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城鎮供水條例
㈠ 舉報違章建築的電話是多少
對於違章建築,可以向當地城建監察大隊舉報。舉報電話12319。
依據:《城建監察規定》第七條城建監察隊伍的基本職責:
(一)實施城市規劃方面的監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及有關法規和規章,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用地和建設行為進行監察;
(二)實施城市市政工程設施方面的監察。依據《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佔用、挖掘城市道路、損壞城市道路、橋涵、排水設施、防洪堤壩等方面違法、違章行為進行監察;
(三)實施城市公用事業方面的監察。依據《城市供水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危害、損壞城市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設施的違法、違章行為和對城市客運交通營運、供氣安全、城市規劃區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以及城市節約用水等方面的違法、違章行為進行監察;
(四)實施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方面的監察。依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損壞環境衛生設施、影響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等方面的違法、違章行為進行監察;
(五)實施城市園林綠化方面的監察。依據《城市綠化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損壞城市綠地、花草、樹木、園林綠化設施及亂砍樹木等方面的違法、違章行為進行監察;
(六)在受委託的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
㈡ 江蘇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條例的解讀
通榆河是一條縱貫南通、鹽城、連雲港市行政區域的我省南水北調的骨幹河流,幹流規劃全長415公里,與上百條河流相通,流經20多個縣級以上行政區域,是我省沿海地區最重要的「清水通道」。為此,省人大常委會於2002年12月17日通過了《關於加強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決定》,對通榆河水環境予以重點保護。但近年來,隨著蘇中、蘇北工業化進程加快和沿海開發戰略的實施,通榆河水環境保護又遭受嚴重威脅,給沿線居民的飲用水水質保障帶來巨大壓力。對此,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李全林副主任帶隊於2010年9月對倪峰等代表提出的《關於加強通榆河水源保護工作的建議》進行重點督辦。2012年1月12日,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了《江蘇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條例》,共五十五條,從通榆河功能定位、通榆河保護區劃定、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等方面進行了規范,並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條例》緊扣防治通榆河水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促進本省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立法目的,結合通榆河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在《關於加強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決定》的基礎上,吸收我省以往水污染防治的立法經驗,作出了不少新的規范。【亮點之一】突出飲用水源功能定位目前,通榆河流域有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24個,涉及人口1000多萬,鹽城市區及其大部分縣(市)和泰州市個別縣(市)已經將通榆河沿線地區河流作為飲用水源,連雲港市也考慮將通榆河規劃為備用水源。同時,通榆河又是沿海地區的一條水運交通大動脈和重要戰略性資源,具有灌溉、行洪等功能。因此,如何協調好飲用水源與航運等功能,是立法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條例》第三條開宗明義,明確規定通榆河是沿河地區居民飲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同時兼有灌溉、航運、行洪等功能。通榆河以及主要供水河道的水質應當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以上標准。《條例》與《決定》相比,突出了通榆河飲用水源的功能定位,明確了通榆河的主要功能是飲用水源,兼顧灌溉、航運、行洪等功能,從而把飲用水安全放在了第一位,首先要保障的是人民群眾飲用水源安全。【亮點之二】適當擴大區域保護范圍隨著通榆河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通榆河北延工程的開通和南延工程的逐步實施,《決定》確定的保護范圍已經不適應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為此,《條例》第四條規定,通榆河實行分級保護,劃分為三級保護區。通榆河及其兩側各一公里、主要供水河道及其兩側各一公里區域為通榆河一級保護區;新沂河南偏泓、鹽河和斗龍港、新洋港、黃沙港、射陽河、車路河、沂南小河、沭新河等與通榆河平交的主要河道上溯五公里以及沿岸兩側各一公里區域為通榆河二級保護區;其他與通榆河平交的河道上溯五公里以及沿岸兩側各一公里區域為通榆河三級保護區。《條例》與《決定》相比,適用范圍有所擴大,將通榆河北延工程、南延工程涉及的行政區域全部納入適用范圍。同時,考慮到與通榆河平交河道眾多等因素,結合水污染防治及水質保護需要,適當擴大了一、二級保護區的范圍,將主要供水河道在《決定》的基礎上增加了薔薇河、三陽河、鹵汀河、如泰運河、如海運河,擴大了通榆河一級保護區的范圍;將主要平交河道在《決定》的基礎上增加了新沂河南偏泓、鹽河、車路河、沂南小河、沭新河,擴大了通榆河二級保護區范圍;同時規定,其他平交河道劃定為通榆河三級保護區。【亮點之三】切實保障公共財政投入通榆河位於淮河流域下游,區內河網密布,污染源十分復雜。同時,通榆河沿河地區生活污水總處理率僅為27.8%,不少污水處理廠的運行達不到設計能力,尾水通道問題也未能得到有效解決,這就需要各級人民政府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大對通榆河沿河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切實保護好通榆河沿河地區水環境。對此,《條例》第五條第二款規定,省人民政府、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大投入,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專門用於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已設立的有關環境保護資金,應當安排一定比例用於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第二十三條規定,省人民政府、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公平、合理、合法原則,逐步在重要生態功能區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條例》與《決定》相比,明確了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資金來源,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從而使通榆河的環境保護經費得到了有效保障,從制度設計上確保通榆河水質能得到有效治理。【亮點之四】嚴格監管危險物品水運通榆河航道素有蘇北水運「大動脈」之稱,特別是隨著連申線航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實施,通榆河航運對於推動沿海開發、促進蘇北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於船舶運輸固有的風險性,特別是危險品運輸已成為通榆河沿線地區飲用水源安全的一個潛在的重大隱患。據了解,每年通過鹽城境內通榆河航道的危險化學品多達1000多萬噸,2007年3月曾發生一起裝載28噸稀鹽酸的水泥船與另一艘船相撞後沉沒於水廠取水口上游的鹽寶河中,導致部分鹽酸泄漏,嚴重影響到飲用水源的安全。為了防止船舶污染,《條例》在要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船舶污染防治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船舶污染行為,防止船舶污染水體的同時,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船舶應當設置污水、垃圾存貯裝置、集油或者油水分離裝置以及國家規定的防污設備和器材,並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環境污染的證書與文書。沿線地區的港口、碼頭、船閘應當設置污水、垃圾收集設施和糞便存貯裝置。貯運危險物品的港口、碼頭,還應當採取防溢、防滲、防漏等安全措施。同時,《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了嚴格的管理措施:首先,禁止運輸劇毒化學品以及國家規定禁止通過內河運輸的其他危險化學品的船舶進入通榆河及主要供水河道。運輸其他危險品的船舶進入通榆河及主要供水河道之前,應當向所在地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申報、報港,並按照規定採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懸掛專用的警示標志。其次,禁止掛漿機船、流動加油船在通榆河及主要供水河道水域內航行、停泊和作業。再次,通榆河及主要供水河道的船閘不得為禁止進入通榆河及主要供水河道水域的船舶提供過船服務,港口、碼頭不得為其提供托運、裝卸和儲存等服務。這些規定,都是《決定》所沒有的。【亮點之五】加大污染防治整治力度隨著我省沿海地區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推進,通榆河流域的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日趨加重,特別是一、二級保護區內仍有不少污染企業和污染設施,亟需加大整治力度。對此,《條例》對一、二級保護區的禁止和限制行為作了詳細規范,特別是在《決定》的基礎上,增加了禁止在通榆河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項目和新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內容,這樣既保證了《決定》的延續性、穩定性,也適應了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實際需要。同時,《條例》第四十條明確規定,通榆河一級保護區內已經設置的各類排污口和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貯存、利用、處置設施或者場所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責令限期拆除、關閉或者搬遷。對在通榆河一、二級保護區內已經設置的不符合內河港口總體規劃或者未取得合法手續的港口、碼頭,沿線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責令限期拆除、關閉或者搬遷。這些規定,與《決定》相比都進一步突顯了對通榆河水質的特殊保護。
㈢ 標准化管理培訓點查詢
標准化行業管理系統是依據標准化對象所屬的行業領域來建立的。按照我國經濟管理的體制和分類習慣,基本上可以分成工業標准化管理系統、農業標准化管理系統、交通運輸標准化管理系統、工程建設標准化管理系統,衛生標准化管理系統、軍用標准化管理系統、環境標准化管理系統……等等。而工業標准化管理系統又可分為機械工業、電子工業、紡織工業、冶金工業……等等標准化管理子系統;農業標准化管理子系統;以次類推,層層細分,組成我國標准化專業管理系統。
標准化行業管理系統的物質基礎是行業標准化系統表,二者分類方法應該是一致的。
為了讓大家對我國一些主要的標准化行業管理系統的內容及其特點有所了解,現簡扼介紹如下:
一、農業標准化管理系統
農業(包括林、牧、漁業)標准化的主要對象是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它們都有其生長和發育的特有規律,有受地理,自然條件和季節的限制和影響,因此這個標准化管理系統具有較大的復雜性。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農業標准化管理,既要強調有統一性,有要允許有差異性,如種子質量標准必須全國統一,但農業操作技術標准就應因地制宜,一般是制訂地方推薦性標准與指導性規范等,不能強求統一「一刀切」。
因此,1991年2月發布的《農業標准化管理辦法》中規定:「與安全、衛生有關的技術要求,重要的涉及技術銜接通用技術語言和國家需要控制的檢驗方法、種子與重要農產品的國家技標准、行業標准、以及法律,行業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是強制性農業標准。其他農業標準是推薦性農業標准」。並規定:「縣級以上各級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制定農業標准規范,推薦執行」。
第二,由於農業標准一般是農民多年來生產時間經驗的總結,嘔要由廣大農民來貫徹實施,就必須考慮到我國農民目前的生產技術水平和文化水平,考慮到現有的農業生產工具,使標准制訂得既科學合理,又通俗易懂,簡明易行,便於絕大多數農民學習,掌握和實施。
80年代後,江蘇省江寧、丹陽、武進、銅山等縣稻、棉、油菜、山竽等農作物的《栽培模式標准》與福建、貴州、河南等省制定的《煙草育苗技術規程》、《栽培及田間管理技術規程》等農業標准都是採用了圖文並茂的形式,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
第三,有不少農業標准既有文字標准,又有實物標准,採取文字標准和實物標准(即標樣)配套制定哈實施的方法。實物標准以文字標准為根據,文字標准又以實物標准(標樣)為說明,二者必須一致,才能正確的推行。如種子標准,棉花分級標准樣等。
我國農業標准化系統一般又分成以下幾個子系統。
1、種植業標准化系統
種植業一般指糧、棉、油、糖、煙、茶、桑、麻、菜、果、葯、雜等方面的栽培業,這一行業的標准化管理工作主要是種子,種苗和農產品質量標准化及其分級質量檢驗方法的標准化,同時抓農業生產栽培操作過程,土地肥料,植物保護、操作規程,農田建設、農副產品加工,貯藏和運輸等方面的標准化。其中種子質量標准工作抓好了,不僅可以促進農產品質量的提高,節約大量的種量,並且能增產。如水稻、棉花、玉米、水麥等作物,用符合標準的種子比用不符合標準的種子可增產10%左右,蔬菜則可增產15%-30%,標准化經濟效果十分顯著。
2、林業標准化系統
開展林業標准化的目的是為了培育、保護和發展我國森林資源,提高營造林質量,促進木材生產,發展林木產品品種,開發多種經營,綜合利用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生活消費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林業標准化管理主要是抓林木種子,苗木品質標准及其檢驗方法標准,各種木材規格及測量標准,林木化工產品等方面的標准化以及林木經營操作技術規程等。
3、畜牧業標准化系統
畜牧業的標准化是發展畜牧業和畜產品生產的基礎工作。加強畜牧業標准化,有利於畜禽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減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畜牧業的經濟效益。這一系統的標准化管理就是抓種禽品質標准,飼養標准、肉、皮、毛等23種有經濟價值的產品質量分級標准及獸葯等方面的標准化。
4、水產業標准化系統
水產業涉及水產資源,捕捉技術,海水,淡水養殖,水產品保鮮,加工及綜合利用,以及直接與上述區域有關的漁船,漁業機械儀器,漁具等領域。因此這一系統的標准化管理除了應抓好魚種、魚苗及水產品的質量標准外,還應抓好漁船船型和機型的系列化,漁業機械的零部件通用化,漁用工業品如漁用白棕繩、錦綸漁網線等標准化工作。
二、工業標准化管理系統
工業標准化歷史長久,范圍廣泛,內容豐富,是我國標准化工業管理系統中的主要子系統。它管理的主要對象是各種類型的工業產品,因此工業標准化管理系統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做好以產品標准為中心,以技術標准為主體開展標准化工作,使工業企業生產出適銷對路,物美價廉、深受用戶和消費者歡迎的產品,以滿足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具體來說是要做好「三代」:
產品品種規格的系列化。就是將同一品種或同一型式產品的規格按最佳數列科學排列,以最少的品種滿足最廣泛的需要。這就制定產品參數系列標准,編制產品系列型譜,進行產品的系列設計等,滿足社會上多種化需要。
零部件的通用化。這就要使零部件之間具有使用功能的等效性(即指零部件在使用方面有相同的功能)和連續要素的一致性,使一些形狀比較簡單,結構比較相似,用途相同,尺寸變化有規律的零部件,例如,環、墊、圈、手柄、手槍、軸承座、制動器、聯軸器、減速器、,變速器等通用,不但在同類型產品之間通用,而且在不同類型的產品之間也可通用或借用。
產品質量的標准化。產品質量是一切工業企業的「命根子」,要保證產品質量合格,就要不斷地做好設計、加工、工藝、裝配、設備、甚至包裝貯運等環節的標准化,以保證產品質量標准。以原材料標准、零部件標准、半成品標準保證成品質量標准,還要積極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不斷提高產品標准水平以促進我國產品質量,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為了保證技術標準的順利實施,提高工業企業的產品質量要做好企業管理標准化工作,建立以技術標准為主題包括管理標准在內的企業標准化系統,就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需要協調統一的重要性管理事項和工作事項,通過制定標准和實施標准,獲得最佳管理秩序和效益,這也是保證產品標准化順利實現的必要條件。
工業標准化管理系統根據我國工業部門的分類規定和傳統習慣,根據產品特性又可分成原材料工業標准化系統、機械工業標准化系統,電子工業標准化系統,輕工標准化系統、紡織標准化系統、能源工業標准化系統、信息工業標准化系統……等等。現簡單介紹如下:
1、原材料工業標准化系統
我國的原材料工業包括冶金工業、化學工業和建築材料工業、它們分別為其它工業部門提供各種金屬材料,化工材料和建築材料。
冶金工業又可分為黑色金屬(鐵、錳、鉻及其合金)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兩個子系統。冶金工業標准化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立足於國內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以各種金屬材料產品標准(標樣)為基礎,認真抓好礦石(礦砂)標准,操作工藝標准,取樣試驗,分析方法標准和金屬物理性能檢驗方法標准等,同時還要抓好有關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標准和金屬冶煉過程中需要的耐火材料,炭素材料和焦炭等標准。
化工產品品種繁多,性能差異大,更新換代快,還有不少化工產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有腐蝕性的特點,所以其產品及化學試驗,分析方法標准數量大,范圍廣,更新率高,要求嚴格,更必須加強標准化光亮。
建材工業包括水泥,磚瓦、玻璃、陶瓷、平板玻璃及建築塗料,建築塑料等行業,這個系統的標准化管理主要是圍繞建材產品標准,產品抽樣方法,檢驗方法,化學分析方法標准,建材的生產機械與設備,環境保護與安全等方面標准化展開的。
2、機械工業標准化系統
機械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技術裝備的重要基礎工業,機械產品的品種,質量和數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使用部門的生產能力,勞動效率,能耗和經濟效益。因此,更應該抓好標准化管理。
我國機械工業目前已發展到具有通用機械,石油化工機械,重型與礦山機械,機床與工具、汽車、電工、儀器儀表、 農業機械,包裝機械,印刷機械……等150個行業5萬多種產品的工業部門。互相之間又有比較廣泛,復雜的生產協作和產品配套關系,使機械工業標准化管理具有標准數量大,基礎標准多,產品標准精度高的特點,為此應該圍繞「上質量,上品種,上水平,提高經濟效益」的總目標,抓零部件標准,工藝工裝標准,環境試驗,計量監測標准和產品質量標準的標准化工作,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3、電子工業標准化系統
電子產品種類繁多,技術復雜,協作配套,通用互換的關系非常密切,還要求產品性能高,環境適應性可靠性好,這就要嚴格標准化管理,除了注重產品質量標准化工作外,還要重視元器件標准,工藝標准等標准化工作,此外,還要建立電子產品例型試驗站為考核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提供必要的試驗手段。
4、紡織工業標准化系統
我國紡織工業標准化工作主要是抓棉、毛、麻、絲、纖維及化纖質量標准及其紡織品質量標准化,還有測試儀器測試方法的標准化工作。由於紡織品是人們不可缺少的消費品,這個系統的標准化管理工作也很重要,但要注意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紡織品標准要從原來偏重強牢度指標轉移到強牢度和服用性能並重,講究顏色,舒適,美觀,挺括的等。
5、輕工標准化系統
我國輕工業主要是從事消費品生產的加工工業,目前已有造紙、自行車、鍾表燈泡、香料香精及化妝、食品、塑料製品、工具及建築五金製品,鞋帽、工藝美術品等40多個行業,由於這寫行業之間聯系少,生產企業小又分散,集體所有制的企業多一般是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銷售,因此這一系統的標准化管理總,除了直接影響國民經濟和人民身體健康的產品標准如勞保用品,食品,兒童玩具等產品要強制「統一」外,其它商品可制定簡明扼要的企業標准和地方標准靈活掌握,讓其為人民提供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用品,發揮更大作用。
6、能源工業標准化管理系統
能源工業標准化管理包括石油工業標准化,煤炭工業標准化和電力工業標准化,核工業標准化等四個子系統。
石油工業標准化管理主要是油氣勘探,鑽井採油以及對石油各類產品與試驗,檢測方法的標准化,它為合理加工合理,提高石油產品的利用述評,節約我國能源發揮重要作用。
煤炭工業標准化管理主要是抓好我國煤炭取樣分類標准和焦炭煤氣等煤炭產品的質量標准和測試方法標准,以合理開發利用我國煤炭資源,滿足其它工業部門需要。
電力工業標准化管理包括勘測、設計、試驗、驗收、安裝、施工、安全操作等規程,安全生產建設標准和生產運行標准,以保證電的產、供、用正常秩序,同時注意加強環保標準的制訂和管理,以免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的平衡破壞。
浙江泰山核電站和深圳大亞灣核電站的建設為我國核工業從軍用轉向民用,也為我國增加一個新的能源工業開辟了道路,同時也初步形成了以核電站工程建設標准、核電站設備以及其零部件標准和核電站安全運行標准為主體的核工業標准化系統。
7、信息工業標准化系統
信息工業標准化目前主要是指郵電通信器材與網路標准化管理。其任務就是嚴格實施通信網技術標准,各類通信裝備的產品標准,各類業務網的工程設計,施工,驗收等技術方面所規定的通信工程建設技術標准以及保證各類郵電通信網上正常運行規定的通信設備維護技術標准及操作標准等。要求全部通信網正常、可靠、高效的運行,各類業務網之間相互配合,銜接一致,但互不幹擾,並達到與國際通用,這樣才能為分散在全國各地信息收集起來,通過內部傳遞,交換與加工處理、迅速,安全、正確地送答給用戶,提供物質保證。
三、服務業務標准化系統
服務業,又稱第三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部門,包括餐館、飯店、旅行社,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醫院、供水、供電、供氣、零售批發、銀行保險、教育培訓、咨詢等行業。現簡扼選解如下:
1、商貿服務標准化
無論是內貿,還是外貿,其行業標准化的主要內容是商品質量標准化,貿易管理程序化服務行為規范化。因此,商品質量(包括包裝、標簽質量)標准,商貿管理標准與服務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是商貿行業標准化的主要工作。
2、交通運輸標准化系統
我國交通運輸標准系統分為鐵路運輸標准化,公路運輸標准化,水運標准化和航空標准化四個子系統。
交通運輸標准化管理的任務主要是圍繞以貨物及旅客為對象,以安全和服務質量標准為主體的標准化工作。
因此,既要抓好運輸機具質量標准,同時抓好運行和裝卸等操作規程及作業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更要抓好鐵路,公路,民航等運輸工業服務標准化工作,做到四通發達,暢通無阻,安全正點的把旅客和貨物送到目的地,為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快速可靠的運輸手段,當好先行官。
3、銀行、保險行業標准化系統
銀行、保險行業標准化系統的主要任務是為顧客提供金融服務。為此,不僅要制定與實施各類金融業務的基礎標准,如術語、代碼、文件格式標准;而且要制定與實施其管理標准與服務標准。
4、公用事業標准化系統
包括城市、城鎮供水、供熱、供氣、供電服務標准化及城市綠色、市容、環境管理等方面的標准化。
5、廣播電視行業標准化
主要包括廣播電影電視行業術語,符號、信號等基礎標准,節目製作與播放工藝標准,質量特性測量方法標准及相關管理標準的制定與實施。
6、培訓、教育服務標准化
主要包括培訓,教育服務標准,服務提供及管理標准以及其質量考核、評價標準的制定與實施。
7、衛生標准化管理系統
衛生標准化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執行環境衛生標準保健與醫療衛生服務標准,以減少傳染病,改善環境衛生質量;貫徹食品衛生標准,提高食品衛生質量,保障人民健康;實施勞動衛生標准,改善勞動條件,減少職業病;制訂和嚴格實施葯品標准(葯典),保證葯品質量,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還應該抓好放射衛生防護標准,學校衛生等其它衛生標准化工作。
此外,還有文化,體育,旅遊等各方面的服務標准化。
四、工程建設標准化管理系統
工程建設系統的標准化管理主要是認真抓好鐵路、公路、航運、水利、電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礦山、城市建設、人防等各類建設工程的勘探設計,施工及驗收標准,由於工程建設標准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綜合性強,使制定標準的周期較長管理上更應嚴格。
五、環境保護標准化管理系統
環境保護標准化管理的任務主要是抓好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標准,污染物的排放標准,以及監測方法標準的實施,以利於對環境的科學管理和維護生態平衡,對造福人類和祖國現代化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六、軍用標准化管理系統
軍用標准化系統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抓好軍事技術裝備及軍用品的標准化工作,為提供優良的武器裝備,保衛祖國和實現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
㈣ 無限多分求(分科加):城鎮供水原有政策
現在只能找到這些,如果你要詳細的只能去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了
這里有一些城鎮供水的條例
http://www.iwatertech.com/policies/urban-water-supply/index.htm
還有一些相關的文章,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城鎮供水事業發展形勢與展望
http://www.cepi.com.cn/experts/article/20070125111513194.htm
中國城鎮供水協會是在建設部指導下,以城鎮供水企業和地方城鎮供水為主體以及相關單位或個人自願參加組成的社會團體。協會的宗旨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遵守憲法和法律,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推進行業管理,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反映會員願望,促進企業間的橫向交流,為會員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發揮政府主管部門與企業間聯系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城鎮供水事業的發展。
概況:我國城鎮供水事業誕生於清朝後期,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經過長期發展,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范圍內的城市、縣鎮都已興建了供水企業。中國城鎮供水協會成立於1985年4月21日,設有基本團體會員、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特邀會員和榮譽會員,現共有會員2,672個。
主要活動:
1.積極、認真、扎扎實實地為會員服務。
(1)幫助企業探討改革之路;
(2)積極推行工資改革;
(3)協助合理調整水價;
(4)積極配合建設部實施企業上等級工作;
(5)全力抓好經常性的工作。
2.充分發揮橋梁紐帶和參謀助手作用。
(1)配合建設部完善供水行業的法制建設;
(2)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制定行業規劃;
(3)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4)舉辦供水、節水產品展銷活動。
組織機構:中國水協的最高權利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權利執行機構是理事會,秘書處是常設機構。協會下設專業委員會有:科學技術委員會、企業管理委員會、節約用水委員會、縣鎮供水委員會、思想政治委員會、編輯出版委員會、
經濟實體及其他組織:1992年,中國水協與上海自來水公司所屬上海給水設備工程公司聯合組建了「華水新技術開發公司」。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城鎮供水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為供水企業技術改造、技術診斷提供咨詢和勞務服務;稱貸凈水工程、管道工程設計施工任務;經銷供水節水專用設備、器材,組織展銷和產品定點加工。兩年來業務不斷擴展,經營效益初見成效,為協會擴大服務,增加財政收入創造了一個有效的途徑。為了維護供水企業和廣大用戶的利益,促進供水、節水設備器材質量的不斷提高,開辟優質產品的信息傳遞,中國水協在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節約用水委員會下分別設置了供水、節水產品推薦辦公室,開展優質產品推薦工作。
刊物: 《城鎮供水》是中國水協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刊物的主要內容除供水技術的報道和專題探討外,還有有關城鎮供水的方針、政策、協會重大活動,供水企業的經營管理,國際城市供水技術發展,國際水界的活動以及普及性供水技術,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資料。《供水節水報》是中國水協主辦的會報,用於宣傳有關城鎮供水和城市節水的方針、政策、法規,報道城鎮供水事業發展,中國水協重大活動,全國各地供水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果和新動向,改革開放的舉措與動態,刊登人物傳記以及會員的文學藝術作品、供水企業間的文體活動。
1.總則
1.1 為了加強西部地區小城鎮供水管理,發展西部小城鎮供水事業,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和其它用水,根據國務院令第158號《城市供水條例》、《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城市供水水質標准》(CJ/T206-200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小城鎮建設技術政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等有關的法律、法規,結合我國西部小城鎮實際情況,制定本政策。
1.2 本技術政策所稱小城鎮①,是指依法設立的建制鎮。
1.3 本技術政策所稱小城鎮供水,是指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設備)向居民和單位的生產、生活和其它各項建設提供用水的供水系統的總稱。
1.4 本技術政策適用於西部小城鎮供水系統規劃、工程建設,指導供水系統及處理工藝的選擇,並作為供水管理的政策依據。
1.5 城鎮供水應根據地區的差別實行分類指導,應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環境條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選擇供水方式。城鎮供水設施建設,應根據城鎮發展規劃合理確定城鎮供水設施建設規模。城鎮供水應該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1.6 城鎮供水應當遵循合理開發水源與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相結合的原則。
1.7城鎮供水應當貫徹有利於城鎮供水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鼓勵開展供水科學技術研究,採用經濟適用、技術成熟工藝,積極穩妥推行供水新技術、提高城鎮供水水平。
①小城鎮規模分級:一級鎮,指縣駐地鎮、經濟發達地區3萬以上人口的中心鎮、經濟發展一般地區2.5萬以上鎮區人口的中心鎮;二級鎮, 經濟發達地區一級鎮以外的中心鎮和2.5萬以上人口的一般鎮、經濟發展一般地區一級鎮以外的中心鎮、2萬以上鎮區人口的一般鎮、經濟欠發達地區1萬以上鎮區人口縣城鎮以外的其它鎮;三級鎮,二級鎮以外的一般鎮和在規劃期將發展的建制鎮。資料來源:《小城鎮規劃標准研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
2.目標與原則
2.1 遵照建設部《建設事業「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綱要》,結合西部小城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爭取大部分小城鎮供水普及率在2010年達到85%,2020年達到95%。
2.2 供水工程是城鎮的生命線,應當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確保水量、水質和水壓安全。
2.3 在條件合適的小城鎮群之間鼓勵採取區域聯合供水。
2.4 城鎮供水設施建設,應近、遠期相結合,以近期進行建設,以遠期進行規劃、設計。近期設計年限宜採用5年,遠期規劃年限宜採用5~15年。
2.5根據本地區經濟狀況,推廣適用的水廠自動化技術工藝,同時開展管網和生產管理的優化調度。
3.水源及取水
3.1 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管理,確保飲用水源安全。有條件的地區,盡量採用雙水源供水。給水工程設計應從全局出發考慮水資源的節約利用、水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優先保證城鎮生活用水。
3.2 根據地表水、地下水具體情況,科學確定供水水源的開發次序。供水水源應當區域統籌考慮,地表水豐富地區,將地下水作為儲備水源;對地表水比較缺乏的城鎮,可取用地下水。此外,缺水地區可根據情況積極開發雨水、再生水(不宜作為飲用水水源)、苦鹹水等水源。
3.3 取水位置需符合城市總體規劃要求,綜合考慮水質,地形、水文地質,施工等因素。應優先選用水質好、距離近、位置較高能實現自流和水量充足的水庫水(泉水),提高供水經濟性。
3.4 水源水量要求
3.4.1合理利用水資源,在滿足基本生態用水前提下,統籌兼顧城鎮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其它用水。
3.4.2對所在地區的水資源狀況進行認真勘測,建制鎮給水水源的枯水流量保證率宜不低於90%,當水源的枯水流量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可適當降低保證率或採取多水源調節、水量調蓄等措施保證用水量。
3.5 水源水質要求
3.5.1 供水水源地必須依法建立水源保護區。保護區內嚴禁建設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質的設施和進行有礙水源水質的活動。對於以河流為水源,應加強對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100m水域的保護,對取用水庫水,應由當地「人大」立法劃定水庫徑流區為一級水源保護區,對於地下水水源,應加強水源井核心區的保護;此外,還應加強二級水源保護區的保護。
3.5.2 選用地表水作為供水水源時,應參照執行現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的條款。
3.5.3 選用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時,應參照執行現行《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的條款。
3.5.4 當水源水質不符合要求時,不宜作為供水水源。若限於條件需加以利用時,水源水質超標項目經水廠處理後,出水水質應達到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要求。
3.6 取水構築物類型選擇
3.6.1 地下水取水構築物,當地下潛水埋藏較淺,水位變化不大時,採用大口徑管井取水;當河床為透水性良好的砂礫層,含水層較厚,水量較豐富時,可採用大口井或滲渠取地下滲流水。
3.6.2 地表水取水構築物型式,應在滿足安全供水前提下,根據河床地形及地質、河床沖刷、淤積、水深及水位變幅、泥沙及漂浮物、冰情和航運以及施工條件等因素考慮,江河取水一般考慮採用江河固定式;當水源水位變幅大,水位漲落速度小於2.0m/h,且水流不急、要求施工周期短和建造固定式取水構築物有困難,且取水安全性要求不高或臨時取水時,可考慮採用纜車或浮船等活動式取水構築物;當水庫水深較大時,採用庫壩式取水構築物,設置分層取水,構築物可與壩體同時設計和施工,或在庫壩後由涵洞放水,防止損傷壩體,同時不受船隻、風浪影響。
3.6.3 當山溪河流取水深度不足,或者取水量占河流枯水量的百分率較大(>30%),推移質不多時,可在河流上修建低壩抬高水位和攔截足夠的水量。低壩可用固定式或活動式。
3.6.4 在水淺、大顆粒推移質較多的山溪河流,取水量較大時採用底欄柵式取水。
4.輸水系統
4.1輸水管渠定線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要求。輸水系統必須保證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4.2 輸水管渠定線應充分考慮地形和地質條件,同時便於施工和管理,盡量降低造價。
4.3 輸水管渠可採用壓力管渠和重力管渠兩種形式。當遠距離輸水,可採用加壓和重力輸水兩者相結合的形式。
4.4 從供水安全考慮,輸水管渠不宜少於兩條;在地形條件復雜和經濟條件不允許時,可用單管渠輸水,但要充分考慮貯水設施、管道的安全措施和維護條件。
4.5 考慮供、輸水壓力及地質條件、埋深及防止二次污染等因素,可分段、分區選用經濟實用、就地或附近能生產的國家推薦的新型管材。
5.凈水系統
5.1 選擇准則
5.1.1 凈水工藝應選擇投資省,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簡單,佔地少的工藝。同時應根據處理的規模、原水水質以及現行《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要求,經技術經濟比較後優選確定。
5.1.2 凈水工藝選擇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包括:基建投資、年經營費、單位水量投資、單位水量電耗;佔地面積、運行可靠性、管理維護難易程度、總體安全效益等。
5.1.3 不同地區,不同水源水質應採用相應的凈水技術。凈水工藝選擇時須充分了解原水中污染物的形成及發展趨勢,以便對所選工藝可能的改善措施做出分析與判斷。
5.2 處理工藝
5.2.1採用地表水作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質符合現行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Ⅱ類標準的水體,宜採用混凝→沉澱或澄清→過濾→消毒的常規工藝;採用地下水作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質符合現行的《地下水質量標准》(GB14848)Ⅲ類標準的水體,經適當處理可用作飲用水。
5.2.2 處理構築物不宜少於兩組。原水含沙量高時,宜採取預沉措施。條件允許時,也可修建蓄水構築物,以供沙峰期間取用。
5.2.3 對於原水中含有天然有機物或微量有機物及富營養化原水根據污染或富營養化程度選擇合適的預處理或強化處理、深度處理工藝或組合工藝。適宜的預處理或強化處理工藝有:化學氧化法(如投加高錳酸鉀、二氧化氯等),投加助凝劑、絮凝劑,投加粉末活性炭,增設生物濾池;適宜的深度處理工藝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膜技術。
5.2.4 原水中鐵、錳含量超過現行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限量時,應考慮除鐵除錳。單獨除鐵除錳均可採用曝氣→接觸氧化過濾;原水中鐵錳同時超標可採用曝氣→一級過濾→二級過濾。
5.2.5原水中氟含量超過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時,應考慮除氟。適宜的除氟方法有混凝沉澱法、活性氧化鋁吸附法、電滲析法、納濾法和反滲透法,視經濟條件採用。
5.2.6消毒宜採用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線消毒等。
5.2.7 葯劑的投加控制,宜採用計量泵自動投加。
6.配水系統
6.1 配水管網應按照城鎮規劃要求,一般沿城鎮規劃道路敷設,在城鎮主幹道上應沿人行道敷設。
6.2 管線布置沿水流方向,以最短的路線布置干管,干管應從用水量較大的街區通過,干管間距可根據街區情況設置。干管之間用連接管聯結成環狀,連接管間距,可根據街區大小情況設置。
6.3管網宜布置成環狀,以保證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當允許間斷供水時,可布置為樹枝狀,但應考慮將來有連成環狀管網的可能。
6.4 城鎮生活飲用水的管網嚴禁與非生活飲用水的管網連接。
6.5 開展供水系統的優化調度,保障管網水量、水質並節省能量。
6.6 供水調節方式可採用水塔調節或利用地形設置高位水池、水泵調速方式。
7.污泥處理系統
7.1 水廠污泥的處理與利用原則是減量化、無害化,小城鎮水廠污泥按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適當處理。
7.2 水廠污泥處理工藝一般包括濃縮、調理和脫水。污泥調理視情況採用物理法或化學法;污泥的脫水以離心或壓濾工藝為主。
8.自動控制系統
8.1給水工程設備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應從提高供水水質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改善勞動條件和增加經濟效益出發,根據需要及設備供應情況,妥善確定。
8.2水廠設備操作以手控為主,新建水廠在條件成熟時可建設自動控制系統,提高水廠的科學管理與自動化水平。
9.供水安全及節水
9.1做好供水系統重大事故應急方案,保護人民正常生活,保障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將供水安全納入地區統一安全應急預案。
9.2 對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內源性水質惡化、有毒有害化學品和生物製品事故性泄漏、水廠運行事故均要做好預警方案與對應的措施。
9.3 應急供水水量要滿足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可採用運送飲用水、鋪設臨時管道供水、車載凈水設備供水等方式。
9.4 小城鎮應注意節約用水,城鎮人均綜合用水量宜≤240L/d,農村人均綜合用水量宜≤120L/d。
10.運營管理
10.1 為使城鎮供水系統建立標准化運營機制,提高供水管理的技術水平,確保安全、穩定、優質、低耗供水,應加強對城鎮供水系統的運行、維護及安全方面的管理。
10.2 水源水質監測、城市及村鎮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檢測過程中采樣點選擇、檢驗項目和頻率、合格率按照相應的標准執行;水質檢驗方法原水檢驗應按照GB3838執行;生活飲用水檢驗的方法應按照《生活飲用水水質檢驗方法》GB/T5750執行。
10.3 供水設施、設備的運行、維護及廠級調度參照《城鎮供水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58執行。
10.4 應注意水廠消毒劑氯、氨及二氧化氯的使用安全,嚴格按照相應的安全規程操作和使用;電氣安全嚴格遵守相關的工作規程。
10.5 加強管網的日常運行和維護管理,提高管網管理的技術水平,防止供水管網系統的二次污染
㈤ 舉報違章建築應找什麼部門,打什麼電話
如發現有違章建築,可向城市建設局下屬的城市建設管理監察支隊舉報,或向當地版房屋土地管理局、規權劃局舉報。舉報電話12319。
違章建築主要包括:
⑴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並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⑵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物;
⑶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物;
⑷臨時建築建設後超過有效期未拆除成為永久性建築的建築物;
(5)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騙取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5)江蘇省城鎮供水條例擴展閱讀
違章建築是指未取得擬建工程規劃許可證(原址、選址建房意見書),在規劃區以外建設,違反《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動工建造的房屋及設施。
當違章建築遭受他人侵害時,侵害人是否學要負停止侵害、賠償等責任,實務中有不同的意見。有一種意見認為國家(法院)保護的應當是合法權益,對違法的民事行為帶來的權益,法院不應當保護。而違章建築沒有經過政府有關部門的批准,違反了《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此產生的利益,國家不應該保護。
㈥ 水源水gb5749最新標準是什麼
前 言 本標准全文強制。本標准自實施之日起代替GB 574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本標准與GB 574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 水質指標由GB 5749-85的35項增加至106項,增加了71項;修訂了8項;其中: —— 微生物指標由2項增至6項,增加了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修訂了總大腸菌群; —— 飲用水消毒劑由1項增至4項,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 毒理指標中無機化合物由10項增至21項,增加了溴酸鹽、亞氯酸鹽、氯酸鹽、銻、鋇、鈹、硼、鉬、鎳、鉈、氯化氰;並修訂了砷、鎘、鉛、硝酸鹽;毒理指標中有機化合物由5項增至53項,增加了甲醛、三鹵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環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醯胺、微囊藻毒素-LR、滅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樂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馬拉硫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敵敵畏、草甘膦;修訂了四氯化碳; —— 感官性狀和一般理化指標由15項增至20項,增加了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鈉、鋁;修訂了渾濁度; —— 放射性指標中修訂了總α放射性。 —— 刪除了水源選擇和水源衛生防護兩部分內容。 —— 簡化了供水部門的水質檢測規定,部分內容列入《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 —— 增加了附錄A。 —— 增加了參考文獻。本標準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為准備水質凈化和水質檢驗條件,賈第鞭毛蟲、隱孢子蟲、三鹵甲烷、微囊藻毒素-LR等4項指標延至2008年7月1日起執行。 本標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出並歸口本標准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本標准參加起草單位:廣東省衛生監督所、浙江省衛生監督所、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標准研究所。本標准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昌傑、陳西平、張嵐、陳亞妍、蔡祖根、甘日華、申屠杭、郭常義、魏建榮、寧瑞珠、劉文朝、胡林林。 本標准參加起草人:蔡詩文、林少彬、劉凡、姚孝元、陸坤明、陳國光、周懷東、李延平。本標准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1 范圍本標准規定了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要求、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要求、二次供水衛生要求、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要求、水質監測和水質檢驗方法。本標准適用於城鄉各類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也適用於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 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誤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 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GB/T 5750 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方法 GB/T 14848 地下水質量標准 GB 17051 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 GB/T 17218 飲用水化學處理劑衛生安全性評價 GB/T 17219 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准 CJ/T 206 城市供水水質標准 SL 308 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准衛生部 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 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 生活飲用水 drinking water 供人生活的飲水和生活用水。 3.2 供水方式 type of water supply 3.2.1集中式供水 central water supply 自水源集中取水,通過輸配水管網送到用戶或者公共取水點的供水方式,包括自建設施供水。為用戶提供日常飲用水的供水站和為公共場所、居民社區提供的分質供水也屬於集中式供水。 3.2.2 二次供水 secondary water supply 集中式供水在入戶之前經再度儲存、加壓和消毒或深度處理,通過管道或容器輸送給用戶的供水方式。 3.2.3 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 small central water supply for rural areas 日供水在1000m3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農村集中式供水。 3.2.4 分散式供水 non-central water supply 用戶直接從水源取水,未經任何設施或僅有簡易設施的供水方式。 3.3 常規指標 regular indices 能反映生活飲用水水質基本狀況的水質指標。 3.4 非常規指標 non-regular indices 根據地區、時間或特殊情況需要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指標。 4 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要求 4.1 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保證用戶飲用安全。 4.1.1 生活飲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4.1.2 生活飲用水中化學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 4.1.3 生活飲用水中放射性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 4.1.4 生活飲用水的感官性狀良好。 4.1.5 生活飲用水應經消毒處理。 4.1.6 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符合表1和表3衛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出廠水中消毒劑限值、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中消毒劑餘量均應符合表2要求。 4.1.7 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質因條件限制,部分指標可暫按照表4執行,其餘指標仍按表1、表2和表3執行。 4.1.8 當發生影響水質的突發性公共事件時,經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可適當放寬。 4.1.9 當飲用水中含有附錄A表A.1所列指標時,可參考此表限值評價。 表1 水質常規指標及限值指 標 限 值 1、微生物指標① 總大腸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檢出耐熱大腸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檢出大腸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檢出菌落總數(CFU/mL) 100 2、毒理指標砷(mg/L) 0.01 鎘(mg/L) 0.005 鉻(六價,mg/L) 0.05 鉛(mg/L) 0.01 汞(mg/L) 0.001 硒(mg/L) 0.01 氰化物(mg/L) 0.05 氟化物(mg/L) 1.0 硝酸鹽(以N計,mg/L) 10 地下水源限制時為20 三氯甲烷(mg/L) 0.06 四氯化碳(mg/L) 0.002 溴酸鹽(使用臭氧時,mg/L) 0.01 甲醛(使用臭氧時,mg/L) 0.9 亞氯酸鹽(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時,mg/L) 0.7 氯酸鹽(使用復合二氧化氯消毒時,mg/L) 0.7 3、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鉑鈷色度單位) 15 渾濁度(NTU-散射濁度單位) 1 水源與凈水技術條件限制時為3 臭和味 無異臭、異味肉眼可見物 無 pH (pH單位) 不小於6.5且不大於8.5 鋁(mg/L) 0.2 鐵(mg/L) 0.3 錳(mg/L) 0.1 銅(mg/L) 1.0 鋅(mg/L) 1.0 氯化物(mg/L) 250 硫酸鹽(mg/L) 250 溶解性總固體(mg/L) 1000 總硬度(以CaCO3計,mg/L) 4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計,mg/L) 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mg/L時為5 揮發酚類(以苯酚計,mg/L) 0.002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mg/L) 0.3 4、放射性指標② 指導值總α放射性(Bq/L) 0.5 總β放射性(Bq/L) 1 ①MPN表示最可能數;CFU表示菌落形成單位。當水樣檢出總大腸菌群時,應進一步檢驗大腸埃希氏菌或耐熱大腸菌群;水樣未檢出總大腸菌群,不必檢驗大腸埃希氏菌或耐熱大腸菌群。 ②放射性指標超過指導值,應進行核素分析和評價,判定能否飲用。表2 飲用水中消毒劑常規指標及要求消毒劑名稱 與水接觸時間 出廠水中限值 出廠水中餘量 管網末梢水中餘量氯氣及游離氯制劑(游離氯,mg/L) 至少30min 4 ≥0.3 ≥0.05 一氯胺(總氯,mg/L) 至少120min 3 ≥0.5 ≥0.05 臭氧(O3,mg/L) 至少12min 0.3 0.02 如加氯,總氯≥0.05 二氧化氯(ClO2,mg/L) 至少30min 0.8 ≥0.1 ≥0.02 表3 水質非常規指標及限值指 標 限 值 1、微生物指標賈第鞭毛蟲(個/10L) <1 隱孢子蟲(個/10L) <1 2、毒理指標銻(mg/L) 0.005 鋇(mg/L) 0.7 鈹(mg/L) 0.002 硼(mg/L) 0.5 鉬(mg/L) 0.07 鎳(mg/L) 0.02 銀(mg/L) 0.05 鉈(mg/L) 0.0001 氯化氰 (以CN-計,mg/L) 0.07 一氯二溴甲烷(mg/L) 0.1 二氯一溴甲烷(mg/L) 0.06 二氯乙酸(mg/L) 0.05 1,2-二氯乙烷(mg/L) 0.03 二氯甲烷(mg/L) 0.02 三鹵甲烷(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的總和) 該類化合物中各種化合物的實測濃度與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不超過1 1,1,1-三氯乙烷(mg/L) 2 三氯乙酸(mg/L) 0.1 三氯乙醛(mg/L) 0.01 2,4,6-三氯酚(mg/L) 0.2 三溴甲烷(mg/L) 0.1 七氯(mg/L) 0.0004 馬拉硫磷(mg/L) 0.25 五氯酚(mg/L) 0.009 六六六(總量,mg/L) 0.005 六氯苯(mg/L) 0.001 樂果(mg/L) 0.08 對硫磷(mg/L) 0.003 滅草松(mg/L) 0.3 甲基對硫磷(mg/L) 0.02 百菌清(mg/L) 0.01 呋喃丹(mg/L) 0.007 林丹(mg/L) 0.002 毒死蜱(mg/L) 0.03 草甘膦(mg/L) 0.7 敵敵畏(mg/L) 0.001 莠去津(mg/L) 0.002 溴氰菊酯(mg/L) 0.02 2,4-滴(mg/L) 0.03 滴滴涕(mg/L) 0.001 乙苯(mg/L) 0.3 二甲苯(mg/L) 0.5 1,1-二氯乙烯(mg/L) 0.03 1,2-二氯乙烯(mg/L) 0.05 1,2-二氯苯(mg/L) 1 1,4-二氯苯(mg/L) 0.3 三氯乙烯(mg/L) 0.07 三氯苯(總量,mg/L) 0.02 六氯丁二烯(mg/L) 0.0006 丙烯醯胺(mg/L) 0.0005 四氯乙烯(mg/L) 0.04 甲苯(mg/L) 0.7 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mg/L) 0.008 環氧氯丙烷(mg/L) 0.0004 苯(mg/L) 0.01 苯乙烯(mg/L) 0.02 苯並(a)芘(mg/L) 0.00001 氯乙烯(mg/L) 0.005 氯苯(mg/L) 0.3 微囊藻毒素-LR(mg/L) 0.001 3、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氨氮(以N計,mg/L) 0.5 硫化物(mg/L) 0.02 鈉(mg/L) 200 表4 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質指標及限值指 標 限 值 1、微生物指標菌落總數(CFU/mL) 500 2、毒理指標砷(mg/L) 0.05 氟化物(mg/L) 1.2 硝酸鹽(以N計,mg/L) 20 3、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鉑鈷色度單位) 20 渾濁度(NTU-散射濁度單位) 3 水源與凈水技術條件限制時為5 pH(pH單位) 不小於6.5且不大於9.5 溶解性總固體(mg/L) 1500 總硬度 (以CaCO3計,mg/L) 5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計,mg/L) 5 鐵(mg/L) 0.5 錳(mg/L) 0.3 氯化物(mg/L) 300 硫酸鹽(mg/L) 300 5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要求 5.1 採用地表水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應符合GB 3838要求。 5.2 採用地下水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應符合GB/T 14848要求。 6 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要求 6.1 集中式供水單位的衛生要求應按照衛生部《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執行。 7 二次供水衛生要求二次供水的設施和處理要求應按照GB 17051執行。 8 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要求 8.1 處理生活飲用水採用的絮凝、助凝、消毒、氧化、吸附、pH調節、防銹、阻垢等化學處理劑不應污染生活飲用水,應符合GB/T 17218要求。 8.2 生活飲用水的輸配水設備、防護材料和水處理材料不應污染生活飲用水,應符合GB/T 17219要求。 9 水質監測 9.1 供水單位的水質檢測供水單位的水質檢測應符合以下要求。 9.1.1 供水單位的水質非常規指標選擇由當地縣級以上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協商確定。 9.1.2 城市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檢測的采樣點選擇、檢驗項目和頻率、合格率計算按照CJ/T 206執行。 9.1.3 村鎮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檢測的采樣點選擇、檢驗項目和頻率、合格率計算按照SL 308執行。 9.1.4 供水單位水質檢測結果應定期報送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送水質檢測結果的內容和辦法由當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商定。 9.1.5 當飲用水水質發生異常時應及時報告當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 9.2 衛生監督的水質監測衛生監督的水質監測應符合以下要求。 9.2.1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根據實際需要定期對各類供水單位的供水水質進行衛生監督、監測。 9.2.2 當發生影響水質的突發性公共事件時,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飲用水監督、監測方案。 9.2.3衛生監督的水質監測范圍、項目、頻率由當地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10 水質檢驗方法生活飲用水水質檢驗應按照GB/T 5750執行。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表A.1 生活飲用水水質參考指標及限值指 標 限 值腸球菌(CFU/100mL) 0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CFU/100mL) 0 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mg/L) 0.4 二溴乙烯(mg /L) 0.00005 二惡英(2,3,7,8-TCDD,mg/L) 0.00000003 土臭素(二甲基萘烷醇,mg /L) 0.00001 五氯丙烷(mg/L) 0.03 雙酚A(mg/L) 0.01 丙烯腈(mg/L) 0.1 丙烯酸(mg/L) 0.5 丙烯醛(mg/L) 0.1 四乙基鉛(mg /L) 0.0001 戊二醛(mg/L) 0.07 甲基異莰醇-2(mg /L) 0.00001 石油類(總量,mg/L) 0.3 石棉(>10mm,萬/L) 700 亞硝酸鹽(mg/L) 1 多環芳烴(總量,mg /L) 0.002 多氯聯苯(總量,mg /L) 0.0005 鄰苯二甲酸二乙酯(mg/L) 0.3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mg/L) 0.003 環烷酸(mg/L) 1.0 苯甲醚(mg/L) 0.05 總有機碳(TOC,mg/L) 5 萘酚-b(mg/L) 0.4 黃原酸丁酯(mg /L) 0.001 氯化乙基汞(mg /L) 0.0001 硝基苯(mg/L) 0.017 鐳226和鐳228(pCi/L) 5 氡(pCi/L) 300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third edition. Vol. 1, 2004, Geneva [2] EU』s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Council Directive 98/83/EC on the quality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Adopted by the Council, on 3 November 1998 [3] US EPA.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and Health Advisories, Winter 2004 [4] 俄羅斯國家飲用水衛生標准, 2002年1月實施 [5] 日本飲用水水質基準(水道法に基づく水質基準に關すゐ省令),2004年4月起實施
㈦ 我是江蘇的,自來水裝了個套表給老人家喝水,今天自來水廠里的人來拆了我家水表,還說要罰款2000到4500...
城鎮供水管理條例上來說,不能擅自轉供城鎮用水或把生活用水用作它途的。或如果是你家老人 ,你怎麼還單獨結算水表呢。條例上是這么規定的,自來水廠要是認真的和你對著干,你還真是不佔理。
㈧ 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的文件全文
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南水北調工程的供用水管理,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線工程的供用水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南水北調工程的供用水管理遵循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堅持全程管理、統籌兼顧、權責明晰、嚴格保護,確保調度合理、水質合格、用水節約、設施安全。
第四條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水量調度、運行管理工作,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的有關工作。
第五條 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調水沿線區域、受水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的有關工作,並將南水北調工程的水質保障、用水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家對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調水沿線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予以支持,確保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安全。
第六條 國務院確定的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具體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運行和保護工作。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省、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單位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的運行和保護工作。
第二章 水量調度
第七條 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遵循節水為先、適度從緊的原則,統籌協調水源地、受水區和調水下游區域用水,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以國務院批準的多年平均調水量和受水區省、直轄市水量分配指標為基本依據。
第八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量調度年度為每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量調度年度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
第九條 淮河水利委員會商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年度可調水量,於每年9月15日前報送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並抄送有關省人民政府和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
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年度可調水量,於每年10月15日前報送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並抄送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
第十條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年度可調水量提出年度用水計劃建議。屬於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受水區的於每年9月20日前、屬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的於每年10月20日前,報送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並抄送有關流域管理機構和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
年度用水計劃建議應當包括年度引水總量建議和月引水量建議。
第十一條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平衡年度可調水量和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省、直轄市年度用水計劃建議,按照國務院批準的受水區省、直轄市水量分配指標的比例,制訂南水北調工程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後,在水量調度年度開始前下達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
第十二條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根據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制訂月水量調度方案,涉及到航運的,應當與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協商,協商不一致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雨情、水情出現重大變化,月水量調度方案無法實施的,應當及時進行調整並報告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三條 南水北調工程供水實行由基本水價和計量水價構成的兩部制水價,具體供水價格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水費應當及時、足額繳納,專項用於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維護和償還貸款。
第十四條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授權的部門或者單位應當與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簽訂供水合同。供水合同應當包括年度供水量、供水水質、交水斷面、交水方式、水價、水費繳納時間和方式、違約責任等。
第十五條 水量調度年度內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省、直轄市用水需求出現重大變化,需要轉讓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分配的水量的,由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授權的部門或者單位協商簽訂轉讓協議,確定轉讓價格,並將轉讓協議報送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抄送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應當相應調整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和月水量調度方案。
第十六條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編制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應急預案,報國務院批准。
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和受水區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有關流域管理機構以及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應當根據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應急預案,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第十七條 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應急預案應當針對重大洪澇災害、乾旱災害、生態破壞事故、水污染事故、工程安全事故等突發事件,規定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預防與預警機制、處置程序、應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後恢復與重建措施等內容。
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宣布啟動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應急預案後,可以依法採取下列應急處置措施:
(一)臨時限製取水、用水、排水;
(二)統一調度有關河道的水工程;
(三)徵用治污、供水等所需設施;
(四)封閉通航河道。
第十八條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職責組織對南水北調工程省界交水斷面、東線工程取水口、丹江口水庫的水量、水質進行監測。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定期向社會公布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水量、水質信息,並建立水量、水質信息共享機制。
第三章 水質保障
第十九條 南水北調工程水質保障實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調水沿線區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工業、城鎮、農業和農村、船舶等水污染防治,建設防護林等生態隔離保護帶,確保供水安全。
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實行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
第二十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和中線工程水源地實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和中線工程水源地省人民政府應當將國務院確定的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逐級分解下達到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由市、縣人民政府分解落實到水污染物排放單位。
第二十一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禁止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能實現水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的建設項目。現有的落後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等,由當地省人民政府組織淘汰。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禁止建設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
第二十二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和中線工程水源地的水污染物排放單位,應當配套建設與其排放量相適應的治理設施;重點水污染物排放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安裝自動監測設備。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干線、中線工程總乾渠禁止設置排污口。
第二十三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和中線工程水源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在城鎮排放的污水,應當經過集中處理,實現達標排放。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和中線工程水源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並組織收集、無害化處理城鄉生活垃圾,避免污染水環境。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和中線工程水源地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畜禽糞便、廢水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第二十四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和中線工程水源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源保護的需要,劃定禁止或者限制採伐、開墾區域。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中線工程水源地、中線工程總乾渠沿線區域應當規劃種植生態防護林;生態地位重要的水域應當採取建設人工濕地等措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
第二十五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取水口、丹江口水庫、中線工程總乾渠需要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劃定,實行嚴格保護。
第二十六條 丹江口水庫庫區和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湖區應當按照水功能區和南水北調工程水質保障的要求,由當地省人民政府組織逐步拆除現有的網箱養殖、圍網養殖設施,嚴格控制人工養殖的規模、品種和密度。對因清理水產養殖設施導致轉產轉業的農民,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補貼和扶持,並通過勞動技能培訓、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等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
丹江口水庫庫區和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湖區禁止餐飲等經營活動。
第二十七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干線規劃通航河道、丹江口水庫及其上游通航河道應當科學規劃建設港口、碼頭等航運設施,港口、碼頭應當配備與其吞吐能力相適應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理設備。現有的港口、碼頭不能達到水環境保護要求的,由當地省人民政府組織治理或者關閉。
在前款規定河道航行的船舶應當按照要求進行技術改造,實現污染物船內封閉、收集上岸,不向水體排放;達不到要求的船舶和運輸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的船舶,不得進入上述河道,有關船閘管理單位不得放行。
第二十八條 建設穿越、跨越、鄰接南水北調工程輸水河道的橋梁、公路、石油天然氣管道、雨污水管道等工程設施的,其建設、管理單位應當設置警示標志,並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工程建設或者交通事故、管道泄漏等帶來的安全風險。
第四章 用水管理
第二十九條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統籌配置南水北調工程供水和當地水資源,逐步替代超採的地下水,嚴格控制地下水開發利用,改善水生態環境。
第三十條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以南水北調工程供水替代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水源的當地水源,並逐步退還因缺水擠占的農業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
第三十一條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年度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加強用水定額管理,推廣節水技術、設備和設施,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因地制宜減少高耗水作物種植比例,推行節水灌溉方式,促進節水農業發展。
第三十二條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訂並公布本行政區域內禁止、限制類建設項目名錄,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設項目。
第三十三條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國務院批準的地下水壓采總體方案確定的地下水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和地下水壓采目標,逐級分解下達到有關市、縣人民政府,並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地下水限制開采方案和年度計劃,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四條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內地下水超采區禁止新增地下水取用水量。具備水源替代條件的地下水超采區,應當劃定為地下水禁采區,禁止取用地下水。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禁止新增開采深層承壓水。
第三十五條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考慮南水北調工程供水價格與當地地表水、地下水等各種水源的水資源費和供水價格,鼓勵充分利用南水北調工程供水,促進水資源合理配置。
第五章 工程設施管理和保護
第三十六條 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調水沿線區域、受水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做好工程設施安全保護有關工作,防範和制止危害南水北調工程設施安全的行為。
第三十七條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南水北調工程設施的監測、檢查、巡查、維修和養護,配備必要的人員和設備,定期進行應急演練,確保工程安全運行,並及時組織清理管理范圍內水域、灘地的垃圾。
第三十八條 南水北調工程應當依法劃定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由工程所在地的省人民政府組織劃定;其中,省際工程的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流域管理機構商有關省人民政府組織劃定。
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的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流域管理機構商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劃定。
第三十九條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范圍按照國務院批準的設計文件劃定。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應當在工程管理范圍邊界和地下工程位置上方地面設立界樁、界碑等保護標志,並設立必要的安全隔離設施對工程進行保護。未經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同意,任何人不得進入設置安全隔離設施的區域。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范圍內的土地不得轉作其他用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管理范圍內禁止擅自從事與工程管理無關的活動。
第四十條 南水北調工程保護范圍按照下列原則劃定並予以公告:
(一)東線明渠輸水工程為從堤防背水側的護堤地邊線向外延伸至50米以內的區域,中線明渠輸水工程為從管理范圍邊線向外延伸至200米以內的區域;
(二)暗涵、隧洞、管道等地下輸水工程為工程設施上方地面以及從其邊線向外延伸至50米以內的區域;
(三)倒虹吸、渡槽、暗渠等交叉工程為從管理范圍邊線向交叉河道上游延伸至不少於500米不超過1000米、向交叉河道下游延伸至不少於1000米不超過3000米以內的區域;
(四)泵站、水閘、管理站、取水口等其他工程設施為從管理范圍邊線向外延伸至不少於50米不超過200米以內的區域。
第四十一條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應當在工程沿線路口、村莊等地段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有關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交叉橋梁入口處設置限制質量、軸重、速度、高度、寬度等標志,並採取相應的工程防範措施。
第四十二條 禁止危害南水北調工程設施的下列行為:
(一)侵佔、損毀輸水河道(渠道、管道)、水庫、堤防、護岸;
(二)在地下輸水管道、堤壩上方地面種植深根植物或者修建魚池等儲水設施、堆放超重物品;
(三)移動、覆蓋、塗改、損毀標志物;
(四)侵佔、損毀或者擅自使用、操作專用輸電線路設施、專用通信線路、閘門等設施;
(五)侵佔、損毀交通、通信、水文水質監測等其他設施。
禁止擅自從南水北調工程取用水資源。
第四十三條 禁止在南水北調工程保護范圍內實施影響工程運行、危害工程安全和供水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礦、取土、採石、采砂、鑽探、建房、建墳、挖塘、挖溝等行為。
第四十四條 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內建設橋梁、碼頭、公路、鐵路、地鐵、船閘、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審批、核准時,審批、核准單位應當徵求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對擬建工程設施建設方案的意見。
前款規定的建設項目在施工、維護、檢修前,應當通報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施工、維護、檢修過程中不得影響南水北調工程設施安全和正常運行。
第四十五條 在汛期,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巡查,發現險情立即採取搶修等措施,並及時向有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報告。
第四十六條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南水北調工程設施的安全保護,制定安全保護方案,建立健全安全保護責任制,加強安全保護設施的建設、維護,落實治安防範措施,及時排除隱患。
南水北調工程重要水域、重要設施需要派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守衛或者搶險救援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和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七條 在緊急情況下,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因工程搶修需要取土佔地或者使用有關設施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應當於事後恢復原狀;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補償。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及時制訂下達或者不執行年度水量調度計劃的;
(二)不編制或者不執行水量調度應急預案的;
(三)不編制或者不執行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地下水限制開采方案的;
(四)不履行水量、水質監測職責的;
(五)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職責的。
第四十九條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虛假填報或者篡改工程運行情況等資料的;
(二)不執行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或者水量調度應急預案的;
(三)不及時制訂或者不執行月水量調度方案的;
(四)對工程設施疏於監測、檢查、巡查、維修、養護,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影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的;
(五)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職責的。
第五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實施排放水污染物等危害南水北調工程水質安全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地下水禁采區取用地下水、在受水區地下水超采區新增地下水取用水量、在受水區新增開采深層承壓水,或者擅自從南水北調工程取用水資源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規定處理。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運輸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的船舶進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干線規劃通航河道、丹江口水庫及其上游通航河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海事、漁業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許可權予以扣押,對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採取卸載等措施,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穿越、跨越、鄰接南水北調工程輸水河道的橋梁、公路、石油天然氣管道、雨污水管道等工程設施,未採取有效措施,危害南水北調工程安全和供水安全的,由建設項目審批、核准單位責令採取補救措施;在補救措施落實前,暫停工程設施建設。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侵佔、損毀、危害南水北調工程設施,或者在南水北調工程保護范圍內實施影響工程運行、危害工程安全和供水安全的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規定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未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按照職責許可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採取補救措施;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調水沿線區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暫停審批有關行政區域除污染減排和生態恢復項目外所有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在東線工程干線、中線工程總乾渠設置排污口的;
(二)排污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
(三)違法批准建設污染水環境的建設項目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等嚴重後果,未落實補救措施的。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指從江蘇省揚州市附近的長江幹流引水,調水到江蘇省北部和山東省等地的主體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指從丹江口水庫引水,調水到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的主體工程。
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指東線工程、中線工程分水口門以下,配置、調度分配給本行政區域使用的南水北調供水的工程。
第五十六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