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二阶层图

刑法二阶层图

发布时间: 2025-07-12 04:31:25

刑法学里二阶层和三阶层有什么区别

犯罪构成是刑法的基本要素,是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学中探讨了三阶层和二阶层两种犯罪构成理论。

在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中,犯罪成立需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构成要件符合性,即确认行为是否符合刑法分则中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如果符合,则初步判断行为具有违法性。

构成要件符合性包括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包括主体、行为、对象、结果、因果关系等;主观构成要件要素涉及行为故意、过失、目的和动机,这些主观因素仅决定罪名,但不影响刑事责任。

第二阶段为违法性判断,通过考量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否定构成要件符合性推定的违法性。违法阻却事由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第三阶段为有责性判断,分为主观责任的两个方面: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罪过,以及是否有责任阻却事由,如刑事责任能力、年龄、期待可能性和违法性认识错误等。

二阶层理论将三阶层中的违法性与构成要件符合性合并论述,简化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违法构成要件,包括构成要件符合性和违法阻却事由。

第二阶段为责任要件,包括责任要件符合性和责任阻却事由。

二阶层理论将犯罪构成体系简化为违法性与责任性的两个阶段,相较于三阶层理论更为精简。

Ⅱ 刑法两阶层体系和四要件

四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两阶层包括:客观违法要件:行为主体、危害行为、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客观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内容不一样。四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两阶层包括:客观违法要件:行为主体、危害行为、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客观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

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要件,即故意或过失;客观要件,即犯罪的行为、结果或造成的危险;主体要件,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以及客体要件,即被侵害的社会关系。

希望以上问题能对您有所帮助,若还有其他法律问题请你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第九条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Ⅲ 两阶层体系与四要件体系

四要件体系与两阶层体系都是用来认定犯罪成立条件的方法,二者之间的不同比较如下:

1.四要件的犯罪主体包括行为主体和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两阶层体系中,行为主体属于客观要件,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属于主观阻却事由。

2.四要件的认识错误包括事实认识错误和法律认识错误;两阶层体系中法律认识错误被转换为违法认识可能性,被放在主观阻却事由里。

3.四要件体系将正当防卫等阻却事由放在四要件体系之外;两阶层体系将其放在体系内的客观阶层里。

4.四要件体系没有主观阻却事由;两阶层体系在主观阶层里设置了主观阻却事由。

5.四要件说所主张的构成犯罪所需要的四个要件①犯罪客体②犯罪客观方面③犯罪主体④犯罪主观方面是没有顺序之分的,也就是说只要同时满足①②③④即可,没有逻辑判断上的先后之分;两阶层体系有着清晰的判断逻辑。

如图所示

1.四要件体系以主观、客观这一对概念范畴为分析工具,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流于自然事实的描述;两阶层体系以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为分析工具,高于主客观分析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2.两阶层体系能清晰阐明无罪的事由,体系内部层层制衡;四要件体系将正当防卫等阻却事由放在体系之外,这也成为正当防卫无法在刑事案件中合理应用的原因之一。

举例如下:

  二阶层理论尤其在共同犯罪领域显示出其强大的合理性。

    我们作为初学者应当正确理解刑法的逻辑和它的思维体系,能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理论学说之间的分歧。不要盲目肯定也不要盲目否定,认真学习和仔细比较,从而更好地学习法律。

                      张明楷刑法学

                                                2020.2.26

Ⅳ 刑法两阶层

犯罪构成的二阶段主要指的是犯罪的主观和客观。只有客观对社会或个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法律才会对主观当事人进行处罚办理。在办案的过程中,办案机关应积极地对案件进行调查,案件犯罪情况确定,案件证据确凿的才能够认定犯罪。
二阶层是从主观和客观上分别去把握,并且坚持客观主义的观点,先判断客观阶层再判断主观阶层。《刑法》二阶层体系为客观违法要件和主观阻却事由两部分。行为主体、危害行为、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客观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主观有责要件:犯罪故意、过失、无罪过事件、事实认识错误。
责任年龄、责任能力、违法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最后达到从1客观违法要件到2客观阻却事由到3主观责任要件到4主观阻却事由的体系化论证过程,只有符合前面的才能继续往下走,即从1一步一步走到4,走完了4才可以给被告人定有罪!
1.客观违法要件。这是判定一个被告人有罪最基本的条件,只有满足所有的要件才有罪。分别是行为主体、危害行为、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遗憾的是,被害人的死亡显然出自被告人之手,也就是客观违法要件完备,需要进一步判断。
2.客观阻却事由。虽然具备客观违法要件,但是如果危害行为为法律所认可,也就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客观阻却事由的话,那么应依法认定无罪。法律上三种客观阻却事由分别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被害人承诺。
3.主观责任要件。符合了客观要件和没有违法阻却事由才能继续判断主观问题。
4.主观阻却事由。被告人故意实施这种危害行为有没有可谴责性或者说非难可能性,即主观阻却事由,包括责任年龄、责任能力、违法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责任年龄自不必论。责任能力是值得考虑的,因为人在饥饿到一定程度的神志不清,会不会使人接近到精神病人的状态,以至分不清行为,从而没有了犯罪故意,也就没有了可谴责性,无罪。
犯罪的客观存在危害自身的安全时,实施的自卫、防卫、紧急避险或被害人许诺的,不应该构成犯罪,办案机关在调查案件时,应该对案件情况进行了解后进行处罚。处罚后,犯罪人员对判决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提出上诉进行辩护办理。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刑事执行移交 发布:2025-07-12 12:39:16 浏览:101
中国法律多少年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发布:2025-07-12 12:28:17 浏览:156
山东行政法专家 发布:2025-07-12 12:27:41 浏览:906
司法考卷子 发布:2025-07-12 12:27:40 浏览:12
劳动法中2018年婚假新规定 发布:2025-07-12 12:11:17 浏览:865
2014财经法规复习资料 发布:2025-07-12 12:11:15 浏览:84
民法通则五十五条 发布:2025-07-12 12:05:55 浏览:175
属于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有 发布:2025-07-12 11:59:31 浏览:79
用什么土方法治疗痔疮 发布:2025-07-12 11:51:17 浏览:185
普通冰冻血浆有效期法规 发布:2025-07-12 11:40:13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