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電的規章制度
1. 防火的規章制度
1 目的與范圍
1.1 加強和規范安全防火管理,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確保企業財產安全和員工生命安全,特製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規定了企業防火安全的職責、工作程序和工作要點等內容。
1.3 本制度適用於公司內所有單位和員工。
2 總則
2.1 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堅持專門機關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實行防火安全責任制。
2.2 企業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區和消防安全責任制,各車間主任、各部部長是本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其主要職責為:
2.2.1擬訂年度消防工作計劃,組織實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2.2組織實施防火檢查和火災隱患整改工作;
2.2.3組織實施對本單位消防設施、滅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標志的維護保養,確保其完好有效,確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暢通;
2.2.4組織管理義務消防隊;
2.2.5在員工中組織開展消防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和培訓,組織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實施和演練。
2.3 實行承包、租賃或者委託經營、管理時,企業應當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築物,當事人在訂立的合同中依照有關規定明確各方的消防安全責任;消防車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設施和其他建築消防設施應當由產權單位或者委託管理的單位統一管理。
3 職責
3.1 保衛部是防火安全的主管部門,負責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員及重點崗位人員的消防安全培訓,負責組織建設項目消防預驗收,負責重點防火部位和消防器材的安全檢查和管理,參與火災事故的應急處理、火災事故的調查及原因、責任認定和處理等。
3.2 安技部是防火安全的主要配合部門,參入重點防火部位和消防器材的安全檢查和管理,組織編制應急預案,參與火災事故的調查及原因、責任認定和處理等。
3.3 各職能部門、各車間負責本單位日常安全防火管理和檢查,參與火災事故的應急處理、火災事故的調查。
4 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
4.1 保衛部每年對消防安全責任人、義務消防員及重點崗位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為:國家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規、企業的規章制度、重點消防部位的防火要點、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術、應急預案的程序要求等內容。
4.2 各職能部門、各車間每季對本單位員工進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訓。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為:國家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規、企業的規章制度、本崗位防火安全知識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撲救初起火災的基本常識。
4.3 從事化學易燃易爆物品的操作、搬運和保管工作,以及電工、焊工等用火用電工人,必須經過培訓,並經考核合格才能上崗。
5 防火巡查和檢查
5.1 每年1、4、7、10月的第一周,由保衛部組織,安技環保部、設備動力部、行政管理部等單位參加,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其重點內容為:
5.1.1建設項目是否嚴格貫徹《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和其他有關規定,在選擇地址和建築物耐火等級、設置防火間距、防火分隔、疏散通道、消防設施等方面,是否按照生產的火災危險性分類貫徹規定。建築設計圖紙要送消防監督部門審核。
5.1.2重點消防部位是否採取良好的防範措施和控制手段,消防設施和器材的管理和維護情況,人員的教育培訓情況等。
5.1.3各車間、班組對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
5.1.4各車間現場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設施或器材的維護管理、火災隱患的整改等內容。
5.2 各車間、各職能部門每周對本車間進行一次消防安全檢查,其主要內容為:現場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設施或器材的維護管理情況,各種火災隱患是否整改和消除,各種易燃易爆物品和用火、用電管理措施是否符合標准規范的要求,操作人員的作業方法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規程的要求等。
5.3 各班組每天應對本班組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其主要內容為:各種火災隱患是否消除,各種易燃易爆物品和用火、用電管理措施是否到位,人員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等內容。作業崗位應指定專人在每天下班時檢查電源、火源和其他防火情況,對發現的火災隱患,要及時排除,以防止事故發生。
5.4 對於巡查和檢查出現的隱患和問題,應下達整改通知單,相關單位積極組織整改。整改實施完成後,應由下達整改通知單的單位進行驗證。
6 消防器材和設備配備、檢查與使用
6.1 各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設備,重點防火部位設有明顯的防火標志。
6.2 專職消防管理人員應建立消防器材台帳,並按時對其進行檢查和維修,確保在有效期內正常使用。各類滅火器每月點檢一次,發現有瀉壓、外殼變形、剎把松動等及時更換,消防栓、消防增壓水泵經常試壓、啟動,確保完好、有效。
6.3 各種消防器材要按要求放置,便於取用,禁止挪作它用。
6.4 消火栓要定期檢查保養,不得圈佔或隨意啟用。
6.5 消防水池要經常保持規定的蓄水量,冬季要採取防凍措施。
7 作業現場消防管理
7.1 易燃易爆物品的儲、運、用必須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使用各種加熱爐和焊接、切割、烘烤、以及其它明火作業,要選擇安全地點,保持防火間距,健全操作制度。
7.2 消防重點部位的管理
7.2.1企業建立消防重點部位檔案,實行兩級管理,保衛部對公司消防重點部位實行重點監控,各車間、職能部門對本單位的消防重點部位也要實行重點監控。
7.2.2消防重點部位應建立應急預案,定期演習。
7.2.3凡在消防重點部位明火作業,必須事先經保衛部批准,辦理「動火證」,落實防火措施。
7.3 採用和研究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時,必須研究其火災危險性,並採取相應的消防安全措施。
7.4 禁止亂搭亂建易燃建築,不得侵佔防火間距,必須隨時保持各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的暢通。
7.5 義務消防隊應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裝備,明確分工,搞好消防知識的學習和操練,保證和提高其戰鬥力。
7.6 使用過的油棉紗、油手套等沾油物品以及可燃包裝,應當存放在安全地點,定期處理。
7.7 各職能部門、各車間對進入廠區的外來施工單位應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落實消防安全措施和責任,經保衛部批准後方可進場施工。
8 倉庫消防管理
8.1 甲、乙類物品庫房內不準設辦公室、休息室。其他庫房必須設辦公室時,可以貼鄰庫房一角設置無孔洞的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築,其門窗直通庫外。
8.2 儲存甲、乙、丙類物品的庫房,儲存類別不得擅自改變,如確需改變的,應當報當地公安消防監督機構同意。
8.3 應依據國家《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將倉庫儲存物品按其火災危險程度分為甲、乙、丙、丁、戊五類分別存放。露天存放物品應當分類、分堆、分組和分垛,並留出必要的防火間距。
8.4 甲、乙類桶裝液體,不宜露天存放,必須露天存放時,在炎熱季節必須採取降溫措施。
8.5 庫存物品應當分類、分垛儲存,每垛佔地面積不宜大於100m2,垛與垛間距不小於1m,垛與牆間距不小於0.5m,垛與梁、柱的間距不小於0.3m,主要通道的寬度不小於2m。
8.6 甲、乙類物品和一般物品以及容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或者滅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須分間、分庫儲存,並在醒目處標明儲存物品的名稱、性質和滅火方法。
8.7 易自燃或者遇水分解的物品,必須在溫度較低、通風良好和空氣乾燥的場所儲存,並安裝專用儀器定時檢測,嚴格控制濕度與溫度。
8.8 物品入庫前應當由專業人員負責檢查,確定無火種等隱患後,方准入庫。
8.9 進入庫區的所有機動車輛,必須安裝防火罩。
8.10 汽車、拖拉機不準進入甲、乙、丙類物品庫房。
8.11 進入甲、乙類物品倉庫的電瓶車、鏟車必須是防爆型的;進入丙類物品庫房的電瓶車、鏟車,必須裝有防止火花濺出的安全裝置。
8.12 各種機動車輛裝卸物品後,不準在庫區、庫房、貨物內停放和修理。
8.13 庫區內不得搭建臨時建築和構築物,因裝卸作業確需搭建時,必須經單位防火負責人批准,裝卸作業結束後立即拆除。
8.14 裝卸甲、乙類物品時,操作人員不得穿易產生靜電的工作服、帽和使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嚴防震動、撞擊、重壓、摩擦和倒置。對易產生靜電的裝卸設備要採取消除靜電的措施。
8.15 倉庫火源管理的具體要求:
8.15.1倉庫應當設置醒目的防火標志,進入甲、乙類物品庫區的人員,必須登記,並交出攜帶的火種。
8.15.2庫房內嚴禁使用明火,庫房外動明火作業時,必須辦理動火證,經保衛部批准,並採取嚴格的安全措施;動火證應當註明動火地點、時間、動火人、現場監護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等內容。庫房內不準使用火爐取暖,在庫區使用時,應當經防火負責人批准。
8.15.3庫區以及周圍50米內,嚴禁燃放煙花爆竹。
9 爆炸事故的預防措施
9.1 控制與消除火源
9.1.1加熱易燃物質時,應盡量避免採用明火而採用蒸汽或其他載熱體。如果必須採用明火,設備應嚴格密閉,燃燒室應與設備分開或妥善隔離。
9.1.2在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內,盡量避免焊接作業,進行焊接作業的地點要和易燃易爆的生產設備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需對生產、盛裝易燃物料的設備和管道進行動火作業時,應嚴格執行隔絕、置換、清洗、動火分析等有關規定,確保動火作業的安全。
9.1.3軸承要及時注油,保持良好的潤滑,並經常清除附著的可燃污垢。
9.1.4安裝在易燃易爆場所的易產生撞擊火花的部件,如鼓風機上的葉輪等,應採用鋁銅合金、鈹銅錫或鈹鎳合金;撞擊工具用鈹銅或鍍銅的鋼製成;不能使用特種金屬製造的設備應採用惰性氣體保護等。
9.1.5搬運盛有可燃氣體或易燃液體的容器、氣瓶時要輕拿輕放,嚴禁拋擲,防止相互撞擊。不準穿帶釘子的鞋進入易燃易爆場所。特別危險的場所內,地面應採用不發生火花的軟質材料鋪設。
9.1.6根據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的區域等級和爆炸物質的性質,對易燃易爆場所內的電氣動力設備、儀器儀表、照明裝置和配線等,分別採用防爆、封閉、隔離等措施。防爆電氣設備的選型等要遵照有關標准執行。
9.2 危險物品的處理
9.2.1對於物質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油脂、遇空氣能自燃的物質以及遇水能燃燒爆炸的物質,應採取隔絕空氣、防水、防潮或採取通風、散熱、降溫等措施,以防止物質自燃和爆炸。
9.2.2相互接觸會引起爆炸的兩類物質不能混合存放,遇酸、鹼有可能發生分解爆炸的物質應防止與酸鹼接觸,對機械作用較為敏感的物質要輕拿輕放。
9.2.3根據物質的沸點、飽和蒸汽壓,確定適宜的容器耐壓強度、貯存溫度及保溫降溫措施。
9.3 系統密閉與惰化
9.3.1 系統密閉
9.3.1.1為了防止易燃氣體、液體和可燃粉塵自裝置中外泄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應該使設備密閉。
9.3.1.2在負壓下操作的裝置,為了避免空氣吸入,應密裝化作業。
9.3.1.3為了保證良好的密閉性能,系統內應盡量減少法蘭連接,盡量縮短管道長度,危險物料的輸送管道應採用無縫鋼管。
9.3.1.4在負壓操作的系統中,當打開閥門或進行其他操作時,要防止外界空氣進入系統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9.3.1.5在打開閥門之前,採用惰性氣體保護的方法,可以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9.3.2 惰化:通入惰性氣體時,必須注意要使裝置里的氣體充分混合均勻。在生產過程中要對惰性氣體的流量、壓力或氧濃度進行檢測。
9.4 通風
9.4.1通風時,如空氣中含有易燃易爆氣體,則不應循環使用。
9.4.2在有可燃氣體的場所內,排風設備和送風設備應有獨立分開的通風室。
9.4.3排放可燃氣體和粉塵時,應避免排風系統和除塵系統產生火花。
9.4.4通風管道不應穿過防火牆等防火分隔物,以免發生火災時,火勢順管道通過防火分隔物而蔓延。
10 考核
10.1因忽視消防安全,造成事故的,根據事故性質和危害程度,給予行政處分,觸犯刑法的,追究刑事責任。
10.2 在責任區內發生火災事故,追究消防安全責任人的責任,除按規定罰款外,還要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10.3 違反防火管理規定,依據消防安全考核辦法執行。
2. 用火用電安全管理制度有哪些內容
就是企業對電氣焊、使用明火、吸煙等和使用臨時用電、用電設備、用電器具等方面安全所規定的制度。如;
動火安全消防管理規定(試行)
根據國家安全消防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鑒於公司多數單位都屬於消防重點單位,消防不安全因素多等潛在的危險因素,安全生產難度較大,尤其在生產、搶修、檢維修過程中,如有絲毫防範措施不到位,就極容易發生火災和爆炸引起群體傷害事故。
因此,安全動火(各類火源)是我們選煤企業最重要的安全消防管理內容之一。為了加強管理和有效防止不安全動火而引起火災和爆炸群體傷害等事故的發生,特製定此規定。
1、安全動火的基本原則
1.1 各類動火應嚴格執行安全消防相關技術要求;做到「三不動火」,即沒有批準的動火許可證不動火,安全監護人不在作業現場不動火,防火措施不落實不動火。
1.2 在危險性較大的場所。凡是可動可不動火的一律不動;凡能拆下來的一律拆下來,移到安全區域動火。
1.3 凡在儲存、輸送可燃物料的設備、容器、管道上動火,應首先切斷物料來源,加好盲板、關閉閥門,經徹底吹掃、清洗、置換後打開人孔,通風換氣,並經分析合格後,才可動火。
1.4 動火審批人必須親臨現場,落實防火措施後,方可簽動火證。一張動火許可證只限當日一處作業地點有效,不得塗改。
1.5 動火操作人和安全監護人在接到動火許可證後,應逐項檢查防火措施落實情況,防火措施不落實或監護人不在場,操作人有權拒絕動火。
1.6 生產設備(裝置)進行大、中修時,因動火工作量大,對於易燃易爆等危險物質都應徹底清除,按規定進行處置並管道加盲板隔離。
1.7 廠區內禁止流動吸煙;吸煙者可到指定吸煙處。
1.8 生產作業場所一律禁止吸煙;吸煙者必須到指定地點吸煙。
2、動火分級管理
根據動火部位的危險程度,將動火分為三級進行管理。
2.1 一級動火(禁火區):
2.1.1 變電所、配電室、空壓機室、集控室、捕收罐區域、燃油爐鍋、葯劑庫區(泵房)及所屬設備設施,乙炔和氧氣存放處,原煤准備(返煤地道)、原煤至篩分破碎棧橋及篩分破碎工房內,矸石、煤泥、中煤和精煤棧橋等危險性大的設施設備動火。
2.1.2 倉庫等場所動火。
2.1.3 其他危險性較大的動火項目。
2.2 二級動火:
2.2.1 除一、三級動火以外的臨時動火,均屬於二級動火。
2.3 三級動火:
2.3.1 沒有火災、爆炸、傷害(中毒)等危險項目的動火。
2.3.2 固定動火區設在機修工房內指定位置,可不辦理《動火許可證》。。
2.4 凡可拆卸並有條件移到動火區焊補的物件,必須在固定動火區焊補,盡可能減少在禁火區動火次數。
2.5 動火區內應設有數量足夠的滅火器具,並設置明顯的標識。
3、動火審批的管理
3.1 一級動火:由申請動火單位負責人牽頭組織動火地點負責人等相關人員、動火操作人、安全監護人、安全部、設備部人員等,共同擬定、並現場落實安全防火措施。申請動火作業單位負責填寫動火許可證,報公司設備部、安全部、廠主管領導或總經理審批;並在公司安全部登記備案。
3.2 二級動火:由申請動火單位負責人牽頭組織相關人員、動火操作人、安全監護人、安全部設備部人員等,動火單位負責擬定、落實安全防火措施。動火單位負責填寫動火許可證,報公司設備部安全部審批;並在公司安全部備案。
3.3 三級動火:由動火人員負責制定落實安全防火措施,填報動火許可證;並報本單位負責人審批;公司安全部備案。
4、常見事故的原因
4.1 動火設備內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沒有進行全面吹掃、置換、蒸煮、清洗等程序處理,或雖經處理而達不到動火條件。
4.2 氣焊氣割動火所用的乙炔氧氣都是易燃易爆氣體,焊炬、膠帶、減壓閥、回火防止器等器具不完好,出現泄漏。
4.3 在動火作業時,無論是氣割、氣焊或是電焊,都要使金屬在高溫下熔化,熔化的金屬熔液易到處飛濺,引燃周圍的可燃物質、煤塵、電纜槽內電纜等發生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
4.4 氣焊氣割時所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都是壓力容器,如果使用不當,或離動火點的安全距離不夠10米,或氧氣瓶與乙炔瓶之間安全距離不夠5米,當乙炔瓶、氧氣瓶受熱或漏氣時,都易發生著火、爆炸事故。
4.5 電焊時,焊機不完好或地線、把線絕緣不好,造成與在用設備、管線發生打火現象,甚至有的焊工在附近其它設備、管線上引弧,造成設備、管線擊穿,或是設備管線損傷,留下隱患。
4.6 電焊作業時,工具絕緣不好發生漏電,或焊工不穿絕緣鞋,在容器內部或潮濕環境作業,造成人員觸電。
4.7 監護人員脫離崗位或沒有人監護。
5、作業前的主要准備工作
5.1 焊割人員、接線電工必須持證上崗。
5.2 檢維修或危險性大的動火項目,要制定出完整的安全作業方案。要向參與作業人員進行「五交」,即交作業任務、交安全措施、交安全檢維修方法、交安全注意事項、交應遵守的有關安全規定。
5.3 要落實項目負責人、監護人,落實各種防範措施。
5.4 動火前必須辦理動火申請手續,並經審批簽字認可後方可進行動火。要做到「三不動火」即沒有動火許可證不動火,防火措施不落實不動火,監護人不在現場不動火。
5.5 動火人拿到批準的動火證後,應檢查動火部位和防火措施是否落實,如果沒有落實,動火執行人應拒絕動火。
6、作業現場的檢查及管理要點
6.1 審批人員檢查要點:
6.1.1 動火執行人所使用的工具、設備是否處於完好狀態。
6.1.2 動火設備本身是否殘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取樣分析、監測結果是否合格,是否加好了盲板等進行了有效隔離。
6.1.3 動火周圍的可燃物、暗溝、煤塵等環境是否按要求採取了清理封堵等安全消防措施。
6.1.4 審批人員必須親臨動火現場查看,確認無火險後方可批准。
6.2 管理要點:
6.2.1 安全監護人的資格、職責和許可權
6.2.1.1資格:必須由動火單位(一級動火:動火單位同時)指派一名了解動火區域或者崗位的生產過程,熟悉工藝操作和設備狀況;必須有較強的責任心,出現問題能正確處理;有應付突發事故的能力,會使用滅火器材、防毒器材的人員擔任監護人。
6.2.1.2職責:動火前要按照動火許可證逐項檢查並落實防火措施,檢查動火現場的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採取措施;在動火期間不準兼做其他工作,必須堅守崗位,不得私自離開現場。動火作業完成後,要會同其他人清理現場,確認無遺留火種後方可離開。
6.2.1.3許可權:對動火部位與動火證不符、安全措施不落實的,有權制止動火;發生異常情況時有權停止動火;對動火人不執行「三不動火」又不聽勸阻的,可以收回動火許可證,並向領導報告。
6.2.2 電焊作業必須採取的安全措施。
6.2.2.1 電焊工所用焊把必須絕緣良好;電纜線、地線、把線必須絕緣良好,防止受外界高溫烘烤。
6.2.2.2 過路要加保護套管,防止被過往的車輛軋壞;在金屬容器內或潮濕環境作業,應採用絕緣墊以保證焊工與焊件絕緣。
6.2.2.3 電焊工不應攜帶焊把進出金屬設備;禁止將接地線連接於在用管線、設備及鋼結構上,以防產生靜電;禁止在設備和無關的管線上引弧。
6.2.3氣割和氣焊時必須採取的安全措施。
6.2.3.1要注意氧氣瓶及器具不得沾上油脂、瀝青等物質,避免與高壓氧氣接觸發生燃燒。
6.2.3.2嚴禁乙炔與銅、銀、汞類物質接觸,以防發生爆炸。
6.2.4 必須杜絕本規定第4項所述的常見事故原因的情況發生。
6.2.5進入受限空間內部動火,必須遵守相應安全消防要求。
6.2.6臨時用電必須由電工進行安裝與拆除;並符合國家《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標准》要求。重點注意:電源線絕緣必須良好;其接線頭處不許與廠房金屬部位接觸,防止漏電。
6.2.7食堂用液化氣罐、灶,應經常檢查是否有漏氣現象。
6.2.8其它動火項目,應符合相應安全消防技術要求和規定。
7、獎罰
7.1違反本規定的人員,應說服教育或停職培訓(減發工資),待培訓合格後重新上崗;同時根據違章情況,給予一次性50——300元處罰。
7.2違反本規定釀成事故的單位及領導,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經濟處罰。
7.3廠內危險區域流動吸煙者,給予50元/次處罰。
7.4任何員工都有權制止違章動火行為。對有效制止非法動火的人員,給予相應獎勵。
8、附則
8.1本規定與上級相關規定有抵觸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8.2安全動火管理范圍:各種焊接、切割作業、危險場所內其它產生火花的作業,電爐子、火爐、液化氣罐灶,噴燈,流動吸煙等易造成火災危險的一切火源。
8.3本規定未盡事宜和有爭議事項,根據實際情況由安全部設備部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