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規定退職再就業
A. 勞動法規定退休人員再就業每月上班小時數
沒有規定,退休的已經不算合格勞動者了。通過合同保障權益,不過可以有工傷待遇。
B. 工人退休後再就業屬於什麼身份,再就業以後享受勞動法保護嗎
目前,我國退休人員在就業的用工關系方面尚存在法律空白,我國《勞動法》和回《勞動合同法》答未將退休再就業人員納入保護范圍。所以在遇到糾紛時,用人單位和退休再就業人員都不能依據法律主張權益和承擔任務。那麼這些越來越龐大的退休打工族,他們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退休再就業人員和用人單位,一定要簽訂合同,而且要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
與用人單位簽訂具有勞務合同性質的聘用協議,在裡面把你的權利、義務給約定好,你在這勞務協議中必須界定,一, 你的報酬,第二,你的醫療,第三,你的工資待遇或者保險待遇,這個必須約定清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再就業人員本身超過60周歲,就不能稱為一個勞動者了,這也是為什麼要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的理解, 這樣到最後有了糾紛也都屬於民事上的糾紛,可以訴至法院。
C. 勞動法中有沒有規定退休人工再就業上班一年後補助一個月工資的規定
可以明確告之,勞動法中沒有退休人工再就業上班一年後補助一個月工資的規定。而且退休後再就業不屬於勞動法調整。
D. 退休後再工作有何規定
1/7 分步閱讀
兼職顧問。
我最開始的工作,公司就有各種顧問,還有形象代言人,都是老人在做,但是這一點有要求,老人有足夠的經驗和精力。
2/7
模特。
如果老人的形象較好,那麼還可以當模特,或者拍廣告。
很多老年服裝都需要老人做模特,還有很多給老人用的東西,也需要老人來做廣告,而且收入豐厚,工作也不是很難。想拍就拍,以後不想拍了,就可以不拍了,時間彈性強。
3/7
看門。
工廠、學校等地方的傳達室經常需要一些退休老人去工作,工作也很簡單,就是來人了,或者來了陌生的車輛登個記什麼的,然後需要打打電話。工作輕松又可以賺錢。
4/7
做保安。
當然,老人年齡大了,不適合到商場等年輕人的地方做保安,但是可以在銀行工作,說是保安,其實就是協助大堂經理做點事情。可以教其他老人用取款機,回答一些問題。人多的時候稍微有些忙碌,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是很輕松的,待遇也好。
5/7
清潔工。
如果老人身體好,又能吃苦,最重要的是實在有些悶,或者需要賺錢,那麼還可以做清潔工,到商場做清潔工就會比較累,也不要做家政類的,最好還是選擇銀行這面積小的地方,打掃起來也輕松。
6/7
賣菜或者做別的小生意。
我們這里的市場有很多買菜的老人,一般都是孩子幫忙把菜拉過來擺好,然後老人上午就在這樣賣菜,收入比較好,而且時間自由,關鍵是老人一般起的早,剛好可以做這份工作,還可以和很多同行聊天,下午就可以休息了。
7/7
幫孩子幹活。
如果你的工作簡單,也可以拿回家裡做,就讓老人平時幫你做,然後你給老人開工資。這樣老人覺得自己很有用,而且你也不用擔心老人出去工作會出事情。
E. 退休再就業人員是否可以享受勞動法的保護
目前,我國退休人員在就業的用工關系方面尚存在法律空白,我國《勞專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屬未將退休再就業人員納入保護范圍。所以在遇到糾紛時,用人單位和退休再就業人員都不能依據法律主張權益和承擔任務。那麼這些越來越龐大的退休打工族,他們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退休再就業人員和用人單位,一定要簽訂合同,而且要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
與用人單位簽訂具有勞務合同性質的聘用協議,在裡面把你的權利、義務給約定好,你在這勞務協議中必須界定,一, 你的報酬,第二,你的醫療,第三,你的工資待遇或者保險待遇,這個必須約定清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再就業人員本身超過60周歲,就不能稱為一個勞動者了,這也是為什麼要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的理解, 這樣到最後有了糾紛也都屬於民事上的糾紛,可以訴至法院。
F. 達到退休年齡再就業,用工關系性質應如何定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勞動者在下列情形時,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退休。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是導致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而退休只是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之一,法律並未以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作為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故並不意味著用人單位與已達到退休年齡的勞動者之間不能形成勞動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勞務關系處理。」這一條文意味著,用人單位與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的勞動者之間的用工關系,屬於勞務關系;而用人單位與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並未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勞動者之間的用工關系,則屬於勞動關系。
G. 勞動法里有規定給退職金嗎
法律規定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單位可以不給予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到期的任何一方都可以不同意續約,且單位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H. 退休人員再就業是否受《勞動合同法》調整
勞動關系都需要受勞動合同法約束。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後,明確各自權利和義務的協議,也是勞動爭議發生後處理爭議的重要依據。因此,在簽訂合同前,勞動者至少應具備以下三方面的常識:
1、提前准備。在勞動合同訂立前7天,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提供合同文本,一邊對合同文本內容又充分的了解,特別是對於雙方協商約定的條款,尤應引起高度重視。
2、把握內容。從全面保護個人利益出發,應盡量了解《勞動法》的內容,這一點雖然對大眾來說又很大的難度,但從合同本身出發,應清楚勞動合同的條款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法律規定的條款,包括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應負的責任共7方面的內容;二是雙方認為有必要明確約定的條款,應明確寫明。
3、重點了解。在把握合同條款的基礎上,還應該清楚了解事關自身利益的兩部分內容。
一是在什麼情況下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獲得經濟補償以及補償標准。關於這一點,《勞動法》列出了7項內容,可向勞動部門查詢。
勞動合同簽訂後,還應積極做好善後工作。明目張膽的不公正合同比較好防範,即使在簽訂比較正規的合同時,也要洞察蛛絲馬跡,以防上當。
1、附加條款要看清。在聘用合同中,一般都是會有一些附加條款的,求職者在簽訂前一定要讓企業拿出原文,仔細審看無異議後,還要蓋章留存,作為依據。要認真檢查有無遺漏的約定事項或者附加說明,需要立即補齊的絕對不可拖延。
2、當面簽字,蓋章不可少。求職者拿到合同,應該讓企業及其負責人同自己一起當面簽字蓋章,以防某些企業利用先後簽字的時間在合同上做手腳(更改數字、時間等)。同時,仔細鑒定單位所蓋公章,看其是否與自己即將進入的單位一致。因為事後往往發現,在同一法人單位下,會存在許多分公司、下屬單位或營業部門,不少勞動者是不願意進入所有的部門的。
3、數字一定要大寫。合同簽字後,有些企業會抓住時間空隙,將合同上的數字更改讓求職者吃啞巴虧,所以,求職者在簽訂合同涉及數字時,一定要用大寫漢字。
4、合同生效的條件和時間。有些合同需要登記才能生效,而時間涉及權益期限和合同續簽等問題,這些都需要予以充分的注意。
另外,要注意合同生效的必要條件和附加條件(如簽證、登記);合同至少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妥善保管;雙方在簽訂時如有糾紛,應通過合法方式解決。
I. 關於退養人員再就業後是否享受勞動法保護
這個相關法規是有規定的,
勞動部1996年頒布並實施(至今仍然有效)的《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第12、13條規定如下:
12.已辦理廠內離崗休養或退養手續的原固定工,用人單位應當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明確權利義務關系,其離崗休養或退養的有關文件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
13.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被再次聘用時,用人單位應與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聘用期內的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保待遇等權利和義務。
其實這兩條的解釋是比較模糊的,所以你只能結合時代背景來看——當年是全民下崗的時代,為了保持穩定,所以出台了這些規定。現在來看,當時所說的「離崗退養」到底算不算「享受養老保險金待遇」,那真的只能說是天才知道了。
其實勞動合同法上面也體現出這樣的精神,就是已經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就不再享受經濟補償金了。其實說白了就是說,你們都已經退休了,拿著很高的退休金,就沒有必要再給補償金了。
當然,就你這個個案來說的話,究竟應該怎麼認定,也很難講,但是你要理解勞動局的這個決定,因為這種個例沒有任何的法律具體規定,只能是說看他們的裁判了,那他們肯定也不可能裁判你這種屬於受理范圍,不然全市當年的退養職工都來鬧來了,這不又不穩定了么?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兩個字「維穩」就對了!
其實勞動合同法上規定過一個月不簽合同,給雙倍工資,本意也不是說不簽合同勞動者就真的有啥損失了,多給一個月工資作為補償,其實本意是要督促企業盡早簽合同,這樣打起官司來仲裁、法院省事了。所以說你硬是去要那個沒簽合同的錢,加上前面的顧忌,他們當然會商量出來一個這樣的結果了,也不奇怪!
當然,出了簽合同以外,其他的一些還是要受到勞動法保護的。至於你的父親的問題,要分成幾塊:1 沒簽合同你要錢,這塊估計要不成了,也就算了;2 工傷部分,如果真的認定是工傷的話,還是應該用人單位負責的。奇怪的就是你為什麼不以這個理由提起仲裁呢?
你應該以工傷賠償提起仲裁,如果還不受理的話,那你就去法院,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