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條例
A. 蒼山保護條例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條例
施行時間:2019年12月1日
B. 大理洱海被傾倒高濃度酸性液體,傾倒者會受到什麼懲罰
大理洱海被傾倒高濃度酸性液體,這肯定是一起惡性事件,所以說這種行為一定會受到法律法規的懲罰,相關部門會介入管理。
C. 中國哪些市級人大可以制訂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較大的市」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指除直轄市以外有立法權的城市,包括省會城市、特區城市和國務院特批的設區城市。目前,我國的「較大的市」有49個,其中省會城市27個、經濟特區城市4個、國務院批準的其它城市有18個。這些較大的市,大多為副省級(或市委書記高配為副省級)。可見,地級市人大制定法規說法不準確。
2、《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這里自治州是地級市級別,可以制定法規。
自治州名單(30個)
吉林省(1個):
①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1952-9-3
湖北省(1個):
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1983-12-1
湖南省(1個):
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1957-9-20
四川省(3個):
①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1950-11-24
②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1952-10-1
③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1953-1-1
貴州省(3個):
①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1956-7-23
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1956-8-8
③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1982-5-1
雲南省(8個):
①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1953-1-24
②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縣—1953-7-24
③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1954-8-23
④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1956-11-22
⑤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香格里拉縣)—1957-9-13
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1957-11-18
⑦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1958-4-1
⑧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1958-4-15
甘肅省(2個):
①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1953-10-1
②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1956-11-19
青海省(6個):
①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1951-12-25
②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1953-12-6
③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1953-12-22
④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鎮—1953-12-31
⑤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1954-1-1
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1954-1-25
新疆(5個):
①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1954-6-23
②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1954-7-13
③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1954-7-14
④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1954-7-15
⑤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1954-11-27
D. 保護蒼山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蒼山的保護和管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蒼山是洱海的重要水源地,是國家地質公園,是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蒼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條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東坡海拔2200米以上;南至西洱河北岸海拔2000米以上;西坡海拔2000米(由西洱河北岸合江口平坡村至金牛村)和2400米(由光明村至三廠局)以上;北至雲弄峰余脈海拔2400米以上;涉及河流、溪箐的,包含河流、溪箐垂直延伸至其底部以上的全部區域。具體范圍由自治州人民政府依據經批準的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片區勘界立標確定的界限劃定,設立界標,並向社會公布。
第五條 蒼山保護管理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整體保護、社會參與、永續利用的原則。
第六條 蒼山保護管理應當妥善處理與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保護管理范圍內集體所有土地及其附屬資源的產權人的合法權益,應當依法維護。
第七條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的各類規劃應當與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相協調。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的活動應當符合規劃要求。
第八條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范圍重合或者交叉的,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中最嚴格的規定執行。
第九條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的環境空氣質量按照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准》一級標準保護;水質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Ⅰ類水標準保護;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
第十條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的重點保護對象為:
(一)蒼山冷杉、杜鵑林等特色高山森林生態系統;
(二)列入國家、省保護名錄的野生動物、植物,以及蒼山特有的野生動物、植物;
(三)感通寺、中和寺、玉皇閣、蒼山神祠、無為寺、馬龍遺址、古陵墓、石刻、岩畫等文物古跡;
(四)七龍女池、龍眼洞、天龍洞、清源洞、花甸壩、脈地大花園及溪流、瀑布等自然地貌;
(五)洗馬潭、黃龍潭、雙龍潭、黑龍潭等第四紀冰川遺跡;
(六)大理石等礦產資源;
(七)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
第十一條 自治州、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洱源縣人民政府應當把蒼山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蒼山保護管理工作的經費投入,並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第十二條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蒼山保護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蒼山的義務,並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勸阻和舉報。[1]
第二章 保護管理職責
第十三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領導蒼山保護管理工作。
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洱源縣人民政府承擔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經濟發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防災減災、護林防火、市場監管等有關職責。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的鎮人民政府做好轄區內的蒼山保護管理工作,村(居)民委員會和村(居)民小組協同做好蒼山保護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十四條 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機構對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實施統一管理,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組織編制和修訂蒼山保護管理相關規劃,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和措施,按程序報批後組織實施;
(三)組織開展自然生態系統修復;
(四)負責自然資源資產管理;
(五)組織有關部門對蒼山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地質遺跡、重要景觀進行調查、監測,並建立檔案;
(六)依法對保護管理范圍內開展的相關活動進行審批;
(七)對保護管理范圍內確需建設的項目提出審查意見;
(八)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九)設立重點保護對象的標識;
(十)按照批準的許可權相對集中行使部分行政處罰權;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五條 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洱源縣的蒼山保護管理機構在縣(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機構的領導下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對保護管理范圍內開展的相關活動進行初審;
(三)對保護管理范圍內確需建設的項目提出初步審查意見;
(四)開展巡查巡護,制止違法行為;
(五)收取蒼山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
(六)開展蒼山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地質遺跡、重要景觀的保護、治理,建設保護管理設施;
(七)按照批準的許可權相對集中行使部分行政處罰權。
第十六條 公安機關可以根據需要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設置公安派出機構,維護治安秩序。
第十七條 自治州、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洱源縣的自然資源、林業和草原、應急管理、水務、發展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文化和旅遊、財政、公安、市場監管、民政、民族宗教、教育體育、廣播電視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蒼山保護管理工作。[1]
第三章 保護管理措施
第十八條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實行分區管控,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的具體范圍按照依法批準的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進行劃定。
第十九條 禁止任何人進入蒼山保護管理范圍的核心區。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事先向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並經省人民政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條 禁止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的緩沖區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因教學科研的目的,需要進入緩沖區從事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的,應當事先向所屬縣(市)和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並經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機構批准。
經批准從事前款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將其活動成果的副本提交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機構。
第二十一條 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的實驗區開展參觀、旅遊活動的,由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機構編制方案,方案應當符合蒼山保護管理目標。
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的實驗區組織參觀、旅遊活動的,應當嚴格按照前款規定的方案進行,並加強管理。進入實驗區參觀、旅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機構的管理。
第二十二條 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的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應當限期治理;造成損害的,應當採取補救措施。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的保護管理設施、旅遊設施,應當與周圍的自然景觀、地質遺跡、人文景觀相協調,體現地方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
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的實驗區內確需建設的項目,應當充分論證、科學設計,開展環境影響評價,並依法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第二十三條 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不得設立各類開發區,開發或者變相開發房地產以及從事其他損害或者破壞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自然環境等與蒼山保護管理目標不相符的建設活動。
第二十四條 禁止外來住戶遷入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居住。
鼓勵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原有居民遷出保護區。
鼓勵和支持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的原有居民從事環境友好型經營活動,踐行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傳承傳統文化及人地和諧的生態產業模式。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設立的生態管護崗位應當優先安排原有居民。
第二十五條 蒼山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在協調資源的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基礎上建立特許經營制度。具體辦法經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二十六條 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或者開發利用蒼山風景名勝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營業額的1%繳納蒼山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並依法繳納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規費。
進入蒼山風景名勝區旅遊的人員應當購買門票,門票由縣(市)蒼山保護管理機構出售。
蒼山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和門票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應當專項用於蒼山的保護管理。
第二十七條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宗教活動場所的建設應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規劃的要求,有關主管部門在審批前須徵求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機構的意見。
第二十八條 禁止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葯、開墾、燒荒、開礦、採石、挖沙等活動;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九條 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開山、開荒、修墳立碑等破壞景觀、植被和地形地貌的;
(二)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
(三)亂扔垃圾,在景物或者設施上刻劃、塗污;
(四)傾倒生活垃圾、建築垃圾;
(五)擅自移動、毀壞界標、標識;
(六)盜竊、損毀公共設施;
(七)擅自引入外來物種;
(八)擅自採摘花卉、果實、莖葉;
(九)挖掘、採集國家和省列入保護名錄的植物,獵捕野生動物;
(十)設置排污口;
(十一)野外用火;
(十二)開發地下水資源;
(十三)擅自取水或者違反取水許可取水;
(十四)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1]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國家工作人員在蒼山保護管理工作中有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等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蒼山保護管理機構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移動、毀壞界標、標識,未經批准進入蒼山保護管理范圍、不服從管理機構管理或者經批准在緩沖區內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的單位和個人,不向蒼山保護管理機構提交活動成果副本的,責令改正,並根據不同情節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二)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葯、開墾、燒荒、挖沙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除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處罰的以外,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對蒼山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可以處3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三)進行開山、採石、開礦等破壞景觀、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動,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設立各類開發區,開發或者變相開發房地產以及從事其他損害或者破壞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自然環境等與蒼山保護管理目標不相符的建設活動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限期拆除,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
(四)個人進行開荒、修墳立碑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五)傾倒生活垃圾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200元以下罰款;傾倒建築垃圾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六)擅自引入外來物種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可以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七)擅自取水或者違反取水許可取水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採取補救措施,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取水許可證。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部門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批准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設立各類開發區,開發或者變相開發房地產以及從事其他損害或者破壞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自然環境等與蒼山保護管理目標不相符的建設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二)盜竊、損毀公共設施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三)設置排污口的,由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停產整治;
(四)野外用火的,由林業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對個人並處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五)開發地下水資源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或者封閉其取水工程或者設施;逾期不拆除或者不封閉其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的,依法拆除或者封閉,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六)亂扔垃圾或者在景物或者設施上刻劃、塗污的,由蒼山保護管理機構責令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處50元罰款;刻劃、塗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七)擅自採摘花卉、果實、莖葉的,由蒼山保護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並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三條 在蒼山保護管理范圍內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本條例未作處罰規定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罰。[1]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經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報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批准,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施行。
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解釋。
E. 國務院批準的可制訂地方性法規的市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較大的市」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指除直轄市以外有立法權的城市,包括省會城市、特區城市和國務院特批的設區城市。目前,我國的「較大的市」有49個,其中省會城市27個、經濟特區城市4個、國務院批準的其它城市有18個。這些較大的市,大多為副省級(或市委書記高配為副省級)。可見,地級市人大制定法規說法不準確。
2、《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這里自治州是地級市級別,可以制定法規。
自治州名單(30個)
吉林省(1個):
①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1952-9-3
湖北省(1個):
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1983-12-1
湖南省(1個):
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1957-9-20
四川省(3個):
①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1950-11-24
②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1952-10-1
③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1953-1-1
貴州省(3個):
①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1956-7-23
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1956-8-8
③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1982-5-1
雲南省(8個):
①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1953-1-24
②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縣—1953-7-24
③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1954-8-23
④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1956-11-22
⑤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香格里拉縣)—1957-9-13
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1957-11-18
⑦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1958-4-1
⑧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1958-4-15
甘肅省(2個):
①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1953-10-1
②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1956-11-19
青海省(6個):
①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1951-12-25
②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1953-12-6
③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1953-12-22
④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鎮—1953-12-31
⑤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1954-1-1
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1954-1-25
新疆(5個):
①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1954-6-23
②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1954-7-13
③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1954-7-14
④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1954-7-15
⑤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1954-11-27
F. 為什產生大理州慶
因為大理屬於大理自治州,因為大理自治州是在1956年11月22日為自治州成立的,所以這就是大理州紀念日,舉辦州慶活動。在大理自治州的州慶日,會放假三天。
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大理專區,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正式成立,下轄1市、12縣、2自治縣,即:下關市及大理、鳳儀、漾濞、祥雲、賓川、彌渡、永平、雲龍、鄧川、洱源、劍川、鶴慶12縣,巍山彝族自治縣、永建回族自治縣。
(6)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條例擴展閱讀: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四十三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制定和完善旅遊產業規劃,發揮自然景觀、人文等旅遊資源優勢,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大理旅遊品牌效應,開發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開拓旅遊市場,壯大旅遊產業,把大理建成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自治州的服務行業提倡著民族服裝。重大節日活動提倡各民族公民著民族服裝。
第六十八條每年11月22日為自治州成立紀念日,全州放假3天。三月街民族節是自治州各民族的節日,全州放假3天。各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應當受到尊重。
G. 大理白族自治州注冊商標需要什麼條件
大理白族自治州一、簡要說明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生產、製造、加工、揀選或經銷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需要取得商標專用權的,應當依法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以下簡稱商標局)提出商標注冊申請。
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共有45個類別,其中商品34個類別、服務11個類別。
指定使用在商品上的商標為商品商標,指定使用在服務上的商標為服務商標。
二、辦理途徑 申請注冊商品商標或服務商標有兩條途徑: (一)委託國家認可的商標代理機構辦理。
(二)申請人直接到商標局的商標注冊大廳來辦理。
三、辦理步驟 (一)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的,申請人可以自願選擇任何一家國家認可的商標代理機構辦理。
所有在商標局備案的商標代理機構都公布在「代理機構」一欄中。
(二)申請人直接到商標局的商標注冊大廳辦理的,申請人可以按照以下步驟辦理: 商標注冊申請前查詢(非必須程序)→ 准備申請書件 → 在商標注冊大廳受理窗口提交申請書件 →在打碼窗口打收文條形碼→ 在交費窗口繳納商標注冊規費 →一個月左右商標局發出《受理通知書》→商標注冊申請補正(非必須程序) 四、申請前的查詢(非必須程序) 一件商標從申請到核准注冊大約需要1年半時間。
如果商標注冊申請被駁回,一方面損失商標注冊費,另一方面重新申請注冊商標還需要大約1年半時間,而且再次申請能否被核准注冊仍然處於未知狀態。
因此,申請人在申請注冊商標前最好進行商標查詢,了解在先權利情況,根據查詢結果作出判斷後再提交申請書。
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商標注冊申請的,由商標代理機構負責查詢。
(詳見「商標注冊申請前的查詢」) 五、商標注冊申請書件的准備 (一)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名義申請商標注冊的,應提交以下申請書件: 1、加蓋申請人公章的商標注冊申請書。
2、商標圖樣5張,要求圖樣清晰、規格為長和寬不小於5厘米並不大於10厘米。
若指定顏色,則為彩色圖樣5張,並附黑白墨稿一張。
3、直接到商標注冊大廳辦理的,提交申請人的營業執照復印件,並出示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如不能出示營業執照副本原件,申請人的營業執照復印件須加蓋申請人印章。
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的,提交申請人的營業執照復印件。
4、直接到商標注冊大廳辦理的,提交經辦人的身份證及其復印件;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的,提交商標代理委託書。
5、如申請注冊的商標是人物肖像,應附送經過公證的肖像權人同意將此肖像作為商標注冊的聲明文件。
(二)自然人申請商標注冊的,應提交以下申請書件: 1、申請人簽名的商標注冊申請書。
2、商標圖樣5張,要求圖樣清晰、規格為長和寬不小於5厘米並不大於10厘米。
若指定顏色,則為彩色圖樣5張,並附黑白墨稿一張。
3、直接到商標注冊大廳辦理的,提交申請人本人的身份證或護照的復印件,並出示身份證或護照的原件;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的,提交商標代理委託書和申請人的身份證復印件。
4、如申請注冊的商標是人物肖像,應附送經過公證的肖像權人同意將此肖像作為商標注冊的聲明文件。
(三)填寫商標注冊申請書的具體要求 1、根據《商標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商標注冊申請等有關文件,應當打字或印刷。
對於手寫的商標申請書件,商標局不予受理; 2、商標注冊申請人的名稱、地址應按照《營業執照》填寫,如果《營業執照》中的地址未冠有企業所在地的省、市、縣名稱的,申請人必須在其地址前加上省、市、縣名稱。
公章應與《營業執照》上的企業名稱完全一致; 3、商品或服務項目應按照《商品和服務分類表》或《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填寫規范名稱,一份申請書只能填寫一個類別的商品或服務。
商品名稱或服務項目未列入分類表的,應當附送商品或服務項目的說明。
4、如申請人是自然人,申請人名稱除填寫姓名外,還須在姓名之後填寫身份證號碼;申請人地址可以填寫自然人的實際地址或通訊地址。
5、如申請注冊的商標不是立體商標和顏色組和商標,申請人應在商標種類一欄的「一般」前的方框中打「√」。
六、商標注冊規費的繳納 在一類10個商品名稱或服務項目之內,每件商標注冊申請規費為1000元,10個以上(不含10個),每超過一項,另加收100元。
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的,申請人應向商標代理機構繳納商標注冊規費和代理費,商標局收取的商標注冊規費從該商標代理機構的預付款中扣除。
七、商標注冊申請補正程序(非必經程序) (一)簡要說明 1、直接到商標注冊大廳辦理商標注冊申請的,如申請手續基本齊備或申請書件基本符合規定,但是需要補正的,商標局書面通知申請人予以補正。
申請人應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按指定內容補正後交回商標局。
期滿未補正的,視為放棄該申請。
2、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商標注冊申請的,如申請手續基本齊備或申請書件基本符合規定,但是需要補正的,商標局書面通知該商標代理機構予以補正。
商標代理機構應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按指定內容補正後交回商標局。
期滿未補正的,視為放棄該申請。
(二)注意事項 1、申請人按照要求對不規范或不具體的商品或服務項目進行補正時,可以修正或刪除。
修正時仍應按照《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填寫規范名稱,但不得擴大商品或服務范圍。
2、因商標圖樣不清或應填寫商標說明而發回的補正,申請人應按商標局的要求補正,不得對商標做任何實質性的更改,否則視為無效。
3、申請人按照補正要求修改後,應加蓋申請人公章。
如申請人是自然人,應由本人簽名。
如果是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的商標注冊申請,應加蓋商標代理機構的公章。
八、商標注冊申請的部分駁回程序(非必經程序) (一)簡要說明 《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商標局對受理的商標注冊申請,對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標的注冊申請符合規定的,予以初步審定,並予以公告;對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標的注冊申請不符合規定的,予以駁回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標的注冊申請,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商標局對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標的注冊申請予以初步審定的,申請人可以在異議期滿之日前,申請放棄在該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標的注冊申請;申請放棄在該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標的注冊申請的,商標局則撤回原初步審定,終止審查程序,並重新公告。
因此,該程序並不是商標實質審查的必經程序。
(二)辦理 《商標注冊部分駁回通知書》由商標局統一編號列印後,以掛號信函的方式直接寄給申請人。
通過商標代理機構代理的,則寄給該商標代理機構(自取的除外)。
《商標注冊部分駁回通知書》因故未能寄達申請人或商標代理機構且被郵局退回的,商標局將在《商標公告》上刊登《商標注冊部分駁回通知書》送達公告,自公告之日起20日內視為送達。
送達之日起15日內來商標局辦理有關手續的,准予恢復法律程序,否則視為放棄權利。
九、注意事項 1、申請人在填寫商標注冊申請書時,應當按照營業執照填寫地址。
提交申請後,如果發生補正、駁回或部分駁回、初步審定公告、領取《商標注冊證》等事項,商標局將依據該地址以掛號郵寄方式送達申請人。
如申請人實際地址與營業執照地址不符,應當先行辦理營業執照的地址變更,再提交申請。
提交商標注冊申請後發生地址變更的,可憑變更後的營業執照及相應手續辦理變更地址申請。
申請人地址不通郵的,最好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商標注冊申請及其他事宜。
2、商標局收到申請書件後,經形式審查後認為手續齊備、填寫規范的,一般在一個月後以掛號郵寄方式寄給申請人《受理通知書》。
如果是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的商標注冊申請,商標局則將《受理通知書》郵寄給該商標代理機構。
《受理通知書》僅表明商標注冊申請已被商標局受理,並不表明該申請已被核准。
3、商標注冊申請被駁回的,如果對駁回決定不服,申請人可以自收到駁回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
4、申請注冊的商標被提出異議的,如果申請人對商標局的異議裁定不服,可以自收到異議裁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
5、在不發生申請補正、被提出異議的情況下,一件商標從申請到領取《商標注冊證》大約需要1年半時間。
商標被核准注冊後,如果是直接在商標注冊大廳辦理的商標注冊申請,商標局將按照商標注冊申請書上填寫的申請人名稱和申請人地址寄出《領取商標注冊證通知書》;如果是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的商標注冊申請,商標局將《領取商標注冊證通知書》郵寄給該商標代理機構。
6、如果申請人在提交商標注冊申請之日起1年半內沒有收到任何信息,可以向商標局進行商標申請後免費查詢。
委託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的商標注冊申請,必須由該商標代理機構向商標局進行商標申請後免費查詢。
(詳見「如何辦理商標申請後的查詢」) 7、商標在提出申請之後但尚未核准注冊前仍為未注冊商標,仍須按未注冊商標使用。
如果使用該商標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不影響有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該行為的查處。
8、申請人如需進行商標查詢,可在申請前到商標注冊大廳的查詢窗口辦理。
查詢所提供的在先權利信息僅供查詢人參考,商標注冊大廳的受理窗口不負責解釋。
9、注冊商標的有效期為10年,自核准注冊之日起計算。
注冊商標有效期滿需要繼續使用的,注冊人應當在期滿前6個月內申請續展注冊。
注冊人在此期間未能提出續展申請的,可以在期滿後的299個月的寬展期內提出,但須繳納續展注冊遲延費。
寬展期滿後仍未提出續展申請的,商標局將注銷該注冊商標;如果注冊人想繼續使用該注冊商標,則須重新提出注冊申請。
至於費用那要看當地實阮情況了
H. 2019年( )正式施行,科學劃定洱海一、二、三級保護區,依法治湖邁出重要步伐
2019年抄11月15日,經大理州第十四屆人襲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新修訂的《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自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最新條例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將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劃分為一、二、三級保護區,並對各級保護區的保護管理作了規定。」
I. 大理白族自治州培訓制度怎麼做
大理白族自治州員工教育培訓制度 一、總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開發人力資源,樹立公司良好的企業形象,以提高員工素質,不斷為各崗位培養和輸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以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特製訂本制度。 第二條 教育培訓體系由以下兩部分組成: 1.新員工崗前統一教育培訓; 2.員工在崗教育培訓。 二、崗前培訓 第三條 新錄用員工報到後應接受人力資源部組織的崗前培訓,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參加。培訓結果將作為今後定職定級的參考。 第四條 崗前培訓的目的: 1.使員工了解和掌握公司的經營目標、各項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盡早融合到員工隊伍中去,順利開始其職業生涯。 2.使新員工盡早掌握工作要領和工作程序、方法,達到工作質量標准,完成崗位職責創造提高公司經濟效益和個人收人的條件。 第五條 崗前培訓的內容: 1.講解公司歷史、現狀、經營范圍、特色和奮斗目標; 2.講解公司組織機構設置、介紹各部門人員; 3.講解各項辦公流程,組織學習各項規章制度; 4.介紹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輔導使用辦公設備; 5.解答疑問; 6.組織撰寫心得體會及工作意向。 第六條 專業技術性要求較強的崗位,由部門經理根據需要另行組織崗前專業培訓。培訓計劃及結果報行政部備案。 三、在崗培訓 第七條 在崗培訓的目的: 1.提高、完善和充實員工各項技能,使其具備多方面的才乾和更高水平的工作能力,為工作輪換和橫向調整以及日後的晉升創造條件; 2.減少工作中失誤、工傷事故和災害的發生,降低失誤造成的損失,保障員工人身安全; 3.減少員工工作中的消耗和浪費,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297.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氣氛。 四、附則 第八條 本條例由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解釋。 第九條 本制度自xx 年xx月xx日起實施。 但願這個可以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