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商法的案例
『壹』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急!
1、要约邀请。因为空调机厂要求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因为在数量上没有确定,而是给了一个上限,所以说在数量上是让对方决定,而不是让对方承诺。符合要约邀请的特征。
2、宝利商场发出的是要约。因为此时数量、金额、交货方式和费用承担都已经明确。符合要约的特征。
3、过期承诺。因为4月6日空调机厂又发出让宝利商场自提货的反要约(也就新要约)并让其当天承诺,但宝利商场未按期承诺。
4、合同未成立。理由同3.空调机厂不用承担合同责任。
5、送货上门改为自提货物,这已经把交货方式和承担费用都作出了改变,属于实质性变更。
『贰』 国际商法案例
【参考结论与法理分析】 甲、乙之间不成立合同关系而成立好意施惠关系 , 乙应向甲承担过错侵权责任 ,风险自负不能成为抗辩事由。
《合同法》第 2 条第 1 款规定 :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 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依此规定 , 合同首先是一种协商 , 协议须经 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 其次 ,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议 , 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议 , 不属于民法上的合同。平等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因此 , 诸如有关部 门与单位之间订立的计划生育协议、综合治理协议等都不属于民法上的合同 再次 , 合同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不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 义务为内容的协议也不属于合同 , 如二人达成结伴出游的协议 , 就不是合同。依合同 的概念可见 , 合同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在自由平等基础上达成 的协议。合同只能由当事人在平等基础上自由协商而订立 , 当事人若不具有平等的 地位 , 若不是在自由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 也就不发生合同关系。 (2) 合同是双方 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以发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即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 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的法律事实。所谓意思表示 , 是指行为人将其实施行 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内在意思的外部表现 , 包括意思与表示两方面 的内容。这里的意思也就是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效果意思。因此 , 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效果意思表示 , 即当事人发生民事权利义务后果的意思表示 , 只要符合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要件 , 则当事人之间就会设立法律关系或者变更、终止已存在的法律关系。 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 , 因此 , 必须有当事人各方的意思表示的一致即合意 , 才能成立。 (3) 合同以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当事人既可以通过合同设立权利义务 , 也可以通过合同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依合同所发生的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 具有法律效力。对合同关系而言就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 债权请求权以给付请求力、受领给付力、强制执行力、私力救济力等为基本效力。由此可见 , 合同关系是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基础的 , 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权利义务关系 , 这是合同法律特性的应有内涵。 合同作为法律上的概念 , 其法律特性决定了合同关系不同于基于道德、宗教等发生的道德关系、宗教关系等。 在现实生活中 , 有的道德关系与合同极为相似 , 容易与合同相混淆 , 其中最典型的 就是好意施惠关系 (Gefaeligkdtsverhalmim) 。所谓好意施惠关系 , 是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 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有恩惠的关系。好意施惠关系与合同存在以下相似之处 :(1) 二者都可以成为对方当事人受益的原因 , 当事人设立合同的结果为合法实现财产流转或接受服务 , 因此合同是当事人受益的原因 : 好意施惠关系不为法律所禁止 , 并可以成为当事人受益的原因 , 因而施惠人不能要求不当得利返还。 (2) 合同以合意为本质特征 , 好意施惠关系双方当事人也存在一个 " 合意 ", 由此而言 , 好意施惠也往往具备合同的外形 , 德国学者 Efaupt 甚至认为 , 好意施惠关系可构成事实上的契约关系。① 但合同与好意施惠关系是不同的 , 二者存在以下主要区别 :(1) 合同主体须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 并需要履行理性人的注意义务 好意施惠人可以不具备合同所要求的行为能力。 (2) 合同尽管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 , 但其法律效果为法律所明文规定 , 而且订立合同的双方必须有创设法律关系或产生法律效果的意向严而好意施 惠关系超出了对于一般人的要求 , 实施该行为的人属于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人 , 其目的不在于产生法律上的效果 , 而只是一种道德上好意使然 , 因此好意施惠行为不产生强制执行力 , 受惠人也不能请求施惠人实际履行 , 以免害及施惠人的行为自由。 (3) 合同可分为有偿合同、无偿合同、双务合同、单务合同 , 并以有偿合同、有对价的双务合同为常态 而好意施惠关系一般是无偿关系、没有对价的关系。无偿合同、无对价的单务合同与好意施惠关系容易混淆。区别合同关系与好意施惠关系的方法为 : 在有偿的情况下 , 当事人的约定一般可构成合同 在无偿的情况下 , 是成立合同还是成立好意施惠关系需要解释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 , 并结合交易惯例与诚实信用原则及当事人的利益从受惠人的观点加以认定。③具体言之 , 诸如赠与、无偿保管、借用、无息借款等 , 虽然是无偿的 , 但是牵涉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让或财产交付 , 因使其成为合同法律关系 , 比较有利于提高当事人的注意标准 , 以及对对方当事人的约束 , 因此此类关系一般为无偿合同 , 而不能成为好意施惠关系 仅与当事人提供某项 行为 ( 主要是作为 ) 相关的无偿合同主要是无偿委托合同 , 委托合同也不能构成好意施惠关系 , 因为委托合同一般是基于特殊人身信赖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 且只有经过委托人的委托才可以发生 , 而好意施惠关系不仅不需要人身信赖 , 且往往不需要经过 " 委托 ", 单方面的施惠也可构成好意施惠关系 , 也正因为如此 , 如果施惠人也要受给付请求权的约束 , 则势必严重限制当事人的行为自由 , 而且也会对于整个社会的法律 秩序及道德秩序的形成不利。在两大法系 , 好意施惠关系以施惠人为受惠人提供某种便利服务为常态。总之 , 好意施惠关系并非合同关系 , 当事人之间没有合同义务 , 因而不能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好意施惠关系虽然是道德关系 , 但一旦在好意施惠关系中发生了损害 , 则施惠人 也不能毫无干系。好意施惠行为毕竟使两个此前相互自由的人存在某种程度的牵连 , 增加了受惠人或施惠人权益受侵害的几率 , 因此 , 双方当事人之间可能形成依照过错原则或公平原则承担侵权责任 , 但其由于施惠人有好意施惠的动机 , 因此在侵权责任构成上有其特色。在大陆法系 , 一般地认为 , 施惠人可能构成过错侵权责任 , 但是 , 对于好意施惠关系中的侵权 , 对施惠人行为是否具备违法性的要求十分严格 , 一般地讲应该区分受惠人所受的损害是财产利益损害还是人身利益损害而区别对待。 在受惠人的财产利益受损害时 , 只有当施惠人的行为被法院认定为是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 , 并且主观上具备故意 , 才能构成侵权行为 : 在受惠人的人身利益受到侵害时 , 可以类推适用无偿委托关系中受托人应尽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样的注意的标准 , 换言之 , 施惠人也需要对一般过失行为负责。 本案中 , 乙在甲陷于困境时 , 加以援助 , 是良好道德风尚的体现 , 而乙绝无与甲之间成立具备法律拘束力的合同的意思。由于当事人之间没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合意 , 双方之间也就不成立合同关系 , 甲不享有请求乙将其拉至目的地的权 利 , 甲也不能依违约责任请求乙承担违约责任。因此 , 甲与乙之间成立好意施惠关系 , 乙因一般过失造成车祸而致甲伤残 , 如果没有免责事由 , 乙须对甲承担侵权责任。 从案情看 , 甲搭便车之前已经发现或应该发现乙的车窗上贴着 " 新车新手磨合期 , 感谢关照 " 字样 , 而且乙在甲上车前说 " 我是新手新车 , 你不害怕出事就上来 ", 甲未予理 睬而上车。从行为的本身看 , 乙已经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有足够的预见 , 并已尽到足够的提示义务 , 而甲默示同意 , 对此乙可否运用 " 风险自负 " 加以抗辩 , 以免除自己的侵权责任呢 ? ①笔者认为 , 该抗辩事由不能成立。首先 , 为体现对人身利益的优先保护 , 不仅免除人身伤害责任的合同条款无效 ( 《合同法》第 53 条 ), 而且好意施惠关系同样不可提前免除未来的人身伤害责任;其次 , 所谓风险自负 , 是指当事人明知某具体危险状态存在 , 而甘愿冒险从事的行为。风险自负所面对的损害必须是可以避免的① 受害人与行为人都希望危险不要实现 , 特别是受害人一般存在侥幸心态。 在 " 风险自负 " 的情况下 , 只有在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时才可免除行为人的责任。 若行为人有过错 , 则可减轻责任。本案因乙的过失导致甲伤残 , 尽管甲为自负风险行 为 , 但是并不能免除乙的责任 , 考虑到甲、乙之间好意施惠关系的无偿、符合善良道德的要求的特点 , 基于公平的角度考虑 , 甲的伤残后果损害应由双方分担。
『叁』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中国A公司的某县分公司A(a)与某国B公司在列支敦士登记注册设立的子公司B(L)订立了内合营饭店合同。容饭店注册资本8000万美元,全部以合营饭店名义向外国银行借款,并由B公司担保。双方各占合营企业的一半股权。这个合同看起来由外方承担了全部借款风险,似乎对中方有利,但合同中规定A(a)与B(L)合伙经营合营企业。由于A(a)的负责人和政府审批不熟悉法律,同意并批准了该合同。
请问:
(1) 这个合营企业的法律性质是什么?A(a)与B(L)对合营饭店的债务承担什么责任?
(2) 假若B(L)在列支敦士的注册资金只有1.5万美元,它的母公司B对8000万美元的债务发生的风险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3) 如果A(a)的总公司是中国有名的国营大公司,拥有10亿元以上的资金,对于合营饭店的债务是否负清偿责任?
(4) B作为合营饭店借款的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才承担清偿义务?
『肆』 国际商法合同法案例分析,求解答
因为卖方来装运日期晚于合同规定日自期,由于卖方过错导致合同违约,非违约方也就是买方有权通知卖方解除合同,并可以申请违约方给予违约损害赔偿。根据CISG和英国法,买方可以解除合同,并不能宣布合同无效,因为合同并没有造成无效的事由,合同是有效的,只是有违约行为。
若本案的标的物是专为感恩节供应的火鸡,则该标的物具有时效性,必须赶在感恩节之前送达。如果卖方延迟交货,则合同的目的不能达成,构成根本违约。买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卖方进行违约损害赔偿。
『伍』 关于国际商法案例分析(很急)
(1)预期违约。
(2)中止履行合同。立即通知甲公司,在甲公司提供履约担保的情况下,继续履行合同。
『陆』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题
1,一号船舱:免责。
海牙规则规定了船东的免责事由,其中船东的第一基本义务就是内适航义务。即,使船容舶适航的责任。
改义务具体要求: a. 在开航前与开航时船舶适用于航行; b. 船员的配备、船舶装备和供应适当
本案中,一号仓进水的原因是一个完好的螺帽下的螺丝出现裂缝,而该货轮开航前经具有资格证书的验船师检验认为是适航船舶,如此来看该事项属于合格的验船师用标准的检验手段仍无法发现的船舶潜在危险。故船方免责。(参见海牙规则-承运人豁免事项第16项:虽克尽职责亦不能发现的潜在缺点。)
2,三号船舱:承担过失责任
海牙规则规定的承运人豁免事项第1项规定,船长、船员、引水员或承运人的雇佣人员,在航行或管理船舶中的行为、疏忽或不履行义务。该规定仅限于管船行为。
本案中,货物受损是因为一船员打开三号货舱的舱盖后,未将舱盖关严,致使雨水进入货舱。该行为完全属于管货行为。因此不属于承运人免责的事项,故船方应承担过失责任。
『柒』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报告_国际商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法》课程作业
《海上货物运输法案》
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小组编号:第6小组
案例分析小组成员:
INB13032 胡蕾
INB13034 赵莲洁
INB13015 杨姬蓉
IBT12064 张雨晴
作业完成班级:国际商务13级(1)班
作业完成时间:2015年11月15日
背景和案情
原告Z.K.航海公司,是一家在美国销售游艇的进口商。1987年,五艘游艇由Archigetis从台湾装运至美国。每艘游艇都开立出一份可转让的清洁提单,五份提单每张的正面都注明只有一单位货物装运,游艇装载于甲板上,托运人承担一切风险,货物价值可预先声明。在提单的反面有条文规定,货物损失赔偿的责任限于每一包装或每一习惯货运单位500美元。每艘游艇都有支船架的保护,放置在甲板上。在运输途中,一艘游艇灭失,其他四艘都不同程度受到损毁。原告在运输途中对货运提单付款。被告辩称其赔偿责任只限于一艘游艇500美元。
一、 当事人(Parties)
原告:Z.K.航海公司-----收货人(提单购买者)
被告:Archigetis--------承运人
二、 法院(Court)
佛罗里达南部管区联邦地区法院
三、 时间(Date)
案件发生时间:1987年
案件受理时间: 1991年
四、 事实(Fact)
五艘游艇由Archigetis从台湾装运至美国。每艘游艇都开立出一份可转让的清洁提单,五份提单每张的正面都注明只有一单位货物装运,游艇装载于甲板上,托运人承担一切风险,货物价值可预先声明。在提单的反面有条文规定,货物损失赔偿的责任限于每一包装或每一习惯货运单位500美元。每艘游艇都有支船架的保护,放置在甲板上。在运输途中,一艘游艇灭失,其他四艘都不同程度受到损毁。Z.K.航海公司在运输途中对货运提单付款。
五、 争议焦点(Issue)
1. 每艘游艇是否构成一个包装单位;
2. 承运人赔偿责任是否只限于一艘游艇500美元。
六、 裁决结果(Disposition)
1. 法院认为每艘游艇构成一个包装单位;
2. 托运人有充足的机会声明货物的价值;
3. 承运人有理由将其赔偿责任限定在每包装单位500美元内。 提单的购买者应当受到提单条款的制约,包括有关闭禅伏赔偿限额的条款。
七、 推理过程(Reasoning)
首先,
每艘游艇都开立出一份可转让的清洁袭祥提单,五份提单每张的正面都注明只有一单位货物装运,游艇装载于甲板上,托运人承担一切风险,货物价值
可预先声明。在提单的反面有条文规定,货物损失赔偿的责任限于每一包装或每一习惯货运单位500美元。每艘游艇都有支船架的保护,放置在甲板上。
其次,
(一)原告声称提单中没有留有足够地方来声明货物的价值,但粗略查看过提单后,证明原告所述并非事实。提单的正面,用大写字母注明:如果当事人愿意付出更高的运费,可事先声明货物价值,并根据提单背面的第18条按货物价值计算运费。第18条规定,除非事先声明货物价值并支付相应运费,否则货物损失赔偿以每单位500美元为限。尽管提单上没有特定的空格留给托运人填写货物价值,但只要托运人愿意,提单上有足够的空白位置可用来注明。
(二)原告辩称尽管托运人有充足的机会声明货物的价值,但对于可转让提单的购买者则根本没有如此机会。但可转让提单的购买者只能享有托运人享有的权利,在货物装载上船后即为无效。为此,如果托运人没有事先声明货物更高的价值,那么提单购买者现在就不能诉讼。
(三)原告声称游艇支架只是便于游艇的装载、运输,不能视其为包装,因为支架并没有完全包围游艇。原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包装,不管其尺寸及重量,是用以方便货物运输、搬运的,并不要求包装一定需要完全包围货物。
最后,
判定每艘游艇可以作为一个包装单位。轿携根据《海上货物运输法案》中的赔偿责任限定条款,承运人可以把货物损失赔偿限定在每艘游艇500美元内。
八、 案件启示 (Implementation)
1. 提单背面的条款主要规定承运人和托运人的权利义务。如果对承运人责任的规定违反了提单所使用的某国海商法的强制性规定,则该有关条款无效。
例如,提单背面有关赔偿金额的条款规定承运人对货物灭失或损害负有责任时,承运人对每件或每一其他货运单位的货物的赔偿,不超过一定限额。该条款还规定,如托运人在货物装船前,书面申报了高于限额的货物价值,并已在提单正面上注明,则按实际损失赔偿,不受限额限制。
2. 包装,不管其尺寸及重量,是用以方便货物运输、搬运的,并不要求包装一定需要完全包围货物。
3. 国际贸易中,是由卖方(托运人)与海洋运输公司(承运人)签订合同而到达目的港后,向买方或其他提单持有人(收货人)交货,如果货物有损,则是由收货人向承运人索赔。
九、 小组分工(Group Work)
案例分析报告攥写:胡蕾、张雨晴
案例分析PPT制作:杨姬蓉、赵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