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决溯及力
㈠ 刑法溯及力是什么意思
刑法的溯及力,也被称为刑法的追溯效力,是指新颁布的刑事法律对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定的犯罪行为是否具有适用性的能力。
当新法律可以适用于这些行为时,它即具有溯及力;反之,则无溯及力。各国在处理溯及力问题时,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从旧原则、从新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以及从新兼从轻原则。中国的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当新的法律相较于旧法更为宽松时,新法对过去的行为也适用;但如果新法比旧法更严格,那么它只适用于新法生效后的行为,对过去的犯罪行为则不再适用。这种处理方式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公正性。
在具体实践中,这一原则也体现在司法裁判的灵活性上。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能会根据新法的精神对旧案进行重审,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同时,这也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新法时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以避免因法律变更而给公民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㈡ 刑法溯及力什么意思
刑法溯及力,亦称刑法的追溯效力。指新颁布的刑事法律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定的犯罪行为的适用。可以适用的,新律即有溯及力,否则即无溯及力,各国解决溯及力问题,主要采用以下几个原则:从旧原则;从新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中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㈢ 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问题,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啥意思啊
你好,按照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处理,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刑法》第十二条【刑法溯及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
一、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
二、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
三、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
四、对于在司法解释施行前已办结的案件,按照当时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没有错误的,不再变动。
㈣ 刑法溯及力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其基本立场是不承认刑法具有溯及力,即对过去行为的追诉和处罚通常依据行为发生时的法律。然而,出于对被告有利的原则,我国刑法在特定情况下允许溯及力的例外存在,即对旧法认为犯罪且刑罚较重,而新法不认为犯罪或刑罚较轻的行为,会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处理。
具体到刑法第12条的规定,1949年10月1日至1997年10月1日之间的行为,处理方式如下:
- 如果旧法不认为是犯罪,而新法认为是犯罪,应适用旧法,不溯及新法。
- 如果旧法认为是犯罪,新法不认为是犯罪,但未审判或判决未定的,适用新法,允许溯及。
- 若旧法和新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刑较轻,一般按旧法处理,除非新法规定的刑罚更轻,此时应适用新法。
此处的"处刑较轻"是指修订后的刑法对特定犯罪的法定刑较修订前轻。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法定刑轻的判断标准,包括最高刑和最低刑的比较。
(4)刑法解决溯及力扩展阅读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㈤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溯及力问题
法律分析:刑法修正案溯及力是指在刑法修正案生效后,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我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依新法处理,刑法修正案的溯及力也是如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