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部門規章
不屬於!部門規章是國務院下屬的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制定的,而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部門規章。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只能是國務院。
Ⅱ 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的效力等級如何
廣義上的地方性法規包括地方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專及權力機關制定。地屬方政府規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即行政機關制定。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內的具體部門制定的,及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制定,也是行政機關。 一般來說,地方法規的效力等級高於地方規章(人大高於政府)。部門規章一般是針對某一特定領域的規定,全國均需遵守,具有專項性。而地方法規和規章是針對某一特定地域內的具體規定,具有地緣性。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規章間沒有嚴格的等級高低之分。 如果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發生沖突,由國務院裁決適用。因為兩者都是政府體系內制定的,所以國務院作為中央政府,是兩者的共同上級有裁決權。如果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發生沖突,國務院可以決定適用地方性法規,若國務院認為應適用部門規章,則需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因為此時是政府文件和人大文件出現了沖突,作為中央政府的國務院可以決定放棄適用政府文件,服從人大的規定。如果國務院支持適用部門規章的話,則需要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因為此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兩者的共同上級。
Ⅲ 國務院令 類似的法律叫部門規章還是什麼
以國務院令德形式發布的法律性文件一般有兩類:國務院自行制訂的行政法規;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制訂的受權立法。
Ⅳ 部門規章的法律效力和地方政府規章的法律效力,哪個大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屬於同一效力位階,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出現版沖突的話權,由下面的方式進行選擇地方性法規或者部門規章:
1.先由國務院裁決,如果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則適用地方性法規的相關規定;
2.但是若國務院認為應適用部門規章,則需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PS:我國法律體系的法律位階共有五級,分別是: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Ⅳ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法律效力哪個更高求解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屬於同一效力位階,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出現沖突的話,由下版面的方式進行權選擇地方性法規或者部門規章:
1.先由國務院裁決,如果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則適用地方性法規的相關規定;
2.但是若國務院認為應適用部門規章,則需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PS:我國法律體系的法律位階共有五級,分別是: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Ⅵ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如何選擇適用
執法人員在立案處罰的過程中發現《河南安全生產條例》和《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均對該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罰則,但二者規定的罰款數額不同,前者為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後者為二萬元以下。 分析: 對該企業的行為該如何處罰,辦案機構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應適用地方性法規——《河南安全生產條例》。理由是:《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參照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由此推斷,地方性法規應作為執法依據,部門規章只是參照適用。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應適用部門規章——《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理由是: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制定的雙方是地方人大和國務院各部門,難以區分大小,效力等級相同。在同一層級的安全生產立法對同一類問題的法律適用上,應當適用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應當適用《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對該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原因如下: 一、正確理解《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規定,在參照規章時,應當對規章的規定是否合法有效進行判斷,對於合法有效的規章應當適用。實踐中,一些地方的人民法院、檢察院僅憑對《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的簡單理解,就在部門規章與地方性法規不一致時直接選擇適用地方性法規,這樣做是不符合立法本意的。筆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先對部門規章進行合法性審查,只要該部門規章是合法有效的就應當適用,然後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沖突的問題。 二、適當參照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 《河南安全生產條例》是適用於河南省范圍內安全生產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問題、共性問題的法律規范,對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的規定僅僅是籠統的規定,它不解決某一領域存在的特殊性、專業性的法律問題。《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是適用於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的特殊性、專業性問題的法律規范,它比《河南安全生產條例》更專業、更具體、更有可操作性。 另外,針對本案的具體情況,筆者建議:本案可以依據新修改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在實踐過程遇到的其他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對同一事項有不同規定時,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有關規定。(作者:安陽市安監局 劉玉敏)
Ⅶ 地方性法規 與 部門規章 之間沖突,哪個優先適用
省級人大及其黨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與國務院相關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應該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處理。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沖突的選擇適用。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適用:
(1)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授權部門規章作出實施性規定的,其規定優先適用;
(2)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部門規章對於國務院決定、命令授權的事項,或者對於中央宏觀調控的事項、需要全國統一的市場活動規則及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等需要全國統一規定的事項作出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
(3)地方性法規根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授權,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的具體規定,應當優先適用,
(4)地方性法規對屬於地方性事務的事項作出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
(5)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對需要全國統一規定以外的事項作出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
(7)相關部門規章擴展閱讀:
第九十五條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Ⅷ 公司各部門規章制度
進入《中華文本庫》網站,在「文檔搜索」處填入「物流」幾個字,再點「go」,搜索結果中就有相關資料。(在網路上搜「中華文本庫」,即可找到該站)
Ⅸ !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那個效力更高地方性法規也屬於是部門規章嗎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屬於同一效力位階,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出現沖版突的話,由下權面的方式進行選擇地方性法規或者部門規章:
1.先由國務院裁決,如果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則適用地方性法規的相關規定;
2.但是若國務院認為應適用部門規章,則需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PS:我國法律體系的法律位階共有五級,分別是: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Ⅹ 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應如何區分
區別: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1、制定者不一樣:
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在其許可權內制定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件,稱為「部門規章」。
2、效力不一樣:
法律的級別是最高的,其次是法規,然後再到部門規章。
3、含義概念不一樣: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規章是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活動和有關人員行為,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並發布實施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書的總稱。
(10)相關部門規章擴展閱讀:
三者發布:
1、國家行政法規的制發主體是國務院。
2、部門規章的主要是國務院各部門。
3、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城市、計劃單列市的人民政府。
以上這些單位或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章,都可用「公布令」來發布。而其他一些地區和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而制定的,不屬於法規、規章的「類規章性文件」,不能用「公布令」發布,只能用「通知」予以發布。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法律
網路--法規
網路--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