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罪犯工伤
❶ 在监狱里受伤 工伤 出监狱以后是不是可以得到赔偿金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的,享受工伤待遇。
根据司法部《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司发[2001]013号)规定,罪犯在生产劳动中遭受事故和职业病伤害,有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权利。罪犯因为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应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评定,按伤残等级享受补偿待遇。
司法部
《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
司发[2001]013号
第九条 罪犯的工伤认定结论由监狱作出。罪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伤、残或死亡事故,罪犯所在监区应当及时向监狱提出工伤申请报告。监狱应当在收到报告的30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工作,作出是否定为工伤的决定,并通知罪犯本人或家属。
第十一条 罪犯工伤评残标准,按照劳动部、卫生部制定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序鉴定标准》(劳险字[1992]6号)执行。
第十二条 罪犯因工负伤,监狱应当及时抢救治疗。治疗期间,实行劳动报酬制度的,照发本人劳动酬金。
第十三条 罪犯因工负伤医疗终结后,按照确定的伤残等级享受下列待遇。
(一)因工伤残的罪犯,被评残为1—4级的,服刑期间,劳动酬金照发。办理保外就医、假释和刑满释放手续的,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相当于36个月、二级32个月、三级28个月、四级24个月的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二)因工伤残的罪犯,被评残为5—10级的,服刑期间,安排适当的劳动,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劳动酬金待遇。刑满释放时,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相当于16个月、六级14个月、七级12个月、八级10个月、九级8个月、十级6个月的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第十四条 罪犯因工负伤,治疗未终结就已刑满释放的,应继续在指定医院治疗。治疗终结后,按规定评定伤残等级,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第十五条 罪犯因工死亡的,由监狱负责处理丧葬事宜,丧葬费用由监狱负担。
罪犯因工死亡,发给直系亲属一次性死亡补助金。标准为:相当于48个月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有供养直系亲属的,根据供养人数,酌情增发,增发数额最多不超过12个月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罪犯因工死亡,监狱最多负责3名亲属参加丧葬的食宿、交通费。
第十六条 罪犯劳动酬金,指监狱根据罪犯技术等级、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效率等,以不同形式发给罪犯本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劳动酬金、奖金、津贴等。罪犯基本生活费按照上年监狱所有罪犯生活费实际支出的平均数计发。
❷ 司法部关于罪犯工伤补偿办法是什么时候制定的
2001年11月2日。为了规范全国监狱系统罪犯工伤补偿工作,依法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促进安全生产,司法部出台了《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
❸ 司法部罪犯工伤补偿办法
你好,补偿方法是有具体的规定的,可以参照一下规定。
监狱虽是刑罚的执行机关,不是社会企业,但仍有责任保障罪犯在生产劳动中的人身安全,对在劳动中伤亡的罪犯应予以必要的补偿。关于罪犯在服刑期间因劳动所受伤害,对其补偿应主要适用的法律依据应该为《监狱法》、《罪犯工伤补偿办法》。
1、我国《监狱法》第72条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2、第73条规定: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
3、《罪犯工伤补偿办法》 第7条规定: 罪犯在下列情况下致伤、致残或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从事日常劳动、生产或从事监狱临时指派或同意的劳动的。
4、《罪犯工伤补偿办法》第9条规定: 罪犯的工伤认定结论由监狱作出。
5、《罪犯工伤补偿办法》第10条规定: 罪犯因工负伤,由监狱组织生产安全、劳动管理和医疗部门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程序,对因工伤残罪犯的劳动能力和伤残等级进行鉴定。
二、罪犯在监狱劳动中致伤、致残所引起的国家赔偿,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1、《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规定:“罪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伤、残或死亡事故,罪犯所在监区应当及时向监狱提出工伤申请报告。监狱应当在收到报告的30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工作,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并通知罪犯本人或家属。
2、如果拒不作出工伤认定的,当事人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如果仍不予以理会的。属于行政不作为,可以依法提出行政诉讼,并可以要求进行赔偿。
3、如果该行政诉讼不被受理,按照高院行政审判庭2005年作出的《关于罪犯在监狱劳动中致伤、致残所引起的国家赔偿如何救济问题的答复》明确提出:《关于监狱对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所作的医疗费、补偿金等处理行为的性质如何认定以及对该行为不服如何救济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罪犯在监狱劳动中致伤、致残所引起的国家赔偿,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所以说,只要符合有关这些规定就可以了。
❹ 罪犯因公伤残应受到那些保护
罪犯工伤咋维权?
2005-5-18 10:06:38 文章来源:黑龙江孟繁旭律师事务所 作者:唐学文
前几天,笔者解答了一起罪犯在狱中劳动改造时致死要求赔偿的案例,解答完后深有感慨:犯人也是人,为什么他们的工伤,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对待?
简要案情如下:甄某(化名)是某监狱服刑犯,在2005年3月,像往常一样,按惯例早上6:00开始参加劳动改造,因其本人工作疏忽未在机器房立警示标志,便进入机器中维修,结果被不知情的其他服刑犯推上电闸而绞死。事后,家属要求按《工伤保险条例》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予以十余万赔偿,监狱方则依据司法部颁发的《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在最大同情之下给补偿4万元。因差距同太大,不能达成一致,家属申诉到劳动仲裁机构被驳回,诉至法院不予立案,至今此案悬而未决。
一时间,笔者想到的是:1、监狱如果不存在违法,按《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给予补偿,错了吗?答案肯定是没错。2、犯人在劳动中死亡,生命权的对待与大墙外的一般工伤悬殊天地,公平吗?答案肯定也不公平。3、补偿存在争议,欲告无门,这符合“有权利则有救济”(Where there is a right there is remedy)的原则吗?答案也必然是不符合。
乍一接手咨询,该案涉及的法律,笔者粗计一下,大概有《监狱法》、司法部《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劳动法》、《职工工伤保险条例》、民法侵权、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国家赔偿法》、《立法法》、《宪法》等,不可谓不多,定性不可谓不难。
第一,甄某的工伤是否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工伤问题?
甄某虽然是罪犯,但他是在劳动改造中发生的工伤死亡,且《监狱法》第七十三条也规定“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即法律确定是参照工伤规定,其立法精神同归《劳动法》本意,所以应依《劳动法》保护。属于《劳动法》中的工伤,就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依法补偿。但是,这时笔者转念想,又认为,甄某的身份是罪犯,《监狱法》第四条“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第六十九条“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可见,他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强制的改造,双方不存在、也不可能在自愿的基础上签有《劳动合同》,这不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他不是《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者,也就无所谓按《劳动法》的工伤对待,故尽管他的家属对补偿数额有异议,也不能到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第二,甄某人格独立,虽是罪犯,其人身安全及合法权利未依法剥夺,当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其赔偿可否按民法主张,适用民事侵权法,用最高院《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予以救济?
《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犯人也是人,人的生命健康权是基本人权,只要未被判处死期被剥夺,即不应受到歧视和侵犯,应平等对待。《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对罪犯的死亡补偿标准明显低于《工伤保险条例》的标准,明显低于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这不符合法的公平、正义的理念。虽然罪犯与监狱存在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地位不平等,但是在人身受到伤害要求赔偿这一点,双方应该是平等的 ,符合民法的规定,可依《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为依据,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这一观点也存在不足之处,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罪犯和监狱之间显然不是平等的主体关系,因为《监狱法》第二条规定:“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典型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刑事刑罚关系。既然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看来也难怪人民法院对此案所谓的民事案件不予立案。
第三,犯人与监狱地位不平等,犯人在监狱死亡可否要求国家赔偿呢?
《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规定了监狱管理职权机关及是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存在五种侵犯人身权的情形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甄某在狱内死亡,如果监狱存在违法,那么程序上即可按刑事赔偿程序进行。但本案中,甄某在改造中因自身原因而被绞死,监狱对其死亡的事实,在无任何监狱违法证据的情况下,监狱又违反了什么法呢?因此,按《国家赔偿法》也走不通。
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没有不服补偿的救济途径,以至于犯人家属走投无路。该类罪犯工伤既不能依据民法要求赔偿,又不能依据《劳动法》主张工伤保险,还不能依据《国家赔偿法》来赔偿,一时间还真难住了笔者。
笔者静静地审视着眼前的司法部颁布的这一《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部门规章,一方面认为监狱作为执行部门据此给死者补偿,可谓无可指责,另一方面又觉得罪犯真的命贱,人可千万别犯罪啊!犯了罪维权之路可真就是“难于上青天”了。都说“立法是静态正义”,良法是法治的第一步,笔者真的要大声地呐喊:《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当废!新的、完善的罪犯工伤法律法规当行!那时,罪犯工伤的维权才真正有招办了。
另外附《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
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保障罪犯在生产劳动中遭受事故和职业病伤害后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权利,促进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依据《监狱法》,参照国家关于职工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结合监狱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监狱服刑期间,参加监狱生产劳动的罪犯。
和三条监狱组织罪犯进行生产劳动,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和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工伤危害。
第四条罪犯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后,监狱应当采取措施,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第五条省(区、市)监狱管理局负责本地区罪犯工伤补偿工作,负责办理罪犯工伤补偿业务。
第六条各省(区、市)监狱管理局应当建立罪犯工伤补偿基金,作为对因工伤亡的罪犯提供经济补偿的资金来源。罪犯工伤补偿基金的征集管理办法,待商有关部门后另行制定。该办法未出台前,罪犯工伤补偿费用由各监狱在生产成本中列支。
第七条罪犯在下列情况下致伤、致残或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从事日常劳动、生产或从事监狱临时指派或同意的劳动的;
(二)经监狱安排或同意,从事与生产有关的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的;
(三)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监狱指定,但从事有益于监狱工作或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
(四)在劳动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职业病种类、名称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在生产劳动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经监狱确认其他可以比照因工作、残或死亡享受工伤补偿待遇的。
第八条虽然符合第七条规定范围,但由下列行为造成负伤、残疾或者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
(一)自杀或自残;
(二)打架斗殴;
(三)酗酒;
(四)违犯监规纪律;
(五)犯罪;
(六)蓄意违章或故意损坏生产工具;
(七)经监狱确认不应认定为工伤的其他行为;
第九条罪犯的工伤认定结论由监狱作出。罪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伤、残或死亡事故,罪犯所在监区应当及时向监狱提出工伤申请报告。监狱应当在收到报告的30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工作,作出是否定为工伤的决定,并通知罪犯本人或家属。
第十条罪犯因工负伤,由监狱组织生产安全、劳动管理和医疗部门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程序,对因工伤残罪犯的劳动能力和伤残等级进行鉴定。罪犯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监狱的上级机关申请重新鉴定,监狱上级机关应当委托当地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或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后的结论为罪犯劳动鉴定的最终结论。
向监狱上级机关申请进行重新鉴定的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十一条罪犯工伤评残标准,按照劳动部、卫生部制定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序鉴定标准》(劳险字[1992]6号)执行。
第十二条罪犯因工负伤,监狱应当及时抢救治疗。治疗期间,实行劳动报酬制度的,照发本人劳动酬金。
第十三条罪犯因工负伤医疗终结后,按照确定的伤残等级享受下列待遇。
(一)因工伤残的罪犯,被评残为1—4级的,服刑期间,劳动酬金照发。办理保外就医、假释和刑满释放手续的,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相当于36个月、二级32个月、三级28个月、四级24个月的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二)因工伤残的罪犯,被评残为5—10级的,服刑期间,安排适当的劳动,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劳动酬金待遇。刑满释放时,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相当于16个月、六级14个月、七级12个月、八级10个月、九级8个月、十级6个月的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第十四条罪犯因工负伤,治疗未终结就已刑满释放的,应继续在指定医院治疗。治疗终结后,按规定评定伤残等级,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第十五条罪犯因工死亡的,由监狱负责处理丧葬事宜,丧葬费用由监狱负担。
罪犯因工死亡,发给直系亲属一次性死亡补助金。标准为:相当于48个月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有供养直系亲属的,根据供养人数,酌情增发,增发数额最多不超过12个月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罪犯因工死亡,监狱最多负责3名亲属参加丧葬的食宿、交通费。
第十六条罪犯劳动酬金,指监狱根据罪犯技术等级、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效率等,以不同形式发给罪犯本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劳动酬金、奖金、津贴等。罪犯基本生活费按照上年监狱所有罪犯生活费实际支出的平均数计发。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司法部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罪犯工伤保险的规定同时废止。
❺ 司法部关于《罪犯工伤补偿办法》是什么性质
《罪犯工伤补偿办法》由司法部制定并发布。属于部门规章。
一、《罪犯工伤补偿办法》具体规定了监狱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时的具体补偿办法。
监狱虽是刑罚的执行机关,不是社会企业,但仍有责任保障罪犯在生产劳动中的人身安全,对在劳动中伤亡的罪犯应予以必要的补偿。关于罪犯在服刑期间因劳动所受伤害,对其补偿应主要适用的法律依据应该为《监狱法》、《罪犯工伤补偿办法》。
1、我国《监狱法》第72条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2、第73条规定: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
3、《罪犯工伤补偿办法》 第7条规定: 罪犯在下列情况下致伤、致残或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从事日常劳动、生产或从事监狱临时指派或同意的劳动的。
4、《罪犯工伤补偿办法》第9条规定: 罪犯的工伤认定结论由监狱作出。
5、《罪犯工伤补偿办法》第10条规定: 罪犯因工负伤,由监狱组织生产安全、劳动管理和医疗部门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程序,对因工伤残罪犯的劳动能力和伤残等级进行鉴定。
二、罪犯在监狱劳动中致伤、致残所引起的国家赔偿,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1、《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规定:“罪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伤、残或死亡事故,罪犯所在监区应当及时向监狱提出工伤申请报告。监狱应当在收到报告的30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工作,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并通知罪犯本人或家属。
2、如果拒不作出工伤认定的,当事人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如果仍不予以理会的。属于行政不作为,可以依法提出行政诉讼,并可以要求进行赔偿。
3、如果该行政诉讼不被受理,按照高院行政审判庭2005年作出的《关于罪犯在监狱劳动中致伤、致残所引起的国家赔偿如何救济问题的答复》明确提出:《关于监狱对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所作的医疗费、补偿金等处理行为的性质如何认定以及对该行为不服如何救济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罪犯在监狱劳动中致伤、致残所引起的国家赔偿,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❻ 罪犯受到工伤后怎样确定其个人劳动酬金
这属于犯人工伤补偿问题,其适用的依据是司法部《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与一般工伤是有区别的。罪犯劳动酬金,指监狱根据罪犯技术等级、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效率等,以不同形式发给罪犯本人的劳动报酬。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劳动酬金具体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明显低于一般工伤的补偿标准,估计一般是几百元。伤残等级不同,补偿不同,按办法如下:
(一)因工伤残的罪犯,被评残为1—4级的,服刑期间,劳动酬金照发。办理保外就医、假释和刑满释放手续的,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相当于36个月、二级32个月、三级28个月、四级24个月的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二)因工伤残的罪犯,被评残为5—10级的,服刑期间,安排适当的劳动,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劳动酬金待遇。刑满释放时,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相当于16个月、六级14个月、七级12个月、八级10个月、九级8个月、十级6个月的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❼ 监狱服刑人员工伤赔偿是怎样规定的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关于印发《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的通知 。司发[2001]013号
第七条 罪犯在下列情况下致伤、致残或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从事日常劳动、生产或从事监狱临时指派或同意的劳动的;
(二)经监狱安排或同意,从事与生产有关的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的;
(三)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监狱指定,但从事有益于监狱工作或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
(四)在劳动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职业病种类、名称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在生产劳动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经监狱确认其他可以比照因工作、残或死亡享受工伤补偿待遇的。
第八条 虽然符合第七条规定范围,但由下列行为造成负伤、残疾或者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
(一)自杀或自残;
(二)打架斗殴;
(三)酗酒;
(四)违犯监规纪律;
(五)犯罪;
(六)蓄意违章或故意损坏生产工具;
(七)经监狱确认不应认定为工伤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 罪犯因工负伤医疗终结后,按照确定的伤残等级享受下列待遇。
(一)因工伤残的罪犯,被评残为1—4级的,服刑期间,劳动酬金照发。办理保外就医、假释和刑满释放手续的,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相当于36个月、二级32个月、三级28个月、四级24个月的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二)因工伤残的罪犯,被评残为5—10级的,服刑期间,安排适当的劳动,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劳动酬金待遇。刑满释放时,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相当于16个月、六级14个月、七级12个月、八级10个月、九级8个月、十级6个月的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第十四条 罪犯因工负伤,治疗未终结就已刑满释放的,应继续在指定医院治疗。治疗终结后,按规定评定伤残等级,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第十五条 罪犯因工死亡的,由监狱负责处理丧葬事宜,丧葬费用由监狱负担。
罪犯因工死亡,发给直系亲属一次性死亡补助金。标准为:相当于48个月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有供养直系亲属的,根据供养人数,酌情增发,增发数额最多不超过12个月本人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
罪犯因工死亡,监狱最多负责3名亲属参加丧葬的食宿、交通费。
第十六条 罪犯劳动酬金,指监狱根据罪犯技术等级、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效率等,以不同形式发给罪犯本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劳动酬金、奖金、津贴等。罪犯基本生活费按照上年监狱所有罪犯生活费实际支出的平均数计发。
❽ 罪犯工伤的赔偿金期限
根据司法部《服刑人员人身伤害赔偿标准》
第九条 罪犯的工伤认定结论由监狱作出。罪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伤、残或死亡事故,罪犯所在监区应当及时向监狱提出工伤申请报告。监狱应当在收到报告的30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工作,作出是否定为工伤的决定,并通知罪犯本人或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