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词

民法典词

发布时间: 2022-01-09 22:29:59

民法典第142条内容

民法典第142条内容是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⑵ 民法典在法学上的名词解释

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私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

⑶ 民法典主要内容概括

一、民法典包括什么内容(《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⑷ 四化兴中立边城猜一个民法典词语

摘要 你好,公平正义

⑸ 最新民法典(建议稿)共设置了()编A.5B.6C.7D.8

C
民法典(草案)共7编,即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

⑹ 民法典419条如何理解

担保物权存续期限是我国《担保法》遗留的一个法律漏洞.虽然《担保法司法解释》和《物权法》都试图填补此漏洞,但由于担保物权在经过特定期间后是否消灭仍不明确,司法实践和学说长期难以统一.《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两次审议稿和《民法典(草案)》审议稿继承《物权法》第202条对抵押权存续期限规定的做法不可取.担保物权是定限物权和有期限物权,基于促进担保物流通的法政策考量,担保物权应当有存续期限.尽管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限与被担保债权的诉讼时效没有法理上的因果关系,但二者在规范构造上有相当的牵连关系.未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应在完善《物权法》抵押权存续期限规定的基础上,将之提至担保物权总则部分并与担保物权的法定消灭事由规范融合.
关键词:担保物权 存续期限 制度构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根据民法典第七百八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定作人在承揽合同中对承揽人提出保密要求的,承揽人应当严格遵守,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秘密,否则,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社会上很多同类产品中之所以能成为畅销或专利的品牌,是因为比同类的其他产品有独特的工艺流程,从而占领先地位。一旦失密,定作人的损失就惨重了。因此,承揽人违反保密规定,除给定作人造成损失以外,定作人还可以追究侵权责任。

民法典原文

第七百八十五条 承揽人应当按照定作人的要求保守秘密,未经定作人许可,不得留存复制品或者技术资料。

视频精选

《如何理解合同法的NDA条款》

内容详述

七百八十五条规定的是一个法定义务,就是在承揽合同中间,立法者来赋予承揽人的一个义务——保密义务。

那么它具体内容是说,承揽人应当按照定作人的要求保守秘密,没有经过他的一个许可,不能留存复制品或者技术资料,那么这种义务的话,我们可以把它解释成就是,它是一个法定的一个义务。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在承揽合同中间并没有设定,我们今天在合同实践中间,非常流行这种所谓的NDA这种条款,就是这个Non Disclosure Agreement。

这种条款的话,那么承揽人,他也要承担一个法定的一个保密义务,这个法定保密义务,其实我们从定作上的话,可以做两种观察,第一种,我们可以把他解释成是一个附随义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间,那么定作人,我这个承揽人接住了定作人一些技术秘密等等,我要给大家进行一个保密,或者说在合同履行完了以后,因为我接触到了定作人,承揽人接触到定作人的一些秘密,那么他也承担一个了后合同义务,甚至在合同缔结的时候,缔结的时候双方其实还没有正式定义这个承揽合同,也有可能存在一个承揽人接触到了定作人的一些秘密的问题,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承揽人还要承担一个至于前合同义务产生的一种,具体的一些就是保密义务。

但在实践中间,我想最常见的还是一种,就是在合同履行中间出现的附随义务和合同履行完毕以后产生的一种后合同义务。

⑺ 请教民法典(草案)中的几个名词解释

就是以物的使用收益目的而设立的物权,用益物权又叫他物权,就是指在他人之物上设立的物回权。答
担保物权(real rights granted byway of security)是指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无因管理(voluntary service)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
在无因管理中,管理他人事务的人称管理人,被他人管理事务的人称本人。通常管理人是债权人,本人是债务人。
无因管理的特征为:管理人要有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必须要有为维护他人利益而进行管理的意思;必须是没有法律的义务,即既没有法律规定的义务,又没有合同规定的义务。

⑻ 民法典230条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以遗产承受人是否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作为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分标准。中国法上的遗赠包括概括遗赠与特定遗赠。遗赠中导致物权变动的原因事实,包括遗嘱这一法律行为与遗嘱人死亡这一事件,有必要区分物权变动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因遗嘱人死亡引发,属于《物权法》第29条意义上的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遗产由被继承人所有移转为遗产继受人共同体共有。然后由遗产管理人主导进行遗产清算,清算完毕后,第二阶段的物权变动发生在遗产继受人之间,依法或依据遗嘱上的意思表示对遗产进行分割,裁判分割属于基于法律文书发生的物权变动,而协议分割或遗嘱指定分割属于意定的物权变动,自交付或登记时生效。《民法典》第230条将《物权法》第29条中“受遗赠”的情形删除,不符合继承编中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分标准,扰乱了遗产管理人制度、遗产清算制度与遗赠制度的适用关系,对遗产的物权变动体系造成了无谓困扰,应通过扩张解释“继承人”概念,回到《物权法》的传统立场。
关键词
遗赠;遗嘱继承;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遗产债务;遗产管理人
结构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二、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分和类型化
(一)遗赠的两种立法模式
(二)我国《民法典》中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分标准
(三)立法层面无须对遗赠进一步类型化
三、遗产清算与遗赠效力问题的交织
(一)遗赠效力的两种立法模式
(二)遗产清算对遗赠效力的影响
四、基于遗赠发生的物权变动的体系构造
(一)遗赠引起的物权变动的性质
(二)物权变动第一阶段: 遗产移转至遗产继受人共同体
(三)物权变动第二阶段: 作为共有物的遗产分割 !

热点内容
库车律师电话 发布:2025-08-01 02:03:44 浏览:670
公司法律风险事项管理办法 发布:2025-08-01 02:02:17 浏览:572
盖了公章就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01 01:55:09 浏览:725
对虚假交易进行兑付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01 01:46:03 浏览:344
2017经济法考试答案 发布:2025-08-01 01:44:32 浏览:614
武汉新条例 发布:2025-08-01 01:37:48 浏览:917
上海市司法鉴定人 发布:2025-08-01 01:32:02 浏览:35
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 发布:2025-08-01 01:31:05 浏览:255
反驳道德绑架 发布:2025-08-01 01:29:45 浏览:375
企业内部科室公章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01 01:29:39 浏览: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