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快遞法規
A. 關於快遞有什麼法律法規么
可以參考《快遞暫行條例》
快遞暫行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保障快遞安全,保護快遞用戶合法權益,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和其他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快遞業務經營、接受快遞服務以及對快遞業實施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良好的快遞業營商環境,支持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加強服務質量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為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的快遞服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確保政府相關行為符合公平競爭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維護快遞業競爭秩序,不得出台違反公平競爭、可能造成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的政策措施。
第四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利用信件、包裹、印刷品以及其他寄遞物品(以下統稱快件)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除有關部門依照法律對快件進行檢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非法檢查他人快件。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他人快件。
第五條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全國快遞業實施監督管理。國務院公安、國家安全、海關、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的快遞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和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負責對本轄區的快遞業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的快遞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以及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以下統稱郵政管理部門)應當與公安、國家安全、海關、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建立健全快遞安全監管機制,加強對快遞業安全運行的監測預警,收集、共享與快遞業安全運行有關的信息,依法處理影響快遞業安全運行的事件。
第七條 依法成立的快遞行業組織應當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強行業自律,促進企業守法、誠信、安全經營,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引導企業不斷提高快遞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八條 國家加強快遞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快遞業信用記錄、信息公開、信用評價制度,依法實施聯合懲戒措施,提高快遞業信用水平。
第九條 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第二章 發展保障
第十條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快遞業發展規劃,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快遞業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快件大型集散、分揀等基礎設施用地的需要。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相關配套規定,依法保障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第十一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農村、偏遠地區發展快遞服務網路,完善快遞末端網點布局。
第十二條 國家鼓勵和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用先進技術,促進自動化分揀設備、機械化裝卸設備、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快遞電子運單以及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的推廣應用。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和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快遞運輸保障機制,依法保障快遞服務車輛通行和臨時停靠的權利,不得禁止快遞服務車輛依法通行。
郵政管理部門會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等部門,依法規范快遞服務車輛的管理和使用,對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的行駛時速、裝載質量等作出規定,並對快遞服務車輛加強統一編號和標識管理。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對其從業人員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培訓。
快遞從業人員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文明駕駛車輛。快遞從業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快遞從業人員所屬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依照民事侵權責任相關法律的規定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四條 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管理單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與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簽訂合同、設置快件收寄投遞專門場所等方式,為開展快遞服務提供必要的便利。鼓勵多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快遞末端服務。
第十五條 國家鼓勵快遞業與製造業、農業、商貿業等行業建立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快遞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加強信息溝通,共享設施和網路資源。
國家引導和推動快遞業與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行業的標准對接,支持在大型車站、碼頭、機場等交通樞紐配套建設快件運輸通道和接駁場所。
第十六條 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依法開展進出境快遞業務,支持在重點口岸建設進出境快件處理中心、在境外依法開辦快遞服務機構並設置快件處理場所。
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郵政管理等部門應當建立協作機制,完善進出境快件管理,推動實現快件便捷通關。
第三章 經營主體
第十七條 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法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郵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核定經營許可的業務范圍和地域范圍,向社會公布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企業名單,並及時更新。
第十八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可以根據業務需要開辦快遞末端網點,並應當自開辦之日起20日內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備案。快遞末端網點無需辦理營業執照。
第十九條 兩個以上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使用統一的商標、字型大小或者快遞運單經營快遞業務。
前款規定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遵守共同的服務約定,在服務質量、安全保障、業務流程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為用戶提供統一的快件跟蹤查詢和投訴處理服務。
用戶的合法權益因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而受到損害的,用戶可以要求該商標、字型大小或者快遞運單所屬企業賠償,也可以要求實際提供快遞服務的企業賠償。
第二十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保護其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對其從業人員加強職業操守、服務規范、作業規范、安全生產、車輛安全駕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
第四章 快遞服務
第二十一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寄件人填寫快遞運單前,應當提醒其閱讀快遞服務合同條款、遵守禁止寄遞和限制寄遞物品的有關規定,告知相關保價規則和保險服務項目。
寄件人交寄貴重物品的,應當事先聲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要求寄件人對貴重物品予以保價。
第二十二條 寄件人交寄快件,應當如實提供以下事項:
(一)寄件人姓名、地址、聯系電話;
(二)收件人姓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
(三)寄遞物品的名稱、性質、數量。
除信件和已簽訂安全協議用戶交寄的快件外,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並登記身份信息,但不得在快遞運單上記錄除姓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以外的用戶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第二十三條 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節假日期間根據業務量變化實際情況,為用戶提供正常的快遞服務。
第二十四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規范操作,防止造成快件損毀。
法律法規對食品、葯品等特定物品的運輸有特殊規定的,寄件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遵守相關規定。
第二十五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第二十六條 快件無法投遞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退回寄件人或者根據寄件人的要求進行處理;屬於進出境快件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辦理海關和檢驗檢疫手續。
快件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依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屬於信件,自確認無法退回之日起超過6個月無人認領的,由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的監督下銷毀;
(二)屬於信件以外其他快件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登記,並按照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的規定處理;
(三)屬於進境快件的,交由海關依法處理;其中有依法應當實施檢疫的物品的,由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依法處理。
第二十七條 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國家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快件損失賠償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
第二十八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實行快件寄遞全程信息化管理,公布聯系方式,保證與用戶的聯絡暢通,向用戶提供業務咨詢、快件查詢等服務。用戶對快遞服務質量不滿意的,可以向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訴,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自接到投訴之日起7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用戶。
第二十九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停止經營的,應當提前10日向社會公告,書面告知郵政管理部門,交回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並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其分支機構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暫停快遞服務的,應當及時向郵政管理部門報告,向社會公告暫停服務的原因和期限,並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第五章 快遞安全
第三十條 寄件人交寄快件和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二十四條關於禁止寄遞或者限制寄遞物品的規定。
禁止寄遞物品的目錄及管理辦法,由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三十一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的規定驗視內件,並作出驗視標識。寄件人拒絕驗視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受寄件人委託,長期、批量提供快遞服務的,應當與寄件人簽訂安全協議,明確雙方的安全保障義務。
第三十二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自行或者委託第三方企業對快件進行安全檢查,並對經過安全檢查的快件作出安全檢查標識。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委託第三方企業對快件進行安全檢查的,不免除委託方對快件安全承擔的責任。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接受委託的第三方企業應當使用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安全檢查設備,並加強對安全檢查人員的背景審查和技術培訓;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接受委託的第三方企業對安全檢查人員進行背景審查,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發現寄件人交寄禁止寄遞物品的,應當拒絕收寄;發現已經收寄的快件中有疑似禁止寄遞物品的,應當立即停止分揀、運輸、投遞。對快件中依法應當沒收、銷毀或者可能涉及違法犯罪的物品,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並配合調查處理;對其他禁止寄遞物品以及限制寄遞物品,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四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定期銷毀快遞運單,採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用戶信息泄露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並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三十五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快遞服務安全。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發生突發事件的,應當按照應急預案及時、妥善處理,並立即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三十六條 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應當以下列事項為重點:
(一)從事快遞活動的企業是否依法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
(二)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並有效實施;
(三)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是否妥善處理用戶的投訴、保護用戶合法權益。
第三十七條 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以隨機抽查為重點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公布抽查事項目錄,明確抽查的依據、頻次、方式、內容和程序,隨機抽取被檢查企業,隨機選派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和查處結果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
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等先進技術手段,加強對快遞業務活動的日常監督檢查,提高快遞業管理水平。
第三十八條 郵政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有權採取《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監督檢查措施。郵政管理部門實施現場檢查,有權查閱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管理快遞業務的電子數據。
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活動的需要依法開展執法活動,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十一條規定的處理場所,包括快件處理場地、設施、設備。
第三十九條 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本部門的聯系方式,方便公眾舉報違法行為。
郵政管理部門接到舉報的,應當及時依法調查處理,並為舉報人保密。對實名舉報的,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未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從事快遞活動的,由郵政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其分支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
(一)開辦快遞末端網點未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備案;
(二)停止經營快遞業務,未提前10日向社會公告,未書面告知郵政管理部門並交回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三)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暫停快遞服務,未及時向郵政管理部門報告並向社會公告暫停服務的原因和期限,或者未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第四十一條 兩個以上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使用統一的商標、字型大小或者快遞運單經營快遞業務,未遵守共同的服務約定,在服務質量、安全保障、業務流程等方面未實行統一管理,或者未向用戶提供統一的快件跟蹤查詢和投訴處理服務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
第四十二條 冒領、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或者非法檢查他人快件,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前款規定行為,或者非法扣留快件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第四十三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一)不建立或者不執行收寄驗視制度;
(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禁止寄遞或者限制寄遞物品的規定;
(三)收寄快件未查驗寄件人身份並登記身份信息,或者發現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實仍予收寄;
(四)未按照規定對快件進行安全檢查。
寄件人在快件中夾帶禁止寄遞的物品,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四十四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一)未按照規定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
(二)未定期銷毀快遞運單;
(三)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
(四)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用戶信息泄露的情況,未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或者未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四十五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在經營活動中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對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由郵政管理部門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第四十六條 郵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1)物流快遞法規擴展閱讀
國家郵政局召開局長辦公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快件跟蹤查詢信息服務規范》。
《快件跟蹤查詢信息服務規范》適用於快遞服務組織提供的國內快件、國際快件和港澳台快件的跟蹤查詢信息服務。《快件跟蹤查詢信息服務規范》的內容分別為必選和可選兩類。
2014年9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力促快遞業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這正是要發揮鰻魚效應,讓國內外快遞企業同台競爭,倒逼國內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能力,提升服務水平。
2009年,新《郵政法》頒布實施,早已在中國市場開展快遞業務的外資物流公司開始向中國政府申請國內快遞許可。
外資快遞一直看好中國市場的成長前景。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表示,「隨著外資快遞巨頭進入國內快遞市場,將加劇市場競爭,提升市場效率。」她分析認為,一方面,外資企業進入將加劇國內市場競爭,不僅中小快遞企業,即使大型快遞企業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外資快遞巨頭經營模式成熟,在管理、信息技術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這些都將促使國內快遞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B. 快遞規定是什麼
應該是吧,反正接受黨的領導,呵呵。過年那段時間不是說郵政局不讓快遞停業嗎?最後還是停了,所以這種事還真的很難說。
應該有吧,我記得快遞運送到指定地點後打電話給當事人(我是學生,地點寫的是學校,所以通過打電話取件),當事人如果不接電話或者無法聯繫到,那麼三天後快遞公司就會將郵件寄回到發貨方
C. 快遞價保條款一般怎麼規定
您好,朋友!
各快遞公司的保價條款大體相同,但是也有差異,以下順豐的為例:
保價服務 - 條款及細則
1 保價服務為順豐速運(香港)有限公司(簡稱「順豐」)為托寄物價值等同或低於港幣$25,000 所提供的一項物流服務中的增值
服務。在使用保價服務時,客戶僅代表其本人、收件人及/或任何對托寄物有任何權益之第三方同意受此條款及細則約速。
2 購買了保價服務之客戶,不會再受到順豐之運單條款第十三條的賠償上限條款約束。若寄件人交付順豐承運的快件因為順豐的原
因出現損壞或遺失(需受本細則及條款約束),順豐會根據以下第 5 條標准作出賠償。
3 自寄件人把使用保價服務的托寄物交付給順豐且經由順豐收派人員允受後開始生效,寄件人不得於順豐托寄期間以任何理由主張
解除或終止保價服務。直至該托寄物派送至運單所載之目的地,送達收件人或由處於派送地址的任何人簽收後,順豐在保價服務下之
責任即視為完成。
4 順豐有絕對酌情權決定是否提供或在任何時候撤回保價服務,若順豐決定撤回保價服務,順豐將會在 2 個工作天內退還保價服務
費用予客戶而不附帶任何利息。保價服務不接受以下物品:
4.1 不安全或不合法運送的物品;
4.2 易碎物品,如材質為玻璃、陶瓷、石膏、水晶等;
4.3 不易貯存、包括但不限於任何食品;
4.4 易銹品、舊設備、已受損的貨物及難以確定價值的物品等;及
4.5 沒有合適外包裝的物品,如屬包裹類,必須用紙箱裝載。
5 順豐有權在任何時候要求客戶提供托寄物之發票進行核對,如客戶向順豐提供的申報價值跟發票顯示的價值不同,則以較低者為
賠償標准(簡稱「賠償標准」),順豐有權在任何時候向客戶收取低報價值的保價服務服務費差額。當托寄物申報價值高於港幣$5,000
時, 必須於托寄時向順豐提供托寄物之准確的商業發票。托寄物價值低於港幣$5,000 時, 則可選擇於處理理賠時才提供發票。若任何
本保價服務的單票托寄物有所遺失,順豐將按照該單票托寄物的賠償標准作出相應賠償。若單票托寄物於托寄期間有所損壞,順豐將
會對該單票托寄物的損壞程度作出評估,然後再按照賠償標准作出一個按比例的賠償金額,但金額在任何情況下不會超過賠償標准。
如調查後,單票托寄物並非於順豐托寄期間損壞,則順豐有最終權利不給予賠償。有關托寄物損壞程度由順豐單方面作出評估,評估
結果客戶不得異議。客戶聲稱的其他損失,包括其可能獲得的收益、利潤、利息、實際用途、商業機會、商業價值等任何直接或間接
損失,順豐一概無須負責。此外,客戶現聲明及確認客戶不會向順豐追討任何賠償標准以外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為免生疑問,順豐不
會對由於超出順豐控制的原因造成的任何服務中斷作出任何賠償,包括但不限於:天災、行政當局以實際或明顯的權力行事、海關或
相關部門的行為或不行為、客戶提供的數據不足、 政府部門所施行安全規例或其他適用於交付地點的安全規例、被政府機構扣留、暴
亂、罷工 或其他勞資糾紛、民間騷亂、通信和信息系統的故障或中斷 (包括但不限於順豐的通信和信 息系統) 、航空或路面交通網路
中的任何干擾,如因天文現象、自然災害,包括地震,氣旋, 風暴,洪水等。
6 寄件方應於運單上填寫真實的實際運輸數據,不得虛報、漏報或不報。順豐有權隨時核查。如有任何不真實信息,順豐可隨時取
消保價服務而不會退還任何保價服務費用,期間產生的所有相關費用由寄件方承擔,包括但不限於往返運費、倉儲費、保價費、運輸
費用、入倉費等。如寄件方提供不真實信息或托寄物含有第 4.1-4.5 條列明的物品,即使如因為順豐的原因托寄物出現損壞或遺失,
順豐均不予賠償。順豐如發現寄件方有任何誤導或不誠實行為,順豐保留所有追究的權力。
7 已獲得賠償的托寄物,其所有權及相應的索賠權利在理賠後即按已賠償的比例轉移至順豐所有。
8 如任何本保價服務的單票托寄物有任何損毀或遺失,客戶須於順豐派件日或發出口頭或書面遺失或損毀通知日起(以較早者為准)
之 14 天內向順豐提出書面索償要求,否則則表示客戶同意放棄所有追討之權利。
9 寄件人於托寄時選擇使用保價服務,若該托寄物因任何原因需退回寄件人,除寄件人在確認退回時明確聲明不使用保價服務外,
則視為退回時亦選擇使用保價服務。
10 如順豐按其酌情權決定作出賠償,賠償安排如下:
10.1 順豐對於保價服務的賠付安排,原則上以寄方為優先理賠對象;如理賠對象應為收方或第三方,順豐將要求寄方及收方或第三方
在順豐派件日或發出口頭或書面遺失或損毀通知日起(以較早者為准)之 14 天內作出順豐指定的書面聲明同意有關賠付安排,否則順豐將視寄方為唯一理賠對象,任何第三方不得議異。在取得上述的書面聲明後,順豐會把賠償款項支付予指定的收方或第三方;惟接受
理賠的一方,無論是寄方、收方或第三方所提供的聯絡地址必須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所有賠付安排將根據此條款及細則進行,
並不會受理賠對象而影響。
10.2 若使用保價服務之寄件人為月結客戶,賠償金額將安排於月結單中退回,並於雙方簽訂理賠協議後的 3 個工作天內完成;若閣
下為非月結客戶,賠償金額會以銀行轉賬形式退回(只限中國銀行或匯豐銀行),並於雙方簽訂理賠協議後的 4 個工作天內完成
11 如本服務條款的任何規定被任何法院或其他有權力機構裁定全部或部分無效或不可執行,本服務條款的其他規定和受影響的規定
的其他內容仍然有效。
12 未能或延誤行使本服務條款下任何條款亦不會構成對該條款的棄權。
13 本保價服務之條款及細則未盡之事宜,應按照順豐運單條款和條件執行。如本條款及細則與順豐運單條款和條件有任何歧義,一
概以本條款及細則為准。
14 順豐保留隨時更改本保價服務條款及細則的權利,而無須另行通知,任何修改在順豐官方網站上發布時立即生效並具有約束力。
15 以上條款及細則,以及順豐及所有客戶之間的關系,均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予以規管及解釋。所有客戶及順豐均同意遵守香
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的非專屬司法管轄權。
D. 法律規定物流的發貨單要保留多久
《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准:
快遞運單的實物保存期限應不少於6個月,電子保存期限宜不少於1年。其它檔案的保存期限應滿足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檔案的管理:收集的檔案宜按照快遞服務人員、顧客、業務、監控、財務、組織分別組卷。快遞服務組織宜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檔案資料庫,實現檔案的計算機管理和查詢服務。
E. 快遞業首部行政法規公布,哪些快遞不能寄
《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定期銷毀快遞運單,採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
根據《條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未按照規定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未定期銷毀快遞運單,出售、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等行為,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用戶信息泄露的情況,未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或者未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假名無法寄件 實名收寄信息系統已上線
為強化快遞實名制,《條例》將實名寄件上升至法律層面。《條例》明確規定,寄件人交寄快件,應當如實提供以下事項:
寄件人姓名、地址、聯系電話;
收件人姓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
寄遞物品的名稱、性質、數量。
同時,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條例》指出,除信件和已簽訂安全協議用戶交寄的快件外,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並登記身份信息,但不得在快遞運單上記錄除姓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以外的用戶身份信息。
冒領、私自開拆他人快件等行為 將受處罰
《條例》指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利用信件、包裹、印刷品以及其他寄遞物品(以下統稱快件)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除有關部門依照法律對快件進行檢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非法檢查他人快件。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他人快件。
《條例》提出,冒領、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或者非法檢查他人快件,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前款規定行為,或者非法扣留快件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條例》指出,兩個以上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使用統一的商標、字型大小或者快遞運單經營快遞業務。前款規定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遵守共同的服務約定,在服務質量、安全保障、業務流程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為用戶提供統一的快件跟蹤查詢和投訴處理服務。
同時,《條例》明確,用戶的合法權益因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而受到損害的,用戶可以要求該商標、字型大小或者快遞運單所屬企業賠償,也可以要求實際提供快遞服務的企業賠償。
《條例》提到,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條例》還提到,國家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快件損失賠償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
業內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降低了消費者的索賠障礙,具體險種包括突發災難險、意外損壞險等,若企業有投保,因天氣等非人為原因造成的重大損失將由保險公司來承擔。「目前,一些保險公司已有開設相關保險,未來1-2年快遞保險領域將更加健全」。
鼓勵在小區單位設投遞場所
沒有物流信息跟蹤、沒有專人保護,快遞的「最後300米」卻成為最易失聯的一段路,由此也衍生了智能快遞櫃等新型投遞方式。
《條例》對此也做了明確規定,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管理單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與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簽訂合同、設置快件收寄投遞專門場所等方式,為開展快遞服務提供必要的便利。鼓勵多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快遞末端服務。
F. 關於快遞的法律.
有個問題你沒說清楚,否則很難難正確處理。
貨沒收到的原因是什麼?順風寄丟了?
如果是順風寄丟了,你可以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辦理
郵政企業對於給據郵件丟失、損毀、內件短少,依照下列規定賠償或者採取補救措施:
(二)保價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內件短少或者部分損毀的,按照保價額同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三)非保價郵包,按照郵包實際損失價值賠償,但是最高不超過國務院郵政主管部門規定的限額。
第三十五條 用戶因損失賠償同郵政企業發生爭議的,可以要求郵政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http://www.chinapost.gov.cn/folder2/folder13/1986/12/1986-12-029.html
據此,你可提供相關郵寄憑證向順風快遞主張賠償損失。(按郵件物的實際價值要求)
賠 償
A.1 賠付對象
快件賠付的對象應為寄件人或寄件人指定的受益人。
A.2 索賠因素
索賠因素主要包括快件延誤、丟失、損毀和內件不符。
其中:
a) 快件延誤是指快件的投遞時間超出快遞服務組織承諾的服務時限,但尚未超出徹底延誤時限;
b) 快件丟失是指快遞服務組織在徹底延誤時限到達時仍未能投遞快件,與顧客有特殊約定的情況除外;
c) 快件損毀是指快遞服務組織寄遞快件時,由於快件封裝不完整等原因,致使快件失去部分價值或全部價值。與顧客有特殊約定的情況除外;
d) 內件不符是指內件的品名、數量和重量與快遞運單不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快遞服務組織可不負賠償責任:
a) 由於顧客的責任或者所寄物品本身的原因造成快件損失的;
b) 由於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損失的(保價快件除外);
c) 顧客自交寄快件之日起滿一年未查詢又未提出賠償要求的。
A.3 賠償原則
快遞服務組織與顧客之間有約定的應從約定,沒有約定的可按以下原則執行。
A.3.1 快件延誤
延誤的賠償應為免除本次服務費用(不含保價等附加費用)。
由於延誤導致內件直接價值喪失,應按照快件丟失或損毀進行賠償。
A.3.2 快件丟失
快件丟失賠償應主要包括:
a) 快件發生丟失時,免除本次服務費用(不含保價等附加費用);
b) 購買保價(保險)的快件,快遞服務組織按照被保價(保險)金額進行賠償;
c) 對於沒有購買保價(保險)的快件,按照郵政法、郵政法實施細則及相關規定辦理。
A.3.3 快件損毀
快件損毀賠償應主要包括:
a) 完全損毀,指快件價值完全喪失,參照快件丟失賠償的規定執行;
b) 部分損毀,指快件價值部分喪失,依據快件喪失價值占總價值的比例,按照快件丟失賠償額度的相同比例進行賠償。
A.3.4 內件不符
內件不符賠償應主要包括:
a) 內件品名與寄件人填寫品名不符,按照完全損毀賠償;
b) 內件品名相同,數量和重量不符,按照部分損毀賠償。
A.4 受理索賠期限
快遞服務組織受理索賠期限應為收寄快件之日起1年內。
A.5 索賠程序
A.5.1 索賠申告
寄件人在超出快遞服務組織承諾的服務時限、並且不超出快件受理索賠期限內,可以依據索賠因素向快遞服務組織提出索賠申告。快遞服務組織應提供索賠申告單給寄件人,寄件人填寫後遞交給快遞服務組織。
A.5.2 索賠受理
快遞服務組織應在收到寄件人的索賠申告單24小時內答復寄件人,並告知寄件人索賠處理時限。
A.5.3 索賠處理時限
索賠處理時限指從快遞服務組織就索賠申告答復寄件人開始,到快遞服務組織提出賠償方案的時間間隔。
快遞服務組織除了與寄件人有特殊約定外,索賠處理時限應不超過:
a) 同城和國內異地快件為30個日歷天;
b) 港澳和台灣快件為30個日歷天;
c) 國際快件為60個日歷天。
A.5.4 賠金支付
快遞服務組織與寄件人就賠償數額達成一致後,應在7個日歷天內向寄件人或寄件人指定的受益人支付賠金。
A.5.5 索賠爭議的解決
寄件人與快遞服務組織就是否賠償、賠償金額或賠金支付等問題可先行協商,協商不一致的,可依法選擇投訴、申訴、仲裁、起訴等方式,如選擇仲裁,應在收寄時約定仲裁地點和仲裁機構。
G. 關於物流或者關於簽收的法律法規
當時簽收的時候你沒有打開看么?還有,簽收的時候有沒有先拍個照什麼的。有沒有當事人,有沒有第三人在場
H. 急詢關於快遞的法律問題...
從你介紹的案情來看,本案包含兩個法律關系。
一、快遞公司與車主建立了一個郵寄合同關系。按照合同,快遞公司應當將包裹親自送到收件人處。如果沒有送到,就是違約行為,要承擔違約責任。而你呢,由於和車主沒有合同關系,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則,你不用賠償車主。
二、你從水果店老闆處多拿一個包裹的行為,在法律上是一個無因管理關系。作為管理人應當盡到合理注意范圍的管理義務,但是你將包裹弄丟,沒有盡到合理管理的義務,車主可以以侵權為由要求你承擔一定的責任。具體到責任比例,快遞公司的責任肯定要大一點,因為作為一個專業性的營利機構,其注意義務要比你大得多。
三、本案丟失的是一個行駛證,和車主協商一下,先盡快補辦一個,以把雙方的損失減小到最小。
I. 快遞新規今起實施2021
2021年快遞規定在幾個方面有了新規定:首先明確了郵件、快件包裝管理的總體要求;另外是明確了包裝選用要求,按規定使用環保材料等事項;以及關於包括操作規范制,以及從業人員培訓方面細化監督管理方面都做出了新要求。
快遞又稱速遞或快運,是指物流企業(含貨運代理) 通過自身的獨立網路或以聯營合作(即聯網)的方式,將用戶委託的文件或包裹,快捷而安全地從發件人送達收件人的門到門(手遞手)的新型運輸方式。
快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快遞是指任何貨物(包括大宗貨件) 的快遞;而狹義的快遞專指商務文件和小件的緊急遞送服務。從服務的標准看,快遞一般是指在48 小時之內完成的快件送運服務。從快遞的定義中,可以概括出快遞的以下3 個特徵。
從經濟類別看,快遞是物流產業的一個分支行業,快遞研究是從屬於物流學的范疇。
從業務運作看,快遞是一種新型的運輸方式,是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環節。
從經營性質看,快遞屬於高附加值的新興服務貿易。
2018年1月,包括EMS、順豐、中通、申通、圓通、韻達、百世、德邦、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在內的這十家快遞企業均表示,春節期間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