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優質產品獎勵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優質產品獎勵條例

發布時間: 2021-12-18 16:12:42

⑴ 國優是什麼意思

國優是國家優質產品的簡稱。

優質產品標志是指質證明產品量達到國際水平或具有獨特風格產品的榮譽標記。

優質產品標志,是產品的榮譽標記,是督促技術標准貫徹執行、維護用戶利益、促進產品質量提高的有效措施。一切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凡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各項條件均可申請並授予優質產品標志。

根據國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管理條例》第五章第二十九條的規定,為了表彰先進,鼓勵企業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國家決定對優質產品實行頒發優質產品標志制度。

拓展資料

國家優質產品評選條例1987年3月28日國務院批准,1987年4月10日國家經濟委員會發布。

第一條為鼓勵工業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出口,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國家設立國家優質產品獎,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優質產品頒發國家優質產品獎證書和標有「優」字標志的獎牌。

第三條國家經濟委員會領導的國家質量獎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審定委員會)負責國家優質產品的評選工作。

第四條審定委員會根據國家經濟發展方向和歷年評選情況,確定本年度評選各類獲獎產品項目的數字,並分配給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

⑵ 中華繪圖鉛筆是中國第一鉛筆,國家優質銀獎,那麼國家優質金獎的鉛筆是什麼牌子

  1. 「國家優質銀獎」 評選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優質產品獎勵條例》

  2. 「國家優質銀獎」是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章,在其上更高的獎勵是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章。這項獎勵不是針對於鉛筆行業的,評選范圍覆蓋輕工、化工等。

  3. 1979年,我國設立國家質量獎;獎項採取企業申報、委託中國質量管理協會(中國質量協會前稱)組織專家評審,由國家經委代表政府授獎的辦法進行管理。這是首次以國家的名義設置的質量專門獎項。當時國家質量獎系列獎項主要針對企業產品質量設立,分別為金質、銀質獎章(牌)。

  4. 中華鉛筆網站記載,1979年9月,「中華」牌101繪圖鉛筆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邏輯含義是:在鉛筆當中,中華鉛筆是質量最好的鉛筆,但是放在全部產品的范圍來比較,中華鉛筆算不上金獎。

⑶ 國家優質銀獎是什麼部門頒發的

是國家優質工程銀獎嗎?
1981年7月28日國家建委、國家經委聯合制定和頒發了《國家優質工程獎勵暫行條例》([81] 建發施字320號文),該《條例》「作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優質產品獎勵條例》的補充從1981年開始試行」。《條例》規定國家優質工程獎,按隸屬關系自下而下逐級評選,由各省、市、自治區建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審查,報國家質量獎審定委員會審批。每年統一由國家建委頒發。 1983年,由於國家建委撤消,原屬國家建委的施工管理局等一些部門合並到國家計委,國家優質工程獎也隨著由國家計委主管,後委託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辦理,1988年成立建設部,故將計委劃歸建設部。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的第五章 獎勵和處罰

第十八條
對核材料管制工作做出顯著成績單位、個人,由國家核安全局、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或核工業部給予表揚和獎勵。
第十九條
凡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國家核安全局可依其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限期改進、罰款和吊銷許可證的處罰,但吊銷許可證的處罰需經核工業部同意。
(一)未經批准或違章從事核材料生產、使用、貯存和處置的;
(二)不按照規定報告或謊報有關事實和資料的;
(三)拒絕監督檢查的;
(四)不按照規定管理,造成事故的。
第二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罰通告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對吊銷許可證的決定應當立即執行。對處罰決定不履行又不起訴的,由國家核安全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一條
對於不服從核材料管制、違反規章制度,因而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或者盜竊、搶劫、破壞本條例管制的核材料,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114號
現發布《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的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總理 李鵬
1993年6月28日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的決定
國務院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第三條修改為:「自然科學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四等獎四個等級,分別授予證書、獎章和獎勵金。」並在這一條中增加一款,作為條二款:「自然科學獎的獎金數額,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會同財政部另行規定。」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條六條修改為:「發明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四等獎四個等級,分別授予證書、獎章和獎金。」並在這一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發明獎的獎金數額,由國家科委會同財政部另行規定。」
三、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第九條,並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的條文順序作相應的調整。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第五條修改為:「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三個等級,分別授予證書、獎章和獎金。」並在這一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金數額,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會同財政部另行規定。」
本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正,重新發布。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

第一條 為獎勵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充分發揮廣大科學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以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獎勵的范圍包括: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推廣、採用已有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科學技術管理以及標准、計量、科學技術情報工作等。
第三條 科學技術進步獎,按其所獎項目的科學技術水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對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大小,分為國家級和省(部委)級。
第四條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包括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和生物新品種等),屬於:
(1)國內首創的;
(2)本行業先進的;
(3)經過實踐證明具有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
(二)在推廣、轉讓、應用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
(三)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改造中,採用新技術,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
(四)在科學技術管理和標准、計量、科學技術情報等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特別顯著效果的。
第五條 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三個等級,分別授予證書、獎章和獎金。
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金數額,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會同財政部另行規定。
第六條 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特殊貢獻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可以授予特等獎,其獎金數額高於一等獎。
第七條 設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負責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評審、批准和授予工作。評審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辦理日常工作。
第八條 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審批程序如下:
(一)一個單位完成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按照隸屬關系逐級上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或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行業歸口部門進行初審,合格的,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
幾個單位共同完成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由主持單位組織聯合上報,如其中某個單項符合本條例第四條規定的,也可單獨上報,其審批程序同前款。
(二)全國性學術團體可向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行業歸口部門推薦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經有關部門初審,合格的,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
(三)國防專用的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申請項目,由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分別負責審查批准,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核准授獎。
第九條 經批準的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項目,在授獎前應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三個月內,如有異議,由有關初審單位提出處理意見,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裁決;無異議的,即行授獎。
第十條 省(部委)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勵條件、獎勵等級、獎金數額、評審組織和審批程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有關部門另行制定。其獎金來源,屬於省、自治區、直轄市批准授予的,由地方財政經費中支付,屬於國務院各部門批准授予的,由其集中的留用利潤或事業費中支付。
第十一條 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的事跡,應記入本人檔案,並作為考核、晉升、評定職稱的重要依據之一。
第十二條 獲獎項目的獎金不得重復發放。如獲獎項目經過上一級評審委員會評定提高了獎勵等級,其獎金只補發給差額部分。
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金,按照貢獻大小,合理分配。貢獻大的,應當給予重獎,不得搞平均主義。
第十三條 獲獎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如發現有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成果者,經查明屬實,應撤銷其獎勵,退回獎金,並按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或處分。
第十四條 本條例由國務院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並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實施細則。
第十五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⑺ 中國質量獎的評審規則

第一條(設獎宗旨)為完善國家質量獎勵制度,規范中國質量獎評審工作,樹立質量先進典型,推進質量發展,建設質量強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獎勵性質)中國質量獎是國家在質量領域的最高政府性榮譽,授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質量領先、技術創新、品牌優秀、效益突出的組織和對促進質量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本規則所稱「組織」,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合法注冊的法人組織,包括一、二、三產業中從事生產、服務、研究、設計、教育、醫療等工作的各類組織;本規則所稱「個人」,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第三條(獎項設置) 中國質量獎開展周期為兩年,設中國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提名獎。中國質量獎獲獎組織和個人數量每屆不超過10個,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獲獎組織和個人數量每屆不超過90個。
第四條(獎勵原則)中國質量獎的推薦、評審和授獎,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科學的評審制度,不收取任何費用,不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的非法干預。
第五條(適用范圍) 本規則適用於中國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的推薦、評審、授獎等活動。 第六條(組織領導機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稱質檢總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成立中國質量獎評審表彰委員會(以下稱評審表彰委員會),負責中國質量獎的宏觀管理和指導。
第七條(主管部門)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設在質檢總局,負責日常工作。
第八條(領導機構職能) 評審表彰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
(一)聘請有關專家組成中國質量獎評選委員會和中國質量獎監督委員會;
(二)審定中國質量獎相關評審規則和評審技術文件;
(三)審議評選委員會的評選報告和監督委員會的監督報告;
(四)審議提出中國質量獎獲獎建議名單;
(五)為完善中國質量獎勵工作提供政策性意見和建議;
(六)研究、解決中國質量獎評審工作中出現的其他重大問題。
第九條(領導機構構成) 評審表彰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若幹人、秘書長1人。主任委員由質檢總局局長擔任,副主任委員由相關部門的分管副部級領導和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擔任,秘書長由質檢總局分管副局長擔任。委員由質量、科技、經濟等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和行政部門相關負責人組成。委員人選由質檢總局批准,報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備案。
評審表彰委員會委員實行聘任制,每屆任期4年,連續任期不超過兩屆。
第十條(評選機構設置)評審表彰委員會下設中國質量獎評選委員會(以下稱評選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開展中國質量獎評選工作;
(二)向評審表彰委員會報告評選情況及結果;
(三)研究解決中國質量獎評選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四)對完善中國質量獎評選工作提供咨詢建議。
第十一條(評選機構構成) 評選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2至6人、委員若幹人。委員由長期從事質量工作、熟悉企業管理、政府獎勵評審經驗豐富、具有責任心的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擔任。委員人選由質檢總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經評審表彰委員會審議批准。評選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中國標准化研究院,承擔評選委員會日常工作。
評選委員會在每屆中國質量獎評選工作開展前組建,委員實行聘任制,當屆中國質量獎評審表彰工作結束後評選委員會即解散。
第十二條(監督機構) 評審表彰委員會下設中國質量獎監督委員會(以下稱監督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
(一)監督中國質量獎推薦、評選和異議處理等工作;
(二)向評審表彰委員會提交監督報告;
(三)對規范中國質量獎評審表彰工作提出建議。
第十三條(監督機構) 監督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2至4人、委員若幹人。委員由紀檢、人事、宣傳等部門人員,及社會有關質量、法律、媒體等領域專家擔任。委員人選由質檢總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經評審表彰委員會審議批准。
監督委員會委員實行聘任制,每屆任期4年,連續任期不超過兩屆。
第十四條(評審專家組)每屆中國質量獎評選工作開始前,根據評選工作需要,組建若干評審專家組,對相關中國質量獎候選組織和個人進行材料初評,評審結果報評選委員會。
第十五條(專家組構成) 各評審專家組設組長1人、副組長1至3人、成員若干,組長一般由評選委員會委員擔任,成員實行資格聘任制。
各評審組專家組成,由評選辦公室根據當屆中國質量獎申報推薦的具體情況,在評選工作開始前從有資格的人選中提出,報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審核批准。評審專家組成員每屆要進行輪換。 第十六條(組織申報條件) 申報中國質量獎的組織,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質量領先、技術創新、品牌優秀、效益突出。
(二)近五年內,獲得省部級以上政府表彰獎勵;獲得省級以上政府質量獎的優先推薦。
(三)達到《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規定的各項質量指標,並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四)主導品牌產品的國際及國內市場佔有率處於行業前列。
(五)申報對象主要面向基層單位。
第十七條(個人推薦條件)推薦為中國質量獎候選人的個人,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政治堅定,道德高尚,無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恪守職業道德和社會規范。
(二)長期從事質量理論研究或質量工作實踐,理論素質好、能力水平高、成果影響大,在所在崗位為促進我國質量進步做出突出貢獻。
(三)申報對象主要面向基層單位和工作一線。
第十八條(否決事項)近三年內出現以下情況的,不得參加申報推薦:
(一)發生過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或出現嚴重違法違紀行為的;
(二)存在省級以上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的;
(三)在質量安全、節能環保、市場秩序、知識產權等方面受到國務院相關部門行政處罰的。
第十九條(申報渠道) 符合申報條件的組織和個人,按照申報要求通過以下三個渠道提出申請:
(一)省(區、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二)所在地直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三)指定的相關全國性行業協會、聯合會。
其中,地方企業應通過所在地質量技術監督局、所在地直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申報,中央企業可通過上述三種渠道申報。
第二十條(提名推薦)省(區、市)或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與所在地直屬檢驗檢疫局對受理的申請材料共同進行初步審核後,報請所在省(區、市)或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人民政府審查批准並提名推薦。
相關全國性行業協會、聯合會對受理的申請材料進行初步審核後,由評選委員會一名副主任委員牽頭組織對申報材料進行綜合審查後提名推薦。
第二十一條(形式審查)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委託評選委員會辦公室對組織和個人的推薦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形式審查內容包括申報推薦程序、手續、材料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經審查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不予受理推薦材料。
第二十二條(社會公示)對於通過形式審查的候選組織和個人,應當及時向社會公示,公示無異議則予以受理。涉及國防、國家安全的涉密事項,在適當范圍內公示。候選組織和候選個人如被發現存在不符合相關條件的,不提交評審。 第二十三條(評審流程)經形式審查合格的候選組織和個人,由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委託評選委員會組織評審論證,包括材料評審、現場評審、陳述答辯等環節。
第二十四條(評審內容)評審內容以《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規定為主要依據,分別對候選組織和個人的基本情況、關鍵指標和否決事項進行評審。
第二十五條(組織評審內容)候選組織評審包括三個方面:基本情況評審,包括質量、技術、品牌、效益四個方面;關鍵指標評審,包括產品質量合格率、獲得省部級以上質量和科技獎勵、主導品牌產品國內外市場佔有率、顧客滿意度等;否決事項評審,包括質量安全狀況、遵紀守法情況及質量監督抽查情況。
第二十六條(材料評審) 針對通過形式審查的候選組織和個人,組織評審專家,按照評審要點與實施指南,針對申報材料進行基本情況評審,形成初評意見並提交評選委員會。
評選委員會重點對候選組織和個人的關鍵指標和否決事項進行評審,並對評審結果進行審議,票決提出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入圍名單和進入現場評審的中國質量獎候選組織和個人名單,報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對初評結果進行社會公示。
第二十七條(現場評審) 針對進入現場評審的候選組織和個人,由評審專家對候選組織開展現場評審,對候選個人進行實地考察,對相關關鍵指標和否決事項進行驗證。
第二十八條(陳述答辯) 針對進入現場評審的組織,召開陳述答辯會議,由組織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陳述組織的質量工作,由專家對陳述組織的創新特色、發展前景、關鍵指標和否決事項進行評議。
第二十九條(審議公示) 評選委員會審議現場評審、陳述答辯情況,形成評審結果,由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進行社會公示後,報評審表彰委員會。
第三十條(迴避制度) 中國質量獎評審實行迴避制度。評審人員和工作人員與申報組織(個人)有利害關系的,本人應當主動提出迴避。 第三十一條(結果審議) 評審表彰委員會對評選委員會的評審結果進行審定,投票形成評審決議。
第三十二條(結果審核) 質檢總局對評審表彰委員會做出的評審決議進行審核。
第三十三條(批准授獎) 質檢總局將審核後的中國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名單報國務院批准,進行表彰授獎。 第三十四條(異議制度) 中國質量獎評審表彰工作接受社會的監督,評審工作實行異議制度。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中國質量獎候選人、候選單位的資格及推薦材料真實性等持有異議的,應當在公示期內向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第三十五條(異議材料) 提出異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書面異議材料,並提供必要的書面證明材料。
提出異議的單位、個人應當表明真實身份。個人提出異議的,應當在書面異議材料上簽署真實姓名;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應當加蓋本單位公章。以匿名方式提出的異議不予受理。
第三十六條(異議提出渠道) 提出異議的單位、個人不得擅自將異議材料直接提交中國質量獎評選委員會或者其委員;委員收到異議材料的,應當及時轉交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不得提交專家評審組討論和轉發其他委員。
第三十七條(異議受理) 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在接到異議材料後應當進行審查,對符合規定並能提供充分證據的異議,應予受理。
第三十八條(異議保密) 為維護異議者的合法權益,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及其工作人員,以及其他參與異議調查、處理的有關人員應當對異議者的身份予以保密;確實需要公開的,應當事前徵求異議者的意見。
推薦單位接到異議材料後,在異議通知規定的時間內未提出調查、核實報告和協調處理意見的,不得提名異議相關候選組織或候選人。
第三十九條(異議處理) 異議處理過程中,涉及異議的任何一方應當積極配合,不得推諉和延誤。候選人、候選組織在規定時間內未按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視為承認異議內容;提出異議的單位、個人在規定時間內未按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視為放棄異議。
第四十條(異議報告) 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應當向中國質量獎評審表彰委員會報告異議核實情況及處理意見,提請中國質量獎評審表彰委員會決定,並將決定意見通知異議方和推薦單位。
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應當及時向中國質量獎監督委員會通報異議處理情況。 第四十一條(得分排名) 專家評審組依據評審要點及實施指南對候選組織和個人打分,以綜合得分高低產生排名。
第四十二條(評選委員會票決規則) 評選委員會以會議方式對專家評審組的評審結果進行審議,以投票表決方式產生評審結果。在候選組織和個人的評審中,採用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票決淘汰,對於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參會委員投票否決的企業和個人,予以淘汰。採用限額記名投票的方式,產生進入現場評審的組織和個人名單。
第四十三條(評審表彰委員會票決規則) 評審表彰委員會以會議方式對評選委員會的評審結果進行審定,以記名投票表決方式形成評審決議。其中,中國質量獎應由參會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含三分之二)通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由參會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含二分之一)多數通過。
第四十四條(參會人員要求) 評審表彰委員會及評選委員會的評審表決應當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多數委員參加,表決結果有效。 第四十五條(評審監督) 監督委員會對評選活動進行經常性監督檢查,向評審表彰委員會報告。對在評選活動中違反評審規則有關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將情況建議有關方面給予相應的處理。
第四十六條(監督機制) 評選委員會應當定期向監督委員會報告有關中國質量獎的推薦、評審和異議處理的工作情況。必要時,監督委員會可以要求進行專題匯報。
第四十七條(舉報投訴)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中國質量獎的評審和異議處理中存在問題,可以向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進行舉報和投訴。由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根據舉報和投訴信息進行調查核實。
第四十八條(信譽管理) 中國質量獎實行評審信譽機制。質檢總局對參加評審活動的專家學者建立信譽檔案,信譽記錄作為提出評選委員會和評審專家組人選的重要依據。
第四十九條(造假處理)申報組織和個人對其提供的中國質量獎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嚴禁弄虛作假。對於弄虛作假或其他不正當手段謀取中國質量獎的組織和個人,尚未授獎的,取消其當年獲獎資格;已經授獎的,經評審表彰委員會審核,由質檢總局報國務院批准後撤銷獎勵,並公開通報。情節嚴重的,終身不得申報中國質量獎。同時,建議其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給予相應的處分。
第五十條(受理單位) 受理單位提供虛假數據、材料,協助被推薦組織和個人騙取中國質量獎的,由質檢總局予以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暫停或者取消其受理推薦資格;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建議其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給予相應的處分。
第五十一條(監督機制) 接受現場評審和陳述答辯的組織(個人)對評審專家和人員的工作質量、紀律作風進行評價,並反饋評審表彰委員會秘書處和監督委員會。
第五十二條(保密義務) 參與中國質量獎評審工作的有關機構和人員,應當保守在評審中掌握的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
第五十三條(評審工作人員責任)違反本規則規定的中國質量獎評審人員和工作人員,取消其相應的工作資格。凡因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收受賄賂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稱號使用)獲得中國質量獎的組織和個人可以在宣傳、介紹和說明等活動中使用中國質量獎稱號,但應標明獲獎年度。禁止將中國質量獎稱號及標志用於具體產品的廣告、宣傳、說明和包裝。
第五十五條(撤銷條件) 獲得中國質量獎的組織在當年之內發生重大質量、安全、環保事故,省級以上質量、安全監督檢查不合格,或組織和個人發生嚴重違法違紀的,撤銷獎勵稱號,並公開通報。 第五十六條(經費來源) 中國質量獎所需經費通過向國家財政申請解決。
第五十七條(解釋許可權) 本規則由質檢總局負責解釋。
第五十八條(實施日期) 本規則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390號 ,經2003年8月20日國務院第18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回 1991年5月7日國務院發布的答《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為了規范認證認可活動,提高產品、服務的質量和管理水平,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制定本條例。全文共七章七十八條。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 是哪年發布的

http://ke..com/view/557034.html?wtp=tt

熱點內容
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觀後感 發布:2025-07-18 21:03:50 瀏覽:530
學生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8 20:47:44 瀏覽:221
政法幹警民法多少分 發布:2025-07-18 20:42:18 瀏覽:454
七五普法學習心得 發布:2025-07-18 20:37:13 瀏覽:619
合同法52條第5 發布:2025-07-18 20:16:21 瀏覽:621
法院拾荒者 發布:2025-07-18 20:06:21 瀏覽:200
經濟法律法規試卷 發布:2025-07-18 19:59:37 瀏覽:653
微信造謠刑法 發布:2025-07-18 19:55:48 瀏覽:574
學前教育有關的法規 發布:2025-07-18 19:48:14 瀏覽:881
經濟危機和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7-18 19:30:07 瀏覽:604