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为什么有个典字
A. 为什么叫民法典不叫民法
法律分析:法典指的是同一门类的各种法规经过整理,编订而形成的系统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法,还有物权编、合同编等其他法规,因此它是法规的系统化,所以叫它民法典。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B. 民法典和 行政诉讼法 哪个是上位法
法后面有个典字,顾名思义,民法典就是民法的集大成者。民法典是实体法,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两个之间没有上下关系。
C. 民法典经典语录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是在他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国民法典的制定离不开对历史上存在的相关法的继承。同时,由于我们身处一个日趋“国际化”的以开放特征的世界,我们周围有许多比我们更为发达的国家,所以民法典的制定需要对域外法律的进行借鉴和移植。这些都已在法学界达成共识,而真正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是怎样继承和移植,才能有利于制定一部符合我们国家实际情况,又能适应时代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民法典。
自从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开近代法典编纂之先河,一百年后德国民法典将法典编纂技术推向高峰,现在又过去了100年,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发展,中国的法典的制定已成为法律界的关注焦点。我们希望,中国这个民法典能够成为新世纪将要升起的太阳。
一、学习外国民法了解民法本该有的价值本旨
外国民法是民法本身,而我国现阶段意义上的民法仅是民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民法应该是什么,民法本该有的价值本旨即典型国家的民法所体现出来的民法理念与民法价
值。我们可以认为典型国家的民法,即外国民法才是民法的应然状态。
民法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法文化,形成了私权神圣、身份平
等、意思自治的民法理念。私权神圣要求民事权利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非因公益和非经法定正当程序,不得限制和剥夺。身份平等,在法律上称为权利能力平等,其实质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平等。意思自治,是在私人生活中,当事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思管理决定自己
民法典的时代使命
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上传时间:2003-6-19
九届人大常委会在2002年的最后一次会议(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首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这标志着多年来备受关注的民法典起草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可望十届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这一立法工作,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完成草案的审议并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但是,一读的草案毕竟是一个初步的草案,也许因为其太不成熟,有关部门甚至不愿意公布这一草案。笔者认为,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已经进入十分重要的时刻,而正确认识制定民法典的时代使命,是关系到这一‘举世关注的基本法律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要制定民法典仅仅因为现在的民事立法过于分散、部分民事法律阙如就一定要制定一部民法典吗这样的答案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英美法国家的民事法律规范更为分散,他们却没有制定民法典的需求:如果仅仅是缺乏某些民法制度(如物权法),最简便的做法就是制定相关的单行法律,也不需要制定民法典。
D. 民法典为什么叫法典
民法典是一部关于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之一。由于其涵盖广泛,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合同、侵权、继承、婚姻家庭等领域,因此被称为“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民法典属于民法范畴,“民事法典”和“民法典”可视为同义词。
民法典是由最高立法机构,例如国家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综合性、最高级别的民事法律法规。它的制定和颁布旨在维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民事活动的行为准则,从而推动国家民事法律制度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
民法典的制定旨在确保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同时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人身权、财产权、合同、侵权、继承和婚姻家庭。这些主题涉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事事务,如签订合同、处理家庭纠纷、继承遗产等。
通过制定民法典,国家能够构建一套系统的民事法律制度,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这一法律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权益保护,还能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民法典在维护公民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公民提供了法律依据,确保他们在民事活动中能够得到公正对待。同时,它也为公民在处理民事纠纷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标准,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此外,民法典还为民事活动设定了行为准则。它规定了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行为规范,有助于引导人们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通过规范民事活动,民法典有助于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