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41
⑴ 折抵刑期的几种情形是什么
折抵刑期的几种情形是在判决之前存在羁押等情况的,根据我们国家《刑法》第41条当中明确的规定,管制的刑期应当从判决之日起开始计算,判决之日起日之前,如果存在进行羁押的情况,羁押1日的时间就抵押刑期两日。一、折抵刑期的几种情形是什么?
折抵刑期的几种情形是在判决之前存在羁押等情况的,根据《刑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刑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刑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所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的时候,之前羁押的期限可以折抵刑期。管制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拘役和有期徒刑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因此羁押是可以折抵刑期的,但只限于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
二、重新计算羁押期限的情形有哪些?
遇有下列情况不计入原有侦查羁押期限,即重新计算羁押期限:
1、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4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由公安机关决定,无需人民检察院批准,但须报人民检察院备案。
2、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完毕移送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期限。
3、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4、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5、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自收到发回案件之日起,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6、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应当从决定转为普通程序之日起计算。
三、羁押的期限一般是多久?
所谓超期羁押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被采取强制羁押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称之超期羁押。拘留羁押期限在公安机关最长37天;被捕最长的羁押期限7个月,两者合并一般最长羁押期限即8个月零7天。是否超期羁押要分阶段。
一般情况下,在拘留期间羁押,最长期限37天,拘留37天了还没有被检察机关批捕,就得释放,否则就叫超期羁押;如果检察机关批捕后,加上拘留的37天即8个月零7天,检察机关还没有起诉,就得释放,否则叫超期羁押;检察院起诉到法院,一般是两个半月宣判,超过两个半月法定办案期限,还没有结案的,构成超期羁押。
在当代的社会,可能很多人对折抵刑期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很多人认为法院作出判决之后,就需要严格的按照判决书当中的内容直接的计算刑期,不存在折抵刑期的现象,但这样的一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有些情况是下存在先行羁押可以折抵刑期。
⑵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量刑标准
1.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个人或单位逃避支付劳动报酬,且数额较大,在政府责令支付后仍不履行,将面临刑事处罚。
2. 个人犯此罪行,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能被处以罚金。
3. 若行为导致严重后果,个人将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能被处以罚金。
4. 单位犯罪时,将对单位处罚金,并可能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个人犯罪标准处罚。
5. 若在公诉前,个人或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并承担赔偿责任,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6. 2013年1月23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相关术语界定、定罪量刑标准及单位犯罪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