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我國建設法規體系確定為

我國建設法規體系確定為

發布時間: 2021-03-08 11:14:10

❶ 論述建設法規體系的組成

從縱向來說。來
1首先是建設法律,源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委會頒布。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城鄉規劃法》《房地產管理法》《招標投標法》等。
2建設行政法規。第二層次是國務院頒布的各類行政法規。比如《建設工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條例》
3 建設規章。包括國務院各部委發布的部門規章。還有地方人民政府發布的政府規章。
4 地方性法規。是指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或常委會出台的在其區域內實行的法規。
5還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比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意見》等。
這些大大小小法律效力不同的一系列法規組成了建設法規體系。

❷ 建築法規

❸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主要包括哪些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方面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國立法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1982年通過了現行憲法,此後又根據客觀形勢的發展需要,先後四次對憲法部分內容作了修改。到2010年底,我國已制定現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並全面完成了對現行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集中清理工作。目前,涵蓋社會關系各個方面的法律部門已經齊全,各法律部門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經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比較完備,法律體系內部總體做到科學和諧統一。
目前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基本的、主要的方面已經做到了有法可依,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我國先後有四部憲法,即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和現行的1982年憲法。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明確堅持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憲法規定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在實踐中得到堅持和完善,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憲法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作了全面的規定,為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有民主權利,在國家生活中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人權事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憲法規定的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得到有力的推進,促進和保障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法律不斷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不斷完善和發展,公民的基本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選舉法、全國人大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政府組織法、民族區域自治法、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立法法、監督法等,規定了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的產生、職能、活動以及監督等,保證了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保證了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整個國家機構按照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組成和運轉,國家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行政復議法等法律的頒布實施,適應了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建設法治政府的需要,加強了對行政權力的規范、制約和監督,推進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等,進一步擴大了農村、城市的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有力推進了基層民主的發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頒布實施,為香港、澳門施政、立法和司法提供法律依據,體現了「一國兩制」的構想,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促進了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反分裂國家法將黨和國家關於對台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原則和方針政策措施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對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發揮著重大作用。
規范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不斷完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陸續制定了民法通則等民事法律。民法通則規定了民法的調整對象、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行為、民事權利、民事責任,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基礎法律規則。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完善,規范市場主體及其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知識產權、加強宏觀調控、促進對外開放等方面法律相繼出台,為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物權法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遵循平等保護物權的市場法則,強化國有資產保護,貫徹現階段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規范了現實生活中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合同法提供了市場平等主體在交易中需共同遵守的規則。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商業銀行法等,對各類市場主體及其行為進行規范,保障其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企業破產法確立了優勝劣汰機制和陷入困境企業的挽救制度。擔保法、保險法、票據法、拍賣法、信託法、招標投標法、證券法等規范了特定領域內的市場行為。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為知識產權提供法律保護。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產品質量法等,在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運用法律手段對經濟發展進行適度宏觀調控。預演算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稅收徵收管理法等,為相關領域進行宏觀調控提供法律保障。中國人民銀行法等,加強對金融業的監督管理,保證了國家貨幣政策的正確制定和執行,促進了中央銀行調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對外貿易法等,有力地推動了對外開放事業的發展。2001年以來,為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和建立統一市場的需要,又修訂了對外貿易法,確立了統一、透明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
促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文化事業的法律不斷完善。制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規范、調整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權利義務關系,依法促進就業,保護勞動者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制定社會保險法,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制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對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予以保護。制定了科技、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法律,促進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制定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國防法、海關法、教育法、科學技術進步法、房地產管理法、體育法、食品衛生法、葯品管理法、居民身份證法、護照法等社會管理法律,促進了我國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科技等各個領域健康發展。刑法以及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維護了社會穩定,加強了人權司法保護。
促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不斷完善。適應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環境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水土保持法、礦產資源法等,明確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制度、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促進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有機統一,反映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總結和確認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新成果,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對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保證國家長治久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❹ 簡答:我國建設法規體系由哪五個層次組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我國建設法規體系由
建設法律、建設行政法規、建設部門規章、地方性建設法規和規章五個層次組成
。具體是:
1.
建設法律

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頒行的屬於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業務范圍的各項法律,是建設法規體系的核心和基礎。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下簡稱《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以下簡稱《建築法》)等
2.
建設行政法規

指由國務院制定頒行的屬於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業務范圍的各項法規,其效力低於建設法律,在全國范圍內有效。行政法規的名稱常以「條例」、「辦法」、「規定」、「規章」等名稱出現。如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


3.
建設部門規章

指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與國務院其他相關部門聯合制定頒行的法規
4.
地方性建設法規

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頒行的或經其批准頒行的由下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只能在本區域有效的建設方面的法規。地方性建設法規促進了本地區建設業的發展,同時也為國家建設立法提供成功的經驗。
5.
地方建設規章

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頒行的或經其批准頒行的由其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建設方面的規章。其中,建設法律的法律效力最高,層次越往下的法規法律效力越低。法律效力低的建設法規不得與比其法律效力高的建設法規相抵觸,否則,其相應規定將被視為無效。

❺ 我國建設監理法規體系是由哪三個層次構成的

我國建設監理法規體系是由哪三個層次構成的?
答:1、普通法律。
2、行政法規。
3、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三個層次構成。

❻ 簡述我國法律法規體系..

2008年3月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至此,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法律體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中國特色之路。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之路
1978年12月22日,歷史銘記。
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公報,將民主法治建設提到嶄新的高度: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迎來了春天。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迎來了春天。
1982年,現行憲法通過。憲法是法治建設的基礎,是法律體系的核心和統帥,國家根本大法的通過,使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了宏偉的目標: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002年11月14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指出,我國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截至今年兩會期間,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已達229件,涵蓋憲法等七大法律部門;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近600件,地方性法規7000多件。
而此時,我們已經將目光投向更遠的2010年和2020年。2010年將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律門類齊全;法律部門內部的法律規范齊備;法律體系內部不同的法律門類之間、不同法律規范之間、不同層次法律規范之間,邏輯嚴謹、結構合理、和諧統一。2020年較之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將「更加完善」。
中國特色的民主科學立法
2008年4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徵求各方意見。至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就16部法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同一部法律,不同的社會群體有不同的訴求,向社會公布法律草案徵求意見,是立法民主化科學化的重要方式。
公民參與立法,是現代民主社會實現法治的基本原則。令人欣喜的是,徵集公眾意見、公民提出立法建議、立法聽證會等已成為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常用方式。
2006年8月,安徽省合肥市農婦姜廣元建議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立法,這一建議被列入該省2007年度地方性法規立法計劃。無獨有偶,2005年5月27日,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修正案》,此次修正緣於66歲農婦王淑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上書」。
對於提高立法質量,普及公民法律意識、培植法律信仰,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200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決定,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今後一般都要公開徵求意見。
以法律形式固定改革成果
改革的成果需要法律鞏固,改革的深入需要法治保障。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這一過程中,黨和人民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被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而法律的制定又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進步。
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迫切要求。此後,我國加快經濟立法,進一步完善民商法律,一批重要的立法項目相繼完成。
憲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法律根據,也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和基礎。1999年3月14日,「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2004年憲法修正案把「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內容寫入憲法。以制度的力量尊重與保障人權、保護私產等先進的價值觀,更加全面准確地表達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規范和保障,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促進國家的興旺發達、長治久安。

❼ 我國建設工程領域法規體系主要包括哪些法律和制度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
土地管理法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還有很多其他的省級政府部門規章

❽ 我國工程建設合同法律法規體系由哪幾個層次組成

工程建設合同法律法規體系,是指把已制定的和需要制定的建設工程合同法律、行政法專規、屬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地方規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完整統一個體系。據此來看,主要分如下曾側: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4.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5.部門規章;6.地方規章7.國際條約。在層級上,憲法為最高,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特殊情況需由有關機關裁決。

熱點內容
法院新標志 發布:2025-09-13 16:20:23 瀏覽:40
加強法治宣傳思想工作 發布:2025-09-13 16:13:43 瀏覽:119
江蘇省違章停車法規 發布:2025-09-13 16:03:30 瀏覽:839
票據不得轉讓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3 16:03:29 瀏覽:963
道德決定上層建築 發布:2025-09-13 15:54:47 瀏覽:650
法院內分 發布:2025-09-13 15:35:31 瀏覽:959
行政訴訟法保全 發布:2025-09-13 15:18:17 瀏覽:84
涉港國安立法表決通過票數 發布:2025-09-13 15:13:01 瀏覽:456
新婚姻法2020年新規軍婚 發布:2025-09-13 15:11:36 瀏覽:429
道德經情侶 發布:2025-09-13 14:49:05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