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私隱條例
A. 香港廉政公署的法定權利
貪污授受相悅,是一種非常隱蔽的罪行,要進行調查並在法院內把犯案者定罪是非常困難的事。因此,廉署獲以下三條法例賦予廣泛調查權力,以打擊貪污。它們分別是《廉政公署條例》、《防止賄賂條例》及《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
◆《防止賄賂條例》- 公營機構
法例簡介
公職人員(有關公職人員的定義,請參閱法例原文)包括訂明人員及公共機構雇員。訂明人員受《防止賄賂條例》第3、4、5及10條所監管,而公共機構(例如電力公司、巴士公司及醫院等)的雇員則只受第4條及第5條監管。
第3條:訂明人員如無行政長官之一般或特別許可,不得索取或接受任何利益。
第4條:任何公職人員索取或接受利益,作為執行職務的誘因或報酬,即屬違法;而提供利益者亦屬違法。第5條:任何公職人員索取或接受利益,作為在合約事務上給予協助或運用影響力的誘因或報酬,即屬違法;而提供利益者亦屬違法。
第10條:訂明人員享有的生活水平或擁有/支配的財富若與其公職收入不相稱,即屬違法。
而上述條例中, 利益包括金錢、禮物、貸款、傭金、職位、契約、服務、優待及免除法律上全部或部分的責任等等,但利益不包括款待。款待指供應在即場享用的食物或飲品,以及同時提供的其他款待,例如歌舞表演等。雖然接受款待並不會抵觸【防止賄賂條例】,個別部門仍會就職員接受款待的情況作出規定。
◆《防止賄賂條例》- 私營機構
廉署之所以將私營機構和私人企業納入調查范圍,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大量私企涉及公眾利益,如上市公司貪污案件、商業回扣等,實際上都直接或間接地侵犯了消費者權益;二是企業作為社會的微觀經濟主體,如果其貪腐行為不被納入調查范圍,整個社會清廉將成為一句空話,政府亦不可能獨善其身。
統計顯示,廉署成立之初,舉報主要針對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佔比多達86%;而最近幾年的舉報則主要針對私營機構和企業,持續的統計顯示這一比例已超過年度舉報總數的70%。
法例簡介
1.代理人(通常為雇員)在未得主事人(通常為僱主)的許可下,不得因辦理其主事人的事務或業務而索取或接受利益;而提供利益者亦同樣有罪。
2.利益包括金錢、禮物、貸款、傭金、職位、契約、服務、優待及免除法律上全部或部分的責任等等,但利益不包括款待。
3.款待指供應在即場享用的食物或飲品,以及同時提供的其他款待,例如歌舞表演等。
◆《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
法例簡介
1.《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適用於法例中所列明的選舉,一切與該等選舉有關的行為,無論是在選舉期間之前、之後或選舉期間內作出,是在本港或其他地方作出,均受此條例監管。
2.法例適用於下列選舉及相關補選:
行政長官選舉 立法會選舉 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區議會選舉 鄉議局議員選舉 鄉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及執行委員會委員選舉 村代表選舉
◆《廉政公署條例》
法例簡介
《廉政公署條例》主要是賦予廉署執法權,例如:
1.逮捕、扣留和批準保釋的權力
2.搜查與檢取證物的權力
3.處理在調查貪污過程中揭發的其他罪行(有關詳情,請參閱法例原文中的【廉政公署條例】第10⑸條)的權力
B. 哪些屬於個人隱私法律規定
個人隱私權的抄內容主要有:
(1)公民享有姓名權、肖像權、住址、住宅電話、身體肌膚形態的秘密,未經許可,不可以刺探、公開或傳播。
(2)公民的個人活動,尤其是在住宅內的活動不受監視、窺視、攝影、錄像,但依法監視居住者除外。
(3)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窺視或騷擾。
(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擾、干預、窺視、調查或公開。
(5)公民的儲蓄、財產狀況不受非法調查或公布,但依法需要公布財產狀況者除外。
(6)公民的通信、日記和其他私人文件不受刺探或非法公開,公民的個人數據不受非法搜集、傳輸、處理、利用。
(7)公民的社會關系,不受非法調查或公開。
(8)公民的檔案材料,不得非法公開或擴大知曉范圍。
(9)不得非法向社會公開公民過去的或現在純屬個人的情況,如多次失戀、被強奸等,不得進行搜集或公開。
(10)公民的任何其他屬於私人內容的個人數據,不可非法搜集、傳輸、處理利用。
C. 香港入境條例
入境條例
所有訪抄港旅客均需要持有有效旅遊證件入境。內地居民來香港旅遊,可分為「因公」和「因私」兩大類。因政府公務活動來港的人士,可到國務院港澳辦及其委託的省市外辦辦理手續。國內公安部門則負責審批其它內地居民赴港旅遊、探親、營商等的申請。
目前,全國各地共有六十五家特許經營內地居民赴香港地區旅遊業務的旅行社。內地居民可直接到這些旅行社辦理「香港游」手續。
國護照經香港前往其它國家或地區的過境旅客,如能符合一般的入境規定,包括持有前往目的地的有效入境證件及供海外旅遊並已經確認的續程車/船/機票,可於每次入境時獲准在港逗留七天而無需事先領有進入許可。
D. 有什麼關於隱私的法律法規
我國有許多法律法規對保護個人隱私作了間接的、原¬則性的規定,具體內容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明確了對公民的人格尊嚴、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護,這是我國法律對隱私權進行保護的最根本的依據。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第三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第四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第六十條還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五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五十三條規定了商業銀行對客戶信息的保密義務。第五條就規定:「商業銀行與客戶的業務往來,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第二十九條規定:「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對個人儲蓄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凍結、扣劃,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十條規定:「對單位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凍結、扣劃,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五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不得泄露其在任職期間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還頒布了《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金融機構用戶管理辦法》、《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異議處理規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對個人信息的採集、保存及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規范,規定了授權查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查詢記錄、違規處罰等措施,嚴格保護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安全。
E. 香港的《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是否適用大陸企業
只要援香港司法管核內都適用。
F. 個人私隱條例在哪一年開始
我也洞特弄。
G. 哪些屬於個人隱私法律規定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諸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7)香港私隱條例擴展閱讀
隱私權的保護方法有三種:
(1)直接保護方法。法律承認隱私權為一項獨立人格權,當公民個人隱私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隱私權作為獨立的訴因尋求法律保護與救濟。這就是隱私權的直接保護方法。如美國、德國。
(2)間接保護方法。法律不承認隱私權為一項獨立人格權,當公民個人隱私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不能以侵害隱私權作為獨立的訴因尋求法律保護與救濟,而只能將這種損害附從於(或稱「寄生」於)其他訴因(如名譽損害、非法入侵等)尋求保護與救濟。這就是隱私權的間接保護方法,如英國。
(3)概括保護方法。在民法或相關法律及判例中籠統地規定保護人格權或人格尊嚴,不列舉具體內容,在實踐中仍然保護個人隱私權,如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