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陈兴良司法考试

陈兴良司法考试

发布时间: 2022-01-14 08:33:09

司法考试各科哪些老师讲得好

民法曹兴明老师。老师上课风趣幽默,能将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同时又都踩中重点,考前两个月每天睡前看看曹老师发的必考点,或者在考前迅速浏览一遍这些必考点,对于考试有很大帮助。
刑法陈永生老师。上课幽默,会有很多有趣的案例辅助记忆,讲义的内容也比较完整。
行政法吴鹏老师。讲义十分精简,将知识点全部浓缩为四十几页的讲义,对于考点的讲解也非常通俗易懂,口诀也有助于记忆,将主观题的答题方法摸得很透,能从吴老师处学到很多答题的技巧。
理论法、宪法、法制史杨帆老师。讲义体系清楚,讲课也很有趣,编的口诀十分有用,很多甚至对我之后的考试都有帮助。
来胜的师资都很优秀,工作也很负责,讲课各有特色,而不是照本宣科、没有重点,选择好的老师对于理解知识非常重要。
宋桂兰老师和刘玫老师都十分强调刑诉法体系的构建,她们帮助我搭好了学科的框架,刑诉的学习如虎添翼。
“法考是一座桥,我们要走过去,不能在上面造房子。”通过考试,重要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选择的老师,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法考其实并不难。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
我本身自制力不强,时间管理能力不足,促使我萌生报班的想法。而贴心的课程安排、面授课的形式、辅导员的关怀都是我选择来胜的理由。
在面授课程安排方面,来胜的安排符合在校生的学习习惯,老师们特意将课程安排在了周末,使大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听面授课,而且面授课相比于网课,能使学生与老师们面对面交流,老师上课时可以针对学生的疑惑讲课,使课程更有针对性,提升学习效率,在短时间内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
来胜请的辅导员是上一届通过法考的学长姐们,他们更加了解法考的最新情况,在每周给我们打电话询问复习情况时,也能有效的为我们解答困惑。来胜这个机构也给我们传递了温暖。在客观题备战后期,为了我们有更多有效的复习时间,来胜就将运营时间延后了三个小时。我们学习时,无论留下学习的人有多少,来胜的老师们都会陪伴着我们,使得我十分感动。

Ⅱ 司法考试用书都有什么

目前比较常用的复习资料包括以下几种:

(1)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

俗称的“指定教材”,共三本,按照司法考试前三卷的考试内容进行编排。原为司法部组织编写的司考官方教材。后在《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后,取消了“指定教材”的称谓,但是,作为司法部组织编写的唯一司考专用教材,其“指定教材”的地位仍然是毋庸质疑的。因此,作为考生,也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当某些教材或者复习资料对某个观点存在争议时,我们应当以辅导用书的观点为准。当然,三大本中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不少内容似乎对于司法考试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我们在复习时也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2)讲座系列教材

此类教材一般为各高校、法学研究机构或者司考辅导机构编写的“民间教材”,比如万国编写的系列讲座。此类教材的特点是重点突出、高度归纳,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省去很多概括知识点的精力。 我认为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其与司法部的辅导用书穿插起来使用,效果会好一些。

(3)法律汇编

各法律出版社每年都会出版一些司考用的法律、发规汇编,此外,还会有一些重点法条导读。对于重点法条,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统计,虽然司考范围内的法条总共有一万多条,但每年实际考核的只有600条左右,而从2002年司法考试至今,考核过的法条不超过3000余条。对于其它的“休眠”法条,一方面是因为其重要性相对次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法条不具有可考性。这也体现了“重者恒重”的定律。

因此,对重点法条进行重点复习、全面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司法考试的主要得分点。对于其它法条,也要有所了解,能够结合运用。

(4)常规教材

所谓常规教材,指的是一些普通的教科书。之所以看这些书,主要是与命题人有关。比如,往年的司考刑法部分的命题人一般为张明楷和陈兴良,那么,很多考生就会去看他们编写的刑法学方面的教材。从中除了可以了解他们对于一些争议问题所持的观点,把握答题脉络,还可以对他们的出题思路进行大胆的预测。

不过,本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习并不适合于大部分考生。因为这种方式有助于考生深入掌握知识点,但难以面面俱到,难免顾此失彼,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对于那些基础掌握比较扎实,有充足时间复习的考生来说,可以适当顾及这类教材。

(5)历年真题

对于司法考试而言,历年真题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我们必须对它要有足够的认识——善待真题。应该说,历年真题是司法考试的精华所在,它将司法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以题目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也是命题专家智慧的结晶。

如何用好真题是关键问题。曾经有位考生仅通过看重点法条和做真题通过了司考,由此可见一斑。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真题必须反复的做,并且要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能够真正搞懂每一道真题,而并非单纯的记住答案。在制订复习计划的时候,应当把真题练习单独列出来,穿插在每一轮的复习过程中。我的建议是,真题至少做两到三次。希望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次对题目的内涵都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

(6)流传于网络中的文字和音频资料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也方便了我们的交流。目前,网上有不少专门针对司法考试的网站和论坛,很多考生都会将自己学习的体会和经验发表于此,此外,也会有很多复习的资料能从那里淘到。这些资料主要是考生自己整理和总结出来的要点、难点,以及大家从各个司考辅导班中整理出来的讲义和讲座的音频资料。应该说,这些资料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有时能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Ⅲ 现在司法考试张明楷陈兴良继续出卷吗,三阶层是否占主导。

三阶层占主导,但是在答主观题的时候,四要件更容易涵盖到考点,容易得分。总之哪种理论也不影响考试。

Ⅳ 你们司法考试咋考过的请百度那个红名专家进来一下回答我,谢谢啊

司法考试对于我来说已经是过去式,两年的司考之路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有喜有悲,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谨以此文来祭奠它对于我的离去。

1、对司法考试定位的错误认识

一直以来,由于司法考试及格分数线的相对固定,使广大考生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司法考试是360分的考试。其实不然,司法部在每年司法考试成绩公布前都会先行公布当年的及格分数线,且一般都以360分(总分600分)或240分(总分400)分作为几个分数线,这使部分考生认为只要考过360分就可以通过司法考试。但事实上,司法考试属于选拔性的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入门考试,国家对每年的通过人数和比例是进行宏观调控的,比如对于法律专业人员匮乏的西部地区放宽报名资格和分数线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要想通过司法考试,对自己的定位不应该是360分,而是挤进前12%(虽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在逐年上升,但从各地区的差异情况看,本人认为在近几年内前12%是一个安全系数较高的区域)。

2、司考通过率的再认识

司法考试素有“天下第一考”的美誉,虽然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些夸张的成份,但是,司考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这从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就能得到体现。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每年都会毫无例外的成为司考界热议的话题。通过的人以此实现某种自豪感,未过的则以此作为某种慰藉。无论如何,这个数据是残酷的,不过在我看来,也是合理的。综合考查世界各国的司法考试制度和现状,中国的司法考试通过率已经算是高的惊人了。比如在日本和英国,司考的通过率只有1%左右。

在我看来,中国的高通过率是与中国目前的整体法治水平相适应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法治水平相对落后,对法律专业人员也相当缺乏,在某些落后地区甚至出现了缺口。现阶段,我国司法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法律专业从业人员。因此,目前我国司法考试的高通过率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但这种状况不会长期持续下去。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随着对法律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参考人员基数的逐年增加,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会呈现出逐步回落的态势。

3、司法考试中“万古不变”的定律——重者恒重

司法考试大纲范围内的大小法律共有200部左右,涉及的法条一共有1万余条。这对于整个法律体系来说,只是一部分的内容,或者说是相对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对于准备司法考试来说,这些法条所涵盖的内容足以让所有的考生望而生畏。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复习呢?是全看?还是只看一部分?什么该看,什么又不该看呢?到底应该怎么来看?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虽然,从学习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的角度来说,我绝对赞成全面掌握所有知识点。但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没有人有足够的精力去掌握这么多的内容,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在司法考试中,有一条“万古不变”的定律,那就是“重者恒重”。据统计,刑法、民法、三大诉讼法、公司法和行政法在司法考试中的分值在65—70%之间,其中又以刑法和民法为重中之重。这种状态在每年的司法考试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实,这与各部门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所以,有人说在司考中,得民刑者得天下。

打个通俗的比方说,在2004、2005年的考试中考查了故意杀人罪的内容,在2006、2007年也同样会考,而且,在2008年肯定也还会考,因为它是刑法中的重点,并且永远都是重点,它的地位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当然,如果真实现了所谓的“大同”社会,则另当别论)。

4、网罗复习资料

伴随着司法考试的成长,司考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各类司考辅导班和辅导书籍、资料层出不穷,这对广大考生来说是有利有弊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就成为我们首要的任务。我认为,不同的资料都有其特点和侧重,如果能将这些资料融会贯通,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发挥它们各自最大的功效,相信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比较常用的复习资料包括以下几种:

(1)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

俗称的“指定教材”,共三本,按照司法考试前三卷的考试内容进行编排。原为司法部组织编写的司考官方教材。后在《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后,取消了“指定教材”的称谓,但是,作为司法部组织编写的唯一司考专用教材,其“指定教材”的地位仍然是毋庸质疑的。因此,作为考生,也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当某些教材或者复习资料对某个观点存在争议时,我们应当以辅导用书的观点为准。当然,三大本中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不少内容似乎对于司法考试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我们在复习时也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2)讲座系列教材

此类教材一般为各高校、法学研究机构或者司考辅导机构编写的“民间教材”,比如万国编写的系列讲座。此类教材的特点是重点突出、高度归纳,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省去很多概括知识点的精力。 我认为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其与司法部的辅导用书穿插起来使用,效果会好一些。

(3)法律汇编

各法律出版社每年都会出版一些司考用的法律、发规汇编,此外,还会有一些重点法条导读。对于重点法条,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统计,虽然司考范围内的法条总共有一万多条,但每年实际考核的只有600条左右,而从2002年司法考试至今,考核过的法条不超过3000余条。对于其它的“休眠”法条,一方面是因为其重要性相对次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法条不具有可考性。这也体现了“重者恒重”的定律。

因此,对重点法条进行重点复习、全面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司法考试的主要得分点。对于其它法条,也要有所了解,能够结合运用。

(4)常规教材

所谓常规教材,指的是一些普通的教科书。之所以看这些书,主要是与命题人有关。比如,往年的司考刑法部分的命题人一般为张明楷和陈兴良,那么,很多考生就会去看他们编写的刑法学方面的教材。从中除了可以了解他们对于一些争议问题所持的观点,把握答题脉络,还可以对他们的出题思路进行大胆的预测。

不过,本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习并不适合于大部分考生。因为这种方式有助于考生深入掌握知识点,但难以面面俱到,难免顾此失彼,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对于那些基础掌握比较扎实,有充足时间复习的考生来说,可以适当顾及这类教材。

(5)历年真题

对于司法考试而言,历年真题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我们必须对它要有足够的认识——善待真题。应该说,历年真题是司法考试的精华所在,它将司法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以题目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也是命题专家智慧的结晶。

如何用好真题是关键问题。曾经有位考生仅通过看重点法条和做真题通过了司考,由此可见一斑。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真题必须反复的做,并且要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能够真正搞懂每一道真题,而并非单纯的记住答案。在制订复习计划的时候,应当把真题练习单独列出来,穿插在每一轮的复习过程中。我的建议是,真题至少做两到三次。希望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次对题目的内涵都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

(6)流传于网络中的文字和音频资料(附较有影响力的部分论坛网址)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也方便了我们的交流。目前,网上有不少专门针对司法考试的网站和论坛,很多考生都会将自己学习的体会和经验发表于此,此外,也会有很多复习的资料能从那里淘到。这些资料主要是考生自己整理和总结出来的要点、难点,以及大家从各个司考辅导班中整理出来的讲义和讲座的音频资料。应该说,这些资料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有时能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5、各部门法的复习方法

基于各个部门法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以及在司法考试体系中的重要性的不同,在对各部门法的复习方法上,也是有区别的。根据本人的复习经验,可以将其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包括刑法和民法。如前所述,得民刑者得天下,对于民法和刑法必须高度重视。从最近两三年的司考来看,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越来越侧重理论,所以,对这两门部门法一定要看透教材(此处所说教材一般指《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下同),这是基础,当然,对于刑法,可以只看总则部分,刑法学的理论基本集中在总则部分。对它们,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来学习,掌握原理性的知识点,而并非单纯的去记忆法条。然后在看重点法条,对于重点法条必须完全掌握,做到运用自如。之后,在把所有法条都看一遍,达到融会贯通之功效。

第二梯队:包括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包括仲裁法)。这两个部门法和第三梯队的行政诉讼法的分值一般在180分左右,占了司法考试的三分之一,因此,从考试得分的层面看,必须把三大诉讼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不像其它部门法那么灵活,诉讼法考查的多为法条的直接规定(行政诉讼法稍有不同)。在复习的时候,应当直接面对法条,全面掌握诉讼法的每一个法条,应该说,诉讼法的每一个法条都具有可考性,因为其都为操作性的内容。而对于仲裁法,法条内容不多,可每年分值都在10分左右,可以说,仲裁法是最好得分的一部法律。不少司考辅导机构的目标是“诉讼法不丢分”,我们也可以以此作为自己的复习目标,真正做到抓大放小、有的放矢。

第三梯队:包括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商法经济法、宪法、知识产权法和司法制度及法律职业道德。这部分内容庞杂、法条冗多,而理论性相对较弱。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只看重点法条,并且,从经验来看,掌握重点法条已经足够。这些法律中有很多法条是不具有可考性的。比如《环境保护法》中只有第10、11、41、42条四条可能作为考查对象,因此,在复习时,只需掌握这四条内容就可以了。如此,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第四梯队:包括法理学、法制史、三国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这部分内容本身没有法条,而三国法部分的国际条约也没有必要去看,其实也不可能有精力去掌握国际条约的内容。因此,对于第四梯队只看教材即可。

Ⅳ 命题老师陈兴良:谈司法考试怎么考

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在我国刑法学界享有很高声誉,国家司法考试数届命题老师,其学术观点备受法学学术界及司考命题关注!司考比律考:内容区别不大单从考试办法来看,司法考试与律考的差别不是很大。司法考试的基本思想是要通过一种考试使获得司法从业资格的人具备从业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既包括法学基本理论上的素质,也包括法律实务方面的素质。为此,司法考试的主旨和基本思想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基础理论,二是考应用型的知识。律考从1986 年以来经历了10 多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司法考试是在律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区别不会太大。但是司法考试与律考毕竟性质不同。差别首先表现在司法考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现在的法律规定来看,《律师法》规定大专以上就可以做律师,但对法官、检察官的要求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其次,司法考试在难度上也会逐渐提高。第三,因为司法考试的对象是律师、法官、检察官,所以考试的范围也会宽泛一些,但基本思想会与律考相同,都是考查考生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我国的司法考试才刚刚开始,将来具体怎样来考,考什么,侧重点是什么,都还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司法考试制度建立后会给法学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它涉及到司法考试与大学法学教育之间的一种协调,对法学教育的冲击很大。它的出台意味着法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法律职业,就必须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种关系如果处理的不好,将冲击国家的法学教育。国家司法考试刚刚实行,还缺乏研究,到底应当如何来考,是考一次还是考两次,是侧重考理论知识还是侧重考实务都尚待研究。我个人认为,司法考试还是应当注重考理论知识,考的方法可以灵活一些,但仍然离不开基础的理论知识。应用型的知识因为带有很强的实践性,而这些实践性的东西在大学里很难培养,所以,有的人提出考两次,首先考理论,理论通过后再进行专门的司法培训,培训完成后根据法院、检察院的需要来考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样可能会更加合理一些,当然这些建议尚在探讨之中。律考变司考:严把入口关我们知道,律考的主要对象是想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员,他们要用律考来获得律师资格。现在变成了统一司法考试,考试的对象既包括想从事律师职业的人,也包括想从事法官、检察官职业的人,都需要通过司法考试来获得这种从业的资格。过去法官、检察官资格的获得是通过内部考试,形象的说法是�0�3 先上车,后买票�0�3 ,现在变成了�0�3 先买票,后上车�0�3 ,使得律考与法官、检察官考试统一起来。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使律师、法官、检察官(法、控、辩)三方具有一个同等的资格要求,有利于提高整个司法队伍的素质。(2)为律师、法官、检察官三种职业将来的互换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法律职业应当是相通的。这种互换对我国法制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是一种全国性的,公开、公正、公平的考试,它进一步严把了司法从业人员的入口关,提高了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前,律师必须要经过全国统一的律师资格考试,所以律师的素质相对来说较高。而法官、检察官的素质不高,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其入口不严。法制建设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如果没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法律从业人员,司法制度再改革,也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制建设目标的。学习侧重点:基础知识无论什么考试均有共同特点,都是对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验。所以,我认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怎么考都不怕。我出题的时候,也同样是把一个知识点贯穿到一个选择题或案例当中去,用一种隐蔽的方法表现出来,迷惑考生去产生一种判断上的错误,从而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果考生掌握的很好,无论怎样隐蔽,考生都可以将知识点找出来,判断出来,并能够将知识点应用于具体案情。如果考生掌握的不好,那么就可能判断不出来,或者知道概念却无法将其运用到具体案例中去。对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理解是基础,如果对于一个知识点你理解不正确,或者根本不理解,那么也就谈不上掌握。掌握不仅是单纯的记忆,还要融会贯通。司法考试,它有应试的特点,所以考生还应当做一些题,做题时要注意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从而在做题的过程中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Ⅵ 司法考试各科的命题老师都是谁啊

刑法: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陈兴良教授和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张明楷教授 民法:由武版汉大学法学院的温权世扬教授命题、拼题; 刑诉:由中国政法大学顾永忠教授命题、拼题; 行政法:由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命题、拼题; 商法经济法:由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命题、拼题; 宪法: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茂林教授命题、拼题; 民诉:由中国政法大学陈桂明教授命题、拼题; 法理:由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教授命题、拼题; 职业道德:由中国政法大学王进喜教授命题、拼题。

Ⅶ 我想参加司法考试,有没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的

您好,
关于司考复习,你可以看看我的如下总结。

目前比较常用的复习资料包括以下几种:

(1)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

俗称的“指定教材”,共三本,按照司法考试前三卷的考试内容进行编排。原为司法部组织编写的司考官方教材。后在《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后,取消了“指定教材”的称谓,但是,作为司法部组织编写的唯一司考专用教材,其“指定教材”的地位仍然是毋庸质疑的。因此,作为考生,也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当某些教材或者复习资料对某个观点存在争议时,我们应当以辅导用书的观点为准。当然,三大本中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不少内容似乎对于司法考试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我们在复习时也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2)讲座系列教材

此类教材一般为各高校、法学研究机构或者司考辅导机构编写的“民间教材”,比如万国编写的系列讲座。此类教材的特点是重点突出、高度归纳,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省去很多概括知识点的精力。 我认为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其与司法部的辅导用书穿插起来使用,效果会好一些。

(3)法律汇编

各法律出版社每年都会出版一些司考用的法律、发规汇编,此外,还会有一些重点法条导读。对于重点法条,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统计,虽然司考范围内的法条总共有一万多条,但每年实际考核的只有600条左右,而从2002年司法考试至今,考核过的法条不超过3000余条。对于其它的“休眠”法条,一方面是因为其重要性相对次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法条不具有可考性。这也体现了“重者恒重”的定律。

因此,对重点法条进行重点复习、全面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司法考试的主要得分点。对于其它法条,也要有所了解,能够结合运用。

(4)常规教材

所谓常规教材,指的是一些普通的教科书。之所以看这些书,主要是与命题人有关。比如,往年的司考刑法部分的命题人一般为张明楷和陈兴良,那么,很多考生就会去看他们编写的刑法学方面的教材。从中除了可以了解他们对于一些争议问题所持的观点,把握答题脉络,还可以对他们的出题思路进行大胆的预测。

不过,本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习并不适合于大部分考生。因为这种方式有助于考生深入掌握知识点,但难以面面俱到,难免顾此失彼,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对于那些基础掌握比较扎实,有充足时间复习的考生来说,可以适当顾及这类教材。

(5)历年真题

对于司法考试而言,历年真题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我们必须对它要有足够的认识——善待真题。应该说,历年真题是司法考试的精华所在,它将司法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以题目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也是命题专家智慧的结晶。

如何用好真题是关键问题。曾经有位考生仅通过看重点法条和做真题通过了司考,由此可见一斑。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真题必须反复的做,并且要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能够真正搞懂每一道真题,而并非单纯的记住答案。在制订复习计划的时候,应当把真题练习单独列出来,穿插在每一轮的复习过程中。我的建议是,真题至少做两到三次。希望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次对题目的内涵都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

(6)流传于网络中的文字和音频资料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也方便了我们的交流。目前,网上有不少专门针对司法考试的网站和论坛,很多考生都会将自己学习的体会和经验发表于此,此外,也会有很多复习的资料能从那里淘到。这些资料主要是考生自己整理和总结出来的要点、难点,以及大家从各个司考辅导班中整理出来的讲义和讲座的音频资料。应该说,这些资料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有时能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5、各部门法的复习方法

基于各个部门法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以及在司法考试体系中的重要性的不同,在对各部门法的复习方法上,也是有区别的。根据本人的复习经验,可以将其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包括刑法和民法。如前所述,得民刑者得天下,对于民法和刑法必须高度重视。从最近两三年的司考来看,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越来越侧重理论,所以,对这两门部门法一定要看透教材(此处所说教材一般指《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下同),这是基础,当然,对于刑法,可以只看总则部分,刑法学的理论基本集中在总则部分。对它们,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来学习,掌握原理性的知识点,而并非单纯的去记忆法条。然后在看重点法条,对于重点法条必须完全掌握,做到运用自如。之后,在把所有法条都看一遍,达到融会贯通之功效。

第二梯队:包括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包括仲裁法)。这两个部门法和第三梯队的行政诉讼法的分值一般在180分左右,占了司法考试的三分之一,因此,从考试得分的层面看,必须把三大诉讼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不像其它部门法那么灵活,诉讼法考查的多为法条的直接规定(行政诉讼法稍有不同)。在复习的时候,应当直接面对法条,全面掌握诉讼法的每一个法条,应该说,诉讼法的每一个法条都具有可考性,因为其都为操作性的内容。而对于仲裁法,法条内容不多,可每年分值都在10分左右,可以说,仲裁法是最好得分的一部法律。不少司考辅导机构的目标是“诉讼法不丢分”,我们也可以以此作为自己的复习目标,真正做到抓大放小、有的放矢。

第三梯队:包括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商法、经济法、宪法、知识产权法和司法制度及法律职业道德。这部分内容庞杂、法条冗多,而理论性相对较弱。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只看重点法条,并且,从经验来看,掌握重点法条已经足够。这些法律中有很多法条是不具有可考性的。比如《环境保护法》中只有第10、11、41、42条四条可能作为考查对象,因此,在复习时,只需掌握这四条内容就可以了。如此,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第四梯队:包括法理学、法制史、三国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这部分内容本身没有法条,而三国法部分的国际条约也没有必要去看,其实也不可能有精力去掌握国际条约的内容。因此,对于第四梯队只看教材即可。

Ⅷ 司法考试讲座,各科讲得最好的老师分别是谁

司法考试界李仁玉教授的课真的太好了,华莹司法考试从05年开始至今天2020年2月22日16年了每4个过3个的口碑至今一直保持着,瑞达和其他机构很多讲师都是万国和华莹培养出来的!

Ⅸ 关于司法考试用书的问题,恳请通过司考的前辈推荐。

现在开始第一轮,我建议用众合的专题讲座7大本+指南针的法条+众合的内部练习资料(这个只要是报了众合的班的,都会有,你去要要看好了,是一套习题,里面有真题和众合自己的题,挺好的)每个专题看完都要配套练习巩固。最好自己错的点要有记录。
以7大本为主线,必须配合法条。然后大约以每天50~60页的速度前进,一般来说是一天3到5个专题,因为你是非法学专业的,所以第一遍其实很重要,务必打好基础,戒骄戒躁,即使觉得看不懂也要硬着头皮看,会慢慢看出门道的。
另外,看到实在是生疏的,不懂的,必须要好好问,看看身边有没有也在准备司考的,尽量抱团吧。。这样的话讨论过的话题往往记忆深刻。
至于顺序大概就是民法+刑法+(民诉+刑诉)(因为都是诉讼法,所以有很多共同点可以一起记,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这么看,说是会混淆,看个人吧)+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商经法法理学+(宪法+法制史)(这两个部分十分十分繁琐,最容易产生要放弃的念头,不过坚持住)+司法职业道德(这个考的不多,第一轮无视掉也可以,像我就是从头到尾都没看,因为题少好猜,最后我也就在这里丢了一道题)+三国法
我估计现在开始的话,把第一轮进行完就要7月初了。
然后我建议把民法+刑法尤其是在修正案上要下点功夫,因为按照司考规律,都是隔年大考,你懂的,必须深刻理解。另外,刑诉今年大改,也会是重点,但是一般第一年不会考太深,重点记忆为主。这个大概会花掉半个月。
然后从七月底开始就真的要魔鬼式训练了。你看看身边有没有同学报培训班的,我建议用众合的资料,因为我自己就是用的这一套,感觉知识讲得挺透的。
网上会有讲课的音频,或者同学那边也会有,记住一定要最新的。配合讲义,因为音频上讲的可能就是今年的考察重点。讲义要多看,在第二轮基本上讲义上的东西要完全记住至少80%,大概是3到4遍。
在此期间,要配合真题训练,我当时用的一套全是众合的,我用的是真题5卷本,当然你也可以用其他的,但是有一套建议你不要用,就是张能宝的,很瞎扯。
这个过程在培训班用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半月,我觉得按照时间安排,你的时间要在这里更集中一点,尽量40天时间左右都结束掉。
最后的大概还有一星期时间,也很关键,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有所松懈,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松了然后就失败了。
这个时间,各大培训机构都在出预测题,按照去年的预测情况看,指南针的预测还是比较准的,你可以花3~4天的时间做一做,主要是总结它考查的知识点。另外,这个时间,准备卷四是最好的,把培训班的资料拿出来,该背的不能偷懒。
然后建议你花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套模拟题,掐时间做。我用的是众合的红什么的一套,那个在考前基本上脱销类。。。成绩不好也不要紧,别灰心,因为这个难度往往要比真的考试的时候大。我模拟的时候四卷加起来大概也就三百三十几,卷四不能偷懒,要练的。我就是没练,结果卷四才75,.还好前面的分数还不错。
最后一天就要前往考场了,别慌张,你有充分的准备就什么都不用怕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身边有什么人真的认真准备还没过的。
如果不放心就针对自己弱项,把讲义再翻一翻。
最后祝你成功吧!

这个是我发给另一个非法本的同学的,你可以借鉴一下里面的用书,把每一轮的时间都拉长用好了,最好能和你正在上的课配合着巩固,效果比较好。

热点内容
百度法学派 发布:2025-07-28 00:03:24 浏览:87
民事诉讼法超过六个月未执行 发布:2025-07-27 23:55:54 浏览:104
越南公司法 发布:2025-07-27 23:54:07 浏览:608
法理学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发布:2025-07-27 23:51:27 浏览:820
民事诉讼法的不告不理原则 发布:2025-07-27 23:50:39 浏览:74
职业道德的标准 发布:2025-07-27 23:49:57 浏览:924
三定规定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27 23:33:23 浏览:535
慈善法中社会服务机构 发布:2025-07-27 23:31:09 浏览:381
南山法院警告 发布:2025-07-27 23:25:17 浏览:211
法院发放款 发布:2025-07-27 23:19:15 浏览: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