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限制赔偿
⑴ 海商法关于承运人赔偿责任限制中计算单位的疑问
1计算单位就是1SDR,SDR就是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的具体数额由IMF公布,可以到IMF上去查。
⑵ 《海商法》规定限制赔偿责任是什么意思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是海商法中特有的一种法律救济制度。这种制度非常古老,在海商法形成之初就已经确定。大体上是说,海上货物运输过程中出现了货损事故,承运人按照规定只赔偿其中的一部分(有最高的赔偿限额)而不是实损实赔或者全陪。
最初的航海贸易是非常危险的,船舶的驾驶和货物的管理水平都很低,受天气(海上风浪)影响很大,而且,早期的船东(承运人)就是货物的主人,货主自己驾驶或者雇用人员驾驶船舶将货物运往别处卖掉或者交换别的货物。加上船舶运输的货物都是大宗货物,价值很高,有的甚至超过船舶本身的价值(这点到今天也是这样),因此,一旦出现货损,承运人是赔不起的,承运人就成了弱势群体。为了保持承运人对航海贸易的积极性,人们创立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规定了赔偿的最高限额,只赔一部分,这就保护了承运人,保持了海商贸易的发展。
后来,航海贸易进一步发展,承运人和货主渐渐分离,航运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经历过海上战争、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等列强国家逐渐成为船东大国和船东强国,几乎垄断了海上货物承运,并制订了许多偏袒承运人的国际公约,如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等。这些规则一直沿用至今,谁都不想去改变。一是因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于这种规则;二是英国等老牌船东大国依然是国际上发达的国家,他们不愿意修改对自己有利的规则;三是司法实践中也越来越多的开始保护货主和租船人;四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已经成长为船东大国,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也不想修改现行的规则。
与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类似的制度还有,承运人免责制度、共同海损制度、船东互保协会制度等。
⑶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中的限制性债权与船舶优先权如何协调
船舶优先权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碰撞”
不同立法目的
船舶优先权是以船舶为标的,以担保特定债权的实现为目的,通过司法程序扣留以至出卖船舶,使债权人得以就船舶变卖所得价款依法定顺序优先受偿的权利,其侧重于对海事债权人的保护。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则是在发生重大海损时,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承租人等可根据法律的规定将自己的责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法律制度,其侧重于对海事债务人的保护。
产生冲突的原因
设立基金导致船舶不能被扣押,影响船舶优先权的行使
海损事故的责任主体要求享受赔偿责任限制的,应在法院设立赔偿基金。基金的设立具有担保债权实现的作用,责任人提交责任限制基金后,所有限制性债权人不得对责任人的船舶实施扣押;船舶已被扣押的,应予释放。而船舶优先权则通过法院扣押船舶得以行使。
限制性债权和受船舶优先权担保的债权存在交叉
海事索赔基于的债权为限制性债权的,责任主体有权享受责任限制。我国《海商法》规定的限制性债权有:在船上发生的或者与船舶营运、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的灭失、损坏,包括对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施造成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应损失的赔偿请求;海上货物运输因迟延交付或者旅客及其行李运输因迟延到达造成损失的赔偿请求;与船舶营运或者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侵犯非合同权利的行为造成其他损失的赔偿请求;责任人以外的其他人,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依照本章规定可以限制赔偿责任的损失而采取措施的赔偿请求,以及因此项措施造成进一步损失的赔偿请求。
前款所列赔偿请求,无论提出的方式有何不同,均可以限制赔偿责任。但是,第4项涉及责任人以合同约定支付的报酬,责任人的支付责任不得援用本条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我国《海商法》规定的受船舶优先权担保的债权为:船员等的工资、其他劳动报酬、遣返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给付请求;在船舶营运中发生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船舶吨税、引航费、港务费和其他港口规费的缴付请求;海难救助的救助款项的给付请求;船舶在营运中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请求。
可见,限制性债权和受船舶优先权担保的债权存在交叉。受船舶优先权担保的债权是对船舶拍卖价款按照法定受偿顺序进行分配而得以满足;因海损事故产生的所有限制性债权则是在基金范围内按照基金的分配方法进行受偿。由于基金的分配和船舶价款的受偿适用不同的原则,因此当债权既为限制性债权又为受船舶优先权担保的债权时,按何种顺序受偿就会产生矛盾。
基金分配和船舶拍卖价款受偿适用不同 原则
关于基金的分配,我国《海商法》规定:如海损事故仅造成人身伤亡,计算出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按比例在限额内受偿;如海损事故仅造成财产损害,计算出财产损害的赔偿限额,按比例在限额内受偿。当海损事故造成了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备的损害,则相关请求在财产损害中优先受偿。而按照船舶优先权受偿顺序的规定,船舶在营运中因侵权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一律按比例受偿,如海损事故同时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害,则首先计算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该赔偿限额不足以支付人身伤亡赔偿请求的,其差额与非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一起从财产损害赔偿限额中按照比例受偿。分配得到的财产损害赔偿金,如有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备的损害,应优先受偿。而按照船舶优先权的受偿顺序,人身伤亡赔偿请求优先于财产赔偿请求受偿。由此可见,因责任人申请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债权受偿顺序发生改变。
法规的不合理和解决途径
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分配和船舶优先权船舶拍卖价款受偿的冲突问题上,我国《海商法》规定船舶优先权不影响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规定的实施。如果海事请求权人的债权为限制性债权,海事责任人可申请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事请求权人申请扣押船舶,责任人申请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并设立基金,船舶因此被释放。就此海损事故产生的所有限制性债权人登记债权,按照基金原则分配。非此次海损事故产生的债权或非限制性债权人可另行通过扣船取得担保或通过拍卖船舶价款受偿或责任人再申请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设立基金受偿。
可见,海损事故发生后,责任人一旦申请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并设立基金,相关债权的分配将按照基金的分配原则进行。基金分配完毕后,限制性债权人即使未足额受偿,也不能再对责任人主张,非限制性债权人却可能通过另行扣押船舶等方式获足额赔偿。而按照优先权受偿原则,这些非限制性债权因位次在限制性债权之后可能得不到赔偿。两者导致债权的可受偿性发生变化。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海事债务人的责任,至于在责任范围内按照何种顺序受偿不是其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为兼顾二者,建议作以下考虑:(1)如果海损事故仅造成人身伤亡的,计算出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在限额内按比例受偿;(2)如果海损事故仅造成财产损失的,计算出财产损失的赔偿限额,在限额内按比例受偿(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备的损害赔偿不再具有优先性);(3)如果海损事故既造成人身伤亡,又造成财产损失的,则分别计算赔偿限额,在各自的赔偿限额内按比例受偿;(4)就一些非限制性债权的受偿问题,为解决其顺位排在限制性债权之后,但却可能获得更充分优先受偿的矛盾,笔者建议,如果这些非限制性债权采取扣押并拍卖船舶价款受偿时,已被基金分配的受偿位次在前的优先权债权数额可在船舶价款中扣除,剩余部分偿付非限制性债权以获得适度平衡;(5)如果责任人申请以船舶拍卖价款设立基金,则海损事故引发的限制性债权人和可参与受偿船舶价款的债权人分别进行债权登记。该次事故产生的限制性债权计算赔偿限额和可分配金额,与其他可参与受偿船舶价款的债权按照船舶优先权的受偿顺序清偿。
⑷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条件
传统上,只有船舶所有人才有权请求责任限制,因此责任限制制度被称为“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制度”。但随着航运的发展,船舶的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复杂,承担航运风险和对船舶负责任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不限于船舶所有人。根据海商法,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包括以下四类:
1.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
2.救助人;
3.船舶所有人和救助人对其行为、过失负有责任的人,这主要指的是船长、船员和其他受雇人员;
4.对海事赔偿请求承担责任的责任保险人。 限制性债权
以下海事赔偿请求,无论赔偿责任的基础有何不同,均可请求责任限制,因此被称为“限制性债权”:
1.船上发生的或者与船舶营运、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的灭失、损坏,包括对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施造成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应损失的赔偿请求;
2.海上货物运输因迟延交付或者旅客及其行李运输因迟延到达造成损失的赔偿请求;
3.与船舶营运或者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侵犯非合同权利的行为造成其他损失的赔偿请求;
4.责任人以外的其他人,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按照法律规定可限制赔偿责任的损失而采取措施的赔偿请求,以及因此项措施造成进一步损失的赔偿请求。
以上请求无论提出的方式有何不同.都可以限制赔偿责任。但第4项涉及责任人以合同约定支付的报酬,责任人的支付责任不得援用本条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非限制性债权
以下海事赔偿请求不适用责任限制,因此被称为“非限制性债权”:
1.对救助款项或者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
2.我国参加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的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
3.我国参加的国际核能损害责任限制公约规定的核能损害的赔偿请求;
4.核动力船舶造成的核能损害的赔偿请求;
5.船舶所有人或者救助人的受雇人提出的赔偿请求,如果根据调整劳务合同的法律,船舶所有人或者救助人对该类赔偿请求无权限制赔偿责任,或者该项法律做了高于海商法规定的赔偿限额的规定。
⑸ 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和中国《海商法》有关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是如何规定的
海牙规则是每单位或每件英镑
维斯比规则采用双重标准,以高者为准:毛重每公斤30金法郎
或每件每单位10000金法郎
如果提单上列明集装箱,托盘或类似装运器具所装货物的件数,则次件数可用作计算限额,否
则,此器具本身视为一个单位
后来对维斯比规则进行修改的议定书修改了计算单位,将金法郎改成特别提款权SDR,
毛重每公斤2 SDR
或每件每单位666.67 SDR
其他对维斯比规则基本未作改动
汉堡规则进一步提高了限额,毛重每公斤2.5 SDR
或每件每单位835 SDR
并规定了延迟交付(事先预定的时间内未交付或者按一个负责任的承运人所能要求的合理时间范
围内未交付,均视为迟延交付)的责任限额,
以相当于该延迟交付货物应付运费的2.5倍为限, 但不超过合同规定的运费总额
不属于承运人所有的装运器具本身视为一个单独的货运单位
中国海商法规定,毛重每公斤2 SDR
或每件每单位666.67 SDR
如果构成海商法下规定的延迟交付(在约定时间内未交付才构成迟延交付,注意与汉堡规则的区
别),以相当于该延迟交付货物应付运费为限
不属于承运人所有的装运器具本身视为一个单独的货运单位
鹿特丹规则进一步提高限额:毛重每公斤3 SDR
或每件每单位875 SDR
除海牙规则未对承运人丧失责任限制条件作出规定外,其他均作出类似规定:
经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迟延交付是由于,承运人故意或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
或不作为,承运人将丧失享受责任限制的权利
⑹ 海商法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都有谁
根据海商法,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包括以下四类:
1、船舶所有回人,包括船舶承租答人和船舶经营人;
2、救助人;
3、船舶所有人和救助人对其行为、过失负有责任的人,这主要指的是船长、船员和其他受雇人员;
4、对海事赔偿请求承担责任的责任保险人。
⑺ 什么是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⑻ 标准上的海事赔偿责任限额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海商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的规定,海事赔偿限额按照下列标准计算:
(一)300总吨以上船舶的赔偿限额
根据《海商法》第210条的规定,对于300总吨以上船舶,人身伤亡和非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按船舶总吨位分级计算。
⑼ 海商法中赔偿责任限额问题
1、价值低于赔偿抄责任限额的袭,按照货物件数或者其他货运单位数计算,每件或者每个其他货运单位为666.67计算单位,或者……。
2、价值高于赔偿责任限额的,不必遵循666.67特别提款权或……。
海商法问题很专业的,义务回答的话,这两点就对得起你咯。加之,你无故撤销问题成瘾,“为什么”就免谈了吧,不想白费劲。
⑽ 可以向什么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
可以向海事法院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简称责任基金,是指依海商法规定要求限制海事赔偿责任的责任人,在有管辖权的法院设立的担保在赔偿责任限额内清偿限制性债务的保证金。
海事赔偿责任基金包括人身伤亡责任基金和财产损害责任基金。对于单纯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害的索赔,责任人可以分别按有关赔偿限额设立责任基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害同时发生的,责任人可以分别按有关限额设立人身伤亡责任基金和财产损害责任基金。上述两种基金的数额分别为海商法规定的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和非人身伤亡的赔偿限额,加上自责任产生之日起至基金设立之日止的相应利息。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是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一种保证制度。所谓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是指在海事责任限制诉讼中,依法享有赔偿责任限制的责任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设立,用以担保其承担有限赔偿责任的、不可撤销的专项储款或信誉担保。
海事赔偿责任基金程序,是指责任人向法院申请提交一笔与海事赔偿责任限额等值的款项作为分配给所有限制性债权的基金的法定过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作为责任人在援用责任限制时承担责任的一种保证,在基金设立以后,经法院判明责任人的相应责任,认定其符合享受责任限制条件的,方可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对基金进行分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一百零一条 船舶所有人、承租人、经营人、救助人、保险人在发生海事事故后,依法申请责任限制的,可以向海事法院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