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劳动法咨询电话
Ⅰ 珠海劳动局法律咨询电话号码
法律分析:12333。 发生劳动纠纷,应该先和单位协商处理,在协商处理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好相关证据,比如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证明工资水平的证据,如果单位有违法行为,可以进行录音等证据搜集工作,然后去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Ⅱ 珠海电视台,曝光不给工资,拖欠工资的电话多少
拖欠工制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3电话投诉,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还要加付赔偿金。
1、《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Ⅲ 劳动局咨询电话12333是免费热线吗
是免费热线,正常办理了离职手续,但公司不发工资的处理办法:
1.先找到单位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持离职证明文件要求发放应发而未发的工资。
2.若单位无理拒付,须持相关证明材料(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协议、离职证明及拖欠工资的相关材料)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机关申请劳动仲裁(社会劳动保障局)。
3.仲裁机关会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告知仲裁结果,如不服仲裁结果,可向上一级仲裁机关申请复议。
4.直接向单位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Ⅳ 珠海劳动局法律咨询电话是多少
法律分析:珠海市劳动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康宁路66号, 电话(0756) 2128485,—珠海市香洲区劳动局;广东省珠海市教育路24号,电话(0756) 2251422,还能够拨打12333投诉有关劳动纷争的事项,12333是全国统一的劳动行政部门询问投诉电话,大多数地区是24小时人工服务。
法律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二)体检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做法的投诉、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做法。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规则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限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工人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限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限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薪水和执行最低薪水准则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职业介绍组织、职业技能训练组织和职业技能考核判定组织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考核判定的限定的情况;
(九)法律、法规限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Ⅳ 珠海劳动局法律咨询电话是多少
法律分析:珠海劳动局法律咨询电话是12333。服务内容为接受全省劳动保障业务举报、投诉以及咨询;提供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办理社保业务程序以及参保单位和个人信息等查询服务;提供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查询服务,等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
(二)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三)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
(四)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办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Ⅵ 珠海劳动局法律咨询电话号码
法律分析:联系电话:0756—12345。现在没有劳动局了,是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地址:珠海市香洲康宁路66号;邮政编码:519000;传真:0756-2212701。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劳动法》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