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器使用規章制度
Ⅰ 手術室管理制度
手術室管理制度手術室是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要求設計合理,設備齊全,護士工作反應靈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術室要有一套嚴格合理的規章制度和無菌操作規范。隨著外科技術飛速發展,手術室工作日趨現代化。
手術室應與手術科室相接連,還要與血庫、臨護室、麻醉復甦室等臨近。抓好手術切口感染四條途徑的環節管理,即:手術室的空氣;手術所需的物品;醫生護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膚,防止感染,確保手術成功率。
一、手術室的設計和設備
(一)手術室的設計
坐南朝北,位於建築的較高處,以保持空氣潔凈、防止院內感染為原則,地面、牆壁可以沖洗。要三區劃分合理:即有非限制區、半限制區、限制區。要有三通道:即工作人員通道、病人出入通道、污物出口通道。材料應防火、耐濕、不易著色,以具有易於清潔等性能的材料為宜。現代化手術室應設計有:空氣凈化裝置、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裝置。
(二)手術室的設備
除了具備一般手術室常規器械外,應有閉路電視、空調、高級電刀(進口),為保證不因意外停電影響手術,醫院應備有發電設施。不使手術室地面污染,最好使用交換車等現代推車。
(三)手術間布局應力求簡潔,櫃子應用耐濕、牢固材料製成,以便於清潔。所有物品均應固定設置,保持存放有序,力求各間統一、規范。
二、手術室人員編制及醫院手術床位
手術室護士與手術床之比應為:2.5:1,教學醫院3:1。手術床設置為:以手術科50張床位設1台手術床為宜,衛生員0.5:1為妥。設護士長1~2人。
三、手術室的規章制度
手術室是手術科醫師、麻醉師及手術室人員共同工作的場所,人員流動量大,為保證工作有序,不但各項操作有規程,而且有一定的工作制度,才能使各科手術順利完成。
(一)手術室一般工作制度
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穿戴手術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離開手術室時,應更換外出衣及鞋子。
2.院外來參觀、學習、實習者,須經醫教科或護理部批准,並應有固定地點。
3.各科擇期手術,應在手術前一日上午10點半以前送手術通知單,急診搶救手術,可先口頭通知,後補手術通知單。
4.手術按手術通知單時間進行,必須准時到位,不得隨意更改。特殊情況與護士聯系。
5.術前30分鍾接病人,隨帶病歷,並詳細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床號、診斷、手術部位及葯敏試驗、術前用葯。病員入室後,巡迴護士應復查一遍,注意病人手術部位清潔范圍,首飾、假牙、手錶不得帶入手術室。
6.嚴格無菌操作技術。無菌手術和有菌手術應分室進行,特殊感染須進行特殊消毒滅菌處理。
7.室內保持嚴肅安靜,禁止高聲喧嘩,手術期間不得聊天、看報等。
8.嚴格執行室內衛生清潔處理及隔離、消毒檢測制度,落實醫療安全防範措施。
9.手術室應常備各種急診手術包及搶救器材,手術器械不得外借,如外借的需醫教科批准。
10.手術室器械應在清潔干凈基礎上消毒,各種葯品器械材料應放在固定位置,貴重器械專人保管,每月清點、維修、保養。麻醉劇毒品標志明顯,專人加鎖保管,普通葯品每天清點並記錄,每月檢查一次,專人負責。
11.負責保管和送檢手術中採集的標本,請醫生及時填寫病理標本、送檢單並作好送檢登記,督促及時送檢。
(二)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入室人員的管理
(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衣、帽、褲、鞋,不準帶私人用物進入工作區。
(2)入室人員進入限制區必須戴圓頂帽、戴口罩。
(3)工作人員每年一次體檢,按規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傳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術病人入室前,必須更換清潔衣、褲、戴帽及穿腳套。
(5)進入手術室的推車輪須經消毒後進入半限制區。
(6)工作人員外出必須更換工作衣、帽、褲、鞋。
2.參觀制度
(1)非本室人員及非手術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2)進修、實習人員必須遵照上述規定執行,實習人員須由帶教老師帶領,不得單獨進入手術室。
(3)參觀人員須經醫教科或護理部同意後,更換衣、帽褲、鞋、戴口罩,並在指定區域活動,不得任意穿行。
(4)除每日必須做好清潔衛生外,每周固定一日為衛生日,徹底清潔消毒手術室。
(5)專用拖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後,清洗晾乾備用,鞋櫃用消毒液擦試 ,每日一次。
(三)手術室的消毒隔離制度
1.嚴格劃分限制區(無菌區)、半限制區(清潔區)、非限制區(污染區),區間有明顯標志,嚴格遵守三通道原則,手術間按無菌、非無菌、污染手術分室。
2.認真洗手,嚴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與步驟進行,每月對手術醫生、洗手護士手指培養一次,要有據可查。
3.浸泡液及酒精,每日測比重,每周更換容器及消毒液1~2次,要有記錄。
4.手術醫生和器械護士戴上無菌手套後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巡迴護士應做好充分准備,盡量減少外出和走動,手術間的門不要隨便打開。
6.接台手術人員在兩台手術之間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換無菌手術衣、手套,並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及地面。
7.做好各類物品的終末消毒。
8. 手術間紫外線要求:功率≥30W/m3,燈距地面<2.5m,配有紫外線反光罩,輻射強度>70uw/cm2。
9.凡需手術病人術前一律查肝功能、乙肝全套抗原抗體,陽性者按傳染病隔離技術要求對待。
(四)一般感染手術
1.器械、敷料、針筒、手套、引流瓶等均應浸泡消毒後按常規處理。
2.手術間開窗通風,用消毒液擦拭手術床、推車、物體表面、拖地,用紫外線消毒空氣。
(五)特殊感染手術、隔離手術
1.就地手術為原則,採用一次性敷料、器械、針筒為好,門口掛隔離牌。
2.術中的紗布、敷料及其他能燃燒的物品應全部焚燒。
3.器械、針筒、搪瓷盤應浸泡於0.5%過氧乙酸中30分鍾,經2次高壓蒸氣滅菌後再處理,包上應貼有紅色傳染病標志。
4.未使用過物品集中打包,貼上紅色傳染病標志,高壓滅菌後作常規處理。
5.一切接觸患者的用物包括推車、被褥,放置手術間內(布類要鬆散,帶蓋的盒要打開),用甲醛加熱法熏蒸消毒,12.5ml/m3封閉24小時。
(六)無菌物品的管理
1.無菌物品應放在無菌室集中管理,室內通風、乾燥、環境清潔、無雜物無蠅無塵,應有紗門紗窗。
2. 無菌物品櫃清潔通風應有專人檢查,無菌包按順序排列,標記清楚,無過期物品,無菌物品有效期7天,霉季5天。
3.無菌包體積不應超過30×30×40cm,包布大小合適,容器無破損,大、中型包中間及包布的反折處各放規定的化學試劑一枚。
4.浸泡器械消毒液量足夠,關節打開,每周更換一次,標記清楚,細菌培養每月一次,要有據可查。
5.敷料灌、泡手酒精桶,碘酒、酒精瓶要消毒,每周1~2次。
6. 酒精浸泡液測試每日一次,比重保持在0.70~0.75之間,並有記錄、簽名。
7.肥皂水、指刷、消毒毛巾等用物每24小時消毒一次。
四、HAA陽性病人術後處理
(一)手術前
1.手術醫師必須與護士長聯系或者在手術通知單上註明,設專用手術間進行手術,房間門口應掛有紅色隔離標志,由專人負責巡迴。
2.術前做好一切手術用品准備,包括手術器械浸泡盒、刷子、工作人員洗手浸泡液。
(二)手術中
1.工作人員在手術間里應穿隔離衣、穿鞋套,無特殊緊急情況,不可離開手術間,如須添加物品,可請室外人員幫助。
2.術中工作人員應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如手套破損應立即更換,妥善放置針、刀等尖銳器械,避免損傷。
(三)手術後
1.工作人員離開手術間時用0.2%過氧乙酸洗手1~2分鍾。
2.手術間未被污染的敷料、器械則應重新包好,待高壓滅菌後備用。
3.手術後將一切受污染物品分別處置,未經處理不得帶出手術間。
(1)術後已沾有血跡的器械、吸引管、針筒、布類用專用桶在0.5%過氧乙酸中浸泡半小時後取出。器械清潔干凈,擦乾後再行高壓滅菌;布類則擠干後打包送洗衣房;針筒清潔後送供應室;吸引管清潔後再煮沸15分鍾擦乾後備用。
(2)污物桶、吸引瓶應用20%過氧乙酸配成0.5%濃度的溶液浸泡半小時,再將污水倒入污水池內,吸引瓶擦洗干凈後應浸泡在0.5%過氧乙酸溶液中半小時後再用。
4.手術間地面、手術床、輸液架等用0.5%過氧乙酸拖擦。
5.手術間用過氧乙酸或福爾馬林熏蒸,密閉6~8小時後通風。
性病病人術後也按上述要求處理。
五、無菌注意事項
(一)嚴格區分無菌與有菌的界限
無菌物品一經接觸有菌物品即為污染,不得再作為無菌物品使用。
1.手術者經無菌准備後,腰以下、肩以上、腋下和背部均為有菌區。手或無菌物品均不可接觸這些部位,雙手亦不可下垂至腰部以下。傳遞器械不可在背後進行。
2.器械檯面和手術檯面以下為有菌區(凡器械落至檯面以下,即使未曾著地也不可再用;線自桌面垂下部分亦作為已污染處理)。
3.手套如有破損或接觸有菌區應即更換。
4.前臂、肘部被參觀者接觸時應套以無菌袖套。
5.手術人員需調換位置時,一人應退後一步,背靠背轉身調換,身體的前面不可在別人背後擦過。
(二)保持無菌布類乾燥。鋪無菌布單時,器械台與手術切口應有四層以上。
(三)保護切口。切開皮膚及縫合之前應再消毒,皮膚切開後以紗布墊或特殊的塑料薄膜保護切口。
(四)保護腹腔。切開胃腸、膽囊、膽管等空腔臟器前,應先用紗墊遮蓋保持周圍組織,避免內容物溢出污染手術野。
六、手術室安全制度
1.手術室電器設備,如電刀、插燈等應定期檢查。
2.手術結束後,手術護士應切斷所有電源插頭。
3.劇毒葯品應上鎖並由專人保管。
4.值班人員應巡視手術室每個房間,負責氧氣、吸引器、水、電、門窗的安全檢查及大門安全。
5.非值班人員勿任意進入手術室。
6.凡在手術室工作的各級人員均應按常規行事,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7.如發現意外情況,應立即報告有關部門,並向院部匯報。
七、手術室護士長職責
1.在護理部主任的領導下,負責本室的行政和業務管理、護理工作和手術安排,保持整潔、肅靜。
2.根據手術的任務和護理人員的情況,進行科學分工,密切配合醫生完成手術,必要時親自參加。
3.督促各級人員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和技術操作規程,並嚴格要求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做好傷口癒合統計分析工作。
4.組織護士、衛生員的業務學習,指導進修、實習護士工作。
5.督促所屬人員做好消毒工作,按規定進行空氣和手的細菌培養,鑒定消毒效果。
6.認真執行查對和交接班制度,嚴防差錯發生。
7.負責手術室的葯品、器械、敷料、衛生設備等物請領、報銷工作,並隨時檢查急診手術用品的准備情況,檢查毒、麻、劇葯品及貴重器械的管理情況。
8.督促手術標本的保留和及時送檢。
9.負責接待參觀事宜。
副護士長協助護士長負責相應的工作。
八、手術室護士職責
1.在護士長領導下擔任器械或巡迴護士等工作,並負責手術前的准備和手術後的整理工作。
2.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督促檢查參加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注意病人安全,嚴防差錯事故。
3.參加衛生清掃,保持手術室整潔、肅靜,調節溫度與濕度,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
4.負責手術後病員的包紮、保暖、護送和手術標本的保管和送檢工作。
5.按分工做好器械、敷料的打包消毒和葯品的保管工作,做好登記統計工作。
6.指導進修、實習護士和衛生員的工作。
九、洗手護士職責
1.術前了解病情,做到心中有數。提前15分鍾洗手,鋪好器械台,並將手術器械分類排放。各種導管使用前用生理鹽水沖洗。
2.與巡迴護士清點器械、紗條、紗墊、針、線等(胸、腹腔、深部組織手術)。手術前,關閉體腔前後,各清點物品一次,以防遺留在體腔內。
3.洗手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還要有超前意識,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密切注意手術進展,做到正確、主動、敏捷傳遞器械。
4.保持手術野、器械台、升降台乾燥、整潔、無菌、用的器械、敷料分開放置。
5.術中摘下的標本,如:穿刺液、活檢取材、細菌培養等要妥善保管,術畢交給醫生,並於標本登記本上簽名。
6.清洗手術器械,烘幹上油包裝,貴重儀器和精密器械應及時交給器械室護士,按原位置放好,如術中發現器械不能使用即做記號,術後向器械室護士更換。
7.經胃腸道手術用過的紗條應及時棄去,對吻合口處,應用PVP-I棉球消毒。污染器械應分開放置。
十、巡迴護士職責
(一)術前准備(濕抹布擦灰一次)
1.術前問候病人,向病人自我介紹,安慰病人,並核對病人姓名、床號、診斷、血型、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皮下試驗、術前用葯和備皮情況。
2.檢查手術室內搶救設備、器械、物品是否齊全,做好應急准備。
3.檢查用物是否安全,性能是否良好,如電刀、吸引器、踏腳凳、雙極電凝、無影燈。
4.協助麻醉,協助洗手護士鋪檯子,協助醫生穿手術衣,以無菌鹽水沖去手套上滑石粉。
5.做好靜脈穿刺、輸血、輸液工作。
6.與洗手護士共同清點手術用物,如器械、敷料、縫針等數目,並記錄在手術清點單上,簽名。
(二)術中配合
1.按手術要求放置體位,暴露手術野,避免損傷肢體。
2.隨時注意手術進展,觀察輸液、輸血是否通暢,能預期病人所需物品,及早供之,執行口頭醫囑,注意生命體征監測結果,配合搶救。
3.注意術中切忌談笑,不離開手術間。
4.督促術者、參觀者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5.如果沒有洗手護士,巡迴護士應妥善保管術中標本,並簽名。
(三)術後護理
1. 清拭血跡,包紮傷口,護送病人至手術室門口。
2.打開窗戶通風,物歸原處。
3.督促衛生員搞好手術間衛生。
十一、夜班護士職責
1.
認真做好交接班制度,交班內容包括:病人姓名、床號、診斷、手術名稱、麻醉、病人血型、手術進展、輸液、輸血情況、器械、敷料、針、線等的核對。
2.擺放次日手術用各種器械包、布類包、衣服、紗布、手套、針筒、手術需要時放凡士林、石蠟油。
3.檢查手術間內次日手術用的器械台、升降台、輸液架是否齊全。
4.每晚檢查補充PVP-I棉球、酒精、碘酒;每日測酒精比重,每周二、五過濾酒精並記錄;每周五晚更換PVP-I泡手液、泡手桶。
5.督促進行手術間一日二次空氣消毒(早、晚紫外線各照射60分鍾)。
6.更換無菌持物鉗,周六值班負責手術間的空氣熏蒸消毒,更換PVP-I、刀片罐、泡鑷桶、浸泡盒、添加縫針、刀片;每月閽的周六值班時更換2%二醛溶液。
7.日間HAA陽性手術間、次日體外手術間用40%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有體外手術需做冰,布置體外房間的用物(電熱毯、電刀、吸引器、輸液架、插手板、輸血器),並准備好開放輸液。
8.應付急診手術,不準擅自離開手術室,不串崗。
9.負責手術室的安全保衛工作,關好門窗、日光燈、大門上鎖。
10.督促工人搞好手術間衛生,保持手術室環境整潔,清理更衣室、值班室、辦公室。
11.檢查病理標本送檢情況,並簽名。
12.負責電刀頭及特殊手術器械的熏蒸消毒。
十二、器械室護士職責
1.每晨做好無菌間及器械室清潔整理工作,檢查無菌手術包的消毒日期。
2.檢查並核對晚上急診手術器械,根據情況督促工人送去高壓消毒。
3.手術用的特殊精密器械交洗手護士浸泡消毒,並清點數目。
4.十時半之前接收次日手術通知單,並根據手術通知單,准備次日手術特殊器械及各種敷料、縫線。
5.核對檢查手術完畢的器械,並使其清潔完好,如有損壞應予更換,如有血跡應退回洗手護士處重新清洗上油。如有缺少應督促洗手護士及時找回。
6.按手術通知單放次日體位、電刀、單頭燈、止血帶。
7.准備急診手術所需器械。
8.整理手術用後的電刀頭,檢查並補充無菌間內一次性用物(如輸液器、輸血器、潔凈袋、針筒、奧普、薄膜、線、尿袋、棉簽等)。
9.每周一次清潔器械櫃子內的備用器械。
Ⅱ 手術敷料的管理制度
手術室是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要求設計合理,設備齊全,護士工作反應靈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術室要有一套嚴格合理的規章制度和無菌操作規范。隨著外科技術飛速發展,手術室工作日趨現代化。
手術室應與手術科室相接連,還要與血庫、臨護室、麻醉復甦室等臨近。抓好手術切口感染四條途徑的環節管理,即:手術室的空氣;手術所需的物品;醫生護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膚,防止感染,確保手術成功率。
一、手術室的設計和設備(一)手術室的設計坐南朝北,位於建築的較高處,以保持空氣潔凈、防止院內感染為原則,地面、牆壁可以沖洗。要三區劃分合理:即有非限制區、半限制區、限制區。要有三通道:即工作人員通道、病人出入通道、污物出口通道。材料應防火、耐濕、不易著色,以具有易於清潔等性能的材料為宜。現代化手術室應設計有:空氣凈化裝置、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裝置。
(二)手術室的設備除了具備一般手術室常規器械外,應有閉路電視、空調、高級電刀(進口),為保證不因意外停電影響手術,醫院應備有發電設施。不使手術室地面污染,最好使用交換車等現代推車。
(三)手術間布局應力求簡潔,櫃子應用耐濕、牢固材料製成,以便於清潔。所有物品均應固定設置,保持存放有序,力求各間統一、規范。
二、手術室人員編制及醫院手術床位手術室護士與手術床之比應為:2.5:1,教學醫院3:1。手術床設置為:以手術科50張床位設1台手術床為宜,衛生員0.5:1為妥。設護士長1~2人。
三、手術室的規章制度手術室是手術科醫師、麻醉師及手術室人員共同工作的場所,人員流動量大,為保證工作有序,不但各項操作有規程,而且有一定的工作制度,才能使各科手術順利完成。
(一)手術室一般工作制度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穿戴手術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離開手術室時,應更換外出衣及鞋子。
2.院外來參觀、學習、實習者,須經醫教科或護理部批准,並應有固定地點。
3.各科擇期手術,應在手術前一日上午10點半以前送手術通知單,急診搶救手術,可先口頭通知,後補手術通知單。
4.手術按手術通知單時間進行,必須准時到位,不得隨意更改。特殊情況與護士聯系。
5.術前30分鍾接病人,隨帶病歷,並詳細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床號、診斷、手術部位及葯敏試驗、術前用葯。病員入室後,巡迴護士應復查一遍,注意病人手術部位清潔范圍,首飾、假牙、手錶不得帶入手術室。
6.嚴格無菌操作技術。無菌手術和有菌手術應分室進行,特殊感染須進行特殊消毒滅菌處理。
7.室內保持嚴肅安靜,禁止高聲喧嘩,手術期間不得聊天、看報等。
8.嚴格執行室內衛生清潔處理及隔離、消毒檢測制度,落實醫療安全防範措施。
9.手術室應常備各種急診手術包及搶救器材,手術器械不得外借,如外借的需醫教科批准。
10.手術室器械應在清潔干凈基礎上消毒,各種葯品器械材料應放在固定位置,貴重器械專人保管,每月清點、維修、保養。麻醉劇毒品標志明顯,專人加鎖保管,普通葯品每天清點並記錄,每月檢查一次,專人負責。
11.負責保管和送檢手術中採集的標本,請醫生及時填寫病理標本、送檢單並作好送檢登記,督促及時送檢。
(二)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入室人員的管理(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衣、帽、褲、鞋,不準帶私人用物進入工作區。
(2)入室人員進入限制區必須戴圓頂帽、戴口罩。
(3)工作人員每年一次體檢,按規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傳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術病人入室前,必須更換清潔衣、褲、戴帽及穿腳套。
(5)進入手術室的推車輪須經消毒後進入半限制區。
(6)工作人員外出必須更換工作衣、帽、褲、鞋。
2.參觀制度(1)非本室人員及非手術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2)進修、實習人員必須遵照上述規定執行,實習人員須由帶教老師帶領,不得單獨進入手術室。
(3)參觀人員須經醫教科或護理部同意後,更換衣、帽褲、鞋、戴口罩,並在指定區域活動,不得任意穿行。
(4)除每日必須做好清潔衛生外,每周固定一日為衛生日,徹底清潔消毒手術室。
(5)專用拖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後,清洗晾乾備用,鞋櫃用消毒液擦試 ,每日一次。
(三)手術室的消毒隔離制度1.嚴格劃分限制區(無菌區)、半限制區(清潔區)、非限制區(污染區),區間有明顯標志,嚴格遵守三通道原則,手術間按無菌、非無菌、污染手術分室。
2.認真洗手,嚴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與步驟進行,每月對手術醫生、洗手護士手指培養一次,要有據可查。
3.浸泡液及酒精,每日測比重,每周更換容器及消毒液1~2次,要有記錄。
4.手術醫生和器械護士戴上無菌手套後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巡迴護士應做好充分准備,盡量減少外出和走動,手術間的門不要隨便打開。
6.接台手術人員在兩台手術之間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換無菌手術衣、手套,並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及地面。
7.做好各類物品的終末消毒。
8. 手術間紫外線要求:功率≥30W/m3,燈距地面<2.5m,配有紫外線反光罩,輻射強度>70uw/cm2。
9.凡需手術病人術前一律查肝功能、乙肝全套抗原抗體,陽性者按傳染病隔離技術要求對待。
(四)一般感染手術1.器械、敷料、針筒、手套、引流瓶等均應浸泡消毒後按常規處理。
2.手術間開窗通風,用消毒液擦拭手術床、推車、物體表面、拖地,用紫外線消毒空氣。
(五)特殊感染手術、隔離手術1.就地手術為原則,採用一次性敷料、器械、針筒為好,門口掛隔離牌。
2.術中的紗布、敷料及其他能燃燒的物品應全部焚燒。
3.器械、針筒、搪瓷盤應浸泡於0.5%過氧乙酸中30分鍾,經2次高壓蒸氣滅菌後再處理,包上應貼有紅色傳染病標志。
4.未使用過物品集中打包,貼上紅色傳染病標志,高壓滅菌後作常規處理。
5.一切接觸患者的用物包括推車、被褥,放置手術間內(布類要鬆散,帶蓋的盒要打開),用甲醛加熱法熏蒸消毒,12.5ml/m3封閉24小時。
(六)無菌物品的管理1.無菌物品應放在無菌室集中管理,室內通風、乾燥、環境清潔、無雜物無蠅無塵,應有紗門紗窗。
2. 無菌物品櫃清潔通風應有專人檢查,無菌包按順序排列,標記清楚,無過期物品,無菌物品有效期7天,霉季5天。
3.無菌包體積不應超過30×30×40cm,包布大小合適,容器無破損,大、中型包中間及包布的反折處各放規定的化學試劑一枚。
4.浸泡器械消毒液量足夠,關節打開,每周更換一次,標記清楚,細菌培養每月一次,要有據可查。
5.敷料灌、泡手酒精桶,碘酒、酒精瓶要消毒,每周1~2次。
6. 酒精浸泡液測試每日一次,比重保持在0.70~0.75之間,並有記錄、簽名。
7.肥皂水、指刷、消毒毛巾等用物每24小時消毒一次。
四、HAA陽性病人術後處理(一)手術前1.手術醫師必須與護士長聯系或者在手術通知單上註明,設專用手術間進行手術,房間門口應掛有紅色隔離標志,由專人負責巡迴。
2.術前做好一切手術用品准備,包括手術器械浸泡盒、刷子、工作人員洗手浸泡液。
(二)手術中1.工作人員在手術間里應穿隔離衣、穿鞋套,無特殊緊急情況,不可離開手術間,如須添加物品,可請室外人員幫助。
2.術中工作人員應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如手套破損應立即更換,妥善放置針、刀等尖銳器械,避免損傷。
(三)手術後1.工作人員離開手術間時用0.2%過氧乙酸洗手1~2分鍾。
2.手術間未被污染的敷料、器械則應重新包好,待高壓滅菌後備用。
3.手術後將一切受污染物品分別處置,未經處理不得帶出手術間。
(1)術後已沾有血跡的器械、吸引管、針筒、布類用專用桶在0.5%過氧乙酸中浸泡半小時後取出。器械清潔干凈,擦乾後再行高壓滅菌;布類則擠干後打包送洗衣房;針筒清潔後送供應室;吸引管清潔後再煮沸15分鍾擦乾後備用。
(2)污物桶、吸引瓶應用20%過氧乙酸配成0.5%濃度的溶液浸泡半小時,再將污水倒入污水池內,吸引瓶擦洗干凈後應浸泡在0.5%過氧乙酸溶液中半小時後再用。
4.手術間地面、手術床、輸液架等用0.5%過氧乙酸拖擦。
5.手術間用過氧乙酸或福爾馬林熏蒸,密閉6~8小時後通風。
性病病人術後也按上述要求處理。
五、無菌注意事項(一)嚴格區分無菌與有菌的界限無菌物品一經接觸有菌物品即為污染,不得再作為無菌物品使用。
1.手術者經無菌准備後,腰以下、肩以上、腋下和背部均為有菌區。手或無菌物品均不可接觸這些部位,雙手亦不可下垂至腰部以下。傳遞器械不可在背後進行。
2.器械檯面和手術檯面以下為有菌區(凡器械落至檯面以下,即使未曾著地也不可再用;線自桌面垂下部分亦作為已污染處理)。
3.手套如有破損或接觸有菌區應即更換。
4.前臂、肘部被參觀者接觸時應套以無菌袖套。
5.手術人員需調換位置時,一人應退後一步,背靠背轉身調換,身體的前面不可在別人背後擦過。
(二)保持無菌布類乾燥。鋪無菌布單時,器械台與手術切口應有四層以上。
(三)保護切口。切開皮膚及縫合之前應再消毒,皮膚切開後以紗布墊或特殊的塑料薄膜保護切口。
(四)保護腹腔。切開胃腸、膽囊、膽管等空腔臟器前,應先用紗墊遮蓋保持周圍組織,避免內容物溢出污染手術野。
六、手術室安全制度1.手術室電器設備,如電刀、插燈等應定期檢查。
2.手術結束後,手術護士應切斷所有電源插頭。
3.劇毒葯品應上鎖並由專人保管。
4.值班人員應巡視手術室每個房間,負責氧氣、吸引器、水、電、門窗的安全檢查及大門安全。
5.非值班人員勿任意進入手術室。
6.凡在手術室工作的各級人員均應按常規行事,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7.如發現意外情況,應立即報告有關部門,並向院部匯報。
七、手術室護士長職責1.在護理部主任的領導下,負責本室的行政和業務管理、護理工作和手術安排,保持整潔、肅靜。
2.根據手術的任務和護理人員的情況,進行科學分工,密切配合醫生完成手術,必要時親自參加。
3.督促各級人員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和技術操作規程,並嚴格要求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做好傷口癒合統計分析工作。
4.組織護士、衛生員的業務學習,指導進修、實習護士工作。
5.督促所屬人員做好消毒工作,按規定進行空氣和手的細菌培養,鑒定消毒效果。
6.認真執行查對和交接班制度,嚴防差錯發生。
7.負責手術室的葯品、器械、敷料、衛生設備等物請領、報銷工作,並隨時檢查急診手術用品的准備情況,檢查毒、麻、劇葯品及貴重器械的管理情況。
8.督促手術標本的保留和及時送檢。
9.負責接待參觀事宜。
副護士長協助護士長負責相應的工作。
八、手術室護士職責1.在護士長領導下擔任器械或巡迴護士等工作,並負責手術前的准備和手術後的整理工作。
2.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督促檢查參加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注意病人安全,嚴防差錯事故。
3.參加衛生清掃,保持手術室整潔、肅靜,調節溫度與濕度,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
4.負責手術後病員的包紮、保暖、護送和手術標本的保管和送檢工作。
5.按分工做好器械、敷料的打包消毒和葯品的保管工作,做好登記統計工作。
6.指導進修、實習護士和衛生員的工作。
九、洗手護士職責1.術前了解病情,做到心中有數。提前15分鍾洗手,鋪好器械台,並將手術器械分類排放。各種導管使用前用生理鹽水沖洗。
2.與巡迴護士清點器械、紗條、紗墊、針、線等(胸、腹腔、深部組織手術)。手術前,關閉體腔前後,各清點物品一次,以防遺留在體腔內。
3.洗手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還要有超前意識,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密切注意手術進展,做到正確、主動、敏捷傳遞器械。
4.保持手術野、器械台、升降台乾燥、整潔、無菌、用的器械、敷料分開放置。
5.術中摘下的標本,如:穿刺液、活檢取材、細菌培養等要妥善保管,術畢交給醫生,並於標本登記本上簽名。
6.清洗手術器械,烘幹上油包裝,貴重儀器和精密器械應及時交給器械室護士,按原位置放好,如術中發現器械不能使用即做記號,術後向器械室護士更換。
7.經胃腸道手術用過的紗條應及時棄去,對吻合口處,應用PVP-I棉球消毒。污染器械應分開放置。
十、巡迴護士職責(一)術前准備(濕抹布擦灰一次)1.術前問候病人,向病人自我介紹,安慰病人,並核對病人姓名、床號、診斷、血型、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皮下試驗、術前用葯和備皮情況。
2.檢查手術室內搶救設備、器械、物品是否齊全,做好應急准備。
3.檢查用物是否安全,性能是否良好,如電刀、吸引器、踏腳凳、雙極電凝、無影燈。
4.協助麻醉,協助洗手護士鋪檯子,協助醫生穿手術衣,以無菌鹽水沖去手套上滑石粉。
5.做好靜脈穿刺、輸血、輸液工作。
6.與洗手護士共同清點手術用物,如器械、敷料、縫針等數目,並記錄在手術清點單上,簽名。
(二)術中配合1.按手術要求放置體位,暴露手術野,避免損傷肢體。
2.隨時注意手術進展,觀察輸液、輸血是否通暢,能預期病人所需物品,及早供之,執行口頭醫囑,注意生命體征監測結果,配合搶救。
3.注意術中切忌談笑,不離開手術間。
4.督促術者、參觀者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5.如果沒有洗手護士,巡迴護士應妥善保管術中標本,並簽名。
(三)術後護理1. 清拭血跡,包紮傷口,護送病人至手術室門口。
2.打開窗戶通風,物歸原處。
3.督促衛生員搞好手術間衛生。
十一、夜班護士職責1.
認真做好交接班制度,交班內容包括:病人姓名、床號、診斷、手術名稱、麻醉、病人血型、手術進展、輸液、輸血情況、器械、敷料、針、線等的核對。
2.擺放次日手術用各種器械包、布類包、衣服、紗布、手套、針筒、手術需要時放凡士林、石蠟油。
3.檢查手術間內次日手術用的器械台、升降台、輸液架是否齊全。
4.每晚檢查補充PVP-I棉球、酒精、碘酒;每日測酒精比重,每周二、五過濾酒精並記錄;每周五晚更換PVP-I泡手液、泡手桶。
5.督促進行手術間一日二次空氣消毒(早、晚紫外線各照射60分鍾)。
6.更換無菌持物鉗,周六值班負責手術間的空氣熏蒸消毒,更換PVP-I、刀片罐、泡鑷桶、浸泡盒、添加縫針、刀片;每月閽的周六值班時更換2%二醛溶液。
7.日間HAA陽性手術間、次日體外手術間用40%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有體外手術需做冰,布置體外房間的用物(電熱毯、電刀、吸引器、輸液架、插手板、輸血器),並准備好開放輸液。
8.應付急診手術,不準擅自離開手術室,不串崗。
9.負責手術室的安全保衛工作,關好門窗、日光燈、大門上鎖。
10.督促工人搞好手術間衛生,保持手術室環境整潔,清理更衣室、值班室、辦公室。
11.檢查病理標本送檢情況,並簽名。
12.負責電刀頭及特殊手術器械的熏蒸消毒。
十二、器械室護士職責1.每晨做好無菌間及器械室清潔整理工作,檢查無菌手術包的消毒日期。
2.檢查並核對晚上急診手術器械,根據情況督促工人送去高壓消毒。
3.手術用的特殊精密器械交洗手護士浸泡消毒,並清點數目。
4.十時半之前接收次日手術通知單,並根據手術通知單,准備次日手術特殊器械及各種敷料、縫線。
5.核對檢查手術完畢的器械,並使其清潔完好,如有損壞應予更換,如有血跡應退回洗手護士處重新清洗上油。如有缺少應督促洗手護士及時找回。
6.按手術通知單放次日體位、電刀、單頭燈、止血帶。
7.准備急診手術所需器械。
8.整理手術用後的電刀頭,檢查並補充無菌間內一次性用物(如輸液器、輸血器、潔凈袋、針筒、奧普、薄膜、線、尿袋、棉簽等)。
9.每周一次清潔器械櫃子內的備用器械。
Ⅲ 高壓氧管理制度及應急預案
醫用高壓氧治療技術管理規范
為加強對醫用高壓氧治療技術的臨床應用管理,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衛生部聯合頒發的《醫用氧艙安全管理規定》(質技監局鍋發[1999]218號)的有關要求,結合本省高壓氧治療技術應用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范。
本規范所稱的醫用高壓氧艙(以下簡稱醫用氧艙)是醫療機構主要用於臨床治療缺氧性疾病、康復治療、氧艙內搶救、氧艙內手術以及治療高氣壓對機體損傷的一種特殊的醫療設備,是近年來我國發展迅速的邊緣性綜合學科,屬高氣壓醫學范疇。高壓氧治療只有合理使用、嚴格管理、規范操作才能確保臨床療效,避免惡性事故的發生。
一、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一)醫療機構開展高壓氧治療技術的設備-高壓氧艙必須根據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實行准入制度。
1.購置醫用氧艙的基本條件:醫用氧艙使用單位必須是省市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機構,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二級以上或核定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上的醫療機構。非醫療機構不得以醫用氧艙對外開展醫療業務。
2.醫療機構購置醫用氧艙前必須先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並填寫《醫療機構配置高壓氧艙申請表》。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按照區域衛生規劃,進行論證同意後,由市衛生行政部門上報省衛生廳審核准入後,頒發《醫用氧艙設置准入書》方可購置。
3.醫療機構必須配置已取得「A R5級壓力容器製造許可證」廠家製造合格的醫用氧艙。
4.使用進口醫用氧艙時,國外醫用氧艙製造單位應按《進口鍋爐壓力容器安全質量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取得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其進行的進口壓力容器安全質量許可。醫用氧艙產品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鍋爐壓力容器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進行產品安全性能監督檢驗,產品質量應不低於GB/T12130或相應標準的要求。
(二)醫用氧艙的安裝應遵循下列程序
1.醫用氧艙製造單位在氧艙安裝前,須向市級質量技術監督局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處提交施工告知書,並報送醫用氧艙安裝監督檢驗單位,經審查認可後方能進行安裝。
2.安裝過程必須由醫用氧艙使用單位所在地的有相應檢驗資格的檢驗單位進行安全質量監督。醫用多人氧艙安裝完畢後,由檢驗機構出具醫用氧艙安裝監督檢驗報告。
3.醫用氧艙安裝、測試完畢後,使用單位應根據《醫用氧艙安全管理規定》的要求對醫用氧艙組織驗收。驗收工作應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省技術監督研究院、省高壓氧質控中心的代表,並聘請地、市技術監督局和衛生行政部門、製造、檢驗等方面的專家參加。驗收後應出具醫用氧艙驗收報告。
(三)醫用氧艙的登記注冊
醫用氧艙建成投入使用前,使用單位應按照《醫用氧艙安全管理規定》和《鍋爐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辦法》的要求,持《醫用氧艙設置准入書》、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書、《醫用氧艙安裝監督檢驗報告》和醫用氧艙驗收報告在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資料庫登記,領取《醫用氧艙使用證》,方能投入臨床使用。
(四)醫用氧艙場地設置要求和設備
1.醫用氧艙放置處須遠離居民住宅、電力部門設置的配電區,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區域。
2.醫用氧艙治療區必須進行封閉式管理,應設置候診室大廳、醫生診斷辦公室、護士辦公室、醫務人員值班室、病人更衣室、安檢室、治療等待室、氧艙治療室、盥洗室、衛生間等。候診室應和氧艙治療區域隔離。醫用氧艙應設置消毒洗刷區域,盥洗室內應設置小型熱水器。醫用氧艙的場地設置應設計成單通道並應得到浙江省醫用高壓氧醫療質控中心的認可。
3.醫用氧艙的門口及治療區必須在明顯位置設立醒目的「嚴禁火種」等禁令標志,在候診室內設置醫用氧艙管理規定和病人須知,並明確病人的就診流程。
4.醫用氧艙病人更衣室應根據治療人數和性別設置足夠的更衣櫥櫃和座椅,並統一編號與氧艙座位號相對應。
5.醫用氧艙治療區應設置必要的搶救葯品和器械(吸引器、拉舌鉗、開口器等)。搶救葯品應按急診搶救要求配備。
6.醫用氧艙應建立以下記錄本:醫用氧艙操艙交接班記錄本;醫用氧艙故障維修記錄本;急救葯品、器械使用交接班記錄本;危重病人搶救記錄本;各種儀器、儀表校驗記錄本;醫用氧艙病人安全檢查記錄本;醫用氧艙內消毒記錄;醫用氧艙觀察窗玻璃檢查記錄本等。
二、人員基本要求
(一)取得《執業醫師證書》和《執業護士證書》,根據醫用氧艙艙型要求配備醫師、護士和工程技術人員。
(二)專職工作人員應按浙江省高壓氧醫療質控中心於2006年6月編印的《醫用高壓氧艙安全管理》中配備參考標准執行。有病房、教學、科研等任務,根據需要可增加人員配備。
(三)醫用氧艙的醫務人員必須參加浙江省高壓氧醫療質控中心舉辦的崗位培訓班培訓,經考核並取得由浙江省高壓氧質控中心頒發的合格上崗證書方可上崗操作。工程技術人員必須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認可的機構培訓考核取得資格證後方可上崗工作。
(四)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並從事醫用高壓氧專業五年以上可免除上崗證書。
(五)醫用氧艙技術負責人應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三、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一)嚴格遵守醫用高壓氧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和診療指南,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治療方案、結合患者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判斷治療措施,因病施治,嚴格掌握醫用高壓氧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合理開展高壓氧治療技術。具體參照中華醫學會高壓氧分會推薦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決定高壓氧治療病人或高壓氧病人會診應具有高壓氧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
(三)實施高壓氧治療前,應當向患者和其家屬告知治療的目的、治療風險、治療時的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並發症及預防措施等,並簽署《知情同意書》。
(四)建立健全醫用高壓氧治療後隨訪制度,並按規定對重點病人進行隨訪、記錄。
(五)嚴格實施高壓氧治療的各種操作規范以及各項規章制度。
(六)醫用高壓氧的各級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自己的工作職責,要堅守崗位、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地做好自已的本職工作。
(七)根據醫用高壓氧的臨床特點,制訂行之有效的檢查條款,做到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檢查不合格的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並督促落實。
(八)醫院有關的管理部門應切實加強對醫用氧艙科室安全管理的力度。要經常深入高壓氧科(室)督促檢查,抓好安全教育,嚴防差錯事故,把醫療安全落實到實處。
1.要及時對醫用氧艙日常的安全管理和治療質量進行定期評估;
2.督促檢查醫用氧艙的各級工作人員執行操作規范和各項規章制度的具體落實情況;
3.督促高壓氧科(室)對氧艙各種儀表、安全閥完成每年的強檢任務;
4.督促高壓氧科(室)做好氧艙各種設備、設施的保養、維修和三年的定期檢驗任務;
5.督促檢查高壓氧科(室)做好每年1-2次的「醫用高壓氧治療緊急情況處理原則」應急預案的演練;
6.督促高壓氧科(室)做好配合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浙江省醫用高壓氧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組織的定期檢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工作。切實做好整改意見的落實,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整改結果。
(九)其他技術管理要求
1.使用經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的醫用高壓氧治療器材,不得通過器材謀取不正當利益。
2.不得違反重復使用一次性醫用高壓氧治療器材。
3.醫用高壓氧呼吸裝具實行每人固定製度,嚴格把好消毒關,防止交叉感染。
四、培訓
擬從事醫用高壓氧治療的醫師、護士應當接受至少6個月的系統培訓。
(一)培訓基地
由省衛生廳指定,具備下列條件:
1.二級甲等以上醫院。
2.具備醫用高壓氧治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每年完成高壓氧治療病例不少於5000例。
3.有與開展高壓氧治療培訓工作相適應的師資、技術、設備和設施等條件。
4.有至少2名以上具有醫用高壓氧治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的指導醫師,其中至少有一名為副主任醫師。
5.近三年在國內核心專業雜志發表有關醫用高壓氧治療的學術論文不少於5篇。
6.舉辦過全省的專業學術會議或承擔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二)培訓基地基本要求
1.培訓由浙江省高壓氧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組織實施。
2.培訓教材和培訓大綱經浙江省衛生廳認可。
3.保證接受培訓的醫師、護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培訓。
4.每期培訓結束,對接受培訓的人員進行閉卷考試、考核,並由浙江省高壓氧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頒發醫用高壓氧專業《上崗合格證》。
五、其他管理要求
嚴格執行國家物價、財務制度,按照規定收費。
Ⅳ 病人有自主呼吸時如何正確使用簡易呼吸器
危重病人的護理
一、名詞解釋
1.危重病人
病情嚴重,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危險的病人。
2.嘔吐
是許多疾病表現在腸胃系統中的一種常見症狀,它表現 為胃內容物不自主地經口噴涌而出。
3.瞳孔散大
瞳孔直徑大於5mm。
4.瞳孔縮小
瞳孔直徑小於2mm。
5.精神狀態
是指個體的情感反應,即情感在心理或行為上的表現。
6.咽拭子培養
從咽部及扁桃體採取分泌物作細菌培養。
7.胃管洗胃法
是將胃管由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內,特大量溶液灌入或注入胃內以沖洗胃的方法。
8.意識模糊
最輕的意識障礙。對周圍環境漠不關心,答話間斷遲鈍,表情淡漠,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發生障礙。
9.
譫妄
意識模糊伴知覺障礙和注意力喪失,表現為語無倫次,幻想、幻聽、躁動不安,對刺激反應增強,但多為不正確。
10.昏迷
按程度分為淺昏迷和深昏迷。淺昏迷表現為隨意識運動喪失.對周圍事物及聲光刺激均無反應,但對強烈刺激可出現痛苦表情,各種反射均存在,生命體征一般無明顯改變,有大小便瀦留或失禁。深昏迷表現為對外界任何刺激均無反應,各種反應消失,全身肌肉鬆弛,生命體征改變,大小便失禁,偶有瀦留。
二、填空題
1.危重病人需要護理人員給予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
特別的觀察;及時的搶救;精心的護理
2.________與______是護理危重病人的關鍵,_______的復甦、______的吸氧、______的氣道吸引、______的洗胃等,都對病人的_____及____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搶救;配合;心肺功能;缺氧病人;窒息病人;服毒病人;預後;轉歸
3._______是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護士必須有廣泛的______和訓練有素的_______,有目的地使用各種______,有時還需依靠______的幫助來提高觀察的
結果。
觀察病情;醫學知識;觀察能力;感覺器官;儀器
4.表情與面容的觀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況。
面頰潮紅;面色蒼白;精神萎靡:雙目無神
5.皮膚與粘膜的觀察,如皮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無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情況。
彈性;顏色;溫度;濕度;出血;皮疹;水腫;黃疽;紫紺
6.姿勢與體位的觀察,如急性腹痛時,病人________,藉以_______。
雙腿蜷曲;減輕疼痛
7.嘔吐物的觀察,一般嘔吐物為_______和______,如混有大量膽汁時呈______;
消化液;食物;黃綠色
三、單選題
1.下列不屬於生命體征的項目是:B
A.體溫
B.神態
C.血壓
D.脈搏
A.呼吸
2.需要密切觀察血壓的病情是:D
A.急性感染
B.哮喘
C.腹瀉
D.休克
E.惡心、嘔吐
3.急性中毒意識清楚病人應從速採用:A
A.口服催吐法
B.漏斗胃管洗胃法
C.注洗器胃管洗胃法
D.電動吸引器洗胃法
E.自動洗胃機洗目法
4.休克病人護理應特別注意:B
A.脈搏
B.血壓
C.呼吸
D.瞳孔
E.以上都不是
5.雙側瞳孔擴大見於:B
A.有機磷中毒
B.顱內壓增高
C.顱腦膜下血腫
D.嗎啡中毒
E.腦疝早期徵象
6.所謂患者的一般情況,其中不包括:D
A.發育、營養
B.表情、面容
C.姿勢、體位
D.葯物反應
E.飲食、睡眠
7.屬精神狀態的表現是:E
A.面頰潮紅
B.面色蒼白
C.雙目無神
D.呼吸急促
E.憂郁
8.漏斗胃管洗胃法是利用:A
A.虹吸原理
B.正壓原理
C.負壓原理
D.空吸原理
E.液體靜壓原理
9.對危重病人的觀察內容,下列哪項是次要的? B
A.意識狀態改變
B.飲食方面的變化
C.生命體征的變化
D.瞳孔的變化
E.尿量及嘔吐物的變化
10.右側胸膜炎患者採取的體位是:B
A.仰卧位
B.右側卧位
C.左側卧位
D.俯卧位
E.半坐卧位
11.患者採取強迫體位是為了: C
A.預防褥瘡
B.保證安全
C.減輕痛苦
D.配合治療
E.減少體力消耗
12.皮膚粘膜常規觀察的內容不包括:C
A.彈性
B.顏色
C.感覺
D.溫濕度
E.出血點
13.中毒較重的病人洗胃卧位是:C
A.屈膝仰卧位
B.半坐卧位
C.去枕左側卧位
D.平卧位,頭倔向一側
E.頭低腳高位
14.糖尿病昏迷病人呼氣中帶:C
A.硫化氫味
B.氨味
C.爛蘋果昧
D.大蒜味
E.特別臭味
15.短暫的意識喪失稱為:D
A.眩暈
B.意識模糊
C.虛脫
D.昏厥
E.昏睡
16.檢查表淺感覺的方法是:C
A.用叩診錘輕叩膝蓋部
B.用大頭針劃拭足底部
C.用棉簽輕試皮膚
D.輕捏不同部位的皮膚,比較其反應
E.觀察眼球轉動程度
17.下列為排泄物的一項是:C
A.糞便
B.尿
C.唾液
D.痰液
E.汗液
18.口服催吐灌洗液的溫度是:B
A.20~24℃
B.25~38℃
C.39~42℃
D.43~45℃
E.46~48℃
19.哪項不是一般情況觀察內容:A
A.意識狀態
B.面部表情
C.皮膚粘膜
D.睡眠飲食
E.姿勢體位
20.哪些危重病人的護理診斷與意識障礙無直接關系:C
A.有誤吸的危險
B.有受傷的危險
C.焦慮
D.自理缺陷
E.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
21.吸痰的操作何項錯誤:B
A.病人頭轉向護士一側
D.先啟動吸引器後插管
C.先吸去口、咽喉部分泌物,再深入氣管吸引
D.將吸管從深部向上提起,左右旋轉吸痰
E.痰液粘稠滴少量生理鹽水稀釋
22.病區急救室的布局和設備不強調:2
A.靠近醫護辦公室
B.美化室內環境
C.備齊急救器械
D.准備好各種急救葯品
E.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23.有機農葯1605中毒時用高錳酸鉀洗胃可:D
A.對心血管和神經系統有抑製作用
B.損傷胃粘膜
C.生成毒性更強的敵敵畏
D.生成毒性更強的對氧磷
E.抑制毒物排出體外
24.除哪項外都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表現:E
A.意識障礙
B.煩躁不安、譫妄
C.嗜睡
D.昏迷
E.閉目養神
25.檢查電動吸引器的方法何項錯誤:E
A.電源和吸引器電壓是否相等
B.吸引器備管連接是否正確
C.打開開關檢查吸引器吸力是否正常
D.吸痰管號碼是否合適
E.安全瓶內是否加入消毒溶液
26.簡易呼吸器擠壓一次入肺的空氣量為:C
A.100~200ml
B.300~400ml
C.500~1000ml
D.1200~1500ml
E.1800~2000ml
27.輕度缺氧的氧分壓值是:D
A.<3.6kPa
B.3.6~4.6kPa
C.4.6~6.6kPa
D.6.6~9.3kPa
E.>9.3kPa
28.氰化物中毒時可用的洗胃液是:D
A.2%碳酸氫鈉
B.0.2%活性炭懸液
C.0.1%硫酸銅
D.0.02‰高錳酸鉀
E.植物油
29.病人體溫升高伴有血壓下降常提示有:D
A.高熱
B.心源性休克
C.中毒
D.感染性休克
E.出血
30.容量型呼吸器輸入壓力降低是由於:D
A.痰液堵塞
B.活瓣障礙
C.胸廓擴張受限制
D.管道脫位引起漏氣
E.管道折疊
31.昏迷患者眼瞼不能閉合應:E
A.按摩眼瞼
B.熱敷跟部
C.滴眼葯水
D.用消毒巾遮蓋
E.蓋凡士林紗布
32.危重病人的角膜反射減弱或消失,提示病變已影響到:D
A.小腦
B.中腦
C.延髓
D.橋腦
E.丘腦
33.漏斗胃管洗胃時,如不能順利引出胃內灌洗液時可採取:C
A.提高漏斗
B.擠壓、移動胃管
C.擠壓橡皮球
D.按摩胃區
E.囑病員作吞咽動作
34.嘔吐呈噴射狀見於:D
A.幽門梗阻
B.低位性腸梗阻
C.急性胃腸炎
D.顱內壓增高
E.食物中毒
35.缺氧時,突出的臨床表現是:D
A.皮膚濕冷,尿量減少
B.麵包潮紅,脈搏洪大
C.輾轉反側,呻吟不止
D.煩躁不安,發紺明顯
E.頭暈眼花,血壓下降
36.某6歲兒童在公園不慎溺水窒息,急救的首要步驟是:C
A.加壓給氧
B.擠壓簡易呼吸器
C.清除呼吸道異物和分泌物
D.肌內注射呼吸興奮劑
E.口對口人工呼吸
37.氧氣表上的減壓器,可將來自氧氣簡內的壓力減低至:B
A.0.5~1kg/c㎡
B.2~3kg/c㎡
C.4~5kg/c㎡
D.6~7kg/c㎡
E.10kg/c㎡
38.裝氧氣表前先打開總開關的目的是:C
A.檢查筒內是否有氧氣
B.測知簡內氧氣壓力
C.清潔氣門,保護氧氣表
D.估計簡內氧氣流量
E.了解氣體流出是否通暢
39.病人有譫妄狀態時,表現為:A
A.語無倫次
B.語言增多
C.易激怒
D.感覺遲鈍
E.朦朧狀態
40.關於中度缺氧症狀的描述,下列哪項不妥:A
A.輕度發紺
B.煩躁不安
C.呼吸困難
D.氧分壓在4.6~6.6kPa
E.二氧化碳分壓大於9.3kPa以上
四、多選題
1.單側瞳孔擴大,固定提示:BD
A.顱內壓增高
D.同側硬腦膜外血腫
C.有機磷中毒
D.鉤回疝
E.阿托品中毒
2.護土在搶救工作中應做到:BCDE
A.指定搶救負責人,成立搶救小組
B.參與制訂搶救方案
C.制定搶救護理計劃
D.做好搶救記錄
E.做好交班工作
3.採取被動體位見於:AB
A.意識喪失者
B.極度虛弱者
C.急性胸膜炎
D.哮喘持續狀態
E.膽道蛔蟲症
4.洗胃的禁忌證為:ABDE
A.食道阻塞
B.食道靜脈曲張
C.昏迷
D.胃癌
E.十二指腸潰瘍
5.人工呼吸機的作用是:ABD
A.為病人提供足夠的通氣量
B.供應足夠的氧氣
C.供應足夠的空氣
D.利用二氧化碳排出
E.供應高壓氧
6.觀察病情貫穿在下列哪些護理過程中:ABCE
A.晨間護理了解飲食和睡眠狀況
B.定時測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C.與病人交談,了解心理狀態
D.治療前做好三查七對
E.用葯後注意葯物反應
7.保持昏迷病人呼吸道通暢的關鍵是:AC
A.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B.更換體位
C.仰卧時頭應側向一邊
D.注意觀察病人有無缺氧
E.觀察病人有無點頭呼吸
8.判斷營養狀況的指標是:BCD
A.體重、身高
B.毛發光澤和疏密
C.皮膚潤澤和彈性
D.皮下脂肪
E.身體各部分的對稱性
9.使用人工呼吸器時為了促進排痰應按時給病人:ABC
A.翻身
B.吸痰
C.拍背
D.針灸
E.放出套囊內氣體
10.為病人進行肢體被動運動的目的是:ABCD
A.防止肌肉萎縮
D.防止關節強硬
C.預防靜脈血栓形成
D.增加肌張力
E.預防墜積性肺炎
11.吸痰應注意:ABCDE
A.檢查電壓、管道連接和 吸引性能
D.貯液瓶內吸出波及時傾倒
C.連續使用電動吸引器不超過2h
D.為小兒吸痰負壓不宜超過39.9kPa
E.吸痰管每次吸後更換
12.手術後病人的觀察重點是:ABD
A.傷口情況
B.血壓
C.疼痛
D.出血
E.輸液反應
13.危重患者由於護理不當可誘發:ABCDE
A.下肢靜脈血栓
B.褥瘡
C.泌尿道感染
D.墜積性肺炎
E.吸人性肺炎
14.氧氣吸人的適應證是:ABCD
A.分娩時產程過長
B.顱腦損傷
C.安眠葯中毒
D.哮喘
E.急性胃炎
15.提示重度缺氧的臨床表現是:ABD
A.顯著發紺
B.三凹征明顯
C.煩躁不安
D.昏迷
E.惡心、嘔吐
五、簡答題
1.觀察病情應從哪些方面進行?
觀察病情從以下方面進行:
⑦生命體征;②神志變化;③瞳孔變化;④葯物反應;③一船情況:如營養和發育,表情和面容、姿勢和體征、皮膚粘膜、排泄、嘔吐物、飲食和睡眠等;⑥精神狀態。
2.對缺氧和二氧化碳滯留同時並存時,如何給氧?為什麼?
對缺氧和二氧化碳滯留同時並存時,應以低流量、低濃度持續給氧為宜。因為慢性缺氧患者.由於長期二氧化碳分壓高,其呼吸主要依靠缺氧刺激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並沿神經上傳至呼吸中樞,反射性地使呼吸運動增強,若高濃度給氧,則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因而導致呼吸抑制,
使二氧化碳滯留更為嚴重,可發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
3.危重病人的護理要點有哪些?
①必要時設專人護理.做好詳細記錄;②加強臨床護理。做好眼的保護,眼險不能閉合的病員,由於少瞬眼,角膜可因乾燥而易發生潰瘍,同時伴發結膜炎,應塗紅黴素眼葯膏或蓋凡士林紗布以保護角膜。做好口腔護理,使口腔保持清潔,並可增進病員的食慾。做好皮膚護理,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定時按摩受壓部位的皮膚,經常變換卧位。清醒者應鼓勵定時作深呼吸或輕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注意保持肢體的功能位置。病情許可時,可為病員作肢體被動運動。以預防持瘡、墜積性肺炎、肌腱、韌帶退化和肌肉萎縮及靜脈血栓形成;③保持呼吸道通暢;④注意大小便情況。如發生尿瀦留或便秘者,可幫助誘導病員排尿排便並按醫囑給予導尿和灌腸;⑤注意安全。對意識喪失、譫妄、躁動的病員要用保護具以防
止摔傷。牙關緊閉抽搐的病員應防止咬傷舌頭;⑥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如出現呼吸和心臟驟停,除立即叫人通知醫生外.護士應及時採取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壓等措施;⑦保持導管和引流管的通暢;⑧做好心理護理。和藹親切,鼓勵和安慰病員,了解病員對治療護理、飲食、生活的要求,盡力解除病員的痛苦。
4.當病人痰液粘稠難以咳出時,應如何處理?
如痰液粘稠難以咳出時,可輕叩患者胸背部.通過振動使痰吸出;用化痰葯物(糜蛋白酶)或生理鹽水緩慢氣道滴入或蒸氣吸人、霧化吸人使痰液稀釋便於吸出。
5.一病人不慎誤服農葯敵百蟲100ml,請問應選擇何種溶液進行洗胃?洗胃時每次灌入液量是多少?為什麼?
應選擇1%鹽水或清水洗胃,1:~1:高錳酸鉀洗胃。洗胃時每次灌入液量為300~500ml。如灌入過多,可由口鼻腔內湧出,有引起窒息的危險,以及發生急性胃擴張的可能。若突然胃擴張,易興奮迷走神經、引起反射性心跳驟停。灌入量太多,還可使胃內壓升高,促使毒物進入腸道,增加毒物吸收。
6.如何用簡易呼吸器搶救呼吸停止的病人?
應用簡易呼吸器搶救時,先清除病人上呼吸道分泌物或嘔吐物,使病人頭後仰,托起下頜,扣緊面罩,擠壓呼吸囊.空氣由氣囊進入肺部;放鬆時,肺部氣體經活瓣排出,一次擠壓可有500~1000ml空氣入肺。以16~20ml/min的速度,反復而有規律地進行,通氣效果良好。
7.試述電動吸引器吸痰的原理?
接通電源後,馬達帶動煽心輪,從吸氣孔吸出瓶內空氣,並由排氣孔排出,這樣不斷地循環轉動,使瓶內產生負壓,將痰液吸出。
Ⅳ 護理崗位管理制度
護理人員崗位職責
一、 護理部主任職責
1、在院長的領導下,負責領導全院的護理工作,組織制定全院各科室護理人員配置方案,批准後組織實施與協調,適時調整;是醫院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應對院長負責。
2、根據醫院的計劃負責擬訂全院的護理工作計劃及目標,批准後組織實施。定期考核,按期總結匯報。
3、深入科室了解掌握護理人員的思想工作情況,教育護理人員改進工作作風,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改善服務態度。督促檢查護理制度、常規的執行和完成護理任務的情況,檢查護理質量,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
4、組織護理人員三基三嚴培訓、學習業務技術,定期進行技術考核,開展護理科研工作和技術革新,不斷提高護理技術水平。
5、指導各科護士長搞好病房和門診的科學管理、消毒隔離和物資保管工作。
6、組織檢查護生、進修生的實習工作,指導各級護理人員嚴格要求學生,做好傳、幫、帶。
7、確定全院護理人員的工作時間和分配原則,根據具體情況對全院護士做院內或臨時調配。
8、審查各科室提出的有關護理用具使用情況的意見,並與有關部門聯系協同解決問題。
9、主持和召開全院護士長會議,分析全院護理工作情況,並定期組織全院護士長到科室交叉檢查,互相學習,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10、提出對護理人員的獎懲、晉升、晉級、任免以及調動的意見。
11、教育全院各級護理人員熱愛護理專業,培養良好的作風,關心他們的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
12、作為醫院質量管理組織主要成員,承擔相關工作。
13、護理部副主任協助主任負責相應的工作,主任外出期間代理主任主持日常護理工作。
二、主任(副主任)護師職責
1、在護理部主任及科護士長領導下,負責指導本科護理技術、科研和教學工作。2、檢查指導本科急、危重、疑難病人護理計劃的實施,護理會診及危重病人的搶救工作。
3、了解國內外護理發展動態,根據醫院具體條件努力引進先進技術,提高護理質量,發展護理學科。
4、主持全院或本科護理大查房,指導下級護理人員的查房,不斷提高護理業務水平。
5、對院內護理差錯、事故提出技術鑒定意見。
6、組織主管護師、護師及進修護士的業務學習和護士規范化培訓,擬定教學計劃和內容,編寫教材並負責講課。
7、帶教護理系和護理專科學生的臨床實習,擔任部分課程的講授並指導主管護師完成此項工作。
8、負責組織全院或本科護理學術講座和護理病案討論。
9、制定本科護理科研計劃,並組織實施,通過臨床實踐寫出有較高水平的科研論文,不斷總結護理工作經驗。
10、參與審定、評價護理論文和科研成果以及新業務、新技術成果。
11、協助護理部做好主管護師、護師的晉升、考核及評審工作,承擔對下級護理人員的培養工作。
12、參與全院業務技術管理和組織管理工作,經常提出建設性意見,協助護理部主任加強對全院護理工作的業務指導。
13、參與全院護理質量督察工作,指導護理質量控制工作。
三、主管護師職責
1、在科護士長、護士長領導下及本科主任護師指導下進行工作。
2、對病房護理工作質量負有責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把好護理質量關。
3、解決本科護理業務上的疑難問題,指導危重、疑難病人護理計劃的制定及實施。
4、負責指導本科各病房的護理查房和護理會診,對護理業務給予具體指導。
5、對本科各病房發生的護理差錯、事故進行分析鑒定,並提出防範措施。
6、組織本科護師、護士進行業務培訓,擬定培訓計劃,編寫教材,負責講課。
7、組織護理進修生和護生的臨床實習,負責講課考核和評定成績。
8、制定本科護理科研和技術革新計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全科護師、護士開展護理科研工作,寫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護理論文及科研文章。
9、協助本科護士長做好行政管理和隊伍建設工作。
四、護師職責
1、在病房護士長領導下和本科主管護師指導下進行工作。
2、參加病房的護理臨床實踐,指導護士正確執行醫囑及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參與病房危重、疑難病人的護理工作,承擔難度較大的護理技術操作,帶領護士完成新業務、新技術的臨床實踐。
4、協助護士長擬定病房護理工作計劃,參與病房管理工作。
5、參加本科主任護師、主管護師組織的護理查房、會診和病例討論。主持本病房的護理查房。
6、協助護士長負責本病房護士和進修護士業務培訓,制定學習計劃,並擔任講課。對護士進行技術考核。
7、參加護校部分臨床教學,帶教護生臨床學習。
8、協助護士長制定本病房的科研、技術革新計劃,積極參與科研活動。
9、對病房出現護理差錯、事故進行分析,提出防範措施。
五、門診護士長職責
1、在護理部、門診部、科護士長領導下,負責本科室護理業務及行政管理工作;是本部門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應對護理部、門診部、科護士長負責。
2、制定門診工作計劃,明確護理人員的分工,經常進行督促檢查,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服務態度,與門診醫師組長取得密切聯系。
3、認真執行崗位責任制、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認真執行登記及上報制度,及時總結經驗與教訓。
4、負責組織護士做好協診工作和實施等待服務。
5、負責組織專科業務和新技術的學習,不斷提高門診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
6、負責對新調進的醫生、護士和實習生、進修人員,介紹門診工作情況及各項規章制度,負責實習、進修護士的教學工作。
7、負責計劃組織候診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
8、負責督促檢查搶救用物、毒麻葯品和儀器管理工作。
9、認真執行疫情報告、消毒隔離制度,預防交叉感染,保證門診清潔及工作有序。
10、督促檢查診療登記和治療統計工作。
11、負責傢俱被服保管,物品請領、驗收維修工作。
12、負責考勤、考核,獎優罰劣,促進門診文明建設。
六、門診護士工作職責
1、在門診護士長或護士組長領導下進行工作。
2、負責器械的消毒和開診前的准備工作。
3、協助醫生完成有關工作,按醫囑給患者進行處置。
4、經常觀察候診患者的病情變化,對較重的患者應提前診治或送急診室處置。
5、負責診療室的整潔、安靜、維持就診秩序,做好等待服務。
6、實施候診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
7、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8、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查對制度,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做好交接班工作。
9、按照分工,負責領取、保管葯品、器材和其它物品。
10、認真學習業務,提高理論水平,向患者做耐心、科學的解釋工作,提高服務質量。
七、急診科護士長職責
1、在急診科主任和護理部領導下,負責領導急診室和觀察室的護理工作;是本部門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應對科主任、護理部負責。
2、組織安排急診搶救工作,督促檢查護理人員配合醫生診治情況。經常了解留觀危重患者的病情,指導護士嚴格按醫囑進行治療護理。做好各種記錄和交
接班的工作。
3、督促護理人員認真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4、制定工作計劃,檢查各項護理工作執行情況,保證護理質量,負責護理人員的排班工作。
5、負責檢查各種搶救葯品、器材、被服及室內所需物品的使用、保管情況,做到計劃請領,及時維修和報損。
6、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術訓練,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7、負責組織護理科研和技術革新工作。
8、督促護士、護理員、清潔員經常保持室內外清潔、整齊、安靜,做好消毒隔離,預防交叉感染。
9、做好計劃和總結工作,按要求定期上報各種統計表。
10、制定和實施應急預案,做好突發事件管理
八、急診室護士工作職責
1、在護士長領導下進行工作。
2、做好急診患者的檢診工作,根據患者情況決定優先就診,必要時請示醫生決定。
3、急診患者來就診,應立即通知值班醫生,在醫生未到之前,遇到特殊危急病人,可行必要的急救處理。
4、在急救過程中,備好各種搶救物品、葯品,迅速、准確地執行醫囑,協助醫生進行搶救。
5、負責危重患者的巡視、觀察,及時完成治療與護理工作,嚴密觀察並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
6、認真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做好查對和交接班工作,嚴防差錯事故。
7、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規程,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8、負責准備各種急救所需葯品、敷料、儀器等,並使之處於完好狀態。
九、科護士長職責
1、在護理部、科主任領導下全面負責所屬科室的臨床護理、教學、科研及在職教育的管理工作;是本部門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應對護理部、科主任負責。
2、根據護理部、科工作計劃制定本科室的護理工作計劃,按期督促檢查、組織實施並總結。
3、負責督促本科各病室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護理技術操作規程。
4、負責督促檢查本科各病室護理工作質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把好質量關,並有記錄。
5、解決本科護理業務上的疑難問題,指導危重、疑難患者護理計劃的制定及實施。
6、有計劃地組織科內護理查房,及時總結本室護理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
7、有計劃地組織安排全科業務學習。負責全科護士的三基三嚴培訓和在職教育工作。
8、負責組織本科護理科研、護理革新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指導本科護士及時總結護理經驗及撰寫護理文章。
9、對科內發生的護理問題和差錯,應及時了解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採取防範措施,並及時上報護理部。
10、科學管理病房,做好文字記錄及教學各項統計工作,每月總結、分析提出整改意見。
11、每月聽取進修護士意見,檢查護生教學計劃的實施情況。
十、病房護士長職責
1、在科護士長和科主任的領導下,負責本病室行政管理和護理工作;是本部門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應對科護士長、科主任負責。
2、根據護理部及科內工作計劃,制定病房護理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認真做好護理質量檢查,記錄和統計工作,並定期總結。
3、負責本病房護理人員的素質培養工作,教育護理人員加強責任心,改善服務態度,遵守勞動紀律,密切醫護配合。
4、合理安排和檢查本病房的護理工作,落實質量控制方案,參加並指導危重、大手術患者的護理及搶救工作。
5、督促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對本病區發生的護理差錯、事故,及時查明手因報告護理部,並組織整改。
6、定期參加科主任和主治醫師查房,參加科內會診及大手術或新手術前、疑難病例、死亡病例的討論。
7、組織護理查房,護理會診,積極開展護理科研工作和護理經驗總結。
8、組織領導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及技術訓練,實施三基三嚴培訓工作。
9、定期督促檢查表格用品、護理用具、儀器設備、被服、葯品的請領及保管。
10、負責護生、進修護士的實習安排及檢查護士的帶教工作。
11、督促檢查護理員、配膳員、衛生員的工作質量,搞好病房的清潔衛生、消毒隔離工作。
12、定期召開工休人員座談會,組織安排健康教育宣傳工作,聽取病人對醫療、護理及飲食等方面意見,不斷改進病室管理工作。
十一、病房護士職責
1、在護士長領導及護師指導下進行工作。
2、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護理技術操作規程,正確執行醫囑,准確及時地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嚴格執行查對及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3、做好基礎護理和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
4、認真做好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及各種搶救物品、葯品的准備、保管工作。
5、協助醫師進行各種治療工作,負責採集各種檢驗標本。
6、經常巡視病人,密切觀察記錄危重患者的病情變化,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並報告。
7、參加護理教學和科研工作,工作中應不斷總結經驗,寫出論文,以提高護理水平。
8、指導護生、護理員、配膳員、衛生員工作。
9、負責做好患者的入院介紹、在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導。經常徵求患者意見,做好說服解釋工作並採取改進措施。定期組織患者學習、宣傳衛生知識和住院規則,經常徵求患者意見,做好說服解釋工作並採取改進措施,在出院前做好衛生宣教工作。
10、辦理入院、出院、轉科、轉院手續,做好有關文件的登記工作。
11、認真做好病室物資、器材的使用及保管工作,並注意堅持勤儉節約的原則。
十二、手術室護士長職責
1、在護理部及科主任領導下,負責本室的行政管理和護理業務工作;是本部門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應對護理部、科主任負責。
2、根據手術室工作任務和護理人員情況,制定工作計劃,組織實施並定期總結。
3、嚴格要求各級人員遵守無菌操作規程,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定期抽查各類人員的工作質量。
4、負責組織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三基三嚴培訓,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及護理科研工作。督促檢查教學計劃的實施,指導進修、實習護士工作。
5、檢查核對各交接班程序,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
6、督促檢查有關人員做好消毒工作,定期進行室內空氣及工作人員手的細菌培養,以鑒定消毒效果。
7、隨時檢查毒、麻、限劇葯物及貴重儀器設備管理情況及急診手術用品的准備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破損儀器送檢維修。
8、負責手術室葯品、器材、敷料、衛生設備等物品的保管、請領、報損工作。9、定期徵求各科室對手術室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總結和改進工作
10、負責指導和檢查手術器械的清潔、消毒及保養等工作。
十三、手術室護士職責
1、在護士長領導下擔任洗手、供應、巡迴護士等工作,負責手術前准備、手術中配合和手術後整理工作。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其它技術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3、負責手術後病人的包紮、保暖、護送及手術標本的保管、送檢工作。
4、負責器械、敷料的打包消毒及葯品、儀器設備的保管工作。
5、指導進修、實習護士的工作。
6、負責分管手術患者的術前訪視和術後隨訪。
7、做好手術期間患者的心理護理。
8、嚴格執行對患者的識別制度,做到正確的患者、正確的部位與體位、施行正確的術中配合、正確核對手術器材敷料、正確交接手術患者。
十四、供應室護士長職責
1、在護理部、科護士長領導下,根據全院工作計劃制定本室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定期總結。負責組織醫療器材、敷料的制備、消毒滅菌、儲存、供應和
行政管理工作;是本科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應對護理部、科護士長負責。
2、負責本科室護理人員的素質培養,樹立為臨床一線服務的觀念。
3、負責本室各崗位值班人員的工作安排,保證每日工作任務的完成和工作質量。
4、督促檢查無菌物品的滅菌及物品供應情況。
5、嚴格監測高壓蒸汽滅菌器的滅菌效果。
6、領導本室工作人員共同遵守醫院內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
7、負責抽查供應室各種物品及使用單位的物品保管情況。
8、負責請領、報損本室器材、被服及其它物品。
9、負責本室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及技能訓練,不斷提高其工作水平。
10、徵求臨床科室意見和建議,加強溝通和協調,以改進物資供應工作。
十五、供應室護士職責
1、在護士長領導下進行工作。遵守院內、室內各項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
2、負責各種醫療器械的清潔、包裝及各種敷料的裁剪、制備工作。
3、負責院內一切無菌醫療器械、敷料、溶液及有傳染性被服用品的高壓消毒工作,保證消毒物品的絕對無菌及安全使用。
4、負責與病房及有關單位的無菌物品交換工作,堅持下收下送,做到態度和藹、堅持原則。
5、做好院內臨時任務或急救工作的物品消毒及供應工作。
6、指導消毒員進行醫療器材、敷料的制備、消毒工作。
7、組織、領導院內臨時任務及急救工作所需物品的供應。
8、組織本室工作人員做好下收下送工作,深入臨床第一線徵求意見,改進工作。
十六、重症監護室(科)護士長工作職責
1、在護理部、科主任領導下,負責本病室行政管理和護理工作;是本部門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應對護理部、科主任負責。
2、根據患者病情及護士工作能力,妥善安排患者的責任護士。
3、每日主持晨會交班及床頭交接班,組織並參與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
4、督促檢查各項護理工作,及時幫助解決疑難問題。
5、定期檢查儀器、急救物品及葯品的使用及保管情況,保證搶救葯品、儀器性能完好,及時登記使用情況。
6、定期檢查各項護理表格的記錄情況,保證其完整性與准確性。
7、定期檢查各種消毒物品尤其介入性物品的消毒情況。
8、有計劃組織護士業務學習,強化三基三嚴培訓,負責新入室護士的培訓帶教工作,使護士掌握新技術、新儀器的操作使用、安裝、消毒處理,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9、其它同病房護士長工作。
十七、重症監護室(科)護士職責
1、在護士長、科主任領導下進行護理工作。
2、交接班前要認真閱讀病室報告本、醫囑本、治療本,詳細了解科室內病人診斷、治療和病情。認真做好護理記錄(如:病情、用葯、24 小時出入量、手術情況、治療方案等),並按要求進行護理。
3、認真進行床頭交接班(檢查皮膚、卧位、了解各種管道用途,檢查是否通暢,明確輸液的用葯、劑量、濃度、速度等)。
4、全面掌握患者的 T、P、R、BP、PR、RR、EKG、CVP、血液動力學監測、呼吸監測等情況,檢查各種儀器(呼吸機、心輸出量儀、輸液泵等)的運轉情況。
5、每日消毒更換創傷部位敷料(如:氣管切開、靜脈插管等)。
6、其它與病房護士職責相同。
十八、血液凈化室(科)護士長職責
1、 在護理部、科主任的領導下,負責本科室行政管理和護理工作;是本部門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應對護理部、科主任負責。
2、 根據病房的情況和護士的能力及要求,合理安排班次。
3、 實施全面質量控制,保證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
4、 督促檢查各項護理工作,及時幫助解決護理工作中的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5、 負責監督所屬人員做好本科室內感染控制,按規定做好相應檢測(空氣、透析液、反滲水)。
6、 經常檢查各儀器的使用情況,有問題及時告知技師。
7、 經常檢查護理表格的紀錄情況,保證其完整性與准確性。
8、 定時聽取醫生及技術員對護理工作的建議,促進醫、護、技的合作。
9、 定期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及時改進工作。
10、有計劃組織護士業務學習、三基三嚴,技術培訓,及時掌握新儀器、新技術的操作,並定期組織考核。
11、做好本科室各類物品的管理。包括各類物品的請領、保管、檢查和維修。
12、定期總結工作,並及時向領導匯報,共同研究討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十九、血液凈化室(科)護士職責
1、血液凈化室護士應在專科醫師指導及護士長領導下工作,負責血液凈化室患者日常透析期間的護理及患者的管理 。
2、認真遵守醫院各種規章制度、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和操作規程,准確及時地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及技術操作。
3、正確執行醫囑,遵循醫師的診治計劃並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協助醫生作好各種診療工作。
4、透析過程中,經常巡視患者,密切觀察患者病情,應及時記錄,有問題及時處理。
5、了解患者病情、飲食、生活等情況,為患者進行相關指導,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作好患者的飲食管理和生活指導。
6、保持血液凈化室秩序,為患者創造清潔、舒適、整齊、安靜的治療環境。
7、做好血液凈化室的消毒隔離工作,嚴格遵守國家透析器材的有關使用管理規定。
8、積極參加業務學習,強化三基三嚴培訓,認真學習新技術,不斷豐富血液凈化方面的理論及實踐知識,為患者接受高品質的透析創造良好條件。
二十、介入導管室(科)護士長職責
1、在護理部及科主任、科護士長的領導下,負責介入導管室(科)日常行政管理和護理業務工作;是本部門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應對護理部、科護士長負責。
2、有計劃地安排工作。根據手術和護理人員情況,進行科學分工,必要時進行具體指導或親自參加手術。
3、督促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負責本科室護理人員的素質培養工作,教育護理人員加強責任心,改善服務態度,遵守勞動紀律,密切醫護配合。
4、督促檢查各級護理人員及衛生員的工作,並予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差錯事故發生。
5、定期檢查急救物品備用情況、毒麻葯品及貴重器械儀器使用與管理情況。
6、負責監督護士做好院內感染監測,做好導管室無菌技術監測(空氣 無菌物品 手等)及護士對一次性醫療用品按照規定進行毀型處理。
7、負責指導各類物資的管理,包括各種介入耗材、器械、葯品、敷料、被服、表格等領取保管工作,出入賬目要清楚。
8、定期召開全科護理會,定期總結工作,並向有關領導匯報,共同研究討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下一步工作計劃,並尋求上級支持和幫助。
9、督促護士做好自身防護工作,解決或反映其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發揮積極性,調動主觀能動性,注意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管理。
二十一、介入導管室(科)護士工作職責
1、在護理部、科主任及護士長的直接領導下,配合手術醫師,負責介入治療術前的准備、介入術中的配合和介入治療後的導管室整理工作。
2、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常規,並監督上台醫師的無菌操作。負責導管室的保潔、消毒及感染監控工作,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
3、負責各種介入耗材及有關器械、葯品、敷料的清領、保管、保養工作,放置應定點定位有序,出入帳目要清楚。
4、認真核對患者姓名、病案號、診斷、手術名稱,並做好患者心理護理;返回病房時按照規定的程序嚴格逐項交接,並做好交接記錄及簽字確認。
5、協助醫師掌握手術適應症,術前建立靜脈通道、協助醫師對患者進行導尿、備皮和消毒鋪巾等,術中配合,用葯前要嚴格三查七對,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並及時報告醫師。
6、負責供氧、吸引器及心電監護儀、除顫器等應急設備的日常保養維護,並熟悉使用方法,正確使用。同時負責急救葯品的清點,隨時做好急救准備。
7、術後負責對一次性醫療用品按照規定進行銷毀處理。
二十二、護理員職責
1、在護士長領導下和護士指導下進行工作。
2、擔任病人生活護理和部分簡單的基礎護理工作,不得從事臨床護理技術操作。
3、隨時巡視病房,應接病人呼喚,協助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進食、起床活動及遞送便器等。
4、做好病人入院前的准備工作和出院後床單、鋪位的整理以及終末消毒工作。協助護士搞好被服、傢具的管理。
5、及時收集送出臨時化驗標本和其它外送病人工作。
二十三、病房衛生員職責
1、在總務科領導和護士長的業務指導下,擔任病房的清潔衛生工作。
2、擔任病房的門、窗、地面、床頭桌椅及廁所、浴室的清潔工作,並保持經常整潔。
3、負責清潔和消毒病人的臉盆、茶具、痰盂、便器等用具。
4、及時做好病房和病員的飲用水供應,協助配餐員做好配膳工作。
5、根據需要協助護送病人,領送物品,送病理、檢驗標本及其它外勤工作。
二十四、助產士職責
1、在護士長的領導和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2、負責正常產婦接產工作,協助醫師進行難產的接產工作,做好接產准備,注意產程進展和變化,遇產婦發生並發症或嬰兒窒息時,應立即採取緊急措施,並報告醫師。
3、經常了解分娩前後的情況,嚴格執行技術操作常規,注意保護會陰及婦嬰安全,嚴防差錯事故。
4、經常保持產房的整潔,定期進行消毒。
5、為產婦做好計劃生育圍產期保健和婦嬰衛生的宣傳教育工作,並進行技術指導。
6、負責管理產房和嬰兒室的葯品器材。
7、可根據需要,負責孕期檢查外出接產和產後隨訪工作。
8、指導進修、實習人員的接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