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签了没满就走
『壹』 签了一年的合同,没到一年可以走吗
签了一年合同,没到一年可以走。劳动者想要辞职的,如果是处于试用期的员工,则提前3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如果是正式员工的,则需要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十一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劳动法》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贰』 [劳动法]辞职后不满三十天就走有问题么
”这一条,要求劳动者必须提前三十天向单位提交书面通知,告知单位自己要辞职,已经是法律对于劳动者离职的最低要求。阿克不建议劳动者违反此规定。 针对辞职的请求,单位有几种反应: (一)同意辞职,做满三十天后办理离职; 如果你希望提前就走,你可以向单位提出这一请求,如果被拒绝,强行离开,单位有权利在满三十天后再履行离职手续义务。什么是离职手续义务呢?《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换句话说,如果你强行离职,单位可以延迟办理离职手续。单位有权利扣钱吗?其实没有,单位照样必须发放你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但是,你的离职对于单位造成损失的话,用人单位有权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向你索取赔偿金。 (二)同意辞职,可以不做满三十天; 这种情况,正中你下怀。你自己也希望不做满三十天就离职。如果双方都有此意,阿克建议你与单位签署一份协议,约定离职日期,这样对你来说更有保障。 (三)同意辞职,但要做满超过三十天; 单位希望你三十天之后再离职,显然与你的目的相左。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没有权利要求你继续工作超过三十天。但是没有单位的同意,你也没有权利擅自缩减工作不足三十天。此时,你可以参考第一种反应的结果处理。 (四)不同意辞职。 阿克始终强调,《劳动合同法》赋予辞职员工的义务是,通知用人单位,而不是向用人单位申请。因此,用人单位其实没有权利拒绝你的辞退通知。不同意辞职的做法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你只要能证明自己履行了通知义务,三十天后就可以合法离职。因此,遇见不同意离职的时候,并不用太担心,自行三十天后离职即可。 至于年休假的问题,你有所误解。如果你全年是十天年休假的话,截至二月,单位必须在离职前给你休完的天数只有一天年休假,而不是十天。因为离职时,结算年休假时要按已工作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折算。这一天没有休完,单位必须给你一天工资作补偿。(完)
『叁』 我签了劳动合同,但没有做满一个月,现在不想做了,可以马上辞工吗工资可以什么时候发呀
没有做满一个月,现在不想做了,可以提前三天申请离职,工资离职时发放。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并把工作交接好,即使公司不让走,员工也可以离职,公司也应该支付试用期应得的工资。如果在提出离职申请后,公司不让走,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是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
签了合同试用期辞职的,一般三天后可以走,如果试用期过后就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试用期要提前三天通知公司,三天到了员工就可以离职,公司也应该支付试用期应得的工资。劳动者工资是在离职时用人单位应一次性结清劳动者所有工资,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如果在提出离职申请后,公司不让劳动者走的,劳动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或是申请劳动仲裁。劳动法是没有规定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几天通知员工本人的,只规定员工辞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否则需要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一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内的;(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肆』 辞职不满30天就走了,扣除工资合法吗
法律分析:辞职不满三十天就走了违法。合同未到期辞职,劳动者未提前30天辞职的,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