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條例中關於黨管幹部原則
A. 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什麼形成幹部選拔任用科學機制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形成幹部選拔任用科學機制。
一、民主推薦。民主推薦是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基礎環節。《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都必須經過民主推薦。
(一)民主推薦的兩種情況:領導班子換屆推薦、班子缺額推薦
(二)民主推薦的一般形式:過去我們通常採用組織推薦、群眾推薦、個人自薦等方式,是按推薦主體分類的。《幹部任用條例》中所規定的會議投票推薦、個別談話推薦兩種形式,是按推薦方式分類的。二者並不矛盾。
這里,著重介紹一下用得最多的會議投票推薦形式:
1、基本程序:(1)召開推薦會,公布推薦職務、任用條件、推薦范圍,提供推薦單位幹部名冊,提出有關要求;(2)填寫推薦票,進行個別談話;(3)對不同職務層次人員的推薦票分別統計,綜合分析;(4)向上級黨委匯報推薦情況。
2、參加對象:一般為本單位全體領導班子成員、直屬(下屬)單位主要負責人以及根據各自情況需要參加的其他人員。如本單位人員較少的可以由全體人員參加。
3、結果的使用。推薦人選必須是所在單位多數群眾擁護的,方可列入考察對象,並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
(三)民主推薦中要注意的問題:
1、確定的考察對象人數一般應當多於擬任職務人數。
2、個人向黨組織推薦領導幹部人選,必須負責地寫出推薦材料並署名。
3、民主推薦結果在一年內有效。
二、考察。考察是選拔任用幹部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只有考察准確,才能用人准確。
(一)考察形式:等額考察、差額考察
(二)考察內容:考察對象的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情況,注重考察其工作實績。對於需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考察對象,應當委託審計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審計。
(三)一般程序:1、組成2人以上的考察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2、同考察對象呈報單位或所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就考察工作方案溝通情況,徵求意見;3、根據考察對象的不同情況,通過適當方式在一定范圍內發布幹部考察預告;4、採取多種方法,廣泛深入地了解情況;5、綜合分析考察情況,同考察對象呈報單位或所在單位的黨委(黨組)主要領導成員交換意見;6、考察組根據考察情況,研究提出領導班子調整的初步方案,向派出考察組的組織人事部門匯報、經組織人事部門集體研究提出任用建議方案,向本級黨委(黨組)報告。
(四)基本方法:考察可採取個別談話、發放徵求意見表、民主測評表、自測評表等方式,同時可採用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同考察對象面對面談話等方法一並進行。考察的真實性,取決於找談對象和考察組成員雙方的溝通。考察組要由思想政治素質好、有較豐富工作經驗並熟悉幹部工作的同志組成,考察人員既要出於公心,又要善於運用好的方法,在考察中要善於引導找談對象說出真實想法、善於辨別表象與本質、善於判斷主流與末節。
(五)個別談話徵求意見的范圍:一般為上級主管部門分管領導、本單位全體領導成員、單位中層及直屬(下屬)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視其情況還可以向紀委、監察局等工作部門徵求意見。
(六)考察材料:考察領導職務擬任人選後,必須形成書面考察材料,建立完善的文書檔案。考察材料必須務實、全面、准確、清楚地反映考察對象的情況,包括下列內容:一是德、能、勤、績、廉方面的表現和主要特長;二是主要缺點和不足;三是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情況。
(七)考察反饋:考察中還要注意用好考察反饋制度,考察中了解到的考察對象的表現情況,一般由考察組向黨委(黨組)主要領導成員和本人反饋。
三、醞釀。醞釀是討論任用領導幹部前的一個必經程序。黨政領導職務擬任人選,在考察前,討論決定或者決定呈報前應當充分醞釀。一般情況下,醞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在班子成員中進行,有的還要徵求上級領導的意見。部門與地方雙重管理幹部的任免,主管方應當事先徵求協管方的意見,進行醞釀。徵求意見一般採用書面形式進行,協管方自收到主管方意見之日起一個月內未予以答復的,視為同意,雙方意見不一致時,正職的任免報上級組織人事部門協調,副職的任免由主管方決定。
四、討論決定。討論決定是選拔任用領導幹部工作中的關鍵環節。
(一)堅持集體討論:選拔任用領導幹部,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由黨委(黨組)集體討論,作出任免決定或者提出推薦提名的意見。在黨組織討論決定任免事項時,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到會,並要保證與會成員有足夠的時間聽取情況介紹,充分發表意見,表決時,以黨組織應到會成員過半數同意形成決定。
(二)基本程序:(1)由黨組織分管幹部工作的領導或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逐個介紹領導職務擬任人選的提名、推薦、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況;(2)參加會議人員進行討論,與會成員對任免事項必須持明確態度;(3)進行表決,形成決定。
(三)表決方式:表決可以採取口頭、舉手或無記名投票等表決方式。今後,我們將逐步向票決方向努力。
(四)材料要求:(1)需要報上級黨組織審批的擬提拔任職的幹部,必須呈報本級黨組織的請示並附幹部任免審批表、幹部考察材料、本人檔案、民主推薦材料和黨委(黨組)會議紀要、討論記錄,以便上級組織人事部門審查、備案。(2)討論幹部任免時,必須作詳細的會議記錄。按照省有關文件規定,從現在開始統一使用規范的《黨委(黨組)討論任免幹部會議記錄簿》,這種記錄簿已經發到大家手中了,請大家嚴格遵守記錄簿首頁所印的有關紀律,規范記錄內容,我們將對規范記錄情況進行抽查。
五、任職。任職是選拔任用幹部中的最後一道程序。
(一)要堅持三個制度:(1)公示制。除特殊崗位和換屆考察時已進行過公示的人選外,在黨組織討論決定後,下發任職通知前應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公示期一般為七至十五天。在公示期間,如接到舉報信息,一定要認真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調查結果不影響任職的,方可辦理任職手續。(2)試用制。對非選舉產生的領導幹部要實行試用期制,試用期限一般為一年。試用期滿後,經考核勝任現職的,才能正式任職。不勝任的,免去試任職務,一般按試任前職級安排工作。(3)聘任制。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領導職務要實行聘任制,每個聘任期不超過五年,對工作優秀的可以連續聘任。
(二)進行任前談話:對決定任用的幹部,由黨委(黨組)指定專人同本人談話,與擬任人選進行溝通,提出要求、希望等。
(三)任職時間的確定:領導職務的任職時間非選舉產生的領導職務自任命或決定任命之日起計算;選舉產生的領導職務自當選、任命之日起計算。
六、依法推薦、提名和民主協商。對需按有關章程選舉產生的幹部,要積極做好推薦、提名、協商工作,確保既體現黨管幹部原則,又堅持依法辦事,還做到尊重民意。
B. 黨的十八大提出在幹部管理方面堅持的原則是
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優秀幹部充分涌現、各盡其能、才盡其用。
C. 《條例》中對「黨員領導幹部」的界定范圍是哪些
黨員領導幹部專指共產黨黨政機關、國有企業等機構的擔任各級領導職務和副調研員以上非領導職務的中共黨員。
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是黨政機關中的「黨員領導幹部」,包括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機關以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中擔任各級領導職務和副調研員以上非領導職務的中共黨員。
二是國有企業中的「黨員領導幹部」,包括大型、特大型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含國有和國有控股金融企業)中層以上領導人員,中型以下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含國有和國有控股金融企業)領導班子,以及上述企業中其他相當於縣處級以上層次的中共黨員。
三是事業單位中的「黨員領導幹部」,包括事業單位(未列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范圍)領導班子和其他六級以上管理崗位的中共黨員。
(3)新條例中關於黨管幹部原則擴展閱讀:
第二章違紀與紀律處分
第六條黨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違反黨和國家政策,違反社會主義道德,危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依照規定應當給予紀律處理或者處分的,都必須受到追究。
第七條對黨員的紀律處分種類:
(一)警告;
(二)嚴重警告;
(三)撤銷黨內職務;
(四)留黨察看;
(五)開除黨籍。
第八條對嚴重違犯黨紀的黨組織的紀律處理措施:
(一)改組;
(二)解散。
第九條黨員受到警告處分一年內、受到嚴重警告處分一年半內,不得在黨內提升職務和向黨外組織推薦擔任高於其原任職務的黨外職務。
第十條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是指撤銷受處分黨員由黨內選舉或者組織任命的黨內職務。對於在黨內擔任兩個以上職務的,黨組織在作處分決定時,應當明確是撤銷其一切職務還是某個職務。
如果決定撤銷其某個職務,必須撤銷其擔任的最高職務。如果決定撤銷其兩個以上職務,則必須從其擔任的最高職務開始依次撤銷。對於在黨外組織擔任職務的,應當建議黨外組織依照規定作出相應處理。
D. 黨選拔任用幹部的原則
中共選拔任用幹部的原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確定的是「四化」,即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的是三條,一是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二是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三是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
無論強調的側重點有多不同,最基本的是兩點:德與才,而且以德為先,這和中國古代選賢任能的選人用人傳統和標準是一致的。
中國戰國時期的大哲學家孟子曾經說過:「夫尚賢者,政之本也」,「不信仁賢,則國空虛」。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十分注重對人才的選拔,在「廣納賢才、求賢若渴」和強調「唯才是舉」的同時,更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因為「德」的具備與缺失決定著一個人對人對事對國家是否忠誠,有才無德的人關鍵時候可能站不穩立場,甚至走向反面,破壞性更大。對中共幹部來說,「德」首要的是對黨、對人民忠誠。新形勢下一些很有能力的人犯了大錯,主要是德行出了問題。
比如中國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在其任職期間,中國鐵路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他本人卻因犯有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被依法處理。
(4)新條例中關於黨管幹部原則擴展閱讀:
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黨的主要任務是領導和團結人民開展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的斗爭,因條件比較艱苦,在幹部選拔任用上主要採取委任制、民主推舉與選舉相結合,以委任制為主的辦法。
建國後,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延用的是戰爭年代高度集中的幹部體制和選拔制度,但在選拔方式上也探索出把選拔和下放鍛煉結合起來、把選拔與退居二線結合起來、把選拔與培訓結合起來、把選拔與交流結合起來的有益形式和做法,並形成制度。
1962年,中共中央組織部提出要建立幹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制度動議。1978年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幹部選拔任用的民主化程度不斷提高,逐步突破了單一的管理體制和任用方法,形成了選任制、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等幾種方式並存的局面。
選任制是由選民普遍選舉產生或由代表間接選舉產生黨政領導幹部的制度;委任制是由上級領導幹部任命下級領導幹部的制度;聘用制是通過簽訂合同來選用幹部的制度;考任制是通過公開競爭考察後擇優錄用的制度。
E. 黨管幹部提出的背景,黨管幹部這種說法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在哪個法規中規定的
1938年,黨管幹部的重要思想在抗戰時期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明確提出。1953年11月,《關於加強幹部管理工作的決定》對黨管幹部原則作出了明確規定。
從國家法角度,《公務員法》第4條有明確規定。
F. 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堅持什麼原則﹖
根據《黨政領來導幹部選拔任用源工作條例》第一章第二條,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堅持下列原則:
1、黨管幹部原則;
2、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原則;
3、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
4、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
5、民主、公開、競爭、 擇優原則;
6、民主集中制原則;
7、依法辦事原則。
(6)新條例中關於黨管幹部原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符合把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有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力,結構合理、團結堅強的領導集體的要求。
2、應當注重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注重使用後備幹部,用好各年齡段幹部。應當樹立注重基層的導向。
3、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經過民主推薦。民主推薦包括會議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推薦結果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在一年內有效。
G. 要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把好乾部標准到實處
要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乾部標准落到實處。
這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幹部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的科學總結和提升,體現了黨對幹部路線方針政策的堅持與發展,為新時代選人用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需要我們全面把握和貫徹落實。
(7)新條例中關於黨管幹部原則擴展閱讀
黨管幹部的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是解決「為誰選人」的問題。堅持黨管幹部,就是說我們的幹部工作,根本職能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選人,按照黨和人民的意願選人,確保各級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手中,這是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取得的重要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修訂頒布了《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規范幹部工作的重要文件,進一步強調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幹部工作中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強化黨委(黨組)、分管領導和組織人事部門在幹部選拔任用,這些新要求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管幹部原則的內涵。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新時代選人用人的根本遵循
H. 如何理解和堅持黨管幹部原則
黨管幹部的原則,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一個重要保證,是黨和國家幹部管理制度的根版本原則。
黨管幹部,權主要是指各級黨委堅持貫徹執行黨的幹部路線、方針和政策,嚴格按照黨的原則選拔任用幹部,並對各級、各類幹部進行有效管理和監督。具體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黨要加強對幹部工作的領導,制定幹部工作的方針、政策;二是推薦和管理好重要幹部;三是指導幹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四是做好對幹部人事工作的宏觀管理和檢查監督。黨管幹部原則的實質,就是要保證黨對幹部人事工作的領導權和對重要幹部的管理權。
I. 中國共產黨選拔幹部原則是什麼
黨管幹部原則: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原則;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依法辦事原則。
(1)黨管幹部的原則。黨管幹部主要是指各級黨委堅持貫徹執行黨的幹部路線、方針和政策,嚴格按照黨的原則選拔任用幹部,並對各級各類幹部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具體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黨要加強對幹部工作的領導,制定幹部工作的方針和政策。二是推薦和管理好重要幹部。三是指導幹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四是做好乾部宏觀管理和檢查監督。
(2)客觀公正的原則。是指在幹部考察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從考察對象的實際情況出發,力求考察和評價全面、客觀、公正。這就要求在幹部考察中要全面歷史地了解幹部,尊重客觀事實,如實向組織匯報反映,要秉公辦事,排除干擾,做到公道正派。
(3)注重實績的原則。幹部的工作實績是幹部在履行崗位職責的實踐中取得的實際成果,是幹部德才的集中體現,是幹部的思想、品德、知識、才乾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反映。幹部考察注重幹部的實績,有助於得出較為准確的結論,因此,不論是考察了解幹部,還是分析評價幹部,以及選拔任用幹部,都要注重幹部的工作實績。
(4)群眾公認的原則。是黨的群眾路線在用人問題上的具體體現。堅持群眾公認的原則,就是在選拔任用幹部時,把民主評議、民主推薦等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方法,作為考察幹部的必經程序,並把民主評議、民意測驗、民主推薦的結果,作為選用幹部的重要依據之一,得不到多數人擁護的人,不能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