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和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

法規和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

發布時間: 2021-03-13 17:06:14

Ⅰ 論述我國行政許可設定權的法律規定

《行政許可法》第十四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第十五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第十六條 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第十七條 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Ⅱ 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能對上位法創設的行政處罰做出什麼樣的規定

只能對行政處罰的具體實施的程序進行細化,不能對對處罰的內容進行規定。

Ⅲ 如何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有關規定

問: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要求,我委對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現行有效的128件地方性法規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在清理過程中,有以下兩個問題把握不準,特向你委請示:

一、關於地方性法規不得增設行政許可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六條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實踐中,對該條規定的「增設行政許可」的概念,我們把握不準,對在什麼情況下屬增設行政許可,產生了不同的理解。上位法設定了某一行政許可事項,地方性法規在此基礎上設定了與這一事項相關的許可事項(但屬同一審批主體),是否屬於增設許可?

例如,國務院《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規定,經營碘鹽批發要經省級鹽業主管機構審批;國務院《食鹽專營辦法》規定,經營食鹽批發業務必須取得食鹽批發許可證。據此,省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規定,經營碘鹽批發和零售業務都要經鹽業主管機構審批,分別取得碘鹽批發許可證和零售許可證。這里規定的碘鹽零售許可證是否屬於對上位法的規定增設了行政許可?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應當取得許可證,而省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規定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指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都要取得許可證,這是否屬增設了行政許可?

二、關於年檢(定期檢驗)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二條第二款規定,「行政機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進行定期檢驗。」對於這個規定,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地方性法規不僅不得對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外的「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設定年檢,而且對其他的任何事項都不得設定年檢?實踐中,我省制定的多個地方性法規中都有關於對已頒發的有關許可證、或者有關機構等進行定期檢驗的規定,如省電信條例規定對電信經營許可證實行年檢制度,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規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計量公正服務機構等機構要按照規定接受年度審核。這類規定是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不相符?特此請示,請予答復。(某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 2004年5月21日)

答:一、關於地方性法規不得增設行政許可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第四款規定:「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因此,地方性法規在作具體規定時,只能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行政許可的條件、程序等作具體規定。地方性法規在作具體規定時,超出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設定相關的行政許可,包括來函所例舉的情況,屬於增設了行政許可。

二、關於年檢(定期檢驗)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二條第二款規定:「行政機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進行定期檢驗。對檢驗合格的,行政機關應當發給相應的證明文件。」因此,只有法律、行政法規可以規定定期檢驗(年檢),地方性法規不得規定定期檢驗(年檢)。(2004年6月15日)

來源: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

Ⅳ 下列選項中屬於有權設定行政許可的主體有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十四條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第十五條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

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

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4)法規和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十六條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第十七條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第十八條設定行政許可,應當規定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條件、程序、期限。

第十九條起草法律草案、法規草案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草案,擬設定行政許可的,起草單位應當採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說明設定該行政許可的必要性、對經濟和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聽取和採納意見的情況。

第二十條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應當定期對其設定的行政許可進行評價;對已設定的行政許可,認為通過本法第十三條所列方式能夠解決的,應當對設定該行政許可的規定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可以對已設定的行政許可的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必要性適時進行評價,並將意見報告該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和實施機關就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Ⅳ 下列不能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規范性文件是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 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一)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
(二)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准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
(三)提供公眾服務並且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職業、行業,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
(四)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產品、物品,需要按照技術標准、技術規范,通過檢驗、檢測、檢疫等方式進行審定的事項;
(五)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等,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事項;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其他事項。

《行政許可法》第14條至第17條之規定:

第十四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第十五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第十六條 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第十七條 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總的來說,只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的決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省級人民政府的規章依據法定條件可以設定臨時性行政許可,其它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Ⅵ 國務院某部門制定規章設定行政許可,為什麼不對

國務院只能以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許可通俗的講就是讓一件事從違法到合法。

Ⅶ 下列規范性文件中不得設定行政許可的是()。

B.縣級政府的決定

根據《行政許可法》

第十四條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第十五條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7)法規和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擴展閱讀

根據《行政許可法》

第十六條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第十七條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第二十四條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行政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第二十五條經國務院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

第二十六條行政許可需要行政機關內設的多個機構辦理的,該行政機關應當確定一個機構統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統一送達行政許可決定。

行政許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兩個以上部門分別實施的,本級人民政府可以確定一個部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並轉告有關部門分別提出意見後統一辦理,或者組織有關部門聯合辦理、集中辦理。

Ⅷ 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條件作出具體規定時,在不違反上位法的前提下,可以增設其他條件。

是正確的。上位法在設定行政許可時,有時沒有規定條件,有時條件規定得專比較概括,出現這兩屬種情況,都需要法規、規章進一步具體規定,但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規定的其他條件。但在不違反上位法的前提下對許可的條件進行具體化增設其他條件的,應為合法。

Ⅸ 求對行政許可法第十六條的解釋

【釋義】 本條是關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的行政許可規定權的規定。
設定權和規定權是兩種不同的立法權。所謂設定權是指法的創制權,是立法機關創制新的行為規范的權力,是從「無」到「有」。規定權是指現有的法的規范具體化的權力,不創制新的行為規范,是從「粗」到「細」。設定權和規定權都屬於廣義的立法權。在我國,立法主體呈多元化,除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外,國務院、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部門、省級人民政府、較大市的人民政府等都有一定的立法權。但它們的立法許可權不同,立法的目的也不同,有的是創制性的立法,有的是執行性的立法。創制性的立法是立法主體為了填補法律或者法規的空白而進行的立法;執行性的立法是為了執行某個特定的法律或者法規的規定而進行的立法,是對法律或者法規的具體化。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行政法規和規章作為行政機關的立法,它們都需要上位法作為「依據」,是為實施上位法而制定的實施性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雖然不需要上位法作為「依據」,只要不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就可以,但實踐中地方性法規還是以實施法律、行政法規為主。因此,可以說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主要是為了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而制定的,從性質上講,主要是執行性的立法。但實際情況是,我國的法制建設起步較晚,任務重,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一是進展慢,趕不上發展需要;二是有些事情制定法律的時機還不成熟,需要國務院或者地方先行試驗。因此,不同的立法主體都有一定的創制權。在我國,行政法規創制性的立法比較多,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創制性的立法比較小,尤其是規章,一般都是執行性的立法。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了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省級人民政府規章在行政許可立法上的創制性立法權,劃分了行政許可的設定權,本條進一步規定了它們在行政許可立法上的執行性立法權,即規定了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的行政許可規定權。

一、行政法規的規定權
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或者法律的授權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它的法律位階比較高,既可以設定行政許可,也可以對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進行具體化。目前,由於一些領域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沒有立法,行政法規進行創設的立法比較多,大量的行政許可是由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法規對法律設定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的比較少。這是由於我國法制建設初期的任務和特點決定的。隨著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越來越多,法律的空白越來越少,行政法規的創制性立法空間相對變小。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一般比較概括、抽象,對拿不準的東西往往授權行政法規去規定,因此,行政法規對法律作進一步具體化的空間還比較大。所以,本法規定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行政法規對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具體規定,要注意與其創設性立法的區別,也就是說在對法律規定的行政許可作具體規定時,不能創設新的行政許可。
二、地方性法規的規定權
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情況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需要有上位法作為「依據」,有自主立法的性質。但實際情況是,地方法規創設性的立法比較少,實施性的立法比較多。尤其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國家在制定法律時,往往規定得比較「粗」,給地方立法留下一定的「空間」,實踐中地方性法規主要以實施法律為主。因此,本法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根據這一規定,地方性法規既可以對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也可以對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性法規在對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具體化時,不能增設新的行政許可。
三、規章的規定權
這里的規章包括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國務院部門規章是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規章是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無論是國務院部門還是地方人民政府,其主要職能還是執行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法律、法規的規定。有時法律、法規制定得比較「粗」,如果不進一步細化,執法人員不好掌握,執行起來可能會亂,因此,需要規章進一步具體化。本法規定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賦予規章行政許可規定權,以保證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
這里的「上位法」是指法律效力等級高的法。由於制定機關不同,法的效力等級也不同,在不同的效力等級的法之間,效力等級高的為上位法,效力等級低的為下位法。如在法律與行政法規之間,法律是上位法,行政法規是下位法;在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之間,行政法規是上位法,地方性法規是下位法。對於國務院部門規章來說,法律和行政法規是上位法。對於地方政府規章來說,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都是上位法。
本法沒有賦予國務院部門規章的設定權。在審議中有不同意見,有意見的認為,應當給部門規章一定的行政許可設定權,其主要理由是:(1)在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中,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在效力上處於同一位階,在設定行政許可方面應當處於平等的地位,如果給地方政府規章設定權,就應當給部門規章設定權。部門規章作為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是公開、透明和規范的,並已成為各部門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權的重要依據;(2)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需要政府管理的事務越來越多,有些事項必須實行行政許可,但制定法律、行政法規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應當允許各部門不斷探索和調整自己的管理形式和方式,不必事事都要經過國務院討論、決定;(3)在有些行政管理領域,法制還不健全,大量的執法依據是中央和國務院的文件,包括中辦、國辦、中宣部的有關文件和部門規章。如果這些文件設定的行政許可都不能作為執法依據,一時間國家法律又不能出台,管理上就會出現空檔,行政管理就會出現無法可依的局面;(4)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為了保護人民健康,維護國家利益,需要利用部門規章的形式及時採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技術貿易措施,設定必要的行政許可,如果不分情況,區別對待,一律禁止部門規章設定行政許可,在今後的管理中有可能陷於被動;(5)賦予部門規章行政許可設定權,只要按照合法、合理、效率、責任、監督的原則,通過嚴格行政許可的設定條件,建立規范的行政許可程序和監督機制,就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另一種意見不贊成賦予部門規章行政許可設定權。理由是:(1)在設定權問題上,要繼續體現行政許可制度改革的精神,政府管該管的,放開不該管的,不能幹什麼都要發許可證,政府不能變成萬能的政府,要盡量減少許可;(2)許可太多,會影響效率。現在企業工商登記的前置審批太多,地方政府要營造好的投資環境,要求工商行政部門快發執照,但這些前置的許可程序又不能少,給工商企業登記帶來很多問題;(3)在市場監管上,應當加強事後監督,減少事前許可;在設定權上,所有許可事項,只要兩道手續,搞二重奏就可以了。原則上應當取消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設定權。
取消部門規章的行政許可設定權是在起草行政許可法過程中國務院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放鬆行政管制,治理行政許可太多、太濫的必要措施。考慮到國務院各部門主要任務是執行法律、行政法規,是執法部門,不宜自我授權,以防止為本部門和本系統設定和擴大權力。雖然取消規章的設定權會有一些問題,但是沒有行政許可並不是放棄監管,對一些必要的行政許可,可以通過國務院發布決定的方式予以保留,因此,取消規章的設定權不會有太嚴重的後果。權衡利弊,最後,行政許可法維持了國務院提交的草案的規定,沒有賦予部門規章行政許可設定權。
法規、規章在對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具體規定時,主要是對行政許可的條件、程序等作出具體規定,應當注意兩點:
1.不得增設行政許可
如法律規定設立某類企業需要某個部門批准後,就可以到工商局登記注冊,行政法規在作具體規定時,規定還要另外一個部門批准,這就屬於增設了行政許可。對於上位法作出規定的管理事項,如果需要設定行政許可,應當由上位法設定,上位法沒有設定,應當理解不需要用設定行政許可的方式管理,下位法不能增設新的行政許可。這樣規定是為了防止不同立法主體重復設定行政許可。
2.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規定的其他條件
上位法在設定行政許可時,有時沒有規定條件,有時條件規定得比較概括,出現這兩種情況,都需要法規、規章進一步具體規定,但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規定的其他條件。如何理解是對許可的條件進行具體化還是增設新的條件,實踐中往往難以區分。應當結合設定行政許可的目的來判斷。如煙草專賣法第十五條規定:「經營煙草製品批發業務的企業,必須經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取得煙草專賣批發企業許可證,並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沒有對取得「煙草專賣批發企業許可證」的條件作規定,需要法規或者規章作出具體規定。如果法規、規章規定必須經營指定的煙廠生產的卷煙,就屬於增設了違反上位法規定的條件。再比如計量法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具備與所製造、修理的計量器具相適應的設施、人員和檢定儀器設備,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考核合格,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或者《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但對必須具備什麼樣的設施、人員和檢定儀器設備沒有規定。國務院計量主管部門可以作具體規定,如果計量主管部門規定生產規模必須達到多少才發證,也屬於增設新的條件。
(以上內容出自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張春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釋義》)

Ⅹ 為什麼說:國務院有關部委等制定的部門規章有權設定一定范圍內的政許可事項

你好,這句話是錯的,部門規章不得設定行政許可事項,法律依據是《行政許可法》:
第十四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第十五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第十六條 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第十七條 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熱點內容
民法典利好 發布:2025-09-16 02:07:30 瀏覽:689
上海市盲道法規 發布:2025-09-16 02:06:57 瀏覽:165
馬懷德2017命題行政法 發布:2025-09-16 01:42:36 瀏覽:27
瑞金二路社區法律服務中心 發布:2025-09-16 01:35:31 瀏覽:484
公安部的通知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6 01:35:20 瀏覽:712
法院扣押卷宗 發布:2025-09-16 01:34:33 瀏覽:402
莆田荔城區法院 發布:2025-09-16 01:34:28 瀏覽:143
法律碩士屬於什麼專業 發布:2025-09-16 01:33:50 瀏覽:130
香港道德棉衣 發布:2025-09-16 01:33:37 瀏覽:113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重點總結 發布:2025-09-16 01:26:37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