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学谭启平微盘
Ⅰ 挪用资金该怎么走法律程序
一、两种不同性质的挪用资金
(一)、构成犯罪挪用资金
刑法对挪用资金做了相应的规定。刑法第272条第1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行为对社会危害较大,由国家公权力机关依刑事诉讼法走法律程序。
该行为的追责人通常是国家,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惩罚,被害人表示谅解,不影响国家对其刑事责任的追究。
(二)、违法违纪挪用资金
民法也对挪用资金做了一定的规定。公司法明文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挪用公司资金。
有些部门法中虽未明文规定不得挪用资金,例如《合伙企业法》,但挪用资金属于侵权行为,虽未构成犯罪,给被侵权人带来损失的,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比如赔偿损失,该种行为称之为违法违纪挪用资金。
违法违纪挪用资金,一般由被侵权人依民事诉讼法走法律程序,被侵权人也可以予以谅解,不予追究。
对于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仍将按照一审程序进行审理。因此,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不服的,仍然可以上诉。
(三)、执行
第二审法院作出的具有给付内容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拒不履行,对方当事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四)、再审
法院、检察院均有权对生效判决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实践中,当事人申请再审程序更具可操作性。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应当再审: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4、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5、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6、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7、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8、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9、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10、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11、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12、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13、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特别提示:法律是很浩瀚的领域,司法是极其专业的活动,建议通过对本回答,了解一般诉讼的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具体诉讼的时还是应该由专业的人士来具体操办。
Ⅱ 求王泽鉴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
哥们你买一本吧 那个书值得珍藏 电子版是没有地
我都看了3变了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真的很有意思!!!
Ⅲ 《中国民法学》黄和新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本。
买不着了
Ⅳ 中国民法学的最好的人
中国民法学的最好的人是王利明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8年,王利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美国著名的财产法教授欧林·布劳德的指导下,专攻英美财产法和侵权行为法。王利明一边如饥似渴地广泛学习,一边思考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这一,它的法律制度对中国的法制建设在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1990年1月学习期满后,王利明谢绝了一些美国朋友的挽留和劝告,按期回国。回国前,他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利用积攒的生活费买了3箱英文书籍回国后送给系资料室;二是在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用英文作了一次报告,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法制建设、法学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巨大成绩,增进了参加会议的美国学者和学生对中国的了解。
1998年8月,王利明受教育部的委派.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进修。离上一次赴美学习,近10年过去了,一个高速发展、开放自信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王利明也不再是10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已经成为国内法学界公认的民法学研究的专家。
在美期间,王利明应邀到耶鲁大学等著名大学讲学,出席各种学术活动。这次,他的研究触角伸向了国内法学界十分关注的司法改革领域。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和东亚法律研究所的研究室里,王利明花费了很长时间对宪政和司法制度、审判方式、程序制度进行思考和理解,回国后出版了《司法改革研究》一书,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方式、方法等问题作了系统阐述。直到现在,这本书仍然是司法体制改革领域的代表作。
Ⅳ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和相邻权的区别适用
一、所有权与相邻权的区别
(一)、所有权的概念及特征
所有权是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绝对性
所有权不需要他人的积极行为,只要他人不加干预,所有人自己便能实现其权利。所有权关系的义务主体是所有权人以外的一切人,其所负的义务是不得非法干预所有权人行使其权利,是一种特定的不作为义务。
2、相对排他性
所有权人有权排除他人对于其行使权力的干涉,且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而不能并存两个以上的所有权。当然,所有权的排他性相对相邻权来说就不是绝对的,现代各国法律对所有权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3、完全性
所有权是所有权人对于其所有物进行一般的、全面的支配,是内容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它不仅包括对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还包括了对于物的最终处分权。所有权是最完全的物权,是他物权的源泉。
4、永久性
所有权的存在不能预定其存续期间,例如,当事人之间不能约定所有权的期限。
张英身为当朝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莫说三尺土地,即使是让邻居搬家,恐怕也不费吹灰之力。但张英不仗势欺人,不以权压人,主动说服家人先行退让,其宽大的胸怀,为后人所称道,传为美谈。
Ⅵ 请求权和债权是同一类权利的不同称谓
这种将请求权和债权并列在一起的说法是不对的,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请求他人为特定行为(作为、不作为)的权利。
请求权是相对权的典范,即仅仅相对于某个特定的人产生效力。债权不等同于请求权,但债权属于请求权中的一种,不能和请求权并列在一起。
请求权至少可以包含债权上的请求权、物权上的请求权、知识产权上的请求权、人格权上的请求权、身份权上的请求权等等,债权只是其中的一种。
二、物权上的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又称物上请求权,是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碍或者有被妨碍之虞时,物权人为恢复其物权圆满状态,得请求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主要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和恢复原状请求权。
三、知识产权上的请求权
知识产权请求权是指知识产权的圆满状态已经并正在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之虞时,知识产权人为恢复其知识产权的圆满状态,可以请求侵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知识产权侵害排除请求权的被请求人为正在非法使用知识产品侵害知识产权从而使知识产权失去其圆满状态的人。
侵害排除请求权的内容可以分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和请求销毁侵权工具。这两种请求中,前者是指使现实的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停止下来,如使非法制造专利产品的人停止其制造活动,而后者则重在消除侵权人的侵权手段,预防以后的侵权,如销毁制造专利产品的专门工具等。
四、人格权上的请求权
人格权上的请求权是指民事主体的人格权有受到不法妨害之虞时,得向加害人或者人民法院请求加害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以防止妨害的权利。
主要包括排除妨害请求权、停止妨害请求权和侵害人格权的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等等。
五、身份权上的请求权
身份权上的请求权是指民事主体在其身份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者有妨害之虞时,得向加害人或者人民法院请求加害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以回复身份权的圆满状态或者防止妨害的权利。
主要包括妨害预防请求权、妨害排除请求权和违反身份权本身的请求权而产生的作为请求权。
身份权本身已经包含请求权,例如抚养请求权、赡养请求权、救助请求权等。
六、……
Ⅶ 西南政法考研参考书有哪些
1.哲学专业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五版,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哲学史》上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哲学导论》,张世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冯特君著,经济管理出版社第三版。
3.应用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五版;
4.法学理论
《法理学初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五版;(注:法学各专业初试参考书目)
《法理学进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五版;(注:法学各专业初试参考书目)
《法理学高阶》(绪论及上编),付子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注:法学理论专业复试参考书目)
5.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雍琦、金承光、姚荣茂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法律史
《中国法制史》,曾代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或2012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俞荣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国宪法学》,汪太贤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王学辉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8.法律硕士
请参考法律硕士联考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
9.刑法学
《刑法总论》,李永升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1月第二版;
《刑法分论》,朱建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1月第二版。
10.诉讼法学
(1)刑事诉讼法方向:
《刑事诉讼法学》,孙长永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8月第二版;
《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
《证据法学》(修订版),潘金贵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
《证据法学》(第五版),何家弘、刘品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
(2)民事诉讼法方向:
《民事诉讼法原理》,田平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1.侦查学
《侦查学教程》,任惠华、马方主编,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痕迹学》,邹明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文书检验》,贾治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2.警察科学
《犯罪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张小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警察法通论(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李元启,师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公安学基础教程》,公安基础教程编写组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3.民商法学
《中国民法学》,谭启平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3月版;
《商法学》,赵万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当代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婚姻家庭继承法比较研究》,陈苇主编,群众出版社2012年版。
14.知识产权法学
《知识产权法》,张玉敏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知识产权法》,张玉敏、张今、张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第四版,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经济法学》第三版,李昌麒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1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刘俊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环境资源保护法》,曹明德、张志辽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7.国际法学
《国际经济法学》,张晓君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国际私法》,刘想树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国际法》,王玫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8.应用法学
《法律适用学》,胡建淼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人权法学
《人权法学》,李步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人权之门》,张永和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0.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高级英语》(1、2册),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3版;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冯庆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
《法语PEF考试冲刺教材》(上下册),唐杏英、张曼玉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新大学俄语简明教程》(二外、零起点、成人),蒋财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二外德语科目考生,可任选一公共德语课程教材。
21.新闻学、传播学专业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外国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限新闻学专业考生)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任何版本均可;
22.政治学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比较政治制度》,宋玉波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3.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公共行政学》,邹东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
《公共政策学》,黄顺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24.企业管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管理经济学》(第六版),吴德庆、王保林、马月才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
《企业管理学》,刘新智、黄燕萍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2月版。
25.翻译硕士(英语笔译)
《高级英语(第3版)》(1、2册),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
《汉语写作与网络知识》,刘军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26.新闻与传播硕士
参见第21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参考范围。
27.公共管理硕士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当年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当年版。
28.金融硕士
《金融学》,马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司理财》,罗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九版。
29.审计硕士
初试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编制的考试大纲。
复试使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经济科学出版社最新版;
或《内部审计准则》
加试使用《审计学原理》(第六版),李凤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
《会计学基础》,陈艳利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版。
Ⅷ 中国民法学家排名
你好,中国民法学家排名如下,1梁慧星,2佟柔,3谢鸿飞,4朱庆育,5刘湘,6张明楷,7赵秉志,8魏振瀛,9王泽鉴,10崔建远,11谭启平,12高圣平。
Ⅸ 谭启平的介绍
谭启平,男,1964年4月出生,湖北省京山县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法研究所(教研室)主任,《民法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民商法学)。
Ⅹ 中国民法学的泰斗有哪些有哪些经典著作
中国民法学的泰斗有:
1、江平(1930—— ),最负盛名的民商法专家,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负责人,被誉为“中国民法三杰”之一。
江平教授1930年12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商法博士生导师。
2、梅仲协
梅仲协 (1900-1971) 字祖芳,浙江永嘉人。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硕士,1933年后在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和中央政治学校担任民法讲席,曾任中央政治学校法律学系主任,抗战期间重庆东吴大学教授。
3、谢怀栻
谢怀栻,男,汉族。湖北省枣阳县(现为市)人。1919年8月15日生。1938年在重庆入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法律系,1942年毕业。次年参加高等文官考试司法官考试合格。
1944年后历任重庆、台北、上海各地法院推事。1948年任上海国立同济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兼任上海大夏大学教课,讲授民法、民事诉讼法。
1979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担任过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于1988年退休。
4、佟柔
佟柔(1921年6月20日——1990年9月16日)男,满族,辽宁省北镇县人,中共党员。生前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民法专业博士生导师。
国内法学界,尤其民法学界,公认佟柔教授是新中国民法的开创者、民法理论的奠基人,是民法学的带头人,称赞他是中国民法的权威或“泰斗”。
日本有的法学家誉其为“中国民法之父”,美国有的法学家称他是“中国民法先生”。
5、史尚宽
史尚宽先生(1898—1970),字旦生,安徽桐城人,生于1898年农历元旦,性厚重而颖悟,十一岁能文章,十五岁留学日本,由京都第三高等学校而东京帝大法律系,获法学士学位。
史尚宽先生的“民法全书”对民国的立法时间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法学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民法学经典著作:
《民法要义》、《公司法概论》、《公司法教程》、《国际私法新论》、《中国票据法释义》、《法学绪论》、《中国司法大辞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