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衛生的法律法規
⑴ 清潔行業法律法規有哪些
高處作業安全生產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高處作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保障高處作業施工安全,保護作業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本市從事與高處作業安全生產有關的生產經營單位。
本規定所稱高處作業,是指作業人員在2米以上周邊臨空狀態下,進行的樓房外牆清潔、粉刷(噴塗),高處廣告、空調的架設(安裝),亮化工程燈具架設等作業。建築施工、電力架設高處作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 高處作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誰主管、誰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高處作業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職責,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履行相關的監督管理職責。
對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高處作業施工行為,社會各界應積極向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舉報。
第五條 高處作業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高處安全生產條件,其高處作業人員應當依法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以下簡稱「作業資格證書」)。
不具備高處作業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開展高處作業;未取得「作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得從事高處作業施工。
第六條 高處作業生產經營單位是高處作業安全生產工作的主體,其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責任。
第七條 高處作業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立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二)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三)依法進行必需的安全投入,企業注冊資金應當符合安全生產工作的需要;
(四)具有滿足工作需要、依法取得「作業資格證書」的作業人員;
(五)依法對從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制定培訓計劃,建立培訓檔案;
(六)依法與高處作業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
(七)高處作業安全生產設施、設備必須符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高處作業有關標准、規程的要求,實施高處作業使用的繩具、索具、吊籠、吊籃、座台、安全帶等作業裝置均須購買、使用經技術鑒定質量合格的產品,並可以定期送交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報檢驗;
(八)實施高處作業應當制定具體作業施工方案和安全防範措施,並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現場進行安全檢查和監督;
(九)應當按照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無償為作業人員配備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並督促、檢查其按規定使用;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內容 。
第八條 登記注冊從事樓房外牆清潔、粉刷(噴塗)和高處廣告、空調架設(安裝)、亮化工程燈具架設等施工作業的單位,經營范圍含高處作業的,其作業人員應持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作業資格證書」,並在經營范圍中註明「高處作業」;經營范圍不含高處作業的,應在經營范圍中註明「不含高處作業」。
本規定施行前已經注冊從事高處作業的,其作業人員應當依法辦理「作業資格證書」,確保達到安全生產要求,並在經營范圍中增加「高處作業」;其作業人員未辦理「作業資格證書」的,不得繼續從事高處作業活動。
第九條 發包單位發包實施高處作業時,要認真核實承包單位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和其作業人員的「作業資格證書」,不得發包給不具備高處作業資質的單位及未取得「作業資格證書」的人員。
發包單位應當與承包單位簽訂安全生產協議,督促承包單位制訂並落實好安全生產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第十條 高處作業安全生產經營活動實行屬地化管理。實施高處作業時,作業單位應當持營業執照、作業合同、作業人員名單及其「作業資格證書」到作業所在地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告知,確保落實安全生產措施。
第十一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建設、工商行政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質量技術監督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法定職責依法對高處作業單位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發生的高處作業安全生產事故,應當按照事故調查處理有關規定依法進行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 本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⑵ 勞動保障法規包括哪些法律和規定
1、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4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2、行政法規
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1981年3月14日)。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7月21日)。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89年9月30日)。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年3月25日)。
失業保險條例(1999年1月22日)。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年1月22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年9月28日)。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10月1日)。
工傷保險條例(2003年4月27日)。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11月1日)。
殘疾人就業條例(2007年2月5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年12月14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7年12月14日)。
3、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1997年7月16日)。
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1998年12月14日)。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年10月28日)。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2005年12月3日)。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6年1月31日)。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7月1日)。
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07年7月10日)。
國務院關於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3日)。
勞動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實行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的意見(2000年5月20日)。
衛生部、財政部和農業部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2003年1月1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暫行辦法(2003年12月25日)。
勞動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10日)。
4、養老保險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2004年1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1999年3月9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2001年12月22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1月18日)。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12月22日)。
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1992年1月3日)。
5、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葯店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4月26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1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葯范圍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2日)。
關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關於確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管理的意見(2007年10月10日)。
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關於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5月21日)。
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保障辦法(2005年12月21日)。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2007年7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解決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2002年9月1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指導意見(2003年5月26日)。
(2)勞動衛生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勞動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勞動者實現勞動權和勞動關系正常運行的社會條件,或者說實現勞動保障社會化為基本職能的各項法律制度所構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的歧視現象是不可能自動消除的,需要運用政府機制和法律機制加以約束。因此,在許多西方國家,建立了反歧視工資的法律和制度,主要的有「民權法」和「公平付薪法」。在各國反歧視工資法的規定中,包括如下內容:
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任何僱主凡因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原有國籍不同而拒絕僱用和解僱某人,或者在就業報酬、條件、期限和待遇方面對某人進行歧視等,都是違法行為。
對就業和勞動報酬上的歧視行為,國家鼓勵對違法僱主及其某一組織的歧視行為提出訴訟。
就主要的受歧視群體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例如,各國對就業中的種族和性別歧視制定了法律規定,如,一些國家的法律保護黑人和有色人種有平等的就業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許多國家對女性就業提供專門的法律保護。
主要內容是通過法律規定,對使用相同技術、並在相同條件下工作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資收入是非法的,「相同的工作」指的是,具有同等的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責任感。
⑶ 我國職業安全衛生法律法規有哪些
1、憲法:憲法第4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國家對就業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訓練」。第43條,48條均有規定。
2、刑法:刑法第115條規定「違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管理規定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中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113條(交通)114、187條均有職業安全衛生有關的內容」。
3、勞動保護基本法:由於目前,我國暫時沒有建立《職業安全衛生法》因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起到了勞動安全衛生領域的基本法作用,也是我國制定各項勞動安全衛生專項法律的依據。
4、勞動保護專項法:是針對特定的安全生產領域和特定保護對象而制訂的單項法律,目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5、勞動保護行政法規:《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等由國務院發布
6、各部門發布的有關勞動安全衛生規章:如勞動部《爆炸危險場所安全規定》、《違反的行政處罰辦法》、《建設工程項目職業安全衛生監察規定》、《勞動防護用品規定》。
7、勞動保護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各地方不同。
8、安全及衛生標准:包括產品標准、基礎標准、方法標准、作業場所分級標准。
9、其他要求:指產業實施規范與政府機構的協定,非法規性指南。
(3)勞動衛生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法律制度內容:
1.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的方針和制度。
2.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
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作業、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高溫、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
對懷孕7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90天的產假;
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1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3.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
未成年工是指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勞動者。對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的措施主要有:
(1)上崗前培訓。未成年工上崗,用人單位應對其進行有關的職業安全衛生教育、培訓。
(2)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有害健康的工作。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3)提供適合未成年工身體發育的生產工具等。
(4)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職業安全衛生法
⑷ 適用於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
適用於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有以下法律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專治法》
2、《中華人民屬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
3、《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
4、《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
5、《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在一國之內同一法域之中,法律體系呈現出縱橫交錯的特徵。在單一制的國家結構中,為了維持法律體系的內在統一,不但各種法律部門在橫向上要相互銜接,而且各種法律淵源在縱向上要保持協調。
⑸ 職業健康法律法規技術標准有哪些
相關法律法規有以下:
1、《國家職業衛生標准管理辦法》
2、《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
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
4、《職業性健康檢查管理規定》
5、《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5)勞動衛生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我國已廢止相關法律法規有以下:
1、《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
實施環境:為了規范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調查處理,及時有效地控制職業病危害事故,減輕職業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損害,2002年3月15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辦法。
廢止時間:本辦法2010年12月28日廢止。
2、《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
實施環境:為了規范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工作,加強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辦法。
《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已於2002年3月15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討論通過,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廢止時間:自2012年6月1日
3、《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
實施環境: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為加強衛生監督管理,保證預防性健康檢查的質量,依據國家現行有關衛生法律、法規的規定,特製定本辦法。預防性健康檢查是指對食品、飲用水生產經營人員、直接從事化妝品生產的人員、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有害作業人員、放射工作人員以及在校學生等按國家有關衛生法律、法規規定所進行的從業前、從業和就學期間的健康檢查。
廢止時間:2016年01月19日
4、《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
實施環境:為了加強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勞動保護工作,維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廢止時間:2012年6月29日廢止
⑹ 常用勞動法律法規有哪些
勞動基準法抄是有關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最低標準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用人單位可以採用高於但不能低於基準法所規定的標准。
我國的勞動基準法主要規定在:《勞動法》第4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第5章(工資)、第6章(勞動安全衛生)、第7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具體規定有:
1、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方面:
《國務院關於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的規定》(1994年)、《全國年節及紀念日的放假辦法》(1999年)
2、工資方面: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90年)、《工資支付暫行規定》(1994年)、《最低工資標准》(2004年)
3、勞動安全衛生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年)、《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1991年)、《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1995年)、《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1996年)
4、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方面: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1994年)
⑺ 問答題:職業衛生有哪些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
3、工作場所回職業衛生監答督管理規定
4、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辦法
5、用人單位職業健康臨護監督管理辦法
6、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7、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8、關於公布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的通知
9、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
我知道的就有這些,這些也地方政府發給我們公司的
⑻ 職業衛生法律法規
適用於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有以下法律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內國職業病防治容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
3、《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
4、《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
5、《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在一國之內同一法域之中,法律體系呈現出縱橫交錯的特徵。在單一制的國家結構中,為了維持法律體系的內在統一,不但各種法律部門在橫向上要相互銜接,而且各種法律淵源在縱向上要保持協調。
⑼ 關於勞動安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太多了。無法一一贅述,下面介紹一些常用的主要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滿意請採納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問題解答
勞動部關於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
勞動部貫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
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
勞動人事部、農牧漁業部關於加強鄉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的規定
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規定
女工和未成年工保護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問題解答
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
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
勞動保護用品配備標准(試行)
勞動防護用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暫行管理辦法
.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補充規定
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
關於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實行定點經營的通知
培訓與考核
勞動部關於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認證規定
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考核管理規則
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考核與監督管理規則
礦山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與監督管理規則
鍋爐司爐人員考核管理規定
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及特種設備檢驗人員資格考核規則
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
工人考核條例
安全生產和管理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
⑽ 請問大家:什麼是勞動衛生法規
你好!
勞動衛生,也稱工業衛生。
勞動衛生法規,是指國家為了改善勞動條件,保回護企業職工在勞答動生產過程中的健康,預防和清除職工中毒而制定的各種法律法規,這里既包括勞動衛生工程技術措施,也包括預防醫學的保健措施的規定。
我國現行的勞動衛生方面的法規主要內容包括:工礦企業設計、建設勞動衛生規定、防止粉塵危害、防止有毒物質的危害、防止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危害、勞動衛生個體防護、勞動衛生輔助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