明;
5、评定时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治疗尚未终结,因调解需要提供赔偿依据的,在申请书中说明;
6、评定者需要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的评定费用。
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第二款: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在治疗终结后,应当由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具有资格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当事人介绍符合条件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一般应在本市进行鉴定,最好有法院指定鉴定机构。因为如果是自己独自去做的鉴定,对方当事人不认可的,法律一般不予支持,然后还要重新鉴定,要多花很多钱的。
⑸ 司法鉴定的鉴定原则
司法鉴定的鉴定原则,具体如下:
司法鉴定合法性原则,是指司法鉴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它是评断鉴定过程与结果是 否合法和鉴定结论是否具备证据效力的前提。
这一原则在立法和鉴定过程中主要体现为:鉴定主体合法;鉴定材料合法;鉴定程序合法;鉴定步骤、方法、标准合;鉴定结果合法五个方面。
1、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审批,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或按规定程序委托的特定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必须是具备规定的条件,获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的执业许可证的自然人。
2、司法鉴定材料主要是指鉴定对象及其作为被比较的样本(样品)。鉴定对象必须是法律规定的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法律未作规定的专门性问题不能 作为司法鉴定对象。
如我国现阶段对司法心理测定(俗称测谎)、气味鉴别(警狗鉴定)等尚未作为法定鉴定对象,其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证据。而且鉴定材料的来源 (含提取、保存、运送、监督等)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
3、鉴定程序合法性,包括司法鉴定的提请、决定与委托、受理、实施、补充鉴定、重新鉴定、专家共同鉴定等各个环节上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4、鉴定的步骤、方法应当是经过法律确认的、有效的,鉴定标准要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或部门(行业)标准。
5、鉴定结果的合法性,主要表现为司法鉴定文书的合法性。鉴定文书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文书格式和必备的各项内容,鉴定结论必须符合证据要求和法律规范。
(5)司法鉴定办法扩展阅读
司法鉴定管理制度
2005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一)法医类鉴定;
(二)物证类鉴定;
(三)声像资料鉴定;
(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
法律对前款规定事项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鉴定通常包括:法医鉴定,即对与案件有关的尸体、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内物、毛发等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法医精神病鉴定,即对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刑事技术鉴定,即对指纹、脚印、笔迹、弹痕等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
会计鉴定,即对账目、表册、单据、发票、支票等书面材料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技术问题鉴定,即对涉及工业、交通、建筑等方面的科学技术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等。
司法鉴定中,人身伤害情况的法医临床鉴定和犯罪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病的法医精神病鉴定是常见的两种鉴定。
2018年9月,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和推进司法鉴定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规定到2019年底,从事法医物证、法医毒物、微量物证、环境损害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必须具备通过认证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⑹ 司法鉴定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法医鉴定,即对与案件有关的尸体、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内物、毛发内等进行鉴别容和判断的活动;2、法医精神病鉴定,即对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3、刑事技术鉴定,即对指纹、脚印、笔迹、弹痕等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4、会计鉴定,即对账目、表册、单据、发票、支票等书面材料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5、技术问题鉴定,即对涉及工业、交通、建筑等方面的科学技术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