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Ⅰ 鍙告硶鑰冭瘯妗堜緥鍒嗘瀽棰橈紙4锛
鍐绯诲吇楦′笓涓氭埛锛屼负鏀瑰缓楦¤垗鍜屽紩杩涜壇绉嶉渶璧勯噾20涓囧厓銆傚啹鍚戦檲鍊熸10涓囧厓锛屼互鑷宸辩殑涓濂椾环鍊10涓囧厓鐨勯煶鍝嶈惧囨姷鎶硷紝鍙屾柟绔嬫湁鎶垫娂瀛楁嵁锛屼絾鏈鍔炵悊鐧昏般傚啹鍙堝悜鏈卞熸10涓囧厓锛屽張浠ヨヨ惧囪川鎶硷紝鍙屾柟绔嬫湁璐ㄦ娂瀛楁嵁锛屽苟灏嗚惧囦氦浠樻湵鍗犳湁銆傚啹寰楁惧悗锛屾敼閫犱簡楦¤垗锛屼笖涓庡幙鑹绉嶇珯绛捐浜嗚壇绉嶉浮寮曡繘鍚堝悓銆傚悎鍚岀害瀹氳壇绉嶉浮娆惧叡璁2涓囧厓锛屽啹棰勪粯瀹氶噾4鍗冨厓锛岃繚绾﹂噾鎸夊悎鍚屾婚濈殑10%璁$畻锛屽啹浠ラ攢鍞鑲夐浮鐨勬鹃」鍋胯繕鑹绉嶇珯鐨勮揣娆俱傚悎鍚屾病鏈夋槑纭绾﹀畾鍚堝悓鐨勫饱琛屽湴鐐广傚悗鍘胯壇绉嶇珯灏嗚壇绉嶉浮閫佷氦鍐锛岃佹眰鏀浠樿繍璐癸紝鍐鎷掔粷銆傚洜鍙戠敓涓嶅彲鎶楀姏浜嬩欢锛屽啹棰勮$殑鏀跺叆钀界┖锛屽啹鍥犱笉鑳藉強鏃跺伩杩樺熸惧拰鏀浠樿揣娆捐屼笌闄堛佹湵鍙婂幙鑹绉嶇珯鍙戠敓绾犵悍銆傝瘔鑷虫硶闄㈠悗锛屾硶闄㈡煡璇佷笂杩颁簨瀹炲悗鍙堟煡鏄庯細鏈卞湪鍗犳湁璇ヨ惧囨湡闂达紝涓嶆厧灏嗚ヨ惧囨崯鍧忥紝閫佽拫淇鐞嗐傛湵鏃犲姏浜や粯淇鐞嗚垂1涓囧厓锛岃ヨ惧囩幇宸茶钂嬬暀缃銆
銆銆[闂棰榏
銆銆锛1锛夊啹涓庨檲涔嬮棿鐨勬姷鎶煎叧绯绘槸鍚︽湁鏁堬紵涓轰粈涔堬紵
銆銆锛2锛夊啹涓庢湵涔嬮棿鐨勮川鎶煎叧绯绘槸鍚︽湁鏁堬紵涓轰粈涔堬紵
銆銆锛3锛夋湵涓庤拫涔嬮棿鏄浣曠嶆硶寰嬪叧绯伙紵
銆銆锛4锛夊硅ラ煶鍝嶈惧囬檲瑕佹眰琛屼娇鎶垫娂鏉冿紝钂嬭佹眰琛屼娇鐣欑疆鏉冿紝搴旂敱璋佷紭鍏堣屼娇鍏舵潈鍒╋紵涓轰粈涔堬紵
銆銆锛5锛夊啹鏃犲姏鏀浠樺幙鑹绉嶇珯鐨勮揣娆撅紝鍚堝悓涓瑙勫畾鐨勫畾閲戞潯娆惧拰杩濈害閲戞潯娆惧彲鍚﹀悓鏃堕傜敤锛熶负浠涔堬紵
銆銆锛6锛夊幙鑹绉嶇珯瑕佹眰鍐鏀浠橀侀浮杩愯垂锛岃ヨ锋眰搴斿惁鏀鎸侊紵涓轰粈涔堬紵
銆銆锛7锛夊啹瀵瑰幙鑹绉嶇珯鎻愬嚭涓嶅彲鎶楀姏鐨勫厤璐f姉杈╋紝鑳藉惁鎴愮珛锛熶负浠涔堬紵
銆銆[姝g‘绛旀圿
銆銆锛1锛夊啹銆侀檲涔嬮棿鐨勬姷鎶煎叧绯绘湁鏁堛傚啹銆侀檲鍙屾柟绔嬫湁鎶垫娂瀛楁嵁锛屼笖鏍规嵁銆婃皯娉曢氬垯銆嬪拰銆婃媴淇濇硶銆嬬殑鏈夊叧瑙勫畾锛岃ユ姷鎶肩墿骞堕潪蹇呴』鍔炵悊鐧昏扮殑鍦熷湴浣跨敤鏉冦佹埧鍦颁骇銆佹灄鏈ㄧ瓑锛屾晠璇ュ瓧鎹鏈夋晥锛屽湪鍐銆侀檲涔嬮棿褰㈡垚鍚堟硶鐨勬姷鎶煎叧绯汇
銆銆锛2锛夊啹銆佹湵涔嬮棿鐨勮川鎶煎叧绯绘湁鏁堛傚洜涓哄弻鏂圭珛鏈夎川鎶煎瓧鎹锛屼笖璐ㄧ墿宸茬Щ浜よ川鏉冧汉鍗犳湁銆
銆銆锛3锛夋湵涓庤拫涔嬮棿鏄鎵挎徑鍚堝悓鍏崇郴銆佺暀缃鍏崇郴銆傛湵涓嶆厧灏嗚惧囨崯鍧忚岄佽拫淇鐞嗭紝鍦ㄦ湵涓庤拫涔嬮棿褰㈡垚鎵挎徑鍚堝悓鍏崇郴銆傚悗鏈辨棤鍔涗氦浠樹慨鐞嗚垂锛岃ヨ惧囪钂嬬暀缃锛屽湪浜屼汉涔嬮棿鍙堝舰鎴愪簡鐣欑疆鍏崇郴銆
銆銆锛4锛夊簲鐢辫拫浼樺厛琛屼娇鐣欑疆鏉冦傚洜鎶垫娂鐗╂湭鍔炵悊鐧昏帮紝涓嶅緱瀵规姉绗涓変汉锛屾晠鏈变笉鑳戒紭鍏堣屼娇鍏舵潈鍒┿傛湵涓庤拫涔嬮棿锛岃拫鐨勭暀缃鏉冩湁浼樺厛鏉冦
銆銆锛5锛変笉鍙浠ャ傚洜涓鸿繚绾﹂噾涓庡畾閲戞ц川鏄涓嶅悓鐨勩傚畾閲戜富瑕佽捣鎷呬繚浣滅敤锛岃岃繚绾﹂噾鏄杩濆弽鍚堝悓鐨勮矗浠诲舰寮忥紝浜岃呬笉鑳界浉浜掍唬鏇裤傛牴鎹銆婂悎鍚屾硶銆嬬116鏉$殑瑙勫畾锛屽綋浜嬩汉鏃㈢害瀹氳繚绾﹂噾锛屽張绾﹀畾瀹氶噾鐨勶紝涓鏂硅繚绾︽椂锛屽规柟鍙浠ラ夋嫨閫傜敤杩濈害閲戞垨鑰呭畾閲戞潯娆撅紝鑰屼笉鑳藉悓鏃堕傜敤銆
銆銆锛6锛変笉搴旀敮鎸侊紝鍚堝悓鐨勫饱琛岃垂鐢ㄧ殑璐熸媴涓嶆槑纭鐨勶紝鐢卞饱琛屼箟鍔′竴鏂硅礋鎷呫
銆銆锛7锛変笉鑳芥垚绔嬨傚叾缁忚惀椋庨櫓搴旂敱鑷宸辨壙鎷咃紝涓嶈兘浣滀负鍏嶈矗浜嬬敱銆
銆銆[鑰冪偣闆嗘垚]
銆銆鎶垫娂銆佽川鎶煎拰鐣欑疆鏄涓夌嶄富瑕佺殑鎷呬繚褰㈠紡锛屾寚浠ョ‘淇濆烘潈灞ヨ屼负鐩鐨勶紝鍦ㄥ烘潈浜烘垨绗涓変汉鎵鏈夋垨缁忚惀绠$悊鐨勭壒瀹氳储浜т笂璁惧畾鐨勪竴绉嶅彲浠ヤ紭鍏堝彈鍋跨殑鐗╂潈銆傛姷鎶肩殑瀵硅薄涓昏佹槸涓嶅姩浜у拰鍏朵粬璐浜э紝蹇呴』鍔炵悊鐧昏扮殑鏈夛細鏃犲湴涓婂畾鐫鐗╃殑鍦熷湴浣跨敤鏉冿紱鍩庡競鎴夸骇鎴栦埂銆佹潙浼佷笟鐨勫巶鎴跨瓑寤虹瓚鐗╋紱鑸绌哄櫒銆佽埞鑸躲佽溅杈嗭紱浼佷笟鐨勮惧囧拰鍏朵粬璐浜с傞櫎姝や箣澶栵紝褰撲簨浜哄彲浠ヨ嚜鎰垮姙鐞嗙櫥璁帮紝浣嗘姷鎶肩墿鏈鍔炵悊鐧昏扮殑锛屼笉浜х敓瀵规姉绗涓変汉鐨勬晥鍔涖
璐ㄦ娂鐨勫硅薄涓昏佹槸鍔ㄤ骇鍜屾潈鍒╋紝璐ㄦ娂蹇呴』杞绉诲崰鏈夛紝鍗宠川鐗╃Щ浜や簬璐ㄦ潈浜哄崰鏈夋椂鎵嶇敓鏁堛
鐣欑疆鐨勫硅薄鏄鍔ㄤ骇锛屼富瑕佸彂鐢熷湪鍊烘潈浜哄崰鏈夌墿鐨勬儏鍐典笅銆傛壙鎻藉悎鍚屼腑锛屽畾浣滀汉鏈鍚戞壙鎻戒汉鏀浠樻姤閰鎴栬呮潗鏂欒垂鐨勶紝鎵挎徑浜哄瑰畬鎴愮殑鎴愭灉浜鏈夌暀缃鏉冦
Ⅱ 1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2006 年) 1.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答案及解析:C. 解析: 《民法通则》第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可总称为民事关系,民事关系是一种社会生活关系,但并非所有的社会生活关系都是民法调整的对象,只有民法所规定的才受民法所调整,其他的社会生活关系受道德、习惯等的调整.其中C 项因甲的劝酒而导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所产生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受民法所调整,故 C 项正确.A 项虽然与合同相关,但只是商谈,并没有进入缔约阶段;BD 项属于爱情、友情等领域,都不受民法所调整. 2.甲被法院宣告死亡,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分割了其遗产.后乙病故,丁代位继承了乙的部分遗产.丙与戊再婚后因车祸遇难,丁、戊又分割了丙的遗产.现甲重新出现,法院撤销死亡宣告.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丁应将其从甲、乙、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返还给甲 B.丁只应将其从甲、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返还给甲 C.戊从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都应返还给甲 D.丁、戊应将从丙处继承的而丙从甲处继承的财产返还给甲 答案及解析:D 《民法通则》第25 条规定,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因此本题中,丁继承的甲的财产应当返还,丁、戊从丙处继承的财产因为是丙从甲处继承的,所以返还给甲.另外,丁从乙处代位继承取得的财产,由于代位继承实际上是继承了甲应当继承的份额,所以在甲被撤销死亡宣告后应返还给甲,故A、B、C 项错误,D 项正确. 3.关于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仅对其合法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B.仅对其符合法人章程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C.仅对其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D.仅对其符合法人登记经营范围的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答案及解析:C 《民法通则》第43 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合同法》第50 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因此,只要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即使超越法人章程的规定,只要第三人是善意的,也应认定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的越权行为承担责任.所以C 是正确的.A 项中,企业法人对他的法定代表人不合法的经营行为也应当承担责任.B 项中由于法人章程是内部规定,不足以对抗不了解其章程规定的第三人,所以对于法定代表人超出章程规定范围的经营行为,如果不能证明第三人是明知的,仍然要承担民事责任.D 项是错误的,超出法人登记经营范围的经营行为只有不是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是有效的. 4.甲欠丙800 元到期无力偿还,乙替甲还款,并对甲说:“这800 元就算给你了.”甲称将来一定奉还.事后甲还了乙500 元.后二人交恶,乙要求甲偿还余款300 元,甲则以乙已送自己800 元为由要求乙退回500 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应再还300 元 B.乙应退回500 元 C.乙不必退回甲500 元,甲也不必再还乙300 元 D.乙应退还甲500 元及银行存款同期利息 考点:本题涉及赠与合同的问题 答案及解析:A 乙替甲还款后,丙对甲的债权转移给乙,而乙所说的“这 800 元就算给你了”属于赠与的意思表示,但赠与是合同行为,需要取得受赠人的同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甲说将来“一定奉还”,实际是对乙赠与的意思表示的否定.所以赠与合同没有成立.乙代甲清偿钱款后成为借款合同当事人,因此甲偿还500 元的行为有效,乙无需返还,甲还需再还300 元.另外依《合同法》211 条,未约定利息视为不支付利息.所以乙不必退还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所以A 项是正确的. 5.A 公司经销健身器材,规定每台售价为2000 元,业务员按合同价5%提取奖金.业务员王某在与B 公司洽谈时提出,合同定价按公司规定办,但自己按每台50 元补贴B 公司. B 公司表示同意,遂与王某签订了订货合同,并将获得的补贴款入账.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A.属于无权代理 B.属于滥用代理权 C.属于不正当竞争 D.属于合法行为 答案及解析:D.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8 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的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本题中王某是按照公司规定的合同价与对方签订的订货合同,且其补贴的金额没有超过其可获得的奖金提成,补贴款已入账,故不构成不正当竞争.所以选D 是正确的. 6.2001 年4 月1 日,范某从曹某处借款2 万元,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2003 年3 月22 日,曹某通知范某还款,并留给其10 天准备时间.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若曹某于2003 年4 月2 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 B.若曹某于2005 年3 月22 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C.若曹某于2005 年4 月2 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裁定驳回其起诉 D.若曹某于2005 年4 月2 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答案及解析: D 根据《合同法》第 206 条、《民通意见》第 121 条的规定,借款合同的当事人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也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本题中,曹某通知范某还款,且指定10 天为还款期限.如果到2003 年4 月2 日范某没有还款,则诉讼时效开始起算,也就是若曹某于2005 年4 月2 日或其后起诉,就超过了诉讼时效.《民诉意见》第153 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因此选D 是正确的. 7.甲、乙共同继承平房两间,一直由甲居住.甲未经乙同意,接该房右墙加盖一间房,并将三间房屋登记于自己名下,不久又将其一并卖给了丙.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乙是继承房屋的按份共有人 B.加盖的房屋应归甲所有 C.加盖的房屋应归甲、乙共有 D.乙有权请求丙返还所购三间房屋 答案:B 解析: 甲、乙共同继承的房屋在遗产分割之前属于其共同共有,所以A 项是错误的.甲加盖的房屋是接在该房屋右墙以外的,与甲乙共同共有的房屋相互独立,甲原始取得其加盖房屋的所有权,所以B 项是正确、C 项是错误的.《民通意见》第89 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甲对其加盖的房屋有处分权,对其与乙共同共有的房屋无处分权,但由于甲为三间房屋的登记所有人,且丙又为善意,所以根据公示公信原则,丙取得三间房屋的所有权,乙无权要求返还,所以D 项是错误的. 8.方某向孙某借款 1 万元,孙某要求其提供担保,方某说:“我有一部手提电脑被刘某租去用了,就以它作质押吧,但租金不作质押.”孙同意,遂付款.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孙某实际占有电脑时质押合同才生效 B.如刘某书面同意,则质押合同生效 C.如刘某收到关于质押的书面通知,则质押合同生效 D.如质押合同生效,则孙某有权收取电脑租金 答案:C (本题目在《物权法》颁布以后没有合适的答案) 解析:本题显然是在《物权法》还没有颁布时考察相关法律对质押合同效力的规范问题.很据《担保法》第64 条的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担保法解释》第88 条的规定:“出质人以间接占有的财产出质的,质押合同自书面通知送达占有人时视为移交.占有人收到出质通知书后,仍接受出质人的指示处分出质财产的,该行为无效.”由于当刘某收到关于支援的书面通知时,表示方某完成了对质物的交付,此交付形式为指示交付.据此,选项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但是,我国《物权法》在质押合同生效问题上对《担保法》进行了重要的修改.《担保法》以及《担保法解释》混淆了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的生效要件,质物的转移占有本来应当作为质权的生效要件,而不是质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而合同的生效要件则根据《物权法》15 条的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可见,质权的生效要件和质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在此题中,质押合同自成立时就生效.C 选项的条件“刘某收到关于质押的书面通知”应该是质押权的成立要件,而非合同的生效要件.由于质押合同约定了租金不作为质押,所以如果合同生效,孙某也无权抽取电脑租金.因此D 项是错误的.可见,《物权法》颁布后,本题就没有了合适的答案. 9.5 月10 日,甲以自有房屋1 套为债权人乙设定抵押并办理抵押登记.6 月10 日,甲又以该房屋为债权人丙设定抵押,但一直拒绝办理抵押登记.9 月 10 日,甲擅自将该房屋转让给丁并办理了过户登记.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乙可对该房屋行使抵押权 B.甲与丙之间的抵押合同已生效 C.甲与丁之间转让房屋的合同无效 D.丙可以要求甲赔偿自己所遭受的损失 答案:C(根据《物权法》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解析:本题中我们首先要强调《物权法》对《担保法》的一个重大的修改.《担保法》第41 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这个规定混淆了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的生效要件,特定财产办理抵押物登记本来应当作为抵押权的生效要件,而不是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而合同的生效要件则根据《物权法》15 条的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和他能够,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和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可见,抵押权的生效要件和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物权法》第187 条规定: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物权法》第188 条规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第189 条规定:“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的动产抵押的,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的第三人.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抵押的,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对于特殊财产,即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设立抵押的,办理抵押物登记是抵押权成立的要件,而非抵押合同成立的要件.对于一般财产,即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交通运输工具设立抵押权,以及企业、个人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的,办理抵押物登记既不是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也不是抵押权的生效要件,仅仅是产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此时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是设立. 当时根据《担保法》第41 条的规定,办理抵押物登记是抵押合同生效的要件,因为甲和丙并没有办理抵押登记,所以两人之间的抵押合同没有生效,因此B 选项是错误的,成为当时官方发布的标准答案.现在我们根据《物权法》的相关理论再来审视这道题目.在本题中,房屋显然属于我们上面分析的特殊财产,办理抵押物登记是其抵押权生效的要件,而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所以乙对该房屋享有抵押权,而丙对该房屋不享有抵押权,但是甲与丙之间的抵押合同却已经成立生效.所以A 项正确,B 项也是正确的.甲与丙的合同已经生效,但是由于甲拒不进行抵押登记而使丙没有取得抵押权,所以丙可以依照合同向甲要求损害赔偿,所以 D 项是正确的.《物权法》第 191 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可见,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并不当然导致转让行为无效,故选项C 是错误的 10.甲、乙签订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甲代办托运.甲遂与丙签订运输合同,合同中载明乙为收货人.运输途中,因丙的驾驶员丁的重大过失发生交通事故,致货物受损,无法向乙按约交货.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乙有权请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B.乙应当向丙要求赔偿损失 C.乙尚未取得货物所有权 D.丁应对甲承担责任 答案及解析:A 《合同法》第 121 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甲不能向乙按约履行义务是由于丙的原因,但是甲仍应承担违约责任.乙和丙之间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基于合同的相对性,乙不能要求丙承担赔偿责任.甲在向乙承担违约责任后,可向丙要求赔偿,由于丁是丙的工作人员,因此丁不对甲承担责任,而应由甲直接向丙主张.此外,标的物所有权自交付时转移,在代办托运的情况下,货物交承运人即为交付,所以乙已经取得货物所有权.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11.甲忘带家门钥匙,邻居乙建议甲从自家阳台攀爬到甲家,并提供绳索以备不测,丙、丁在场协助固定绳索.甲在攀越时绳索断裂,从三楼坠地致重伤.各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甲诉至法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法院可以酌情让乙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B.损害后果应由甲自行承担 C.应由乙承担主要责任,丙、丁承担补充责任 D.应由乙、丙、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答案及解析:A 《民法通则》第 132 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本题中,乙、丙、丁对于甲的损害都没有过错,而甲是听从乙的建议行动,并且所用的绳索也是乙提供的,因此可酌情让乙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12.陈某外出期间家中失火,邻居家10 岁的女儿刘某呼叫邻居救火,并取自家衣物参与扑火.在救火过程中,刘某手部烧伤,花去医疗费200 元,衣物损失100 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陈某应偿付刘某100 元 B.陈某应偿付刘某200 元 C.陈某应偿付刘某300 元 D.陈某无须补偿刘某 答案及解析:C 《民法通则》第93 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即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构成无因管理.无因管理属于事实行为,并不要求管理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只要管理人具有认识能力即可.因此题中刘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其有权要求受益人陈某偿付其因管理行为而支付的必要费用.《民通意见》第132 条规定,民法通则第九十三条规定的管理人或者服务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偿付的必要费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务活动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活动中受到的实际损失.刘某因救火烧伤手部花去的医疗费200 元和衣物损失100司在生产过程中擅自将零部件出售给丙公司的行为违反其应负的保密义务,构成违约,故 A 项是正确的.丙公司未经甲公司同意将其专利投入生产,同样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故B 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2 条规定,专利纠纷第一审案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所以 D 项是正确的.而对于 C 项,如果甲公司对丙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乙不能作为第三人,因为乙公司和丙公司存在共同侵权行为,应列为共同被告.故选项C 是错误的. 20.甲公司于2000 年3 月为其生产的酸奶注册了“乐乐”商标,该商标经过长期使用,在公众中享有较高声誉.2004 年 8 月,同一地域销售牛奶的乙公司将“乐乐”登记为商号并突出宣传使用,容易使公众产生误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乙公司的行为必须实际造成消费者误认,才侵犯甲公司的商标权 B.即使“乐乐”不属于驰名商标,乙公司的行为也侵犯了甲公司的商标权 C.甲公司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商号登记 D.乙公司的商号已经合法登记,应受法律保护 答案及解析:B 根据《商标法》第52 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
Ⅲ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
(1)依法行政;(分)倡导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2分)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质,(2分)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2分) (2)《拿破仑法典》继承发扬了罗马法;(2分)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2分)废除了封建特权,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2分)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2分) Ⅳ 2020司法考试主观模拟题《民法》-案例分析题【12.25】 一、案情分析题(本题30分) 案情: 2015年3月1日14时许,齐格飞驾驶渝BAXX41红岩牌重型自卸货车由北向南行驶至K县东二道街路口北侧人行横道处等待红灯,当红灯变为绿灯车辆起步时,将行人孙曼(男,62岁)撞伤。事故发生后,齐格飞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送孙曼去医院抢教,后孙曼经抢救无效死亡。齐格飞在K县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后赶回事故现场接受调查。交警在现场首先查验并扣押了齐格飞的驾驶证和行驶证,又分别对齐格飞以及目睹了事故发生过程的证人鲍罗进行了询问,制作了询间笔录。随后对现场进行了勘验,并制作了勘验笔录。3月22日,K县交通警察大队出具了《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齐格飞负本起事故的全部责任,孙曼无责任。3月25日,在K县公安机关的主持下,齐格飞与孙曼家属达成和解协议,齐格飞当场赔偿死者家属人民币20万元,并取得了死者家属的谅解。3月30日,K县公安机关将某涉嫌交通肇事罪一案送至K县人民检察院。K县人民检察院在审查了案卷材料后,于4月25日对齐格飞作出了酌定不起诉的决定。 问题: 1.公安机关在移送案件时,应当将哪些材料作为证据移送?为什么? 2.(交通事故认定书)展于何种证据?人民检察院可否直接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理由是什么? 3.齐格飞的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 4.请结合本案,谈读刑事诉讼法中定“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价值。 请作答: 1.公安机关在移送案件时,应当将哪些材料作为证据移送?为什么? 2.(交通事故认定书)展于何种证据?人民检察院可否直接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理由是什么? 3.齐格飞的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 4.请结合本案,谈读刑事诉讼法中定“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价值。 【参考答案】 1.应当将驾驶证、行驶证,勘验笔录、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移送。交通警察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其在执法过程中收集、制作的书证(驾驶证、行驶证以及(交通事故认定书)以及勘验笔录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交警在现场对齐格飞和证人鲍罗进行询问,制作的询问笔录,属于言词证据,(2分)不能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必须经过转化,即由侦查人员在立案后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重新讯问和询问后才能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2.《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书证。检察院在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时,不能直接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仍然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对其进行审查,当《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反映的事实与其他证据证明的事实彼此印证,没有无法排除的矛盾时方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3.齐格飞的行为成立自首。成立自首,要求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陈述犯罪事实两个要件,齐格飞肇事后积极将伤者送医,并在交警处理事故时主动到现场接受处理的行为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理应认定为自首。 4.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齐格飞驾车致一人死亡,并承担事故全部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作诉讼程序”的案件范围。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齐格飞与死者家属达成了谅解协议,并按协议要求履行了赔偿,取得了死者家属的谅解。这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88条所规定的条件,因此,齐格飞具备了从宽处罚的情形,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酌定不起诉的决定。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目的在于允许部分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嫌疑人通过真诚悔罪、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取得被害人的谅解,进而获得从宽处理。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保障被害人的权益:二是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娇正;三是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 【评分标准】 1.应当将驾驶证、行驶证,勘验笔录、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移送。(2分)交通警察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其在执法过程中收集、制作的书证(驾驶证、行驶证以及(交通事故认定书)以及勘验笔录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2分) 交警在现场对齐格飞和证人鲍罗进行询问,制作的询问笔录,属于言词证据,(2分)不能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必须经过转化,即由侦查人员在立案后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重新讯问和询问后才能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2分) 2.《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书证。(2分)检察院在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时,不能直接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仍然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对其进行审查,当《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反映的事实与其他证据证明的事实彼此印证,没有无法排除的矛盾时方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2分) 3.齐格飞的行为成立自首。(2分)成立自首,要求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陈述犯罪事实两个要件,(2分)齐格飞肇事后积极将伤者送医,并在交警处理事故时主动到现场接受处理的行为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理应认定为自首。(2分) 4.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齐格飞驾车致一人死亡,并承担事故全部责任,(2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作诉讼程序”的案件范围。(2分)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齐格飞与死者家属达成了谅解协议,并按协议要求履行了赔偿,取得了死者家属的谅解。(2分)这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88条所规定的条件,因此,齐格飞具备了从宽处罚的情形,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酌定不起诉的决定。(2分)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目的在于允许部分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嫌疑人通过真诚悔罪、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取得被害人的谅解,进而获得从宽处理。(2分)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保障被害人的权益:二是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娇正;三是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2分) 更多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Ⅳ 请结合材料,分析《民法典》出台的重大意义。
重大意义包括: Ⅵ 法学案例分析
第一 属于无权处分行为 也可以说是侵权行为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