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條例司法解釋
⑴ 《公安機關信訪工作規定》屬法律法規嗎
信訪條例針對的是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條例第六條、第七條),公內安機關當然也包括在內:(容《公安機關信訪工作規定》於2005年7月26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79號發布施行。)
根據《公安機關信訪工作規定》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安機關信訪工作,維護公安機關信訪秩序,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保持公安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根據《信訪條例》,制定本規定。公安機關信訪工作規定已近寫的很清楚了!
⑵ 信訪條例的文件解讀
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通俗講,也叫反映情況,上訪等。
2005年5月1日施行的信訪條例系統地設計了信訪活動的法律程序和有關單位和人員的權利義務。從信訪人的角度講,極大地賦予了信訪人申訴建議的權利。余偉安律師根據多年律師工作經驗,通俗化地總結了以下十條經驗供大家學習交流參考。
1、堅信法律的公正和權威。
信訪案件,往往牽扯多個機關或者部門的利益,被信訪的單位也往往是有權有勢,作為信訪人只有一個武器,那就是法律。所以,信訪人必須堅信法律的公正。
2、熟悉信訪制度受案范圍及程序。
毋庸置疑信訪不能代替司法。所以對信訪制度受案范圍及程序及作用要有清晰的認識。各地信訪接待機構及具體程序又有很多不同。比如,首先應該了解《信訪條例》規定。其次,應該了解當地的信訪規定或者具體行業的信訪規定。比如,工會信訪和公安信訪都有具體的不同規定。在具體的信訪活動中,你要了解接訪單位的主管部門及領導,了解主要領導接待日,做到事半功倍。
3、整理高水平的信訪書面材料。
作為接訪單位,大都有怠惰情緒,如果說你只有口頭信訪,而無書面材料,則接訪單位不會重視,也大都不會有處理結果。信訪書面材料的重要性:一是書面材料是你信訪的物證,接訪單位接收了書面材料則必然要備案要報告。如果不是書面材料,接訪單位有的直接拒絕,有的口頭簡單應付,自然也不會重視上報。二是書面材料能夠清晰的反映信訪事項,比口頭表述更能做到以理服人。三是高水平的信訪書面材料象匕首利劍,真正換來信訪案件的解決。所以,信訪人找專業律師打造高水平信訪材料是非常必要。在這里,要強調的是,信訪不是訴訟,很大程度上信訪人缺乏證據或者本身無法搜集到相關證據,信訪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啟動接訪單位的調查處理程序,而不是證明對與錯是與非。
4、保持堅不可摧的鬥志和的耐心。
信訪被拒絕被敷衍,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作為信訪人,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准備。要理性對待接訪單位的拒絕和敷衍。堅強的鬥志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在信訪活動中可以培養的。
5、合理利用各種法律資源和人脈。
法律是一個體系,信訪是法律體系中的一脈。與法律牽扯的國家各類機關公檢法機關人員、律師和公證員都是法律體系中的參與者,也會成為信訪人可以利用的朋友,訴訟司法勞動仲裁等等一些列程序也可以作為信訪的輔助手段。關鍵在於合理利用。
6、充分利用各種信訪渠道和方式。
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都是信訪的合法方式。作為信訪人要充分利用。實踐證明,有時候一個電子郵件也許十次走訪都有效。在這方面,信訪人要充分了解信訪事項和對口的接訪單位。要對有關接訪單位的辦事程序和效力有相應的把握。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可以有效的節約信訪成本,達到事半功倍。
7、象訴訟一樣為信訪准備證據
信訪不是訴訟,但作為信訪人同樣要有證據意識。如果信訪人能夠象訴訟一樣認真地准備證據。反映的情況和要求都有證據支持,那麼對於接訪單位絕對是有力的震撼,勢必達到正式接訪以及時處理的效果。在證據的整理工作方面,可以請律師把關。可以參照訴訟程序中的規范要求來做證據目錄,做證據說明。
8、索要受理回執,避免接訪單位推諉拖延。
信訪接待回執(或信訪案件受理通知單)很重要,信訪人應該索要。如果只有信訪事實沒有回執,有些接訪單位就不能落實信訪案件的調查處理責任,有的接訪單位會一直拖延時間不處理,甚至有的接訪單位由於人員變動或者其他原因對接訪的事實拒不承認,而作為信訪人沒有證據與接訪單位理論。
9、突擊檢查信訪案件受理情況,避免有人作祟
接訪單位和被反映的單位或者人可能會有利害關系,接訪工作人人員也可能存在同樣的情形。所以,信訪人不能一旦被接訪就寄希望於某一個接訪部門或者接訪人員。實踐證明,有時候會存在接訪工作人員表面應承,而實際上卻偏袒包庇或者通風報信從中作祟的情況。作為信訪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以突擊檢查的方式,在第一次信訪後突擊走訪接訪單位以落實信訪案件是否正式受理,落實接訪人員是否有權接訪,是否盡職盡責。從而避免不該接訪的人員接訪,避免不該接訪的部門接訪,避免信訪案件泡湯。
10、依法信訪,不做過激行為。
公民的建議權和申訴權受法律保護,但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有遵守法律法規的義務,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少數人在上訪時,採取過激方式,如圍堵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堵塞公路、鐵路交通等。如果行為過激違法,輕則行政處罰,重則追究刑事責任,那就適得其反。所以,信訪人一定要熟悉信訪條例賦予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做到依法信訪,合法維權。
⑶ 信訪條例已終止怎麼辦
信訪條例沒有終止。
《信訪條例》是用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的一個文件。於2005年1月5日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共計七章五十一條。
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通俗講,也叫反映情況,上訪等。
2005年5月1日施行的信訪條例系統地設計了信訪活動的法律程序和有關單位和人員的權利義務。從信訪人的角度講,極大地賦予了信訪人申訴建議的權利。余偉安律師根據多年律師工作經驗,通俗化地總結了以下十條經驗供大家學習交流參考。
1、堅信法律的公正和權威。
信訪案件,往往牽扯多個機關或者部門的利益,被信訪的單位也往往是有權有勢,作為信訪人只有一個武器,那就是法律。所以,信訪人必須堅信法律的公正。
2、熟悉信訪制度受案范圍及程序。
毋庸置疑信訪不能代替司法。所以對信訪制度受案范圍及程序及作用要有清晰的認識。各地信訪接待機構及具體程序又有很多不同。比如,首先應該了解《信訪條例》規定。其次,應該了解當地的信訪規定或者具體行業的信訪規定。比如,工會信訪和公安信訪都有具體的不同規定。在具體的信訪活動中,你要了解接訪單位的主管部門及領導,了解主要領導接待日,做到事半功倍。
3、整理高水平的信訪書面材料。
作為接訪單位,大都有怠惰情緒,如果說你只有口頭信訪,而無書面材料,則接訪單位不會重視,也大都不會有處理結果。信訪書面材料的重要性:一是書面材料是你信訪的物證,接訪單位接收了書面材料則必然要備案要報告。如果不是書面材料,接訪單位有的直接拒絕,有的口頭簡單應付,自然也不會重視上報。二是書面材料能夠清晰的反映信訪事項,比口頭表述更能做到以理服人。三是高水平的信訪書面材料象匕首利劍,真正換來信訪案件的解決。所以,信訪人找專業律師打造高水平信訪材料是非常必要。在這里,要強調的是,信訪不是訴訟,很大程度上信訪人缺乏證據或者本身無法搜集到相關證據,信訪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啟動接訪單位的調查處理程序,而不是證明對與錯是與非。
4、保持堅不可摧的鬥志和的耐心。
信訪被拒絕被敷衍,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作為信訪人,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准備。要理性對待接訪單位的拒絕和敷衍。堅強的鬥志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在信訪活動中可以培養的。
5、合理利用各種法律資源和人脈。
法律是一個體系,信訪是法律體系中的一脈。與法律牽扯的國家各類機關公檢法機關人員、律師和公證員都是法律體系中的參與者,也會成為信訪人可以利用的朋友,訴訟司法勞動仲裁等等一些列程序也可以作為信訪的輔助手段。關鍵在於合理利用。
6、充分利用各種信訪渠道和方式。
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都是信訪的合法方式。作為信訪人要充分利用。實踐證明,有時候一個電子郵件也許十次走訪都有效。在這方面,信訪人要充分了解信訪事項和對口的接訪單位。要對有關接訪單位的辦事程序和效力有相應的把握。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可以有效的節約信訪成本,達到事半功倍。
7、象訴訟一樣為信訪准備證據
信訪不是訴訟,但作為信訪人同樣要有證據意識。如果信訪人能夠象訴訟一樣認真地准備證據。反映的情況和要求都有證據支持,那麼對於接訪單位絕對是有力的震撼,勢必達到正式接訪以及時處理的效果。在證據的整理工作方面,可以請律師把關。可以參照訴訟程序中的規范要求來做證據目錄,做證據說明。
8、索要受理回執,避免接訪單位推諉拖延。
信訪接待回執(或信訪案件受理通知單)很重要,信訪人應該索要。如果只有信訪事實沒有回執,有些接訪單位就不能落實信訪案件的調查處理責任,有的接訪單位會一直拖延時間不處理,甚至有的接訪單位由於人員變動或者其他原因對接訪的事實拒不承認,而作為信訪人沒有證據與接訪單位理論。
9、突擊檢查信訪案件受理情況,避免有人作祟
接訪單位和被反映的單位或者人可能會有利害關系,接訪工作人人員也可能存在同樣的情形。所以,信訪人不能一旦被接訪就寄希望於某一個接訪部門或者接訪人員。實踐證明,有時候會存在接訪工作人員表面應承,而實際上卻偏袒包庇或者通風報信從中作祟的情況。作為信訪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以突擊檢查的方式,在第一次信訪後突擊走訪接訪單位以落實信訪案件是否正式受理,落實接訪人員是否有權接訪,是否盡職盡責。從而避免不該接訪的人員接訪,避免不該接訪的部門接訪,避免信訪案件泡湯。
10、依法信訪,不做過激行為。
公民的建議權和申訴權受法律保護,但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有遵守法律法規的義務,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少數人在上訪時,採取過激方式,如圍堵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堵塞公路、鐵路交通等。如果行為過激違法,輕則行政處罰,重則追究刑事責任,那就適得其反。所以,信訪人一定要熟悉信訪條例賦予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做到依法信訪,合法維權。
⑷ 《信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信訪人可以對哪些組織,人
國家信訪局有公安司法受理類別該局對我提出的信訪問題為什麼不管,叫我向公安、檢察院等相關部門提出
⑸ 我國現行《信訪條例》規定:「信訪人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
1、B 2、D |
⑹ 信訪不予受理范圍
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屬於上級單位無權管轄的,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進行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6)信訪條例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三十二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一)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
(二)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三)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
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第三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⑺ 越級信訪會觸犯法律嗎
越級上訪原則上是不違法的,但是國家機關也不會受理。
上訪只能在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級國家機關提出,上訪人在上訪的過程中應該遵守信訪條例,不可以非法信訪,否則會按照治安管理條例中的規定對其進行拘留以及處罰,如果情節嚴重的,可能觸犯刑法中的擾亂國家公共秩序罪,那麼將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十條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第二十條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⑻ 我們現行正在生效的相關的信訪法律法規有哪些啊(包括涉法涉訴信訪)
我國現行正在生效的相關信訪法律法規《信訪條例》。
《信訪條例》中版的6種違禁行為是什麼?權
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要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6種行為:(1)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行為。(2)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行為。(3)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4)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行為。(5)煽動、串聯、威脅、以財務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行為。(6)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⑼ 越級信訪會觸犯到法律嗎
越級信訪屬於違規行為,在沒有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和第四十七條的情況下,單純的越級信訪行為是不會觸犯到刑事犯罪的。越級信訪是信訪人跨越本級直接向上一級機關提出來訪事項,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根據法律規定,上級機關是不予受理的。信訪人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到指定管轄范圍的機關進行信訪,同時也要遵紀守法,不得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只有經正確的信訪路徑向接待信訪的機關反映真實情況,才能得到積極的解決辦法。
【法律依據】
《國家信訪局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第四條: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網上投訴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根據信訪事項的性質和管轄層級,到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上一級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首先接談的機關先行受理,不得推諉。
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以書面或走訪形式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同時將相關情況及時通報下級有關機關。
《國家信訪局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第七條: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來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或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信訪條例》第十八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信訪條例》第二十條: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⑽ 信訪條例可以作為起訴的依據,還是證據
《信訪條例》是行政法規,不是證據,也不是起訴的依據。
能起訴的事項不需信訪,很多信訪事項,是不能或很難通過訴訟解決的。
對信訪處理結果不服的,不能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