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公文类

司法公文类

发布时间: 2022-01-12 19:54:32

A. 司法机关依法制作的司法文书是〖〗的司法公文

司法公文,包括司法机关出具的承载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文件)。

司法文书是指侦查、检察、审判、执行、公证等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各个环节、步骤上形成与使用的专用文书。主要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等;也包括不直接发生法律效力,但对执行法律有切实保证作用的文书,如诉状、司法建议、执行文书等等。

司法文书的种类很多,按参与诉讼活动的不同职能的机关分为以下几类:
侦查机关,主要有控告、检举书,控告、检举笔录,自首书,讯问、勘验、检查、搜查笔录,立案报告,案件侦查终结报告,提请批准逮捕书,逮捕证,通缉令等;

检察机关,主要有起诉(免于起诉)决定,批准(不批准)逮捕决定,起诉书,抗诉书,补充侦查意见书等;
审判机关,主要有诉状,开庭通知书,案件审理终结报告,调解书,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审判庭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宣判笔录,刑事判决布告等;

司法行政机关(非监禁刑罚执行机关),主要有:受司法机关委托的调查评估报告书、解除矫正决定书、处理意见书、警告决定书、撤销缓刑(或假释)建议书、收监执行建议书、减刑建议书、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等。

公证机关,在公证程序中形成的有证明书、委托证明书等公证书。

B. 司法文书的分类

司法文抄书的种类很多,按参与袭诉讼活动的不同职能的机关分:
侦查机关,主要有控告、检举书,控告、检举笔录,自首书,讯问、勘验、检查、搜查笔录,立案报告,案件侦查终结报告,提请批准逮捕书,逮捕证,通缉令等;
检察机关,主要有起诉(免于起诉)决定,批准(不批准)逮捕决定,起诉书,抗诉书,补充侦查意见书等;
审判机关,主要有诉状,开庭通知书,案件审理终结报告,调解书,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审判庭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宣判笔录,刑事判决布告等;
在公证机关形成的有证明书、委托证明书等公证书。

C. 常见的15种公文分类有哪些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12年新国标),公文有如下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和纪要。

D. 司法文书的各类定义

控告、检举书:控告人、检举人提出的控告、检举事实的书面材料。
控告、检举笔录:控告人、检举人以口头方式提出控告、检举事实,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所作的笔录。
自首书:犯罪人对自己犯罪行为向司法机关自首时写出的书面材料。
讯问笔录: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讯问被告时,对于被告人陈述的有罪和犯罪情况或者无罪的辩解等所作的笔录。
勘验、检查笔录:侦查人员、法医师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后,对有关情况写成的笔录。
搜查笔录:侦查人员为搜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对被害人和可能隐藏罪犯和犯罪证据的人身、物品、住处等进行搜查后,对有关情况写成的笔录。
立案报告:根据控告、检举、自首材料或公安机关侦查发现的犯罪案件,经初步审查和侦查,确认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写出的报告,用以确定案件的成立和指导侦查工作。
案件侦查终结报告:侦查机关经过侦查、预审,已经破案,确认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和充分,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写出的上报材料,简称破案报告。它反映案件的全部侦查活动情况与侦查结果,以作为起诉的依据。
提请批准逮捕书:侦查机关写出的逮捕人犯的书面请求,送检察机关审批。
起诉(免于起诉)意见书:侦查机关对于立案的案件,经侦查、预审终结,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依法提出的应追究(或因某种原因不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书面意见。连同有关案卷和证据材料一起移送检察机关审查。
逮捕证:侦查机关执行逮捕人犯时所出示的证件。
拘留证:侦查机关依法拘留人犯时所出示的证件。
搜查证:侦查人员执行搜查任务时向被搜查人出示的证件。
通缉令:侦查机关为追捕在逃的被告人归案而发出的命令,用以取得各机关和广大群众的协助。
起诉(免于起诉)决定: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和充分,应依法追究(或因某种原因不追究)刑事责任而作出的书面决定,用于发给侦查机关、被告人及其所在单位和被害人。
批准(不批准)逮捕决定:检察机关审查侦查机关的提请批准逮捕书后作出的决定,用于发送侦查机关。
起诉书:检察机关根据起诉决定向审判机关提出的公诉,又叫公诉书。在开庭审判时由公诉人在审判庭上宣读。其副本在开庭前送给被告人。
抗诉书:地方检察机关认为本级审判机关的一审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时,向上一级审判机关提出重新审理的书面请求。
补充侦查意见书: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人犯的案卷材料,经审查后认为证据不足或主要犯罪事实不清时,作出的要求侦查机关补充侦查的书面意见。
诉状:被害人或监护人就某一事件,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审判机关提出起诉的书面材料,又叫自诉状。
开庭通知书:审判机关于开庭审理案件前,将开庭时间、地点预告检察机关、辩护人、证人等的书面通知。
案件审理终结报告:审判人员将案情及处理意见提请上级审批时写出的书面报告,简称审结报告或结案报告。
调解书:审判机关对于通过调解方式处理的民事纠纷案件所作出的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书。
判决书:审判机关对于审理终结的案件,向诉讼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其内容为: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确定被告有无犯罪、犯何种罪,适用何种刑罚或免除刑罚等。判决书用于当庭宣告,并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
裁定书:审判机关在案件审理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诉讼程序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处理决定。如:对于缺乏罪证和被告人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案件,经向自诉人说服撤回自诉而自诉人不接受时,审判机关则可用裁定书予以裁定驳回,将裁定书发给当事人;进行二审的审判机关,对于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或抗诉案件,经审理后认为原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正确、量刑适当时,可用裁定书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审判庭笔录:书记员对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所作的笔录。它是记录审判工作和制作判决书的重要依据,又是二审审判机关审查原审全部审判活动的重要依据。
合议庭评议笔录:审判人员在案件审理终结,退庭对案件进行评议时所作的笔录。
宣判笔录:审判机关在宣告判决时所制作的笔录。
执行通知书:审判机关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交付执行时制作的文书,送达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
刑事判决布告:审判机关将刑事判决的罪犯、有关犯罪事实和处理情况,告知有关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公开张贴的文告。
公证书:公证组织接受当事人申请公证,依法对其法律行为或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和事实,确认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证明书。它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非诉讼性质的书面证明,如用于:证明合同、委托、遗嘱、继承、收养等法律行为,证明结婚、离婚、学历、经历、出生、死亡、失踪、亲属关系等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

E. 公文的分类,越详细越好

一、公文的分类

根据形成的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通用公文,指各类各级机关普遍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函等;专用公文,指在一定专业机关和业务范围内专门使用的文件,如外交文件、司法文件、军事文件、会计文件等。

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序,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制发公文的机关根据行文方向,可将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文件等。

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二、通用公文的文种

文种,又称公文的名称,用以表明公文的性质、适用范围和作者职能权限以及制发公文的目的要求等。在公文中正确标明文种,有利于维护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并为公文的撰写、处理提供便利。

我国行政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主要有:

(1)规范性文件: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2)领导指导性文件:命令(令)、决定、指示、批复、通知、通报。

(3)公布性文件:公告、通知。

(4)陈述呈请性文件:议案、请示、报告、调查报告。

(5)商洽性文件:函。

(6)会议文件:会议纪要。

中国共产党机关的通用公文文种主要有:

(1)规范性文件:条例、规定。

(2)领导指导性文件: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批复。

(3)公布性文件:公报。

(4)陈述呈请性文件:报告、请示。

(5)商洽性文件:函。

(6)会议文件:会议纪要。

F. 司法鉴定的文书种类有哪些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司法鉴定文书一般分为司法鉴定意见书、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司法鉴定审查意见书、司法鉴定意见书四种类型。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构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2号——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八条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构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委托人有特殊要求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从本机构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委托人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按其意图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鉴定意见。

G. 法院的公文写作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其他一般都有固定格式的,不用担心

H. 常见的15种公文分类有哪些

(一)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热点内容
道德经治企 发布:2025-07-28 19:54:06 浏览:103
西方国家法治 发布:2025-07-28 19:54:05 浏览:997
大三报考司法考试 发布:2025-07-28 19:49:22 浏览:84
民法五要素 发布:2025-07-28 19:42:49 浏览:847
法院太慢 发布:2025-07-28 19:42:46 浏览:916
在职研究生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28 19:39:03 浏览:365
2017注会经济法考后讨论 发布:2025-07-28 19:35:55 浏览:581
有法律效力的贸易合同 发布:2025-07-28 19:29:57 浏览:339
合同法原理与判例电子书 发布:2025-07-28 19:29:19 浏览:948
行政法的手段 发布:2025-07-28 19:14:22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