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民法典进企业
① “法律六进”中“法律进机关”和“法律进单位”的区别
1、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要突出落实五项措施:各级机关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广大公务员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带头学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忠实执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要加强机关公职人员学法制度建设,把法律知识纳入日常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逐步实现机关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要依托党校、行政学院、机关学习园地等阵地,进一步加强机关公职人员学法阵地建设,为公务员学法提供便利条件;“五五”普法期间,每个省(区、市)要积极开展评选100名“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建立100个“学法用法示范机关”的“双百”工程;要加大对各级机关执法水平的考核力度,把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作为“法律进机关”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进一步健全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促进各级机关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2、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逐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各单位要积极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五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阵地、有考核。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把单位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与业绩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各单位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能力。要积极引导单位职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增强广大职工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要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依法建制、依法管理。各单位应通过公示牌、宣传册、触摸屏、开放日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五五”普法期间,在全国开展“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并表彰命名一批“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公园、车站、机场、港口等公共活动场所管理单位,应在人员流动密集的地点设立固定法制宣传栏。
3、从上述2项活动内容可以看出,法律进机关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进行法律宣传,使广大公务员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带头学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忠实执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法律进单位是指在国家事业单位内部宣传法律,进一步提高各单位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能力。增强广大职工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
② 结合当前形势,如何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
一是广泛开展 “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水平。使广大公务员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理念,带头学习、遵守、执行、维护法律,建立完善县、科级领导干部学法档案,完成了《干部学法习题集》下册50%答题工作;加强机关公职人员学法制度。继续实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对2007年以来新提任的干部进行法律任职资格考试,建立健全机关各项法律知识学习制度。二是广泛开展 “法律进乡村” 活动,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举办村干部、村民代表法律知识培训班。针对近年来我区因农村换届选举、村务财务公开、征地拆迁等问题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对全区20个村村干部、村民代表,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围绕农村换届选举等工作,加强《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解答有关土地承包、农民外出务工、婚姻家庭、经济纠纷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加大向农村赠送普法教材的力度。目前,辖区3个法律服务窗口单位与3个村和6个社区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书。三是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各普法依法治区成员单位在全区31个社区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法制讲师团的作用,举办法制讲座和培训活动。组织普法宣传队为社区干部群众举办法制讲座。四是广泛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坚持发挥学校第一课堂的作用,继续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加大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建设,定期研究解决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依托法院、检察院、监狱、劳教所等机构,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巩固和发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加强对学校法制教育师资的培训,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实现了全区100%的小学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共举办法制公开教育课累计46次。五是广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大力推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通过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宣传法规知识。加强了企业职工学法阵地建设。开通了“职工维权热线”,治区办加强了与“城东区困难帮扶中心”的联系,积极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救助,共接待法律咨询84次,提供法律援助2件,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六是广泛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逐步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四有”,即有组织、有教材、有阵地、有考核。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开展法制讲座。各单位通过公示牌、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七是广泛开展“法律进寺院”活动,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区民族宗教局和各镇、街道办事处每月组织一次学习班,宣讲《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不断强化宗教教职人员法律意识,使他们爱国爱教,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开展了法律进寺院赠书活动,给31个寺院赠送1800册法律和文明礼仪、检务公开等方面的书籍,使宗教教职人员深受教育。
③ 民法典2021年对民营企业补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是如何规定的民营企业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民法典是如何
摘要 你好,经过查询的结果,他们对这方面的规定主要都是一些法定义务,主要就是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多方面的要求
④ 民法典实施后公司法废止吗
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并不废止。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后,废止的只是民事领域的法律,公司法属于商事领域的法律并未被废止。根据民法典第第一千二百六十条的规定,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施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⑤ 民法典在事业改制企业以退休人员还参加改制吗
⑥ 2021民法典对被挂靠单位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挂靠单位要承担连带责任的,一般是挂靠单位具有过错的情况下,例如明知对方没有资质还挂靠,或者没有正常管理,没有进行年检之类的审核的,所以要不要承担连带责任,主要还是这单位有没有尽到相关的义务,在签合同的时候有没有审查对方资质这些问题
⑦ 民法典对企事业单位员工有何保护
民法典属于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对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⑧ 民法典有没有企业解聘员工的解释
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工资}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通常都是正式期工资的80%]
{试用期劳动合同解除}
第二十一条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试用期也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解除也需要说明原因]
{劳动合同解除}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如果协商不成的不能解除]
{劳动者提出解除}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只要提前一段时间通知用工单位就可以解除是说用工单位不得反对,即使用工单位不同意解除。][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试用期必须提前三日通知]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里是说如果有下列的行为发生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不必用工单位同意及提前通知]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⑨ 小区物业不让快递公司进入小区送货,求助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邮政法明确规定,邮政企业采取按址投递,住宅小区管理单位等应当为邮政企业投递邮件提供便利,不得拒绝邮政投递人员进入。
不过,由于快递企业不属于邮政企业,“小区禁止快递入内”的规定是否合法,尚有争议。
《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企业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与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签订合同、设置快件收寄投递专门场所等方式,为开展快递服务提供必要的便利。
鼓励多个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共享智能末端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快递末端服务。进入企业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的快递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企业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管理单位在车辆通行、停靠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9)送民法典进企业扩展阅读:
荆门市出台相关规定推进快递进小区小区居民收发快递不再难
为切实解决邮政、快递“最后100米”难题,近日,市邮政管理局与市房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住宅小区邮件、快件末端投递服务的通知》,就解决邮政、快递投递人员及车辆进小区难问题做出相关规定。
《通知》要求,各住宅小区必须严格按照《邮政法》和《湖北省邮政条例》的规定,设置接收邮件、快件的场所或设施,同时小区物业公司应根据用户需要,允许邮政、快递投递人员和车辆进入小区为居民提供投递服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邮政、快递企业进入小区投递及揽收邮件、快件或索取进出小区的费用。
同时,邮政、快递企业要不断改进和提高住宅小区末端投递服务水平,加强与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的联系协调,严格遵守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为保障小区安全而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
据了解,今后我市还将大力推进住宅小区智能快件箱建设,为居民提供更为方便、快捷、规范、有序的寄递服务。
因为劳动法和诉讼法都不在民法典里面。劳动法是单独的一门法律。你说的诉讼法应当是民事诉讼法,也是单独的一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