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信訪條例28條

信訪條例28條

發布時間: 2021-03-03 10:30:51

⑴ 信訪事項的辦理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信訪條例》規定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受理時限:根據《信訪條例》的規定,信訪局收到信訪事項後,在15日內轉送、交辦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或告知不予(不再)受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

法律依據如下:

《信訪條例》第三十三條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1)信訪條例28條擴展閱讀

《信訪條例》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信訪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

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

⑵ 《信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信訪人可以對哪些組織,人

國家信訪局有公安司法受理類別該局對我提出的信訪問題為什麼不管,叫我向公安、檢察院等相關部門提出

⑶ 信訪條例 日期怎麼計算

《信訪條例》是用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內益,維護容信訪秩序的一個文件。於2005年1月5日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共計七章五十一條。
查閱行政復議法後,得知行政復議中的時間是指工作日,不包括節假日。那麼信訪或復議都屬於行政工作,可以推論國務院信訪體例中的日期也是指工作日。

⑷ 信訪中被《信訪條例》第三十五條終局後,怎麼辦

如果你的信訪已經被信訪三級終結制終結,有關單位已經不在受理你的信訪件,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

⑸ 信訪條例第十四條指的是什麼

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回、人員的職務行答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⑹ 新修訂的《信訪條例》共有多少章多少條

新修訂的《信訪抄條例》共有七章五十一條。《信訪條例》是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而制定的法規,2005年1月5日,《信訪條例》由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⑺ 信訪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款內容

信訪條例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7)信訪條例28條擴展閱讀:

《信訪條例》是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而制定的法規,2005年1月5日,《信訪條例》由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由此可見,信訪主要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憲法賦予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和檢舉的權利。

⑻ 《信訪條例》對信訪人有何規定

(來1)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自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2)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3)信訪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①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②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③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④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⑤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⑥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⑼ 信訪條例2018年全文

有滴!看我簡介~

熱點內容
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校 發布:2025-09-10 02:49:42 瀏覽:645
民法紀要九 發布:2025-09-10 02:44:13 瀏覽:699
民事訴訟法什麼時間生效 發布:2025-09-10 02:44:12 瀏覽:736
地方性條例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0 02:39:39 瀏覽:849
社會收入法頒布時間是 發布:2025-09-10 02:20:04 瀏覽:858
中國證監會的規定是不是行政法規 發布:2025-09-10 02:15:10 瀏覽:752
什麼病不負法律責任6 發布:2025-09-10 01:54:25 瀏覽:259
法律知識的徵文300字怎麼寫 發布:2025-09-10 01:53:43 瀏覽:716
行政訴訟法講座2015 發布:2025-09-10 01:45:00 瀏覽:63
屬於國務院制定的稅收行政法規的有 發布:2025-09-10 01:33:43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