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夏代司法官

夏代司法官

发布时间: 2025-08-21 12:09:18

❶ 夏朝皇帝以下由大到小都有些什么官 详细,谢谢!

由於夏朝到秦朝2000多年间的关於职官的资料很少,而且真伪难辨。很长一段时期研究职官要麼完全依据《周礼》,要麼忽略不谈。但是《周礼》成书较晚,其中内容和铜器铭文相比多有不符,许多学者都认为不能完全依据此书来研究西周的职官。如果忽略,则这段时期的职官完全是个空白。现在一般以甲骨文、金文以及比较可靠的文献来研究秦朝以前的职官制度。

夏商时期国家规模比较小,机构也简单,没有明确的职务分工。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君主称为“后”或“王”。在王以下权力最大的是“史”,也称为“巫”。他们是上帝与人间的沟通者,上帝的旨意由他们传达给君主,再由君主来执行。甲骨文中很多都是进行这种行为的纪录。

夏朝的职官如羲和(主管历法)、大理(主管诉讼)等都是由巫史担任的。巫史的职务一般是世袭的。此外,王的亲属子女也经常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但是大都没有明确的职务名称。

古代文献对夏朝官制缺少详细记载,这也与国家机器建立初期的官职设置必定粗略有关。即便如此,一些零散的材料仍可使我们对夏朝职官设置有少许了解。《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车正是主管造车的官。传说奚仲很善于造车,所以做了夏朝的车正。又《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为夏王前,曾做诸侯有仍氏的牧正,后来又逃到有虞氏那里做庖正。牧正是主管畜牧的官,而庖正是主管膳食的官。夏朝有军队,进行过多次战争,自然有统率军队的官长。《尚书·甘誓》说: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乃召六卿。”郑玄注说“六卿”是六军的将领,这是用后人的观念作解释,实际的官名尚不清楚。夏朝有监狱。《竹书纪年》说:“夏后芬三十六年作圜土。”芬是启以后的第七个夏王,当时由于阶级矛盾尖锐,夏王芬便建筑圜土来囚禁反抗者。圜土是圆形的土牢,把罪犯圈围在其中。这也表示有司法的官员。《尚书·胤征》、《左传·昭公十七年》都记载了夏代发生日食的时候,出现“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的情形。这里的瞽是乐官。对啬夫的职掌,后人解释不一,有的说是主管祭祀所用布币的官,有的说是主管耕作奴隶的官。总之,尽管夏朝的职官设置十分简略,但其官僚机构毕竟已具雏形。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师
地方:侯、伯

❷ 夏朝还建立了那些国家机构这些国家机构的性质是什么

夏朝建立,定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即史传之“即位于夏邑”。为适应统治的需要,统治者逐渐改造旧的氏族制组织,建立新的国家机构,以适应建国后统治的需要。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靠部分地改造氏族制度的机关,部分地用设置新机关来排挤掉它们,并且最后全部以真正的国家权力机关来取代它们。”
一、夏代国家中央机构置建的雏形
夏代中央机构的设置极为简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注重宗教和军事事务机构的设置。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是在原始氏族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国家机构的设置带有明显的原始氏族制时代的胎迹。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管理组织的职能,在初生的国家机构中重点置设了处理对外事务的军事事务管理机构和处理内部事务的宗教事务管理机构两大机构系统,即古人所云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也。
(一) “六卿”机构
夏代国家建立伊始,夏启便仿舜时的做法,以6个主管备方面政务的官员为主,再配置若干僚属,形成6个简单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简称为“六卿’’机构。夏代的,“六卿”机构既管政事,又管军事,职能较多,权力很大。《尚书·甘誓》云:“(启)九战于甘,乃召六卿。”这是“六卿’’机构军事职能的体现。当然,限于史料,夏代的“ 六卿”,机构每一“卿”的名称及具体职掌如何,尚待考证。
总之,夏代的“六卿”机构地位很重要,常参与“国之大事”,就是说,它们还不仅仅是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同时也是夏代中央的中枢决策机构

(二) “三正”机构
“三正”是夏代的中央行政事务管理机构。一是“牧正”机构,掌管全国的农业和畜牧业。史载少康曾做过“牧正”主吏:二是“车正”机构,掌管全国的车辆制造行业。《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之皇祖薛以为夏车正。”三是“庖正”机构,管理王族的后勤供给。
据史料记载,夏代中央还设有其他一些机构。如《尚书·立政》云:夏朝有“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据考证,这里的“事”,应是夏代中央的宗教兼军事事务机构;“牧”,应是夏代的民事事务管理机构;“准”,应是夏代的司法事务管理机构。夏代的军事统兵机构是中军府;为夏王生活服务的机构是御正。等等。
二、夏朝与所辖地域的关系
夏朝的统治范围狭小,机构设置简单,正如列宁在《论国家》中所说的那样:“当时的社会和国家比现在小得多,交通极不发达,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当时山河海洋所造成的障碍比现在大得多,所以国家是在比现在狭小得多的地理范围内形成起来的。”从史料上看,夏朝在于地方还没有建置直接统辖的管理机构,只有一些夏的同盟部落和同盟国,既有姒姓,也有其他姓。《史记·夏本纪》载:“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其中,有扈氏,东汉人马融考证其分布在扶风鄠县,即今陕西户县。近代也有人认为该部落是东夷少昊族中的九扈,居于今郑州北黄河北岸的原武一带:斟寻氏、斟戈氏(或称斟灌),亦是与夏同姓的二部落,相传斟寻部活动在今山东潍县一带,斟灌部活动在今山东寿光二带。杞氏,也是夏的同姓部落,他们的后代定居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春秋时有杞国,即其后裔。有仍氏为夏王相妻后缗之母家部落,居于今山东济宁一带。此外,见于文献记载的还有韦、顾、昆吾等,亦都是与夏有同盟关系的部落或小国。韦,彭姓,居于今河南滑县一带。顾,己姓,或称雇、鼓,居今山东鄄城一带。昆吾,已姓,据说以制陶、冶铜而著称,居于今河南濮阳西南一带,古时称该地为昆吾之墟。葛,也是夏的同盟,与汤(商)为邻,居于今河南宁陵北,相传成汤灭夏的战争就是从伐葛开始的。
夏与这些同盟国喝同盟部落只是“同盟”关系,中央机构对他们的管理并不是直接的,各部族的事务由首领自我管理。这与后世各朝政府在各处设置直属中央的地方机构的情况是大不一样的。

❸ 商代中央最高审判官吏是

商代司法官是司寇。夏朝不存在,更没有大理官。

❹ 中国最早提出创建监狱的人是谁

我国最早提出创建监狱的人是皋陶(gáo yáo)。中国神话中公正的法官。清脸鸟嘴,铁面无私。他有一只独角羊,能知道谁是有罪的人,皋陶审理案件,遇到疑难,就牵来神羊 ,神羊只触有罪的人。

皋陶, 皋城(今安徽六安)人,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古六安国始祖,相传为东夷族首领,偃姓。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

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且授政”(即叫他处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春秋时期的英、六等国是皋陶的后人。

(4)夏代司法官扩展阅读:

皋陶给现代人的启示

第一,法律一定要和道德教化连在一起。皋陶为什么受人尊重,首先不在于他天才的法律创造,而是在立法、司法中始终贯彻了一种人道主义、民本的精神,甚至还有某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所以就这一点来讲,他的主张要比后来的李斯、张汤的主张更贴近百姓的心灵。以德化民和以法治国必须连在一起,合则两兴,分则两败。

第二,法律必须符合逻辑,简明扼要。皋陶所创制的法律,极有逻辑,比如“五典五惇”“五刑五用”“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等;且言简意赅,比如“昏、墨、贼,杀”等。

所谓良法,不仅要有好的内容,更要有好的逻辑;立法过程中,要注重内在逻辑,强调其概括性,使得法律疏而不失,简便易行。这正是皋陶在法律上的成功之道。

第三,法律的权威,既来自于法律文本本身,更来自于执法之人。皋陶之法为何有权威,且皋陶为何被封为狱神,在于皋陶本身的清廉公正的司法形象。皋陶所言立意高远,皋陶所行正大光明,言行高度统一,所以民才信服。

❺ 夏商时期主要法律形式是

夏代法制简况 (一)法律形式(1)习惯法(2)制定法——夏有乱政,而作禹刑。(3)誓——夏代君主在战争期间发布的紧急军事命令。(二)法律内容 1、将原社会的礼改造成法律统治的有效武器。法律维护专制王权,镇压各种违背“王命”和反抗国家统治的行为。2、规定带有行政法规性质的《政典》,用以维护奴隶主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3、确认土地“国有”的民法的内容。4、确认征收赋税的各项制度。(三)司法制度1、司法制度和审判制度 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称“大理”,地方司法官称“士”,基层称“蒙士”。2、监狱的设置——圜土,圆也。 </B>商代的法律制度</B>一、商代的立法指导思想(一)“王权神授”的法律思想(二)“天讨”与“天罚”的法律思想二、法律形式与主要法律 (一)法律形式 1、制定不公开的刑书——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2、誓 3、王与权臣的命令、文告——商代权臣根据王的意志发布的命令,当时被称为“训”。(二)主要法律 1、《汤刑》——为商代成文刑书,也是商代法律的泛称。2、《官刑》——商代惩治国家官吏犯罪、违纪与失职行为的专门法律,带有行政法律的性质,但却采取刑事制裁的方式加以处理。3、“居民”之法——丈量土地、划分居住区域及安置百姓的法规。4、车服之令——商汤为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曾下车服之令。三、法律内容 (一)军事法规内容 1、以军法保证对夏代的讨伐战争 2、严格军法,惩治“不服誓言”罪(二)刑事法规内容 1、运用刑法手段,严厉镇压反抗国家统治的各种犯罪——商代以刑法严酷著称。 2、刑法严惩蛊惑民心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 (三)行政法规内容——制定了严格约束统治集团成员的行政法律规范《官刑》。 (四)民事法规内容 1、所有权问题——当时,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归为王有,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婚姻家庭制度——商代在确定婚姻关系上比夏代更明确地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但只适用于平民百姓。 3、继承制度——兄终及弟,子继为辅。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商代中央最高审判机构改称为司寇,司寇以下设“正”、“史”等审判官。 (二)审判制度 1、重案与疑案的审理 ◆商代对重要案件的审理一般要经过三级,即史与正的审理,大司寇的审理,以及三公参听的审理,最后上报商王的批准。 ◆商代对疑案的审理持慎重态度,主张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定案。 ◆主张审判依据事实,有犯意无实据的,不认为是犯罪。 2、天罚和神判 ◆统治者广泛利用社会上普遍存在迷信与落后,假托神意进行审判。 ◆假托鬼神之意,实施残暴的处罚和刑杀。 3、监狱制度商代因袭夏代制度,把监狱仍然称之为“圜土”。商代又有专门的关押要犯的监狱,称之为“囹圄”。

热点内容
最新民事诉讼法第229条 发布:2025-08-21 13:51:24 浏览:568
监狱医院完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1 13:36:34 浏览:410
立法法所称较大的市 发布:2025-08-21 13:31:30 浏览:802
家族里的规章制度公告 发布:2025-08-21 13:29:53 浏览:40
违反法律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发布:2025-08-21 13:29:53 浏览:970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 发布:2025-08-21 13:21:13 浏览:843
牙科诊所规章制度图片 发布:2025-08-21 13:16:21 浏览:169
山东巨野律师 发布:2025-08-21 13:10:56 浏览:240
老干部局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1 13:10:34 浏览:251
兴宁法院在哪 发布:2025-08-21 13:08:52 浏览: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