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法規的淵源
① 中國物流業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中國物流業相關的法律法規: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和《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及《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1)物流法規的淵源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三條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檢查、扣留郵件、匯款。
第四條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全國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負責對本行政區域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負責對本轄區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以及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以下統稱郵政管理部門)對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以及鼓勵競爭、促進發展的原則。
第五條國務院規定范圍內的信件寄遞業務,由郵政企業專營。
② 貨物運輸與物流法規的關系
www.lawbox.cn 第一條 為保護汽車貨物運輸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明確承運人、托運人、收貨人以及其他有關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維護正常的道路貨物運輸秩序,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營業性汽車貨物運輸及相關的貨物搬運裝卸、汽車貨物運輸服務等活動,應遵守本規則。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汽車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實行貨物聯運的適用本規則。拖拉機及其他機動車、非機動車輛從事貨物運輸的,可參照本規則執行。 第三條 本規則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承運人,是指使用汽車從事貨物運輸並與托運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的經營者。 (二)托運人,是指與承運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的單位和個人。 (三)收貨人,是指貨物運輸合同中托運人指定提取貨物的單位和個人。 (四)貨物運輸代辦人(以下簡稱貨運代辦人),是指以自己的名義承攬貨物並分別與托運人、承運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的經營者。 (五)站場經營人,是指在站、場范圍內從事貨物倉儲、堆存、包裝、搬運裝卸等業務的經營者。 (六)運輸期限,是由承托雙方共同約定的貨物起運、到達目的地的具體時間。未約定運輸期限的,從起運日起,按200千米為1日運距,用運輸里程除每日運距,計算運輸期限。 (七)承運責任期間,是指承運人自接受貨物起至將貨物交付收貨人(包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移交給有關部門)止,貨物處於承運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時間。本條規定不影響承運人與托運人就貨物在裝車前和卸車後對承擔的責任達成的協議。 (八)搬運裝卸,是指貨物運輸起訖兩端利用人力或機械將貨物裝上、卸下車輛,並搬運到一定位置的作業。人力搬運距離不超過200米,機械搬運不超過400米(站、場作業區內貨物搬運除外)。 第二章 運輸基本條件 第一節 承運人、托運人與運輸車輛 第四條 承運人、托運人、貨運代辦人在簽訂和履行汽車貨物運輸合同時,應遵守國家法律和有關的運輸法規、行政規章。 第五條 承運人應根據承運貨物的需要,按貨物的不同特性,提供技術狀況良好、經濟適用的車輛,並能滿足所運貨物重量的要求。使用的車輛、容器應做到外觀整潔,車體、容器內干凈無污染物、殘留物。 第六條 承運特種貨物的車輛和集裝箱運輸車輛,需配備符合運輸要求的特殊裝置或專用設備。 第二節 運輸類別 第七條 托運人一次托運貨物計費重量3噸及以下的,為零擔貨物運輸。 第八條 托運人一次托運貨物計費重量3噸以上或不足3噸,但其性質、體積、形狀需要一輛汽車運輸的,為整批貨物運輸。 第九條 因貨物的體積、重量的要求,需要大型或專用汽車運輸的,為大型特型笨重物件運輸。 第十條 採用集裝箱為容器,使用汽車運輸的,為集裝箱汽車運輸。 第十一條 在規定的距離和時間內將貨物運達目的地的,為快件貨物運輸;應托運人要求,採取即托即運的,為特快件貨物運輸。 第十二條 承運《危險貨物品名表》列名的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等危險貨物和雖末列入《危險貨物品名表》但具有危險貨物性質的新產品,為危險貨物汽車運輸。 第十三條 採用裝有出租營業標志的小型貨運汽車,供貨主臨時僱用,並按時間、里程和規定費率收取運輸費用的,為出租汽車貨運。 第十四條 為個人或單位搬遷提供運輸和搬運裝卸服務,並按規定收取費用的,為搬家貨物運輸。 第三節 貨物種類 第十五條 貨物在運輸、裝卸、保管中無特殊要求的,為普通貨物。普通貨物分為三等(見附表一「普通貨物分等表」)。 第十六條 貨物在運輸、裝卸、保管中需採取特殊措施的,為特種貨物。特種貨物分為四類(見附表二「特種貨物分類表」)。 第十七條 貨物每立方米體積重量不足333千克的,為輕泡貨物。其體積按貨物(有包裝的按貨物包裝)外廓最高、最長、最寬部位尺寸計算。 第四節 貨物保險與貨物保價運輸 第十八條 貨物運輸有貨物保險和貨物保價運輸兩種投保方式,採取自願投保的原則,由托運人自行確定。 第十九條 貨物保險由托運人向保險公司投保,也可以委託承運人代辦。 第二十條 貨物保價運輸是按保價貨物辦理承托運手續,在發生貨物賠償時,按托運人聲明價格及貨物損壞程度予以賠償的貨物運輸。托運人一張運單托運的貨物只能選擇保價或不保價。 第二十一條 托運人選擇貨物保價運輸時,申報的貨物價值不得超過貨物本身的實際價值;保價運輸為全程保價。 第二十二條 分程運輸或多個承運人承擔運輸,保價費由第一程承運人(貨運代辦人)與後程承運人協商,並在運輸合同中註明。承運人之間沒有協議的按無保價運輸辦理,各自承擔責任。 第二十三條 辦理保價運輸的貨物,應在運輸合同上加蓋「保價運輸」戳記。保價費按不超過貨物保價金額的7%。收取。 第三章 運輸台同的訂立、履行、變更和解除 第一節 合同的訂立 第二十四條 汽車貨物運輸合同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書面形式合同種類分為定期運輸合同、一次性運輸合同、道路貨物運單(以下簡稱運單)。汽車貨物運輸合同由承運人和托運人本著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簽訂。 第二十五條 定期汽車貨物運輸合同應包含下列基本內容: (一)托運人、收貨人和承運人的名稱(姓名)、地址(住所)、電話、郵政編碼; (二)貨物的種類、名稱、性質; (三)貨物重量、數量或月、季、年度貨物批量; (四)起運地、到達地; (五)運輸質量; (六)合同期限; (七)裝卸責任; (八)貨物價值,是否保價、保險; (九)運輸費用的結算方式; (十)違約責任; (十一)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二十六條 一次性運輸合同、運單應包含以下基本內容: (一)托運人、收貨人和承運人的名稱(姓名)、地址(住所)、電話、郵政編碼; (二)貨物名稱、性質、重量、數量、體積; (三)裝貨地點、卸貨地點、運距; (四)貨物的包裝方式; (五)承運日期和運到期限; (六)運輸質量; (七)裝卸責任; (八)貨物價值,是否保價、保險; (九)運輸費用的結算方式; (—十)違約責任; (十一)解決爭議的方法。
③ 為什麼說憲法也是物流法的淵源之一
你說的應該是物權法,而沒有什麼物流法,看完物權法第一條應該會明白一點:
《物權法》第回一答條 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憲法規定了國家基本性、原則性、綱領性的問題,法律規定具體的問題,一切法律都必須與憲法為依據,不得對抗和違反!
④ 我國物流法體系,體系淵源(出處),主體法是什麼
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法律法規的滯後與不完善凸現出來,成為我國物流業發展比較混亂的原因之一。例如,由於對物流企業的界定不明確,目前在工商部門注冊的物流企業千差萬別,沒有誰能說清楚中國目前到底有多少個物流企業。物流市場的無序,嚴重影響著我國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善的法律體系既為國家的宏觀管理提供了依據,也為企業的微觀活動提供了准則。因此,構建一個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規體系,規范物流發展中的無序現象,成為我國物流發展中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
一、 我國物流法律法規現狀
我國現行的有關物流的法律法規,從法律效力角度來看,可分為以下三類:一是法律。在由國家制定的現行法律之中,直接為物流或與物流有關而制定的法律,有鐵路法、海商法等。二是行政法規。涉及物流的行政法規,有公路、水路、鐵路、航空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海港管理暫行條例、公路管理條例、航道管理條例,關於發展聯合運輸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關於進一步發展國內集裝箱運輸的通知等。三是由中央各部委頒布的部頒規章。涉及物流的部頒規章,包括有關於商品包裝的暫行規定、商業運輸管理辦法、鐵路貨物運輸規程、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關於加強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促進運輸企業發展綜合物流服務的若干意見等。
現有的法律法規緩解了物流領域的「法律空白」狀況,提高了法律調整效率,對物流業的高速、有序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二、我國物流法律法規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有各類物流法律法規的制定,基本上已能維護目前物流業的經濟秩序,但仍不能滿足物流業飛速發展的需要,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
1.物流業缺乏系統而專門的法律規定。目前,我國執行的有關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從內容和行業管理上分散於海陸空運輸、消費者保護、企業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部委分別制定的有關規程和管理辦法,是在不同時期、由不同部門針對不同問題制定的,形成多頭而分散的局面,呈現出雜亂無章的狀態,缺乏物流行業系統專門的法律規定,導致市場機制不健全,秩序混亂,價格無序。
2.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規層次較低,法律效力不大。我國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規多由中央各部委、地方制定頒布,規范性不強,缺乏法律責任的制約作用,大多是一些條例、辦法、規定和通知等,其中不少內容還有悖國際慣例,在具體運用中缺乏操作性,難以產生法律效力,多數只適合作為法庭審判的參照性依據,不利於調整各物流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缺乏對物流主體行為的制約作用。
3.物流法律法規滯後。我國目前執行的有些物流法律法規還是從過去計劃經濟體制環境下延續而來的。他們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制定的,雖在當時對於推動物流業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但由於時空差異已出現適用范圍有誤、規制內容過時以及法律交叉、法律空白等問題,難以適應目前市場經濟環境下物流的發展,更難以適應我國加入WTO以後物流國際化發展的需要,急需補充、修訂和廢止。物流法律體系從技術上普遍缺乏對物流實踐的具體指導和調整作用,宏觀調控能力和微觀約束能力不足。
4.物流法律法規之間不協調。物流立法上涉及交通、鐵路、航空、商業、供銷等多個部門,由於各部門協調溝通不夠,存在法律法規「打架」現象,難以整合物流各環節和各功能之間的關系,不利於形成行業優勢推動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⑤ 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 綜合來法律:
1、《中華人自民共和國合同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二、 專業法規:
1、 聯運:
《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
2、 集裝箱:
《鐵路集裝箱運輸規則》、
3、 鐵路:
《鐵路貨物運輸規程》
4、 公路:
《汽車貨物運輸規則》
5、 水路:
《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
6、 港口:
《港口貨物作業規則》
7、 海運:
《國際海運條例》
8、 航空:
《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內運輸規則》
9、 海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0、 代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規定》
11、 倉儲:
《商業倉庫管理辦法》
12、 船舶:
13、 消防:
14、 危險品:
15、 保險:
16、 包裝:
17、 信息
三、 國際公約
1、1973年多式聯運單證統一規則;
2、國際鐵路聯運規程;
3、國際道路交通公約;
4、關於統一提單的某些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
5、國際道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
⑥ 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和《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及《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國際公約有:《國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國際公路車輛運輸公約》。
鐵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議》、《鐵路貨物運輸國際公約》。
(3) 航空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航空貨物運輸方面國內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適用的國際公約有:《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海牙議定書、《瓜達拉哈拉公約》。
(4) 多式聯運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我國有關多式聯運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中對多式聯運作出的規定,交通主管部門制定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國際商會制定的《聯運單證統一規則》。
⑦ 物流法律法規都有哪些,說出理由。為什麼其屬於法律法規的范圍
物流業相關的法律法規: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內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容和內河運輸,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和《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及《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⑧ 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中華共和國海商法》、《中華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