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50条
㈠ 《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是怎样规定的
您好,根抄据《民法通则》袭
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㈡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的主要内容
《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㈢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是指什么
第来五十五条 【实质要件】自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条文注释本条是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的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所以法律明确规定了其应当具备的条件,也就是构成要件。首先,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实就是要求行为人有相当的认识、判断能力,可以正常地进行意思的表达和行为的作出;其次,是要做到表达出来的意思和内心意思一致且表达自由,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不利干扰;最后,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规定”应该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为涉及重要的原则和利益而必须遵守的规定),“社会公共利益”泛指更宽,是一个概括性的定性的规定,具体内容要结合实际加以确定,总之是影响公共领域内利益而非个人私利。
㈣ 如何评价合同法第50条和民法通则第65条
《民法通则》第来58条是对源所有民事行为效力的规定,《合同法》第52条是对合同效力的规定。所以《民法通则》第58条相对《合同法》第52条的范围更广。现在对于合同效力认定,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应适用《合同法》。
《立法法》第九十二条: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㈤ 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这里的法律具体指什么法律,即谁制定的才能叫做法律
你好这里指的 法律是指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话请联系我。
㈥ 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版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权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一)重大误解与合同的的订立或合同条件存在因果关系。
(二)误解是合同当事人自己误解。
(三)误解必须是重大的。
(四)当事人不愿承担对误解的后果。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行为。
(一)此种合同对双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
(二)一方获得的利益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限度。
(三)受害的一方是在缺乏经验或紧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行为。
㈦ 民法通则第50条
第五十条【法人资格的取得】有独立经费的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专格。
具备法人条件的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㈧ 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司法解释.
《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是关于“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可“变更或者撤销”民事行为的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1条、72条和73条是其相应的司法解释。
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五十九条
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显失公平的。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附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71、行为人因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72、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
73、对于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变更;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